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评测上午真题

第 1 题

在CPU中,(  )不仅要保证指令的正确执行,还要能够处理异常事件。

  • (A) 运算器
  • (B) 控制器
  • (C) 寄存器组
  • (D) 内部总线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运算器与控制器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计算机系统硬件方面的基础知识 计算机中的CPU是硬件系统的核心,用于数据的加工处理,能完成各种算术、逻辑运算及控制功能。其中,控制器的作用是控制整个计算机的各个部件有条不紊地工作,它的基本功能就是从内存取指令和执行指令。

第 2 题

循环冗余校验码(CRC)利用生成多项式进行编码。设数据位为k位,校验位为r位,则CRC码的格式为(  )。

  • (A) k个数据位之后跟r个校验位
  • (B) r个校验位之后跟k个数据位
  • (C) r个校验位随机加入k个数据位中
  • (D) r个校验位等间隔地加入k个数据位中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校验码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数据校验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运行时,各个部件之间要进行数据交换,为了确保数据在传送过程中正确无误,一是提高硬件电路的可靠性;二是提高代码的校验能力,包括查错和纠错。常用的三种校验码:奇偶校验码(Parity codes)、海明码(Hamming Code)和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RC)码。 循环冗余校验码广泛应用于数据通信领域和磁介质存储系统中,它利用生成多项式为K个数据位产生r个校验位来进行编码,其编码长度为K+r。CRC的代码格式为:k个数据+r个校验位,即在k个数据位之后跟r个校验位

第 3 题

以下关于数的定点表示和浮点表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 (A) 定点表示法表示的数(称为定点数)常分为定点整数和定点小数两种
  • (B) 定点表示法中,小数点需要占用一个存储位
  • (C) 浮点表示法用阶码和尾数来表示数,称为浮点数
  • (D) 在总位数相同的情况下,浮点表示法可以表示更大的数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数据的表示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数据表示基础知识。
    各种数据在计算机中表示的形式称为机器数,其特点是采用二进制计数制,数的符号用0、1表示,小数点则隐含表示而不占位置。机器数对应的实际数值成为数的真值
    所谓定点数,就是表示数据时小数点的位置固定不变。小数点的位置通常有两种约定方式:定点整数(纯整数,小数点载最低有效数值为之后)和定点小数(纯小数,小数点在最高有效数值位之前)
    当机器字长为n时,定点数的补码和移码可表示2^n个数,而其原码和反码只能表 示2^n-1个数(0表示占用了两个编码),因此,定点数所能表示的数值范围比较小, 运算中很容易因结果超出范围而溢出。
    数的浮点表示形式为:N=2^E X F,其中E称为阶码,F为尾数。阶码通常为带符号的纯整数,尾数为带符号的纯小数。浮点数的表示格式如下:

    很明显,一个数的浮点表示不是唯一的。当小数点的位置改变时,阶码也相应改变, 因此可以用多种浮点形式表示同一个数。
    浮点数所能表示的数值范围主要由阶码决定,所表示数值的精度则由尾数决定。

第 4 题

(  )不属于按寻址方式划分的一类存储器。

  • (A) 随机存储器
  • (B) 顺序存储器
  • (C) 相联存储器
  • (D) 直接存储器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多级存储体系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存储系统的基础知识。
    存储系统中的存储器,按访问方式可分为按地址访问的存储器和按内容访问的存储器;按寻址方式分类可分为随机存储器、顺序存储器和直接存储器。
    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 RAM)指可对任何存储单元存入或读取数据,访问任何一个存储单元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
    顺序存储器(Sequentially Addressed Memory,SAM)指访问数据所需要的时间与数据所在的存储位置相关,磁带是典型的顺序存储器。
    直接存储器(Direct Addressed Memory,DAM)是介于随机存取和顺序存取之间的一种寻址方式。磁盘是一种直接存取存储器,它对磁道的寻址是随机的,而在一个磁道内,则是顺序寻址。
    相联存储器是一种按内容访问的存储器。其工作原理就是把数据或数据的某一部分作为关键字,将该关键字与存储器中的每一单元进行比较,找出存储器中所有与关键字相同的数据字。

第 5 题

在I/O设备与主机间进行数据传输时,CPU只需在开始和结束时作少量处理,而无需干预数据传送过程的是(  )方式。

  • (A) 中断
  • (B) 程序查询
  • (C) 无条件传送
  • (D) 直接存储器存取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输入输出控制方式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计算机系统硬件方面的基础知识。
    中断方式下的数据传送是当I/O接口准备好接收数据或准备好向CPU传送数据时, 就发出中断信号通知CPU。对中断信号进行确认后,CPU保存正在执行的程序的现场, 转而执行提前设置好的I/O中断服务程序,完成一次数据传送的处理。这样,CPU就不需要主动查询外设的状态,在等待数据期间可以执行其他程序,从而提高了 CPU的利用率。采用中断方式管理I/O设备,CPU和外设可以并行地工作。
    程序查询方式下,CPU通过执行程序查询外设的状态,判断外设是否准备好接收数 据或准备好了向CPU输入的数据。
    直接内存存取(Direct Memory Access, DMA)方式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硬件控制实现主存与I/O设备间的直接数据传送,数据的传送过程由DMA控制器(DMAC)进行控制,不需要CPU的干预。在DMA方式下,由CPU启动传送过程,即向设备发出“传送—块数据”的命令,在传送过程结束时,DMAC通过中断方式通知CPU进行一些后续处理工作。

第 6 题

(  )不属于程序的基本控制结构。

  • (A) 顺序结构
  • (B) 分支结构
  • (C) 循环结构
  • (D) 递归结构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程序设计语言>其它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程序语言基础知识。
    算法和程序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为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

第 7 题

在编译过程中,进行类型分析和检查是(  )阶段的一个主要工作。

  • (A) 词法分析
  • (B) 语法分析
  • (C) 语义分析
  • (D) 代码优化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程序设计语言>编译与解释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程序语言基础知识。
    一般的编译程序工作过程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 码优化、目标代码生成,以及出错处理和符号表管理。
    词法分析阶段是编译过程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对源程序从前到后(从左 到右)逐个字符地扫描,从中识别出一个个"单词"符号。
    语法分析的任务是在词法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语言的语法规则将单词符号序列分解 成各类语法单位,如“表达式"、"语句"和"程序"等。
    语义分析阶段主要分析程序中各种语法结构的语义信息,包括检查源程序是否包含语义错误,并收集类型信息供后面的代码生成阶段使用。只有语法和语义都正确的源程序才能被翻译成正确的目标代码。
    由于编译器将源程序翻译成中间代码的工作是机械的、按固定模式进行的,因此,生成的中间代码往往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有很大的浪费。当需要生成高效的目标代码时, 就必须进行优化。

第 8 题

在以阶段划分的编译器中,符号表管理和(  )贯穿于编译器工作始终。

  • (A) 语法分析
  • (B) 语义分析
  • (C) 代码生成
  • (D) 出错处理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程序设计语言>编译与解释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程序语言基础知识。
    一般的编译程序工作过程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 码优化、目标代码生成,以及出错处理和符号表管理,如下图所示。

