201311网规上午真题

第 1 题

活动定义是项目时间管理中的过程之一,(  )是进行活动定义时通常使用的一种工具。

  • (A) Gantt图
  • (B) 活动图
  • (C) 工作分解结构(WBS)
  • (D) PERT图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非网络知识>项目管理基础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项目活动定义是确认和描述项目的特定活动,它把项目的组成要素加以细分为可管理的更小部分,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控制。
    进行活动定义的工具和技术有分解技术、使用样板、滚动式规划、利用专家判断和规划组成部分。

第 2 题

基于RUP的软件过程是一个迭代过程。一个开发周期包括初始、细化、构建和移交四个阶段,每次通过这四个阶段就会产生一代软件,其中建立完善的架构是(  )阶段的任务。采用迭代式开发,(  )。

  • (A) 初始
  • (B) 细化
  • (C) 构建
  • (D) 移交
  • (A) 在每一次迭代中都要进行测试与集成
  • (B) 在每一次迭代的重点是对特定的用例进行部分实现
  • (C) 在后续迭代中强调用户的主动参与
  • (D) 通常以功能分解为基础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非网络知识>软件开发基础
  • 试题答案:[[B],[A]]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基于RUP统一软件过程的软件开发过程。
    RUP中的软件生命周期在时间上被分解为四个顺序的阶段,分别是:初始阶段(Inception)、细化阶段(Elaboration)、构造阶段(Construction)和交付阶段(Transition)。每个阶段结束于一个主要的里程碑(Major Milestones);每个阶段本质上是两个里程碑之间的时间跨度。在每个阶段的结尾执行一次评估以确定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否已经满足。如果评估结果令人满意的话,可以允许项目进入下一个阶段。
    初始阶段的目标是为系统建立商业案例并确定项目的边界。为了达到该目的必须识别所有与系统交互的外部实体,在较高层次上定义交互的特性。本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个阶段中所关注的是整个项目进行中的业务和需求方面的主要风险。对于建立在原有系统基础上的开发项目来讲,初始阶段可能很短。初始阶段结束时是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生命周期目标(Lifecycle Objective)里程碑。生命周期目标里程碑评价项目基本的生存能力。
    细化阶段的目标是分析问题领域,建立健全的体系结构基础,编制项目计划,淘汰项目中最高风险的元素。为了达到该目的,必须在理解整个系统的基础上,对体系结构作出决策,包括其范围、主要功能和诸如性能等非功能需求。同时为项目建立支持环境,包括创建开发案例,创建模板、准则并准备工具。细化阶段结束时第二个重要的里程碑:生命周期结构(Lifecycle Architecture)里程碑。生命周期结构里程碑为系统的结构建立了管理基准并使项目小组能够在构建阶段中进行衡量。此刻,要检验详细的系统目标和范围、结构的选择以及主要风险的解决方案。
    在构建阶段,所有剩余的构件和应用程序功能被开发并集成为产品,所有的功能被详细测试。从某种意义上说,构建阶段是一个制造过程,其重点放在管理资源及控制运作以优化成本、进度和质量。构建阶段结束时是第三个重要的里程碑:初始功能(Initial Operational)里程碑。初始功能里程碑决定了产品是否可以在测试环境中进行部署。此刻,要确定软件、环境、用户是否可以开始系统的运作。此时的产品版本也常被称为“beta”版。
    交付阶段的重点是确保软件对最终用户是可用的。交付阶段可以跨越几次迭代,包括为发布做准备的产品测试,基于用户反馈的少量的调整。在生命周期的这一点上,用户反馈应主要集中在产品调整,设置、安装和可用性问题,所有主要的结构问题应该已经在项目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解决了。在交付阶段的终点是第四个里程碑:产品发布(Product Release)里程碑。此时,要确定目标是否实现,是否应该开始另一个开发周期。在一些情况下这个里程碑可能与下一个周期的初始阶段的结束重合。
    迭代式开发也被称作迭代增量式开发或迭代进化式开发,是一种与传统的瀑布式开发相反的软件开发过程,它弥补了传统开发方式中的一些弱点,具有更高的成功率和生产率。
    在迭代式开发方法中,整个开发工作被组织为一系列的短小的、固定长度(如3周)的小项目,被称为一系列的迭代。每一次迭代都包括了需求分析、设计、实现与测试。采用这种方法,开发工作可以在需求被完整地确定之前启动,并在一次迭代中完成系统的一部分功能或业务逻辑的开发工作。再通过客户的反馈来细化需求,并开始新一轮的迭代。

第 3 题

以下关于白盒测试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语句覆盖要求设计足够多的测试用例,使程序中每条语句至少被执行一次
  • (B) 与判定覆盖相比,条件覆盖增加对符合判定情况的测试,增加了测试路径
  • (C) 判定/条件覆盖准则的缺点是未考虑条件的组合情况
  • (D) 组合覆盖要求设计足够多的测试用例,使得每个判定中条件结果的所有可能组合最多出现一次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非网络知识>软件开发基础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白盒测试又称结构测试、透明盒测试、逻辑驱动测试或基于代码的测试。白盒测试是一种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盒子指的是被测试的软件,白盒指的是盒子是可视的,清楚盒子内部的东西以及里面是如何运作的。白盒法全面了解程序内部逻辑结构、对所有逻辑路径进行测试。
    从覆盖源程序语句的详尽程度分析,逻辑覆盖标准包括以下不同的覆盖标准: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条件判定组合覆盖、多条件覆盖和修正判定条件覆盖。
    语句覆盖为了暴露程序中的错误,程序中的每条语句至少应该执行一次。因此语句覆盖的含义是:选择足够多的测试数据,使被测程序中每条语句至少执行一次。语句覆盖是很弱的逻辑覆盖。
    判定覆盖比语句覆盖稍强的覆盖标准是判定覆盖。判定覆盖的含义是: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程序中的每个判定至少都获得一次“真值”或“假值”,或者说使得程序中的每一个取“真”分支和取“假”分支至少经历一次,因此判定覆盖又称为分支覆盖。
    条件覆盖在设计程序中,一个判定语句是由多个条件组合而成的复合判定。为了更彻底地实现逻辑覆盖,可以采用条件覆盖的标准。条件覆盖的含义是:构造一组测试用例,使得每一判定语句中每个逻辑条件的可能值至少满足一次。
    多条件覆盖。多条件覆盖也称条件组合覆盖,它的含义是: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每个判定中条件的各种可能组合都至少出现一次。显然满足多条件覆盖的测试用例是一定满足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和条件判定组合覆盖的。
    修正条件判定覆盖。修正条件判定覆盖是由欧美的航空/航天制造厂商和使用单位联合制定的“航空运输和装备系统软件认证标准”,在国外的国防、航空航天领域应用广泛。这个覆盖度量需要足够的测试用例来确定各个条件能够影响到包含的判定的结果。它要求满足两个条件:首先,每一个程序模块的入口和出口点都要考虑至少要被调用一次,每个程序的判定到所有可能的结果值要至少转换一次;其次,程序的判定被分解为通过逻辑操作符(and、or)连接的布尔条件,每个条件对于判定的结果值是独立的。

第 4 题

某企业拟生产甲、乙、丙、丁四个产品。每个产品必须依次由设计部门、制造部分和检验部门进行设计、制造和检验,每个部门生产产品的顺序是相同的。各产品各工序所需的时间如下表:


只要适当安排好项目实施顺序,企业最快可以在(  )天全部完成这四个项目。
  • (A) 84
  • (B) 86
  • (C) 91
  • (D) 93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非网络知识>数学相关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应用数学相关的知识。
    做这种试题有一个基本原则:设计时间最短的产品应排在最终顺序中的第一位,检验时间最短的产品应排在最终顺序中的最后一位,这样才能使得窝工的时间最少。
    根据以上原则,只有两种可能的排列顺序,其一是丁乙甲丙,其二是丁甲乙丙。   
    前者需要的总工作时间是86天,后者需要的总工作时间是84天。如图。所以选A。

第 5 题

下列关于面向对象软件测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在测试一个类时,只要对该类的每个成员方式都进行充分的测试就完成了对该类充分的测试
  • (B) 存在多态的情况下,为了达到较高的测试充分性,应对所有可能的绑定都进行测试
  • (C) 假设类B是类A的子类,如果类A已经进行了充分的测试,那么在测试类B时不必测试任务类B继承自类A的成员方法
  • (D) 对于一棵继承树上的多个类,只有处于叶子节点的类需要测试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非网络知识>软件开发基础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软件测试方面的知识。

    存在多态的情况下,为了达到较高的测试充分性,应对所有可能的绑定都进行测试。而其他选项都不正确。

第 6 题

以下关于自顶向下开发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自顶向下过程因为单元测试而比较耗费时间
  • (B) 自顶向下过程可以更快地发现系统性能方面的问题
  • (C) 相对于自底向上方法,自顶向下方法可以更快地得到系统的演示模型
  • (D) 在自顶向下的设计中,如发现一个错误,通常是因为底层模块没有满足其规格说明(因为高层模块已经被测试过了)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非网络知识>软件开发基础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软件开发方法。
    何谓自顶向下的开发,即先着手系统架构,然后逐层进入业务模块,最后进入细粒度功能模块的开发。所谓自底向上的开发,就是先从一行代码,一个Bug,一个模块做起,然后在做一个流程,一个业务模块,最后熟悉整个系统的架构。  

第 7 题

企业信息集成按照组织范围分为企业内部的信息集成和外部的信息集成。在企业内部的信息集成中,(  )实现了不同系统的互操作,使得不同系统之间能够实现数据和方法共享;(  )实现了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连接、协调动作和信息共享。

  • (A) 技术平台集成
  • (B) 数据集成
  • (C) 应用系统集成
  • (D) 业务过程集成
  • (A) 技术平台集成
  • (B) 数据集成
  • (C) 应用系统集成
  • (D) 业务过程集成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非网络知识>软件开发基础
  • 试题答案:[[C],[D]]
  • 试题解析:

    按集成内容,企业内部的信息集成一般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技术平台的集成
    系统底层的体系结构、软件、硬件以及异构网络的特殊需求首先必须得到集成。这个集成包括信息技术硬件所组成的新型操作平台,如各类大型机、小型机、工作站、微机、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设备,还包括置入信息技术或者说经过信息技术改造的机床、车床、自动化工具、流水线设备等新型设施和设备。
    (2)数据的集成
    为了完成应用集成和业务流程集成,需要解决数据和数据库的集成问题。数据集成的目的是实现不同系统的数据交流与共享,是进行其他更进一步集成的基础。数据集成的特点是简单、低成本,易于实施,但需要对系统内部业务的深入了解。
    数据集成是对数据进行标识并编成目录,确定元数据模型。只有在建立统一的模型后,数据才能在数据库系统中分布和共享。数据集成采用的主要数据处理技术有数据复制、数据聚合和接口集成等。
    (3)应用系统的集成
    应用系统集成是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使得不同应用系统之间能够实现数据和方法的共享。它为进一步的过程集成打下了基础。
    (4)业务过程的集成
    对业务过程进行集成的时候,企业必须在各种业务系统中定义、授权和管理各种业务信息的交换,以便改进操作、减少成本、提高响应速度。业务流程的集成使得在不同应用系统中的流程能够无缝连接,实现流程的协调运作和流程信息的充分共享。

第 8 题

以下关于为撰写学术论文引用他人资料的说法,(  )是不正确的。

  • (A) 既可引用发表的作品,也可引用未发表的作品
  • (B) 只能限于介绍、评论或为了说明某个问题引用作品
  • (C) 只要不构成自己作品的主要成分,可引用资料的部分或全部
  • (D) 不必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不向原作者支持合理的报酬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非网络知识>知识产权和标准化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对著作权的保护和合理使用的范围。
    根据规定,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所以BCD正确。A选项中,他人未发表的作品不能被引用。

第 9 题

在ISO/OSI参考模型中,传输层采用三次握手协议建立连接,采用这种协议的原因是(  )。

  • (A) 为了在网络服务不可靠的情况下也可以建立连接
  • (B) 防止因为网络失效或分组重复而建立错误的连接
  • (C) 它比两次握手协议更能提高连接的可靠性
  • (D) 为了防止黑客进行DOS攻击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传输层和应用层>TCP协议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TCP协议的原理。
    传输控制协议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运输层通信协议。是专门为了在不可靠的互联网络上提供一个可靠的端到端字节流而设计的。互联网络与单个网络不同,因为互联网络的不同部分可能有着截然不同的拓扑、带宽、延迟、分组大小和其他参数。TCP的设计目标是能够动态的适应互联网络的这些特性,而且当面对多种失败的时候仍然能够健壮。
    每一次TCP连接都需要三个阶段:连接建立、数据传送和连接释放。“三次握手”就发生在连接建立阶段。
    “三次握手”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突然又传送到了服务端,因而产生错误,是为了解决“网络中存在延迟的重复分组”的问题。
    “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的产生在这样一种情况下:client发出的第一个连接请求报文段并没有丢失,而是在某个网络结点长时间的滞留了,以致延误到连接释放以后的某个时间才到达server。本来这是一个早已失效的报文段。但server收到此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后,就误认为是client再次发出的一个新的连接请求。于是就向client发出确认报文段,同意建立连接。假设不采用“三次握手”,那么只要server发出确认,新的连接就建立了。由于现在client并没有发出建立连接的请求,因此不会理睬server的确认,也不会向server发送数据。但server却以为新的运输连接已经建立,并一直等待client发来数据。这样,server的很多资源就白白浪费掉了。采用“三次握手”的办法可以防止上述现象发生。例如刚才那种情况,client不会向server的确认发出确认。server由于收不到确认,就知道client并没有要求建立连接。”
    综合上述分析,答案B“防止因为网络失效或分组重复而建立错误的连接”更加准确。

第 10 题

设卫星信息的传播延迟为270ms,数据速率为64Kb/s,帧长4000比特,采用停等ARQ协议,则信道的最大利用率为(  )。
 

  • (A) 0.480
  • (B) 0.125
  • (C) 0.104
  • (D) 0.010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广域网和接入网>广域网基本概念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ARQ协议利用率的计算。
     使用停等流控协议,最大链路利用率的计算公式是E=1/(2a+1),其中a为帧计算长度,其值为:数据速率×传播延迟/帧长。因此在本题中,a=64Kb/s×270ms/4000bit=4.32(注意单位,1s=1000ms),因此E=1/(2×4.32+1)≈0.104。