第 9 题

可用于编写独立程序和快速脚本的语言是(  )。

  • (A) Python
  • (B) Prolog
  • (C) Java
  • (D) C#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程序设计语言>多种程序语言特点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程序语言基础知识。
    脚本语言又被称为扩建的语言,或者动态语言,是一种编程语言,通常以文本(如 ASCII)保存,只在被调用时进行解释或编译。Python是一种脚本语言。

第 10 题

下列安全协议中,与TLS最接近的协议是(  )。

  • (A) PGP
  • (B) SSL
  • (C) HTTPS
  • (D) IPSec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协议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安全协议方面的基础知识。
    SSL ( Secure Socket Layer,安全套接层)是Netscape于1994年开发的传输层安全协议,用于实现Web安全通信。1996年发布的SSL 3.0协议草案已经成为一个事实上的 Web安全标准。
    TLS (Transport Layer Security,传输层安全协议)是IETF制定的协议,它建立在 SSL 3.0协议规范之上,是SSL 3.0的后续版本。

第 11 题

M软件公司的软件产品注册商标为M,为确保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对员工进行了保密约束。此情形下该公司不享有(  )。

  • (A) 商业秘密权
  • (B) 著作权
  • (C) 专利权
  • (D) 商标权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法律法规与标准化>其它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知识产权基础知识。
    关于软件著作权的取得,《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规定:“软件著作权自软件开发完成之日起产生。”即软件著作权自软件开发完成之日起自动产生,不论整体还是局部,只要具备了软件的属性即产生软件著作权,既不要求履行任何形式的登记或注册手续,也无须在复制件上加注著作权标记,也不论其是否已经发 表都依法享有软件著作权。软件开发经常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个软件可能会有很多模块, 而每一个模块能够独立完成某一项功能。自该模块开发完成后就产生了著作权。软件公 司享有商业秘密权。因为一项商业秘密受到法律保护的依据,必须具备构成商业秘密的三个条件,即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实用性、采取了保密措施。商业秘密权保护软件是以软件中是否包含着“商业秘密”为必要条件的。该软件公司组织开发的应用软件具有 商业秘密的特征,即包含着他人不能知道到的技术秘密;具有实用性,能为软件公司带来经济效益;对职工进行了保密的约束,在客观上已经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所以软件公司享有商业秘密权。商标权、专利权不能自动取得,申请人必须履行商标法、专利法 规定的申请手续,向国家行政部门提交必要的申请文件,申请获准后即可取得相应权利。 获准注册的商标通常称为注册商标。

第 12 题

X软件公司的软件工程师张某兼职于Y科技公司,为完成Y科技公司交给的工作,做出了一项涉及计算机程序的发明。张某认为该发明是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完成的,可以以个人名义申请专利。此项专利申请权应归属(  )。

  • (A) 张某
  • (B) X软件公司
  • (C) Y科技公司
  • (D) 张某和Y科技公司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法律法规与标准化>知识产权人确定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知识产权方面的基础知识。
    专利法意义上的发明人必须是:第一,直接参 加发明创造活动。在发明创造过程中,只负责组织管理工作或者是对物质条件的利用提供方便的人,不应当被认为是发明人;第二,必须是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仅仅提出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而未对如何解决该问题提出具体意见的,或者仅仅从事辅助工作的人,不视为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有了发明创造不一定就能成为专利权人。发明人或设计人是否能够就其技术成果申请专利,还取决于该发明创造与其职务工作的关系。一项发明创造若被认定为职务发明创造,那么该项发明创造申请并获得专利的权利为该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所属单位所有。根据专利法规定,职务发明创造分为两种情形:一是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二是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专利法实施细则》对“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和“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又分别作出了解释。所谓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是指:①在本职工作中作出的发明创造;②履行本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所作出的发明创造;③退职、退休或者调动工作后一年内所作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原单位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权属于发明人所在的单位,但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仍依法享有发明人身份权和获得奖励报酬的权利。

第 13 题

算术表达式(a-b)*c+d的后缀式是(  )  (-、+、*表示算术的减、加、乘运算,运算符的优先级和结合性遵循惯例)。

  • (A) abcd-*+
  • (B) ab-cd*+
  • (C) ab-c*d+
  • (D) ab c-d*+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程序设计语言>后缀表达式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程序语言基础知识。
    后缀式即逆波兰式,是逻辑学家卢卡西维奇发明的一种表示表达式的方法。这种表示方式把运算符写在运算对象的后面,例如,把a+b写成ab+。这种表示法的优点是根据运算对象和算符的出现次序进行计算,不需要使用括号,也便于计算机实现求值。(a-b)*c+d的后缀式是 ab-c*d+。

第 14 题

设数组a[1…n,1…m](n>1,m>1)中的元素以行为主序存放,每个元素占用1个存储单元,则数组元素a[i,j](1≤i≤n,1≤j≤m)相对于数组空间首地址的偏移量为(  )。

  • (A) (i-1)*m+j-1
  • (B) (i-1)*n+j-1
  • (C) (j-1)*m+i-1
  • (D) (j-1)*n+i-1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数组与矩阵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数据结构基础知识。
    数组 a[1…n,1…m] (n)1, m(1)如下所示。


    数组元素的存储地址=数组空间首地址+偏移量
    其中偏移量的计算方式为排列在所访问元素之前的元素个数乘以每个元素占用的存储单元数。对于元素a[i,j],在按行存储(以行为主序存放)方式下,该元素之前的元素个 数为(i-1)*m+j-1。

第 15 题

假设实体集E1中的一个实体可与实体集E2中的多个实体相联系,E2中的一个实体只与E1中的一个实体相联系,那么E1和E2之间的联系类型为(  )。

  • (A) 1:1
  • (B) 1:n
  • (C) n:1
  • (D) n:m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数据库系统>ER模型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数据库实体和联系方面基础知识。
    根据题意,E1中的一个实体可与E2中的多个实体相联系,E2中的一个实体只与 E1中的一个实体相联系,那么E1和E2之间的联系类型为1 : n。例如,某公司有部门 实体集E1和员工实体集E2,若每个部门只有一名负责人,多名员工,且每名员工只属于一个部门,那么部门与员工之间的联系为1 : n。

第 16 题

假设关系R1和R2如下图所示:


若进行R1⋈R2运算,则结果集分别为(  )元关系,共有(  )个元组。

  • (A) 4
  • (B) 5
  • (C) 6
  • (D) 7
  • (A) 4
  • (B) 5
  • (C) 6
  • (D) 7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数据库系统>关系代数
  • 试题答案:[['C'],['A']]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数据库系统中关系代数运算方面的基础知识。
    第一空的正确选项为C。根据题意,为自然联接,自然联接是一种特殊的等值联接,它要求两个关系中进行比较的分量必须是相同的属性,并且在结果集中将重复属性列去掉,R2.C和R2.D去掉,故结果集为6元关系。
    第二空的正确选项为A。本题比较的条件为“R1.C=R2.C ∧ R1.D=R2.D”,从下图所示的R1xR2的结果集中可见,共有4个元组满足条件,分别是第3个、第4个、第5个和第9个元组。