第 11 题

在相隔2000km的两地间通过电缆以4800b/s的速率传送3000比特长的数据包,从开始发送到接收完数据需要的时间是(  ) ,如果用50Kb/s的卫星信道传送,则需要的时间是(  ) 。

  • (A) 480ms
  • (B) 645ms
  • (C) 630ms
  • (D) 635ms
  • (A) 70ms
  • (B) 330ms
  • (C) 500ms
  • (D) 600ms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网络基础>网络传输介质
  • 试题答案:[['D'],['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传输延迟的计算。
    数据传送延迟时间=数据发送延迟时间+数据传输延迟时间。数据发送延迟=数据大小/发送速率。数据传输延迟=传输距离/传输速率。
    电缆的传输速率为200000km/s,结合题干中参数得出:数据传送延迟时间=3000/4800+2000/200000=0.635s=635ms。
    卫星通信中的传输延迟为270ms,依题干参数计算得出:数据传输延时时间=3000/50000+0.27=0.33s=330ms。

第 12 题

10个9.6Kb/s的信道按时分多路复用在一条线路上传输,在统计TDM情况下,假定每个子信道只有30%的时间忙,复用线路的控制开销为10%,那么复用线路的带宽应该是(  )。
 

  • (A) 32Kb/s
  • (B) 64Kb/s
  • (C) 72Kb/s
  • (D) 96Kb/s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网络基础>信道复用技术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9.6×10×30%)÷90%=32

第 13 题

关于HDLC协议的流量控制机制,下面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 信息帧(I)和管理帧(S)的控制字段都包含发送顺序号
  • (B) 当控制字段C为8位长时,发送顺序号的变化范围是0~127
  • (C) 发送完一个信息帧(I)后,发送器就将其发送窗口向前移动一格
  • (D) 接收器成功接收到一个帧后,就将其接收窗口后沿向前移动一格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广域网和接入网>其他接入技术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HDLC协议的知识。
    HDLC的帧格式如下图所示:
       
    各字段的意义是:
    N(S):发送帧序列编号。

    N(R):期望接收的帧序列编号,且是对N(R)以前帧的确认。
    S:监控功能比特。
    M:无编号功能比特。
    P/F:查询/结束(Poll/Final)比特,作为命令帧发送时的查询比特,以P位出现;作为响应帧发送时的结束比特,以F位出现。
    只有信息帧(I)的控制字段包含发送顺序号N(S)。所以A是错误的。

    若信息帧(I)的控制字段是8位,则N(R)占3位,其二进制的取值范围是000~111,对应十进制的取值范围是0~7。所以B是错误的。
    HDLC的发送器在发送一个信息帧(I)后,不会立即滑动窗口。只有收到了接收器发回的确认后,窗口才会滑动。所以答案C是错误的。正确答案为D。

第 14 题

由域名查询IP地址的过程分为递归查询和迭代查询两种,其中递归查询返回的结果为(  ),而迭代查询返回的结果是(  )。

  • (A) 其他服务器的名字或地址
  • (B) 上级域名服务器的地址
  • (C) 域名所对应的IP地址或错误信息
  • (D) 中介域名服务器的地址
  • (A) 其他服务器的名字或地址
  • (B) 上级域名服务器的地址
  • (C) 域名所对应的IP地址或错误信息
  • (D) 中介域名服务器的地址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传输层和应用层>DNS协议
  • 试题答案:[['C'],['A']]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DNS的查询原理。

    迭代查询和递归查询是可以发送到域名服务器的两种请求。
    递归查询是最常见的发送到本地域名服务器的请求。当本地域名服务器接受了客户机的查询请求时,本地域名服务器将力图代表客户机来找到答案,而在域名服务器执行所有工作的时候,客户机只是等待。如果本地域名服务器不能直接回答,则它将在域名树中的各分支上下递归搜索来寻找答案。
    对于一个递归查询,DNS服务器将持续搜索直到收到回答。这种回答可以是主机的IP地址,也可以回答“主机不存在”。不论是哪种结果,递归域名服务器将把结果返回给客户机。 
    迭代查询则有所不同。迭代查询的最好例子是一台本地域名服务器发送请求到根服务器。当某个企业的本地域名服务器向根服务器提出查询,根服务器并不一定代表本地域名服务器来担当起回答查询的责任。另一种说法是根服务器不接收递归查询。事实上,根服务器只是为解析查询做一件事:指引本地域名服务器到另一台主机来查询回答。这种做法通常称为重指引,也是期望得到的迭代查询的结果。例如,当根服务器被要求查询www.csai.cn的地址,根服务器不会到csai域名服务器查询www主机的地址,它只是给本地域名服务器返回一个提示,告诉本地域名服务器到csai.cn域名服务器去继续查询和得到结果。

第 15 题

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可以把所有自动获取IP地址的主机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下面选项列出的划分类别的原则中合理的是(  )。
 

  • (A) 移动用户划分到租约期较长的类
  • (B) 固定用户划分到租约期较短的类
  • (C) 远程访问用户划分到默认路由类
  • (D) 服务器划分到租约最短的类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传输层和应用层>DHCP协议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DHCP租约期限的规划。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用于在大型网络中为客户端自动分配IP地址及有关网络参数(默认网关和DNS服务器地址等)。使用DHCP服务器便于进行网络管理,可以节省网络配置的工作量,有效地避免网络地址冲突,还能解决IP地址资源不足的问题。
    DHCP租约周期是IP地址的有效期。租约周期可长可短,取决于用户的上网环境和工作性质。一般把移动用户划分到租约期较短的管理类,把固定用户划分到租约期较长的管理类,远程访问用户划分到默认路由类。对于服务器主机则要为其保留固定的IP地址,并且要把保留的IP地址与服务器主机的MAC地址进行绑定。       

第 16 题

TCP协议在建立连接的过程中可能处于不同的状态,用netstat命令显示出TCP连接的状态为SYN_SEND,则这个连接正处于(  )。
 

  • (A) 监听对方的建立连接请求
  • (B) 已主动发出连接建立请求
  • (C) 等待对方的连接释放请求
  • (D) 收到对方的连接建立请求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传输层和应用层>TCP协议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TCP三次握手的知识。
    在TCP/IP协议中,TCP协议提供可靠的连接服务,采用三次握手建立一个连接。
    第一次握手:建立连接时,客户端发送syn包(syn=j)到服务器,并进入SYN_SEND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的SYN(ack=j+1),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SYN包(syn=k),即SYN+ACK包,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ack=k+1),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状态,完成三次握手。 完成三次握手后,客户端与服务器开始传送数据。

第 17 题

自动专用IP地址(Automatic Private IP Address,APIPA)是IANA保留的一个地址块,其范围是(  )。

  • (A) A类地址块10.254.0.0~10.254.255.255
  • (B) B类地址块100.254.0.0~100.254.255.255
  • (C) B类地址块168.254.0.0~168.254.255.255
  • (D) B类地址块169.254.0.0~169.254 .255.255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企业内部网络规划>IP地址和子网划分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自动专用IP的地址范围。
    IANA是负责全球Internet的IP地址编号分配的机构,它把169.254.0.0-169.254.255.255定义为自动专用IP地址(Automatic Private IP Addressing,APIPA),这些地址将不能在Internet上使用,所以可以保证不会与其他的Internet上的IP地址冲突。

第 18 题

下面关于GPRS接入技术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 GPRS是一种分组数据业务
  • (B) GPRS是一种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
  • (C) GPRS提供的数据速率可以达到1Mb/s
  • (D) GPRS是一种建立在CDMA网络上的数据传输技术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广域网和接入网>其他接入技术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GRPS的基本知识。

    GPRS是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的简称,它是GSM移动电话用户可用的一种移动数据业务。GPRS可以说是GSM的延续。GPRS和以往连续在频道传输的方式不同,是以封包(Packet)式来传输,因此使用者所负担的费用是以其传输资料单位计算,并非使用其整个频道,理论上较为便宜。GPRS的传输速率可提升至56Kbps甚至114Kbps。

    GPRS经常被描述成“2.5G”,也就是说这项技术位于第二代(2G)和第三代(3G)移动通讯技术之间。它通过利用GSM网络中未使用的TDMA信道,提供中速的数据传递。

第 19 题

IEEE802.3规定的CSMA/CD协议可以利用多种监听算法来减少发送冲突的概率,下面关于各种监听算法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 非坚持型监听算法有利于减少网络空闲的时间
  • (B) 坚持型监听算法有利于减少冲突的概率
  • (C) P坚持型监听算法无法减少网络的空闲时间
  • (D) 坚持型监听算法能够及时抢占信道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企业内部网络规划>CSMA/CD协议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CSMA/CD协议的相关知识点。
    载波监听(Carrier Sense)的思想是:站点在发送帧访问传输信道之前,首先监听信道有无载波,若有载波,说明已有用户在使用信道,则不发送帧以避免冲突。多路访问(Multiple Access)是指多个用户共用一条线路。
    CSMA技术中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当侦听信道已经被占用时,如何确定再次发送的时间,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坚持型CSMA(1—persistent CSMA):其原理是若站点有数据发送,先监听信道,若站点发现信道空闲,则发送;若信道忙,则继续监听直至发现信道空闲,然后完成发送;若产生冲突,等待一随机时间,然后重新开始发送过程。其优点是减少了信道空闲时间;缺点是增加了发生冲突的概率;广播延迟对协议性能的影响:广播延迟越大,发生冲突的可能性越大,协议性能越差。
    非坚持型CSMA(nonpersistent CSMA):其原理是若站点有数据发送,先监听信道,若站点发现信道空闲,则发送;若信道忙,等待一随机时间,然后重新开始发送过程;若产生冲突,等待一随机时间,然后重新开始发送过程。它的优点是减少了冲突的概率;缺点是增加了信道空闲时间,数据发送延迟增大;信道利用率比1-坚持型低,传输延迟比1-坚持CSMA大。
    p-坚持型CSMA(p-persistent CSMA):适用于分槽信道,它的原理是若站点有数据发送,先监听信道,若站点发现信道空闲,则以概率p发送数据,以概率q=l-p延迟至下一个时槽发送。若下一个时槽仍空闲,重复此过程,直至数据发出或时槽被其他站点所占用;若忙,则等待下一个时槽,重新开始发送;若产生冲突,等待一随机时间,然后重新开始发送。

第 20 题

采用以太网链路聚合技术将(  )。

  • (A) 多个逻辑链路组成一个物理链路
  • (B) 多个逻辑链路组成一个逻辑链路
  • (C) 多个物理链路组成一个物理链路
  • (D) 多个物理链中组成一个逻辑链路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企业内部网络规划>高速以太网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以太网链路聚合技术的原理。

    以太网链路聚合简称链路聚合,它通过将多条以太网物理链路捆绑在一起成为一条逻辑链路,从而实现增加链路带宽的目的。同时,这些捆绑在一起的链路通过相互间的动态备份,可以有效地提高链路的可靠性。

第 21 题

RIP是一种基于(  )的内部网关协议,在一条RIP通路上最多可包含的路由器数量是(  )。

  • (A) 链路状态算法
  • (B) 距离矢量算法
  • (C) 集中式路由算法
  • (D) 固定路由算法
  • (A) 1个
  • (B) 16个
  • (C) 25个
  • (D) 无数个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路由规划>RIP路由
  • 试题答案:[['B'],['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RIP协议的基础原理。
    路由信息协议(RIP)是一种在网关与主机之间交换路由选择信息的标准。RIP 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在国家性网络中如当前的因特网,拥有很多用于整个网络的路由选择协议。作为形成网络的每一个自治系统(AS),都有属于自己的路由选择技术,不同的 AS 系统,路由选择技术也不同。
    RIP协议有以下特点:
    (1)RIP是自治系统内部使用的协议即内部网关协议,使用的是距离矢量算法。
    (2)RIP使用UDP的520端口进行RIP进程之间的通信。
    (3)RIP主要有两个版本:RIPv1和RIPv2。
    (4)RIP协议以跳数作为网络度量值。
    (5)RIP协议采用广播或组播进行通信,其中RIPv1只支持广播,而RIPv2除支持广播外还支持组播。
    (6)RIP协议支持主机被动模式,即RIP协议允许主机只接收和更新路由信息而不发送信息。
    (7)RIP协议支持默认路由传播。
    (8)RIP协议的网络直径不超过15跳,适合于中小型网络。16跳时认为网络不可达。
    (9)RIPv1是有类路由协议,RIPv2是无类路由协议,即RIPv2的报文中含有掩码信息。

第 22 题

为了实现QoS控制的资源预约协议RSVP,下面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 由发送方向数据传送路径上的各个路由器预约带宽资源
  • (B) 由发送方向接收方预约数据缓冲资源
  • (C) 由接收方和发送方共同商定各条链路上的资源分配
  • (D) 在数据传送期间,预约的路由信息必须定期刷新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网络新技术>QoS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RSVP协议的相关知识。
    资源预留协议(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简称RSVP)是一个通过网络进行资源预留的协议,是为实现综合业务网而设计的。RSVP要求接收者在连接建立之初进行资源预留,它必须支持单播和多播数据流,并具有很好的可伸缩性和强壮性。主机或者路由器可以使用RSVP满足不同应用程序数据流所需的不同的服务质量。RSVP定义应用程序如何进行资源预留并在预留的资源不用时如何进行预留资源的删除。RSVP将会使得路径上每个节点都进行资源预留。
    RSVP有两种主要的消息:
    (1)路径消息
    路径消息被沿着数据路径从发送方主机发送,并记录路径上每个节点的的路径状态。
    路径状态包括先前节点的IP地址和一些数据对象:sender template(发送方模板)是用于描述发送方数据格式、sender tspec(数据流的话务描述特征)是用于描述数据流传输特征、adspec携带广告数据。
    (2)预留消息
    预留消息是由接收方沿着反向路径发送到发送方。在每个节点上,预留消息的IP目的地址将会改成反向路径上下一节点的地址,同时IP源地址将会改成反向路径上前一节点的地址。预留消息包括流量说明数据对象,这个数据对象上用于确定流需要的资源。
    一个需要按特定服务质量发送数据流的RSVP主机将会传输一个RSVP路径消息,这个路径消息将会沿单播或组播路由通过路由协议预先建立的路径传输。如果路径消息到达一个不理解RSVP的路由器,将会将这个消息转发并不对其内容进行分析而且不会为这个流进行资源预留。
    当目的路由器接收到路径消息,它将会:
    按照请求的参数进行资源预留。对此,许可控制和策略控制处理请求参数并通知分组分类以便正确处理选定的数据分组,或者和上层协商如何进行分组处理。
    向上游转发请求(朝着发送方方向)。在每个节点上,预留消息的流量说明(flowspec)可以由前向节点更改。
    主要特征:
    RSVP为每个流请求资源:这是只有一个发送者但可以有一个或多个接收者的流。
    RSVP不是一个路由协议,而是用于互联现在的和将来的路由协议。
    RSVP是由数据流的接收者发起并维护资源预留。
    RSVP维护主机和路由器的软状态(每个节点上的资源预留都需要周期性的更新),因此支持源自适应网络变化。
    RSVP提供多种预留类型(一组预留选项)并允许将来加入其他类型,进行协议改进,以支持不同的应用程序。
    RSVP传输并维持通信和策略控制参数,这些对于RSVP都是不透明的。