第 17 题

已知关系模式:图书(图书编号,图书类型,图书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ISBN),图书编号唯一识别一本图书。建立“计算机”类图书的视图Computer-BOOK,并要求进行修改、插入操作时保证该视图只有计算机类的图书。
CREATE(  )
AS SELECT图书编号,图书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
FROM图书
WHERE图书类型='计算机'
(  );

  • (A) TABLE Computer-BOOK
  • (B) VIEW Computer-BOOK
  • (C) Computer-BOOKTABLE
  • (D) Computer-BOOKVIEW
  • (A) FORALL
  • (B) PUBLIC
  • (C) WITH CHECK OPTION
  • (D) WITH GRANT OPTION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数据库系统>SQL语言
  • 试题答案:[['B'],['C']]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数据库系统中关系代数运算方面的基础知识。
    创建视图的语句格式如下:
    CREATE VIEW视图名(列表名)
    AS SELECT查询子句
    [WITH CHECK OPTION];
    其中,WITH CHECK OPTION 表示对 UPDATE,INSTER,DELETE 操作时保证更新、插入或删除的行满足视图定义中的谓词条件(即子查询中的条件表达式)。另外,组成视图的属性列名或者全部省略或者全部指定。如果省略属性列名,则隐含该视图由SELECT子查询目标列的主属性组成。
    可见,完整的Computer-BOOK视图创建语句如下:
    CREATE VIEW Computer-BOOK
    AS SELECT图书编号,图书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 FROM图书
    WHERE图书类型=’计算机’
    WITH CHECK OPTION;

第 18 题

在面向对象系统中,对象的属性是(  )。

  • (A) 对象的行为特性
  • (B) 和其他对象相关联的方式
  • (C) 和其他对象相互区分的特性
  • (D) 与其他对象交互的方式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面向对象>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面向对象的基本知识。
    在面向对象技术中,对象是基本的运行时实体,它既包括数据(属性),也包括作用于数据的操作(行为)。一个对象把属性和行为封装为一个整体。对象的属性表示了对象特有的与其他对象相互区分的特性。

第 19 题

对象是面向对象系统的最基本的元素,一个运行期系统就是对象之间的协作。一个对象通过(  )改变另一个对象的状态。  

  • (A) 另一个对象的修改操作符
  • (B) 另一个对象的选择操作符
  • (C) 获得那个对象的属性值
  • (D) 创建那个对象的对象类的一个新的对象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面向对象>其它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面向对象的基本知识。
    在面向对象系统中,对象是最基本的元素,一个运行期系统就是对象之间的协作。 一个对象既包括数据(属性),也包括作用于数据的操作(行为),一个对象的属性和行为封装为一个整体,与其他对象之间有清晰的边界,有良好定义的行为。一个对象A要改变另一个对象B的状态,要通过B的修改操作符进行;如果需要读取B的状态信息,则通过B的选择操作符,并可获取B对象的属性值。创建B对象的类的一个新的对象,并不对B进行任何操作。

第 20 题

某系统中仅有5个并发进程竞争某类资源,且都需要该类资源3个,那么该类资源至少有(  )个,才能保证系统不会发生死锁。

  • (A) 9
  • (B) 10
  • (C) 11
  • (D) 15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操作系统>死锁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操作系统进程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
     假设系统为每个进程分配了资源最大需求数减1个资源,对于本题为5*(3-1)=10个资源,这时如果系统还剩余1个,能保证5个进程中的一个进程运行完毕。当该进程释放其占有的资源,系统可用资源数为3个,能保证未完成的4个进程中的3个进程运行完毕。当这3个进程释放其占有的资源,系统可用资源数为9个,显见能确保最后一个进程运行完。

第 21 题

某企业有生产部和销售部,生产部负责生产产品并送入仓库,销售部从仓库取出产品销售。假设仓库可存放n件产品。用PV操作实现他们之间的同步过程如下图所示。
 
其中,信号量s是一个互斥信号量,初值为(  );S1是一个(  );S2是一个(  )。

  • (A) 0
  • (B) 1
  • (C) n
  • (D) -1
  • (A) 互斥信号量,表示仓库的容量,初值为n
  • (B) 互斥信号量,表示仓库是否有产品,初值为0
  • (C) 同步信号量,表示仓库的容量,初值为n
  • (D) 同步信号量,表示仓库是否有产品,初值为0
  • (A) 互斥信号量,表示仓库的容量,初值为n
  • (B) 互斥信号量,表示仓库是否有产品,初值为0
  • (C) 同步信号量,表示仓库的容量,初值为n
  • (D) 同步信号量,表示仓库是否有产品,初值为0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操作系统>信号量与PV操作
  • 试题答案:[[B],[C],[D]]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PV操作方面的基础知识。
     根据题意,可以通过设置三个信号量S、S1、S2,其中,s是一个互斥信号量,初值为1,因为仓库是一个互斥资源,所以将产品送仓库时需要执行进行P(S)操作,当 产品放入仓库后需要执行V(S)操作。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生产一件产品送入仓库时,首先应判断仓库是否有空间存放产 品,故需要执行P(S1)操作,该操作是对信号量S1减1,若≥0表示仓库有空闲,则可以将产品放入仓库。由于仓库的容量为n,最多可以存放n件产品,所以信号量S1,初值 应设为n。
    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部将产品放入仓库后必须通知销售部,故应执行V(S2)操作。销售部要从仓库取产品,首先判断仓库是否存有产品,故应执行P(s2)操作。若仓库没有产品,则执行P(S2)操作时,信号量S2减1,S2<0则表示仓库无产品,显然S2的初值应设为0。

第 22 题

Win2003 Server中启用配置SNMP服务时,必须以(  )身份登录才能完成SNMP服务的配置功能。

  • (A) guest
  • (B) 普通用户
  • (C) administrator组成员
  • (D) user组成员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其它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Windows2003中有关SNMP服务配置的操作权限。
    Windows Server 2003中配置SNMP服务时,必须以管理员身份或者Administrators组成员身份登录才能完成SNMP服务的配置功能。一般用户或者普通用户不能完成 SNMP配置服务。

第 23 题

下列协议中与Email应用无关的是(  )。

  • (A) MIME
  • (B) SMTP
  • (C) POP3
  • (D) Telnet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其它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试题考查邮件传输协议相关知识。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主要用作发送Email,邮局协议POP3主要用作接收Email, 多媒体邮件扩展MIME则是对邮件的内容类型进行了扩展。Telnet的作用则是远程登录, 和邮件应用无关。

第 24 题

分配给某公司网络的地址块是220.17.192.0/20,该网络被划分为(  )个C类子网,不属于该公司网络的子网地址是(  )。

  • (A) 4
  • (B) 8
  • (C) 16
  • (D) 32
  • (A) 220.17. 203.0
  • (B) 220.17. 205.0
  • (C) 220.17. 207.0
  • (D) 220.17. 213.0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IP地址与子网划分
  • 试题答案:[[C],[D]]
  • 试题解析:

     变长子网掩码的子网计算公式为:2n(n为子网号的位数),每个子网的可用IP地址数位2n-2(n为主机号的位数),题干给出的子网掩码为20位,而要化成C类的子网即子网掩码的长度为24位,故用于表示子网号的位数为4位,所以被划分的子网数为16。
     将地址220.17.192.0转换成二进制与子网掩码输入成如下的格式,垂直红线的左边是网络为,右边是主机位,由此可以看出IP220.17.192.0/20的地址范围为220.17.192.0~220.17.207.255,因此答案D是不属于该范围的。

第 25 题

默认情况下,Web服务器在(  )端口侦听客户端的Web请求。

  • (A) 大于1024
  • (B) 21
  • (C) 80
  • (D) 25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TCP/IP协议族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试题考查Web服务器配置相关知识。
    小于1024的端口通常用作服务器端提供服务的端口,常用的有80端口用作Web服务器端口,21、20端口用作文件传输协议的控制与数据端口,23端口为Telnet服务端侦听端口,25端口为邮件传输SMTP的服务端口。大于1024的高端通常为服务请求客户端采用的端口。

第 26 题

由于不同加密机制的用途及强度不同,因此一个信息系统中加密机制使用是否合理,强度是否满足当前需要,需要通过测试来检验,通常(  )是测试的一个重要手段。

  • (A) 加密代码审查
  • (B) 漏洞扫描
  • (C) 模拟加密
  • (D) 模拟解密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安全测试与评估>安全性测试方法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安全测试中加密机制测试的基本概念。
    加密机制是保护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加密的基本过程就是对原来为明文的文件或数据, 按某种算法进行处理,使其成为不可读的密文。由于不同加密机制的用途及强度不同,因此 一个信息系统中加密机制使用是否合理,强度是否满足当前需要,需要通过测试来检验,通常模拟解密是测试的一个重要手段。

第 27 题

在安全测试中,模拟攻击试验以模拟攻击来验证软件或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其中拒绝服务(DoS)攻击是一种在安全测试中经常模拟的攻击行为,以下模拟攻击不属于拒绝服务攻击的是(  )。

  • (A) UDP洪水
  • (B) SYN洪水
  • (C) 畸形消息攻击
  • (D) 口令猜测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安全>网络攻击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模拟攻击试验知识。
     当一个实体不能执行其正常功能,或其动作妨碍了其他实体执行它们的正常功能时,便发生服务拒绝。拒绝服务攻击可能是一般性的,比如一个实体抑制所有的消息,也可能是有具体目标的,例如,一个实体抑制所有流向某一特定目的端的消息。拒绝服务的具体种类较多,包括死亡之Ping、泪滴(Teardrop)、UDP洪水、SYN洪水、Land攻击、电子邮件炸弹、畸形消息攻击等。口令猜测不属于拒绝服务攻击,而属于冒充攻击。

第 28 题

软件工程的基本要素包括方法、工具和(  )。

  • (A) 软件系统
  • (B) 硬件环境
  • (C) 过程
  • (D) 人员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软件工程>其它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
    软件工程是一种层次化的技术,从底向上分别为质量、过程、方法和工具。任何工程方法必须以有组织的质量承诺为基础。软件工程的基础是过程,过程是将技术结合在一起的凝聚力,使得计算机软件能够被合理地和及时地开发,过程定义了一组关键过程区域,构成了软件项目管理控制的基础;方法提供了建造软件在技术上需要“如何做”, 它覆盖了一系列的任务。方法也依赖于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控制了每一个技术区域 而且包含建模活动和其他描述技术;工具对过程和方法提供了自动或半自动的支持,如 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软件工程的基本要素包括方法、工具和过程。

第 29 题

某银行系统要求报表功能容易扩展,以便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处理新的文件格式,则该需求是(  )的。

  • (A) 不正确
  • (B) 不一致
  • (C) 不可实现
  • (D) 不可验证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软件工程>需求分析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软件需求特征的基本概念。
    需求的特征包括完整性、正确性、可行性、可验证性等。完整性指需求的描述清楚 完整,包括了设计和实现的所有必要信息;正确性指每一项需求都必须准确地陈述要开发的功能;可行性指每一项需求必须是在已知系统和环境的权能和限制范围内可以实施的;可验证性指检查每项需求是否能通过设计测试用例或其他的验证方法来确定产品是否确实按需求实现了。如果需求不可验证,则确定其实施是否正确就成为主观臆断,而非客观分析了。一份前后矛盾,不可行或有二义性的需求也是不可验证的。而题中的需 求是报表功能容易扩展,新的文件格式还是未知的情况下,无法验证该需求。

第 30 题

银行系统数据流图中,某个加工根据客户的多个不同属性的值来执行不同的操作,则对该加工最适宜采用(  )描述。

  • (A) 结构化语言
  • (B) 判定表
  • (C) 自然语言
  • (D) 流程图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软件工程>需求分析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数据流图中加工的常用描述方法有结构化语言、判定树和判定表。结构化语言是,一种介于自然语言和形式化语言之间的半形式化语言,并没有严格的语法。其结构通常分为内层和外层,外层用来描述控制结构,采用顺序、选择和重复三种基本结构,而内层可以用接近自然语言的描述。在加工的一组动作依赖于多个逻辑条件的取值时用自然语言和结构化语言不易清晰表达,而判定树和判定表则可以很好的表示。自然语言具有二义性,不适合用来描述加工。流程图不用于描述加工。

第 31 题

以下关于数据流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每条数据流的起点或终点必须是加工
  • (B) 应该保持父图与子图平衡
  • (C) 每个加工必须有输入数据流,但可以没有输出数据流
  • (D) 应该画出数据流而不要画控制流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软件工程>需求分析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数据流图是结构化分析方法的重要模型,用于描述系统的功能、输入、输出和数据 存储等。在绘制数据流图中,每条数据流的起点或者终点必须是加工,即至少有一端是加工。在分层数据流图中,必须要保持父图与子图平衡。每个加工必须既有输入数据流又有输出数据流。必须要保持数据守恒。也就是说,一个加工所有输出数据流中的数据 必须能从该加工的输入数据流中直接获得,或者是通过该加工能产生的数据。

第 32 题

将在同一张报表上操作的所有程序组成一个模块,该模块的内聚为(  )。

  • (A) 逻辑内聚
  • (B) 时间内聚
  • (C) 功能内聚
  • (D) 通信内聚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软件工程>软件设计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方法。模块独立性是创建良好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一般采用模块间的耦合和模块的内聚两个准则来进行度量。内聚是模块功能强度的度量,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则它的内聚性就越高,模块独立性就越强。一般来说模块内聚性由低到高有巧合内聚、逻辑内聚、时间内聚、过程内聚、通信内聚、 信息内聚和功能内聚七种类型。若一个模块把几种相关的功能组合在一起,每次被调用时,由传送给模块的判定参数来确定该模块应执行哪一种功能,则该模块的内聚类型为逻辑内聚。顺序内聚是指一个模块中各个处理元素都密切相关于同一功能且必须顺序执行,前一功能元素的输出就是下一功能元素的输入。若一个模块中各个部分都是完成某一个具体功能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则该模块为功能内聚模块。通信内聚是指模块内所 有处理元素都在同一个数据结构上操作,或者指各处理使相同的输入结构或产生相同的输出数据。题中模块在同一张报表上操作,因此模块的内聚类型属于通信内聚。

第 33 题

某系统中,模块A处理与销售相关的所有细节,仅需要发送一个包含销售量、价格和时间的报表到模块B,则这两个模块之间为(  )耦合。

  • (A) 内容
  • (B) 标记
  • (C) 控制
  • (D) 数据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软件工程>软件设计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软件分析与设计方法。一般来说,模块之间的耦合有七种类型,根据耦合性从低到高为非直接耦合、数据耦合、标记耦合、控制耦合、外部耦合、公共耦合和内容耦合。如果一个模块访问另一个模块时,彼此之间是通过数据参数(不是控制参数、 公共数据结构或外部变量)来交换输入、输出信息的,则称这种耦合为数据耦合;如果一组模块通过数据结构本身传递,则称这种耦合为标记耦合;若一组模块都访问同一个公共数据环境,则它们之间的耦合就称为公共耦合;若一个模块直接访问另一个模块的内部数据、一个模块不通过正常入口转到另一个模块内部、两个模块有一部分程序代码重叠或者一个模块有多个入口,上述几个情形之一发生则两个模块之间就发生了内容耦 合。题中模块A和模块B之间是通过数据结构来传递的,因此两个模块之间是标记耦合。

第 34 题

(  )不是良好编码的原则。

  • (A) 在开始编码之前建立单元测试
  • (B) 选择好的程序设计风格
  • (C) 保持变量名简短以使代码紧凑
  • (D) 确保注释与代码完全一致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软件工程>软件设计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在软件实现阶段,应该遵循一些良好的编码原则,如测试优先,即在开始编码之前建立单元测试,选择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对代码进行正确的注释,使注释与代码保持一致,给变量命名时能见名知意等。

第 35 题

下类图中,类Class1和Class2之间是(  )关系。
 

  • (A) 关联
  • (B) 聚合
  • (C) 组合
  • (D) 继承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面向对象>UML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在面向对象技术中,类之间的关系从宏观上可以分为关联、依赖、继承,而其中关 联又有两种特例:聚合和组合。
    关联表示类之间的“持久”关系,这种关系一般表示一种重要的业务之间的关系, 需要保存的,或者说需要“持久化”的,或者说需要保存到数据库中的。依赖表示类之 间的是一种“临时、短暂”关系,这种关系是不需要保存的。关联表示类之间的很强的 关系,依赖表示类之间的较弱的关系。关联是一种结构关系,说明一个事物的对象与另 一个事物的对象相联系。给定一个连接两个类的关联,可以从一个类的对象导航到另一个类的对象。
    聚合关系(Aggregation)是关联关系的一种,代表两个类之间的整体/局部关系。聚合 暗示着整体在概念上处于比局部更高的一个级别,而关联暗示两个类在概念上位于相同 的级别。如汽车类与引擎类、轮胎类之间的关系就是整体与个体的关系。
    组成关系(Composition)是聚合的一种特殊形式,它要求普通的聚合关系中代表的对象负责代表部分的对象的生命周期,组成关系是不能共享的。

第 36 题

面向对象技术中,类之间共享属性与行为的机制称为(  )。

  • (A) 继承
  • (B) 多态
  • (C) 动态绑定
  • (D) 静态绑定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面向对象>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在面向对象技术中,继承是指父类和子类之间共享数据和方法的机制。多态是指不 同的对象在收到同一消息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的现象。绑定是一个把过程调用和响 应调用所需要执行的代码加以结合的过程。在一般的程序设计语言中,绑定是指编译时 进行的,称为静态绑定,而在运行时进行的绑定称为动态绑定。

第 37 题

为了能按时交付系统,开发小组在实现“确定最优任务分配方案”功能时采用了蛮力的方法。在系统交付后,对可能出现更多任务量的情况,采用更有效的方法来实现该功能,这属于(  )。

  • (A) 正确性维护
  • (B) 适应性维护
  • (C) 完善性维护
  • (D) 预防性维护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软件工程>软件开发方法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软件维护一般包括正确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正确性维 护是指改正在系统开发阶段已经发生而在系统测试阶段尚未发生的错误。适应性维护是指使应用软件适应信息技术变化和管理需求变化而进行的修改。完善性维护为扩充功能和改善性能而进行的修改。预防性维护是为了改进应用软件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为了适应未来的软硬件环境的编号,主动增加预防性的新的功能,以使应用系统适应各类变化而不被淘汰。本题没有新增功能,而是改进了原有的方法,因此属于完善性维护。

第 38 题

某开发小组的任务是开发一个大型软件产品的图形用户界面,宜采用(  )开发过程模型。

  • (A) 瀑布
  • (B) 原型
  • (C) V模型
  • (D) 螺旋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软件工程>软件开发方法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瀑布模型适合需求确定的应用,原型模型适合于需求不确定的情况和动态变化的项目(如界面的开发),螺旋模型结合 了瀑布模型和原型模型两类模型,并加入了风险分析,适合于大型复杂软件系统的开发。 模型只是将瀑布模型中的测试部分做了细化,其最大特点(可能也是最大的缺点)就是“线性执行”,测试的工作在编码完成后才开始进行。
    而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界面开发,因此应该选择原型。

第 39 题

(  )模型吸收了软件工程“演化”的概念,使用原型及其他方法来尽量降低风险,适合于大型复杂软件系统的开发。

  • (A) 瀑布
  • (B) 原型
  • (C) 喷泉
  • (D) 螺旋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软件工程>软件开发方法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喷泉模型适合于用面向对象技术进行开发。螺旋模型结合了瀑布模型和原型模型两 类模型,并加入了风险分析,适合于大型复杂软件系统的开发。

第 40 题

使用质量是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待的产品质量,其属性不包括(  )。

  • (A) 有效性
  • (B) 生产率
  • (C) 可靠性
  • (D) 安全性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较难
  • 知识点:软件质量与评价>使用质量模型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软件质量模型框架的基本知识。
    软件产品质量可以通过测量内部属性,或者测量外部属性,或者测量使用质量的属 性来评价。使用质量是从用户角度看待的质量,其属性分为4种:有效性、生产率、安全性和满意度。可靠性是软件产品质量的外部度量的属性,不属于使用质量的属性。