第 23 题

OSPF协议使用(  )分组来保持与邻居的连接。

  • (A) Hello
  • (B) Keepalive
  • (C) SPF(最短路径优先)
  • (D) LSU(链路状态更新)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路由规划>OSPF协议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OSPF路由的相关知识。

    OSPF只有邻居之间才会交换LSA,路由器会将链路状态数据库中所有的内容毫不保留地发给所有邻居,要想在OSPF路由器之间交换LSA,必须先形成OSPF邻居,OSPF邻居靠发送Hello包来建立和维护,Hello包会在启动了OSPF的接口上周期性发送,在不同的网络中,发送Hello包的间隔也会不同,当超过4倍的Hello时间,也就是Dead时间过后还没有收到邻居的Hello包,邻居关系将被断开。

第 24 题

主机PC对某个域名进行查询,最终由该域名授权域名服务器解析并返回结果,查询过程如下图所示。这种查询方式中不合理的是(  )。

  • (A) 根域名服务器采用了递归查询,影响了性能
  • (B) 根域名服务器采用了迭代查询,影响了性能
  • (C) 中介域名服务器采用了迭代查询,加重了根域名服务器负担
  • (D) 中介域名服务器采用了递归查询,加重了根域名服务器负担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传输层和应用层>DNS协议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本题考虑DNS查询方式。
    通常根服务器或者流量较大的域名服务器都不使用递归查询,其原因也很简单,大量的递归查询会导致服务器过载。在图中可以看出根域名服务器采用了递归查询,影响了性能。

第 25 题

如果DNS服务器更新了某域名的IP地址,造成客户端无法访问网站,在客户端通常有两种方法解决此问题:
1.在Windows(  )命令行下执行。
2.停止系统服务中的(  )服务。

  • (A) nslookup
  • (B) ipconfig /renew
  • (C) ipconfig /flushdns
  • (D) ipconfig /release
  • (A) SNMP Client
  • (B) DNS Client
  • (C) Plug and Play
  • (D) Remote Procedure Call(RPC)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传输层和应用层>DNS协议
  • 试题答案:[['C'],['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windows故障排查。

    当DNS服务器更新了IP地址,客户端应通过ipconfig /flushdns刷新DNS缓存以便更新新的IP地址。也可以停止dns client服务。

第 26 题

某单位采用DHCP进行IP地址自动分配,经常因获取不到地址受到用户的抱怨,网管中心采用Networking Monitor来监视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为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重点要监视DHCP(  )消息。
 

  • (A) DhcpDiscover
  • (B) DhcpOffer
  • (C) DhcpNack
  • (D) DhcpAck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传输层和应用层>DHCP协议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DHCP服务的知识。
    客户机从DHCP服务器获得IP地址的过程称为DHCP的租约过程。过程分为四个步骤,分别为:
    ①客户机请求IP地址;
    ②服务器响应请求;
    ③客户机选择IP地址;
    ④服务器确定租约。
    1、客户机请求IP地址。
    DHCP客户机在网络中广播DHCP Discover包请求IP地址。
    2、服务器响应。
    服务器收到DHCP Discover包后响应并发送DHCP Offer包。
    3、客户机选择IP。
     客户机收到DHCP Offer包后选择IP地址,并发送DHCP Request包。
    4、服务器确认租约。
    服务器收到DHCP Request包后发送DHCP Ack/nack包。(确认发送DHCP Ack包、拒绝发送DHCP Nack包)
    本题中应重点监视DHCP Nack包。

第 27 题

网络需求分析包括网络总体需求分析、综合布线需求分析、网络可用性和可靠性分析、网络安全需求分析,此外还需要进行(  )。
 

  • (A) 工程造价估算
  • (B) 工程进度安排
  • (C) 硬件设备选型
  • (D) IP地址分配分析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网络规划和设计>网络需求分析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网络规划设计中的需求分析阶段的内容。
    网络需求分析应该确定网络的投资规模,也就是工程造价的估算。

第 28 题

某金融网络要求网络服务系统的可用性达到5个9,也就是大于99.999%,那么每年金融网络系统停机时间小于(  )方能满足需求。
 

  • (A) 5分钟
  • (B) 10分钟
  • (C) 60分钟
  • (D) 105分钟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非网络知识>计算机硬件基础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可用性指标。

    可用性描述及停机时间如下图:

第 29 题

采用可变长掩码可以把大的网络划分成小的子网,或者把小的网络汇聚成大的超网。假设用户U1有4000台主机,则必须给他分配(  )个C类网络,如果分配给用户U1的超网号为196.25.64.0,则指定给U1的地址掩码为(  );假设给用户U2分配的C类网络号为196.25.16.0~196.25.31.0,则U2的地址掩码应为(  );如果路由器收到一个目标地址为11000100.00011001.01000011.00100001的数据报,则该数据报应送给用户(  )。

  • (A) 4
  • (B) 8
  • (C) 10
  • (D) 16
  • (A) 255.255.255.0
  • (B) 255.255.250.0
  • (C) 255.255.248.0
  • (D) 255.255.240.0
  • (A) 255.255.255.0
  • (B) 255.255.250.0
  • (C) 255.255.248.0
  • (D) 255.255.240.0
  • (A) U1
  • (B) U2
  • (C) U1或U2
  • (D) 不可到达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企业内部网络规划>IP地址和子网划分
  • 试题答案:[[D],[D],[D],[A]]
  • 试题解析:

    一个默认C类网络最多可以容纳254台主机,现在用户U1有4000台主机,需要分配4000/254=16个C类网络。如果分配给用户U1的超网号为196.25.64.0,子网掩码为255.255.240.0。采用CIDR编址表示为:196.25.64.0/20,可以容纳212-2=4094台主机。假设给另一用户U2分配的C类网络号为196.25.16.0~196.25.31.0,则用CIDR编址表示为:196.25.16.0/20,如果路由器收到一个目标地址为11000100.00011001.01000011.00100001的数据报,也就目的地址为:196.25.67.33,则该数据报应送给用户U1。