第 41 题

以下关于软件质量和度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软件质量特性的定义方式往往无法进行直接测量
  • (B) 度量可以随环境和应用度量的开发过程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 (C) 在选择度量时,重要的是软件产品的度量要能既简单又经济地运行,而且测量结果也要易于使用
  • (D) 软件度量上仅需考虑软件产品的内部质量属性,无需考虑用户的观点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软件质量与评价>软件质量定义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体考查软件质量和度量的基本概念。
    软件质量的度量和硬件不同,有一些软件质量特性往往无法直接测量或很难测量, 同时软件质量的度量属性往往随环境和应用度量的开发过程阶段的不同而有区别。因此, 在选择软件质量特性的度量时,需要考虑软件产品的度量要能既简单又经济地运行,而且测量结果也要易于使用。软件产品质量可以通过测量内部属性,或者测量外部属性, 或者测量使用质量的属性来评价。

第 42 题

软件评价过程的特性不包括(  )。

  • (A) 正确性
  • (B) 可重复性
  • (C) 可再现性
  • (D) 客观性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软件测试过程与管理>评价过程的特性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软件评价过程的基本概念。
    软件评价过程的特性包括可重复性、可再现性、公正性和客观性。可重复性指由同一评价者按同一评价规格说明对同一产品进行重复地评价,应产生同一种可接受的结果;可再现性指由不同评价者按同一评价规格说明对同一产品进行评价,应产生同一种可接受的结果;公正性指评价应不偏向任何特殊的结果;客观性指评价结果应是客观事实,不带有评价者的感情色彩或主观意见。软件评价过程的特性不包括正确性。

第 43 题

确定测试基线属于(  )活动。

  • (A) 配置项标识
  • (B) 配置项控制
  • (C) 配置状态报告
  • (D) 配置审计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软件测试过程与管理>配置管理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软件测试配置管理的基本知识。
    软件测试配置管理一般包括四个最基本的活动:配置项标识、配置项控制、配置状态报告和配置审计。其中,配置项控制的主要活动包括:规定测试基线;规定何时何人创立新基线,如何创立;确定变更控制委员会的人员组成、职能、工作程序等;确定变更请求的程序、终止条件以及测试人员执行变更的职能等等。而确定测试基线是配置项控制的基本功能。

第 44 题

(  )的局限性在于没有明确地说明早期的测试,不能体现“尽早地和不断地进行软件测试”的原则。

  • (A) V模型
  • (B) W模型
  • (C) H模型
  • (D) X模型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软件测试基础>软件测试的原则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软件测试过程模型的基本知识。
    软件测试常见的过程模型包括V模型、W模型、H模型、X模型等。V模型是软件开发瀑布模型的变种,描述了基本的开发过程和测试行为,描述了测试阶段与开发过程各阶段的对应关系。和瀑布模型类似,其最大的局限在于没有明确说明早期测试,不能体现“尽早地和不断地进行软件测试”的原则;W模型强调了V&V原理,将测试过程与开发过程独立开来,强调测试伴随着整个软件开发周期,测试对象不仅仅是程序,也包括需求、功能和设计。H模型将测试活动完全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流程,将测试准备活动和测试执行活动清晰地体现出来。在H模型中,软件测试与其他流程并发地进行,且强调软件测试要尽早准备,尽早执行;X模型试图引导项目的全部测试过程,不仅包括常规的测试过程,还包括交接、频繁重复的集成以及需求文档的缺乏等。同时,X模型还定位了探索性测试,即不进行事先计划的特殊类型的测试,其目标是尽量出来 测试的所有方面。

第 45 题

(  )主要对与设计相关的软件体系结构的构造进行测试。

  • (A) 单元测试
  • (B) 集成测试
  • (C) 确认测试
  • (D) 系统测试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软件测试基础>软件测试策略(开发阶段)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软件测试阶段划分的基本知识。
    按照开发阶段软件测试可以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确认测试和验收 测试。单元测试是针对软件程序模块进行正确性检验的测试工作;集成测试是检验程序单元或部件的接口关系,即针对软件体系结构的构造进行的测试;系统测试是为验证和确认系统是否达到其原始目标,而对集成的硬件和软件系统进行的测试;确认测试是检验与证实软件是否满足软件需求说明书中规定的要求;验收测试是按照项目任务书或合同、约定的验收依据文档等进行的整个系统的测试与评审,决定是否接收或拒收系统。

第 46 题

软件配置管理中,基线的种类不包括(  )。

  • (A) 功能基线
  • (B) 分配基线
  • (C) 产品基线
  • (D) 模块基线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软件测试过程与管理>配置管理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软件配置管理中基线的基本知识。
    基线指的是已经通过正式评审和批准的某规约或产品,因此它可以作为进一步开发 的基础,并且只能通过正式的变更控制规程被改变。软件配置管理中有三个基线概念: 功能基线、分配基线和产品基线。功能基线指在系统分析与软件定义阶段结束时,在经过正式评审和批准的系统设计规格说明书中对开发系统的规格说明,功能基线是最初批准的功能配置标识。分配基线指在软件需求分析阶段结束时,经过正式评审和批准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分配基线是最初批准的分配配置标识;产品基线指在软件组装与系统测试阶段结束时,经过正式评审和批准的有关软件产品的全部配置项的规格说明。产品 基线是最初批准的产品配置标识。而模块只能f为某种基线的一部分,但不存在模块基线的说法。

第 47 题

软件开发中经常利用配置库实现变更控制,主要是控制软件配置项的状态变化,不受配置管理控制的是(  )。

  • (A) 自由状态
  • (B) 工作状态
  • (C) 评审状态
  • (D) 受控状态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软件测试过程与管理>配置管理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软件配置管理中变更控制的基本知识。
    软件开发项目中,往往使用配置库来实现变更控制。一般情况下,处于开发状态中的软件配置项尚未稳定下来,并未受到配置管理的控制,开发人员的变更也并未受到限制,软件配置项处于自由状态。但当开发人员认为工作已告完成,可供其他配置项使用时,它就开始趋于稳定。把它交出评审,就开始进入评审状态,若通过评审作为基线将准许进入配置库(实施check-in),开始“冻结”,此时开发人员不允许对其任意修改,因为它已处于受控状态。通过评审表明,它确已达到质量要求,但若未能通过评审,则将其回归到工作状态,重新进行调整。

第 48 题

造成软件测试风险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 (A) 测试计划的不充分
  • (B) 测试方法有误
  • (C) 测试过程的偏离
  • (D) 软件设计方案有误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软件测试过程与管理>软件测试风险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软件测试风险的基本知识。
    软件测试风险指的是软件测试过程中出现的或潜在的问题,造成的主要原因是测试 计划的不充分、测试方法有误或测试过程的偏离,造成测试的补充以及结果的不准确。而测试的不成功导致软件交付潜藏着问题,一旦在运行时爆发,会带来很大的商业风险。

第 49 题

通用的风险分析表应包括(  )。
①风险问题     ②发生的可能性         ③影响的严重性   ④风险预测值          ⑤风险优先级

  • (A) ①②③⑤
  • (B) ①②④⑤
  • (C) ①③④⑤
  •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项目管理>风险管理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软件风险分析的基本知识。
    风险分析是一个对潜在问题识别和评估的过程。通常的风险分析包括两种方法:表格分析法和矩阵分析法。通用的风险分析表包括:风险标识、风险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影响的严重性、风险预测值、风险优先级。

第 50 题

以下关于软件质量和软件测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软件测试不等于软件质量保证
  • (B) 软件质量并不是完全依靠软件测试来保证的
  • (C) 软件的质量要靠不断的提高技术水平和改进软件开发过程来保证
  • (D) 软件测试不能有效的提高软件质量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软件测试基础>软件测试与软件质量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软件质量与软件测试的关系。
    软件测试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提高软件质量,但不等于说软件测试人员就是软件质量保证人员,因为测试只是质量保证工作中的一个环节。软件质量保证和软件测试是软件质量工程的两个不同层面的工作。质量保证着眼于软件开发活动中的过程、步骤和产物,通过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改进开发过程来保证质量。软件测试虽然也与开发过程紧密相关,但关心的不是过程的活动,而是对过程的产物以及开叙出的软件进行剖析,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软件测试能有效提高软件质量。

第 51 题

以下关于V模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V模型是瀑布模型的变种,它反映了测试活动与分析和设计的关系
  • (B) V模型的软件测试策略既包括低层测试又包括高层测试
  • (C) V模型左边是测试过程阶段,右边是开发过程阶段
  • (D) V模型把测试过程作为在需求、设计及编码之后的一个阶段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软件工程>开发模型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软件测试过程模型中的V模型。
    V模型是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测试模型,它是瀑布模型的变种,反映了测试活动与分析和设计的关系。V模型中,左边下降的是开发过程阶段,右边上升部分是测试过程的各个阶段。V模型的软件测试策略既包括低层测试又包括了高层测试,低层测试是为了源代码的正确性,高层测试是为了使整个系统满足用户的需求。V模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仅仅把测试过程作为在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及编码之后的一个阶段。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V模型中左边是开发过程阶段,右边是测试过程阶段。

第 52 题

对于逻辑表达式((a&&((b|c)),)),需要( )个测试用例才能完成条件组合覆盖。

  • (A) 2
  • (B) 4
  • (C) 6
  • (D) 8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白盒测试>逻辑覆盖法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白盒测试中逻辑覆盖法的条件组合覆盖。
    条件组合覆盖的含义是:选择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每个判定中条件的各种可能组 合都至少出现一次。本题中有a和b|c两个条件,组合之后需要的用例数是4。

第 53 题

为检验某Web系统并发用户数是否满足性能要求,应进行(  )。

  • (A) 负载测试
  • (B) 压力测试
  • (C) 疲劳强度测试
  • (D) 大数据量测试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负载压力测试>并发性能测试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负载测试、压力测试、疲劳强度测试、大数据量测试的基本知识。
    负载测试是通过逐步增加系统负载,测试系统性能的变化,并最终确定在满足性能 指标的情况下,系统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载量的情况。压力测试是通过逐步增加系统负载,测试系统性能的变化,并最终确定在什么负载条件下系统性能处于失效状态,并以此来 获得系统能提供的最大服务级别的测试。疲劳强度测试是采用系统稳定运行情况下能够支持的最大并发用户数,或者日常运行用户数,持续执行一段时间业务,保证达到系统疲劳强度需求的业务量,通过综合分析交易执行指标和资源监控指标,来确定系统处理最大工作量强度性能的过程。大数据量测试包括独立的数据量测试和综合数据量测试,独立数据量测试是指针对系统存储、传输、统计、查询等业务进行的大数据量测试;综合数据量测试是指和压力测试、负载测试、疲劳强度测试相结合的综合测试。本题的目标是检验系统并发用户数是否满足性能要求,因此应该是负载测试。

第 54 题

服务端性能指标是一类重要的负载压力测试指标,以下不属于服务端交易处理性能指标的是(  )。

  • (A) CPU占用率
  • (B) 平均事务响应时间
  • (C) 内存占用量
  • (D) 每秒进程切换数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较难
  • 知识点:负载压力测试>负载压力测试指标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负载压力测试的性能指标。
    负载压力测试的性能指标包括客户端交易处理性能指标、服务器资源监控指标、数据库资源监控指标、Web服务器监控指标以及中间件监控指标。其中,客户端交易处理性能指标包括并发用户数、交易处理指标、Web请求指标和Web页面组件指标。本题中的CPU占用率、内存占用量、每秒进程切换数都是服务端交易处理性能指标而平均事务响应时间则属于客户端交易处理性能指标中的交易处理指标。

第 55 题

以下属于集成测试的是(  )。

  • (A) 系统功能是否满足用户要求
  • (B) 系统中一个模块的功能是否会对另一个模块的功能产生不利的影响
  • (C) 系统的实时性是否满足
  • (D) 函数内局部变量的值是否为预期值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软件测试基础>软件测试策略(开发阶段)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集成测试的基础知识。
    集成测试的内容包括:在把各个模块连接起来的时候,穿越模块接口的数据是否会丢失;各个子功能组合起来,能否达到预期要求的父功能;一个模块的功能是否会对另一个模块的功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全局数据结构是否有问题;单个模块的误差积累起来,是否会放大,从而达到不可接受的程度。

第 56 题

逻辑覆盖标准包括(  )。
①判定覆盖     ②语句覆盖          ③条件判定覆盖   ④修正条件判定覆盖

  • (A) ①③
  • (B) ①②③
  • (C) ①②④
  • (D) ①②③④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白盒测试>逻辑覆盖法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白盒测试的逻辑覆盖测试法的基础知识
    逻辑覆盖标准包括语句覆盖、判定覆盖(又称为分支覆盖)、条件覆盖、条件判定 覆盖、修正条件判定覆盖、条件组合覆盖等。

第 57 题

以下关于单元测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单元测试是指对软件中的最小可测试单元进行检查和验证
  • (B) 单元测试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要进行的最低级别的测试活动
  • (C) 结构化编程语言中的测试单元一般是函数或子过程
  • (D) 单元测试不能由程序员自己完成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软件测试基础>软件测试策略(开发阶段)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单元测试的基础知识。
    单元测试是针对软件设计的最小单位(程序模块)进行正确性检验的测试工作,其 目的在于发现各模块内部可能存在的各种差错。单元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最低级别的测试活动,对结构化编程语言来说,单元测试的测试单元一般是函数或者子过程。单元测试过程可由程序员自己完成,也可由专门的测试人员完成。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单元测试可以由程序员自己完成。

第 58 题

以下不属于安全测试方法的是(  )。

  • (A) 安全功能验证
  • (B) 安全漏洞扫描
  • (C) 大数据量测试
  • (D) 数据侦听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安全测试与评估>安全测试与评估的内容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安全测试的基础知识。
    安全测试方法包括安全功能验证、安全漏洞扫描、模拟攻击实验和数据侦听。本题中的大数据量测试是一种负载压力测试方法。