第 30 题

在IPv6地址无状态自动配置过程中,主机首先必须自动形成一个唯一的(  ),然后向路由器发送(  )请求报文,以便获得路由器提供的地址配置信息。

  • (A) 可聚焦全球单播地址
  • (B) 站点本地单播地址
  • (C) 服务器本地单播地址
  • (D) 链路本地单播地址
  • (A) Neighbor solicitation
  • (B) Router Solicitation
  • (C) Router Advertisement
  • (D) Neighbor Discovery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网络新技术>IPV6
  • 试题答案:[['D'],['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IPv6地址配置知识。
    IPv6地址配置可以分为手动地址配置和自动地址配置2种方式。自动地址配置方式又可以分为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和有状态地址自动配置2种。在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方式下,先形成链路本地地址。

第 31 题

下面ACL语句中,准备表达“允许访问服务器202.110.10.1的WWW服务”的是(  )。

  • (A) access-list 101 permit any 202.110.10.1
  • (B) access-list 101 permit tcp any host 202.110.10.1 eq www
  • (C) access-list 101 deny any 202.110.10.1
  • (D) access-list 101 deny tcp any host 202.110.10.1 eq www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和病毒防护>访问控制ACL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思科设备ACL方面的知识。
    允许访问服务器202.110.10.1的WWW服务正确的ACL应为:access-list 101 permit tcp any host 202.110.10.1 eq www。

第 32 题

SSL协议共有上下两层组成,处于下层的是(  )。

  • (A) SSL握手协议(SSL Handshake protocol)
  • (B) 改变加密约定协议(Change Cipher spec protocol)
  • (C) 报警协议(Alert protocol)
  • (D) SSL记录协议(SSL Record Protocol)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和病毒防护>数字证书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SSL协议的知识。
    SSL协议的实现属于Socket层,在Internet网络层次中的位置处于应用层和传输层之间,为数据通讯提供安全支持。SSL协议可分为两层:
    SSL记录协议(SSL Record Protocol):它建立在可靠的传输协议(如TCP)之上,为高层协议提供数据封装、压缩、加密等基本功能的支持。
    SSL握手协议(SSL Handshake Protocol):它建立在SSL记录协议之上,用于在实际的数据传输开始前,通讯双方进行身份认证、协商加密算法、交换加密密钥等。

第 33 题

ISO7498-2标准规定的五大安全服务是(  )。

  • (A) 鉴别服务、数字证书、数据完整性、数据保密性、抗抵赖性
  • (B) 鉴别服务、访问控制、数据完整性、数据保密性、抗抵赖性
  • (C) 鉴别服务、访问控制、数据完整性、数据保密性、计费服务
  • (D) 鉴别服务、数字证书、数据完整性、数据真实性、抗抵赖性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和病毒防护>安全基础知识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安全方面的基础知识。
    ISO7498-2从体系结构的观点描述了5种可选的安全服务、8项特定的安全机制以及5种普遍性的安全机制。
    5种可选的安全服务:认证服务、访问控制、数据保密性、数据完整性、抗抵赖。
    8种安全机制:加密、数字签名、访问控制、数据完整性、数据交换、业务流填充、路由控制、确认,它们可以在OSI参考模型的适当层次上实施。
    5种普遍性的安全机制:可信功能、安全标号、事件检测、安全审计跟踪、安全恢复。

第 34 题

下面关于第三方认证服务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Kerberos认证服务中保存数字证书的服务器叫CA
  • (B) 第三方认证服务的两种体制分别是Kerberos和PKI
  • (C) PKI体制中保存数字证书的服务器叫KDC
  • (D) Kerberos的中文全称是“公钥基础设施”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和病毒防护>数字证书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Kerberos协议主要用于计算机网络的身份鉴别(Authentication),其特点是用户只需输入一次身份验证信息就可以凭借此验证获得的票据(ticket-granting ticket)访问多个服务,即SSO(Single Sign On)。由于在每个Client和Service之间建立了共享密钥,使得该协议具有相当的安全性。
    Kerberos协议分为两个部分:
    1.Client向KDC发送自己的身份信息,KDC从Ticket Granting Service得到TGT(ticket-granting ticket),并用协议开始前Client与KDC之间的密钥将TGT加密回复给Client。
    此时只有真正的Client才能利用它与KDC之间的密钥将加密后的TGT解密,从而获得TGT。
     2.Client利用之前获得的TGT向KDC请求其他Service的Ticket,从而通过其他Service的身份鉴别。
    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是一种遵循标准的利用公钥加密技术为电子商务的开展提供一套安全基础平台的技术和规范。
    完整的PKI系统必须具有权威认证机构(CA)、数字证书库、密钥备份及恢复系统、证书作废系统、应用接口(API)等基本构成部分,构建PKI也将围绕着这五大系统来着手构建。

第 35 题

下面安全协议中,属于IP层安全协议的是(  )。

  • (A) IPsec
  • (B) L2TP
  • (C) TLS
  • (D) PPTP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和病毒防护>VPN技术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安全协议的知识。
    IPSEC属于网络层(IP)的安全协议。PPTP和L2TP属于第二层的隧道协议。TLS属于传输层的安全协议。

第 36 题

采用Kerberos系统进行认证时,可以在报文中加入(  )来防止重放攻击。
 

  • (A) 会话密钥
  • (B) 时间戳
  • (C) 用户ID
  • (D) 私有密钥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和病毒防护>数字证书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Kerberos协议的知识。
    采用Kerberos系统进行认证时,可以在报文中加入时间戳来防止重放攻击。

第 37 题

某单位建设一个网络,设计人员在经过充分的需求分析工作后,完成了网络的基本设计。但是,由于资金受限,网络建设成本超预算,此时,设计人员正确的做法是(  )。

  • (A) 为符合预算,推翻原设计,降低网络设计标准重新设计
  • (B) 劝说该单位追加预算,完成网络建设
  • (C) 将网络建设划分为多个周期,根据当前预算,设计完成当前周期的建设目标
  • (D) 保持原有设计,为符合预算降低设备性能,采购低端设备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网络规划和设计>网络需求分析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网络设计的知识。
    网络建设成本超预算最佳的做法就为:将网络建设划分为多个周期,根据当前预算,设计完成当前周期的建设目标。

第 38 题

某数据中心根据需要添加新的数据库服务器。按照需求分析,该数据库服务器要求具有高速串行运算能力,同时为了该服务器的安全,拟选用Unix操作系统。根据以上情况分析,该服务器应选择(  )架构的服务器。其中(  )系列的CPU符合该架构。若选用了该CPU,则采用操作系统(  )是合适的。

  • (A) RISC
  • (B) CISC
  • (C) IA-32
  • (D) VLIW
  • (A) Opteron
  • (B) Xeon
  • (C) Itanium
  • (D) Power
  • (A) HP-UX
  • (B) Solaris
  • (C) AIX
  • (D) A/UX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服务器和网络存储技术>服务器的基本概念
  • 试题答案:[['A'],['D'],['C']]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设备选型的知识。
    精简指令集,是计算机中央处理器的一种设计模式,也被称为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的缩写)。这种设计思路对指令数目和寻址方式都做了精简,使其实现更容易,指令并行执行程度更好,编译器的效率更高。常用的精指令集微处理器包括DECAlpha、ARC、ARM、AVR、MIPS、PA-RISC、PowerArchitecture(包括PowerPC)和SPARC等。这种设计思路最早的产生缘自于有人发现,尽管传统处理器设计了许多特性让代码编写更加便捷,但这些复杂特性需要几个指令周期才能实现,并且常常不被运行程序所采用。此外,处理器和主内存之间运行速度的差别也变得越来越大。在这些因素促使下,出现了一系列新技术,使处理器的指令得以流水执行,同时降低处理器访问内存的次数。早期,这种指令集的特点是指令数目少,每条指令都采用标准字长、执行时间短、中央处理器的实现细节对于机器级程序是可见的。
    Power架构服务器为IBM产品,应选用AIX操作系统。

第 39 题

网络安全设计是网络规划与设计中的重点环节,以下关于网络安全设计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网络安全应以不能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合法用户的操作活动为前提
  • (B) 强调安全防护、监测和应急恢复。要求在网络发生被攻击的情况下,必须尽可能地恢复网络信息中心的服务,减少损失
  • (C) 考虑安全问题解决方案时无需考虑性能价格的平衡,强调安全与保密系统的设计与网络设计相结合
  • (D) 充分、全面、完整地对系统的安全漏洞和安全威胁进行分析、评估和检测,是设计网络安全系统的必要前提条件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网络规划和设计>逻辑网络设计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网络安全设计原则。
    对任何网络,绝对安全难以达到,也不一定是必要的,所以需要建立合理的实用安全性与用户需求评价以及平衡体系。安全体系设计要正确处理需求、风险与代价的关系,做到安全性与可用性相容,做到组织上可执行。评价信息是否安全,没有绝对的评判标准和衡量指标,只能决定于系统的用户需求和具体的应用环境,具体取决于系统的规模和范围,系统的性质和信息的重要程度。

第 40 题

某财务部门需建立财务专网,A公司的李工负责对该网络工程项目进行逻辑设计,他调研后得到的具体需求如下:
1.用户计算机数量40台,分布在二层楼内,最远距离约60米;
2.一共部署7个轻负载应用系统,其中5个系统不需要Internet访问,2个系统需要Internet访问;
李工据此给出了设计方案,主要内容可概述为:
1.出口采用核心交换机+防火墙板卡设备组成财务专网出口防火墙,并通过防火墙策略将需要Internet访问的服务器进行地址映射;
2.财务专网使用WLAN为主,报账大厅用户、本财务部门负责人均可以访问财务专网和Internet;
3.采用3台高性能服务器部署5个不需要Internet访问的应用系统,1台高性能服务器部署2个需要Internet访问的应用系统。
针对于用户访问,你的评价是(  )。
针对于局域网的选型,你的评价是(  )。
针对服务器区的部署,你的评价是(  )。

  • (A) 用户权限设置合理
  • (B) 不恰当,报账大厅用户不允许访问Internet
  • (C) 不恰当,财务部门负责人不允许访问Internet
  • (D) 不恰当,财务部门负责人不允许访问财务专网
  • (A) 选型恰当
  • (B) 不恰当,WLAN成本太高
  • (C) 不恰当,WLAN不能满足物理安全要求
  • (D) 不恰当,WLAN不能满足覆盖范围的要求
  • (A) 部署合理
  • (B) 不恰当,7个业务系统必须部署在7台物理服务器上
  • (C) 不恰当,没有备份服务器,不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 (D) 不恰当,所有服务器均需通过防火墙策略进行地址映射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网络新技术>WLAN
  • 试题答案:[['B'],['C'],['C']]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网络规划设计能力。
    财务部所有员工原则上都不允许访问Internet。而且财务专网需要采用有线传输数据,以保证数据安全性要求。针对于服务器应该采用备份服务器对数据进行备份,保证数据安全。

第 41 题

按照IEEE 802.3标准,以太帧的最大传输效率为(  )。

  • (A) 50%
  • (B) 87.5%
  • (C) 90.5%
  • (D) 98.8%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企业内部网络规划>以太网帧结构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以太网帧的知识。

    以太网数据部分封装大小为46-1500,而以太网最大帧长范围为64-1518。所以最大传输效率为1500/1518=98.8%。

第 42 题

以下关于层次化网络设计原则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层次化网络设计时,一般分为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三个层次
  • (B) 应当首先设计核心层,再根据必要的分析完成其他层次设计
  • (C) 为了保证网络的层次性,不能在设计中随意加入额外连接
  • (D) 除去接入层,其他层次应尽量采用模块化方式,模块间的边界应非常清晰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网络规划和设计>逻辑网络设计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网络层次化设计的知识。
    进行网络层次化设计时,一般分为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三个层次、为了保证网络的层次性,不能在设计中随意加入额外连接、除去接入层,其他层次应尽量采用模块化方式,模块间的边界应非常清晰。

第 43 题

在以下各种网络应用中,节点既作为客户端同时又作为服务器端的是 (  )。

  • (A) P2P下载
  • (B) B/S中应用服务器与客户机之间的通信
  • (C) 视频点播服务
  • (D) 基于SNMP协议的网管服务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服务器和网络存储技术>服务器的基本概念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P2P应用的知识。
    对等网络(PeertoPeer,简称P2P)也称为对等连接,是一种新的通信模式,每个参与者具有同等的能力,可以发起一个通信会话。

第 44 题

在OSPF中,路由域存在骨干域和非骨干域,某网络自治区域中共有10个路由域,其区域id为0~9,其中(  )为骨干域。
 

  • (A) Area 0
  • (B) Area 1
  • (C) Area 5
  • (D) Area 9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路由规划>OSPF协议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OSPF区域的知识。

    OSPF区域0或0.0.0.0为骨干区域。其他区域和骨干区域连接。

第 45 题

 测试工具应在交换机发送端口产生(  )线速流量来进行链路传输速率测试。

  • (A) 100%
  • (B) 80%
  • (C) 60%
  • (D) 50%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网络规划和设计>网络测试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网络测试的知识。
    对于交换机,测试工具在发送端口产生100%满线速流量;对于HUB,测试工具在发送端口产生50% 的线速流量。

第 46 题

某高校的校园网由1台核心设备、6台汇聚设备、200台接入设备组成,网络拓扑结构如下图所示,所有汇聚设备均直接上联到核心设备,所有接入设备均直接上联到汇聚设备,在网络系统抽样测试中,按照抽样规则,最少应该测试(  )条汇聚层到核心层的上联链路和(  )条接入层到汇聚层的上联链路。

  • (A) 3
  • (B) 4
  • (C) 5
  • (D) 6
  • (A) 20
  • (B) 30
  • (C) 40
  • (D) 50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网络规划和设计>测试和维护
  • 试题答案:[['D'],['A']]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网络测试的知识。
    网络线路测试中,对核心层的骨干链路,应进行全部测试;对于汇聚层到核心层的上联链路,应进行全部测试;对接入层到汇聚层的上联链路,以不低于10%的比例进行抽样测试,抽样链路不足10条时,按10条进行计算或者全部测试。
    本题中,汇聚层至核心层链路应全部测试,共6条。接入层到汇聚层链路抽样10%,20条。

第 47 题

某公司主营证券与期货业务,有多个办公网点,要求企业内部用户能够高速地访问企业服务器,并且对网络的可靠性要求很高。工程师给出设计方案:
①采用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三层结构;
②骨干网使用千兆以太网;
③为了不改变已有建筑的结构,部分网点采用WLAN组网;
④根据企业需求,将网络拓扑设计为双核心来进行负载均衡,当其中一个核心交换机出现故障时,数据能够转换到另一台交换机上,起到冗余备份的作用。
网络拓扑如下图所示。

针对网络的拓扑设计,你的评价是(  )。

  • (A) 恰当合理
  • (B) 不恰当,2个核心交换机都应直接上联到路由器上,保证网络的可靠性
  • (C) 不恰当,为保证高速交换,接入层应使用三层交换机
  • (D) 不恰当,为保证核心层高速交换,服务器应放在接入层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网络规划和设计>逻辑网络设计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网络设计的相关知识。
    很明显,2个核心交换机都应该直接上联到路由器上,以保证网络的可靠性。

第 48 题

 一台CISCO交换机和一台H3C交换机相连,互联端口都工作在VLAN TRUNK模式下,这两个端口应该使用的VLAN协议分别是(  )。
 

  • (A) ISL和IEEE802.10
  • (B) ISL和ISL
  • (C) ISL和IEEE802.1Q
  • (D) IEEE802.1Q和IEEE802.1Q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企业内部网络规划>TRUNK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VLAN封装的知识。

    VLAN的封装有IEEE802.1Q和ISL两种标准。IEEE802.1Q属于公有标准,而ISL是CISCO的私有标准。当CISCO交换机和H3C交换机连接,两端都应采用公有标准封装。

第 49 题

在进行无线WLAN网络建设时,现在经常使用的协议是IEEE802.11b/g/n,采用的共同工作频带为(  )。其中为了防止无线信号之间的干扰,IEEE将频段分为13个信道,其中仅有三个信道是完全不覆盖的,它们分别是(  )。

  • (A) 2.4GHz
  • (B) 5GHz
  • (C) 1.5GHz
  • (D) 10GHz
  • (A) 信道1、6和13
  • (B) 信道1、7和11
  • (C) 信道1、7和13
  • (D) 信道1、6和11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网络新技术>WLAN
  • 试题答案:[['A'],['D']]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WLAN的相关知识。
    IEEE802.11b/g/n采用共同工作频带为2.4G。无线信道中完全隔离的是1,6,11三个信道。

第 50 题

在网络数据传输过程中都是收、发双向进行的。一般来说,对于光纤介质也就需要两条光纤分别负责数据的发送和接收。近年来已经有了在单条光纤上同时传输收发数据的技术,下面支持单条光纤上同时传输收发数据的技术是(  )。

  • (A) WiFi和WiMAX
  • (B) ADSL和VDSL
  • (C) PPPoE和802.1x
  • (D) GPON和EPON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广域网和接入网>光纤接入网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PON技术的知识。
    PON的复杂性在于信号处理技术。在下行方向上,交换机发出的信号是广播式发给所有的用户。在上行方向上,各ONU(光网络单元)必须采用某种多址接入协议如时分多路访问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协议才能完成共享传输通道信息访问。目前用于宽带接入的PON技术主要有:EPON和GPON。

第 51 题

光缆布线工程结束后进行测试是工程验收的关键环节。以下指标中不属于光缆系统的测试指标的是(  )。

  • (A) 最大衰减限值
  • (B) 回波损耗限值
  • (C) 近端串扰
  • (D) 波长窗口参数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网络规划和设计>测试和维护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网络测试的相关知识。
    衰减值、回波损耗及波长窗口都是光缆系统的测试指标。而近端串扰属于双绞线的测试指标。

第 52 题

如图所示网络结构,当Swith1和Swith2都采用默认配置,那么PC2和PC4之间不能通信,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如果要解决此问题,最快捷的解决方法是(  )。

  • (A) PC2和PC4的IP地址被交换机禁止通过
  • (B) PC2和PC4的VLAN被交换机禁止通过
  • (C) PC2和PC4的MAC地址被交换机禁止通过
  • (D) PC2和PC4的接入端口被交换机配置为down
  • (A) 把Switch1和Switch2连接端口配置为trunk模式
  • (B) 把Switch1和Switch2连接端口配置为access模式
  • (C) 把Switch1和Switch2设置配置为服务器模式
  • (D) 把Switch1和Switch2设置配置为客户端模式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企业内部网络规划>TRUNK
  • 试题答案:[['B'],['A']]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VLAN通信的相关知识。

    交换机默认情况下所有端口都属于VLAN1,当VLAN2的主机跨交换机通信时,交换机之间的链路由于都属于VLAN1,所以无法跨越交换机通信。这时应该将交换机间的链路配置为trunk链路,以便相同VLAN的数据跨交换进行通信。

第 53 题

在STP生成树中,断开的链路并不是随意选择的,而是通过设备、接口、链路优先级等决定的。在下图所示的连接方式中,哪条链路是作为逻辑链路断开而备份使用的?(  )。

  • (A) SW1和SW2之间的链路
  • (B) SW1和SW3之间的链路
  • (C) SW2和SW3之间的链路
  • (D) 任意断开一条皆可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企业内部网络规划>生成树协议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生成树的相关知识。
    依图所示,SW2由于其优先级较小成为根网桥,
    SW3的根端口是和SW1相连的端口,因为这条链路的成本是4+4=8,而直接和SW2相连的端口成本是19,所以应选和SW1相连的端口为根端口。根端口不被阻塞,所以SW2和SW3之间的链路为备份链路。

第 54 题

The API changes should provide both source and binary(  )for programs written to the original API.That is, existing program binaries should continue to operate when run on a system supporting the new API.In addition, existing( )that are re-compiled and run on a system supporting the new API should continue to operate.Simply put, the API( )for multicast receivers that specify source filters should not break existing programs.The changes to the API should be as small as possible in order to simplicity the task of converting existing( )receiver applications to use source filters. Applications should be able to delete when the new( )filter APIs are unavailable(e.g., calls fail with the ENOTSUPP error) and react gracefully(e.g., revert to old non-source-filter API or display a meaningful error message to the user).

  • (A) capability
  • (B) compatibility
  • (C) labiality
  • (D) reliability
  • (A) systems
  • (B) programs
  • (C) applications
  • (D) users
  • (A) connections
  • (B) changes
  • (C) resources
  • (D) considerations
  • (A) multicast
  • (B) unicast
  • (C) broadcast
  • (D) anycast
  • (A) resource
  • (B) state
  • (C) destination
  • (D) source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专业英语>网络专业英语
  • 试题答案:[['B'],['C'],['B'],['A'],['D']]
  • 试题解析:
    API的修改应该提供源代码,且与用原API编写的程序保持二进制兼容性。也就是说,当运行在一个支持新API的系统中时,现有程序的二进制文件应该继续运行。此外,重新编译和运行在支持新API的系统中的现有程序应该继续运行。简单的说,为组播接收器修改API,指定源滤波器不应该破坏现有的程序。为了简化将现有的单播接收器应用程序转换为使用源过滤器的任务,API的变更应尽可能小。当新的源过滤器API不可用时(例如,因ENOTSUPP错误调用失败)应用程序应该能够删除和做出合适的响应(例如,恢复到旧的无源滤波器API或向用户显示一个有含义的错误消息)。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