第 59 题

以下关于系统测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系统测试是针对整个产品系统进行的测试
  • (B) 系统测试的对象不包含软件所依赖的硬件、外设和数据
  • (C) 系统测试的目的是验证系统是否满足了需求规格的定义
  • (D) 系统测试是基于系统整体需求说明书的黑盒类测试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软件测试基础>软件测试策略(开发阶段)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系统测试的基础知识。
    系统测试是将通过了集成测试的软件,作为整个基于计算机系统的一个元素,与计 算机硬件、外设、某些支持软件、数据和人员等其他系统元素结合在一起,在实际或者模拟运行环境下,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一系列的测试。系统测试的目的在于通过与系统的需求定义作比较,发现软件与系统定义不符合或与之矛盾的地方。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系统测试的对象包含了软件所依赖的硬件、外设和数据。

第 60 题

以下关于验收测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验收测试是部署软件之前的最后一个测试操作
  • (B) 验收测试让系统用户决定是否接收系统
  • (C) 验收测试是向未来的用户表明系统能够像预定要求那样工作
  • (D) 验收测试不需要制订测试计划和过程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软件测试基础>软件测试策略(开发阶段)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验收测试的基础知识。
    验收测试是以用户为主的测试。验收测试在系统测试完成后、项目最终交付前进行, 是部署软件之前的最后一项测试。验收测试的测试计划、测试方案与测试案例一般由开发方制定,由用户方与监理方联合进行评审。验收测试的目的是检验系统能否像预定要求那样进行工作,从而让用户决定是否接收该系统。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验收测试也需要制订测试计划和过程。

第 61 题

软件内部/外部质量模型中,(  )不是功能性包括的子特性。

  • (A) 适合性
  • (B) 准确性
  • (C) 容错性
  • (D) 保密安全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软件质量与评价>软件质量模型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软件质量模型基础知识。
    软件质量模型有功能性、可靠性、易使用性、高效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等六大 质量特性,其中功能性包括适用性、准确性、互操作性、符合性、保密安全性五个子特性。

第 62 题

经测试发现某软件系统存在缓冲区溢出缺陷,针对这一问题,最可靠的解决方案是(  )。

  • (A) 更改防火墙设置
  • (B) 对软件系统自身进行升级
  • (C) 安装防病毒软件
  • (D) 安装入侵检测系统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软件测试基础>软件错误跟踪管理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安全性相关软件缺陷的基本知识。
    缓冲区是已分配的一段大小确定的内存空间,用来存放数据。当向一个已分配了确定存储空间的缓冲区内复制多于该缓冲区处理能力的数据时,将发生缓冲区溢出。发生缓冲区溢出时,会覆盖相邻的内存块,从而引发程序安全问题。造成缓冲区溢出缺陷的根本原因是软件代码中存在相应的逻辑错误,因此针对缓冲区溢出缺陷最可靠的解决方案是对软件系统自身进行升级。

第 63 题

测试所报告的软件缺陷与错误中通常包含其严重性和优先级的说明,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 测试员通过严重性和优先级对软件缺陷进行分类,以指出其影响及修改的优先次序
  • (B) 严重性划分应体现出所发现的软件缺陷所造成危害的恶劣程度
  • (C) 优先级划分应体现出修复缺陷的重要程度与次序
  • (D) 在软件的不同部分,同样的错误或缺陷的严重性和优先级必须相同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软件测试基础>缺陷与错误(分布、严重性、优先级)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软件缺陷管理相关知识的理解。

    软件存在的缺陷和错误会带来软件失效的风险,重要软件故障与失效会导致重大经济损失与灾难。在报告软件缺陷时,一般应讲明如何处置它们。测试人员要对软件缺陷分类,以简明扼要的方式指出其影响以及修改的优先次序。给软件缺陷与错误划分严重性和优先级的通用原则包括“表示软件缺陷所造成的危害的恶劣程度”和“优先级表示修复缺陷的重要程序与次序”。同样的错误和缺陷,在不同的开发过程或软件的不同部分,严重性和优先级将有所变化,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第 64 题

软件缺陷通常是指存在于软件之中的那些不希望或不可接受的偏差,以下关于软件缺陷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 软件缺陷的存在会导致软件运行在特定条件时出现软件故障,这时称软件缺陷被激活
  • (B) 同一个软件缺陷在软件运行的不同条件下被激活,可能会产生不同类型的软件故障
  • (C) 软件错误是软件生存期内不希望或不可接受的人为错误,这些人为错误导致了软件缺陷的产生
  • (D) 实践中,绝大多数的软件缺陷的产生都来自于编码错误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软件测试基础>缺陷与错误(分布、严重性、优先级)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软件失效分类相关术语及基本概念。
    软件缺陷通常是指存在于软件之中的那些不希望或不可接受的偏差,如少一分号、多一条语句等。其结果是软件运行于某一特定条件时出现软件故障,这时称软件缺陷被激活。而软件错误是软件生存期内不希望或不可接受的人为错误,一个软件错误必定产生一个或多个软件缺陷,当一个软件缺陷被激活时,便产生一个软件故障,同一个软件缺陷在软件运行的不同条件下被激活,可能会产生不同类型的软件故障。实践表明,大多数软件缺陷产生的原因并自编程错误,主要来自于产品说明书的编写和产品方案设计。

第 65 题

对于测试中所发现错误的管理是软件测试的重要环节,以下关于错误管理原则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测试人员发现的错误应直接提交给开发人员进行错误修复
  • (B) 若程序员发现报告的错误实际不是错误,可单方面决定拒绝进行错误修复
  • (C) 每次对错误的处理都要保留处理者姓名、处理时间、处理步骤、错误的当前状态等详细处理信息,即使某次处理并未对错误进行修复
  • (D) 错误修复后可以由报告错误的测试人员之外的其他测试人员进行验证,只要可以确认错误已经修复,就可以关闭错误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软件测试基础>软件错误跟踪管理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软件错误跟踪管理相关的基本知识。
    软件测试的主要目的在于发现软件存在的错误,如何处理测试中发现的错误,将直接影响到测试的结果。只有正确、迅速、准确地处理这些错误,才能消除软件错误,保证要发布的软件符合需求及设计目标。在实际的软件测试的过程中,每个错误都要经过测试、确认、修复、验证等的管理过程。本题候选项围绕错误相关流程的管理原则。具体包括:在测试过程中,为保证错误处理的正确性,测试人员发现的错误应不直接提交给开发人员进行错误修复,而是要具有丰富经验的测试人员验证所发现的错误是否是真正的错误,书写的测试步骤是否准确,可以重复。拒绝或延期处理错误不能由程序员单方面决定,应该由项目经理、测试经理和设计经理 共同决定。每次对错误的处理都要保留处理者姓名、处理时间、处理步骤、错误的当前状态等详细处理信息。错误修复后必须由报告错误的测试人员验证,确认错误已经修复后,才能关闭错误。

第 66 题

Computers will become more advanced and they will also become easier to use.
Improved speed recognition will make the operation of a computer easier. 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 the technology of(  ) with a computer using all of the human senses, will also contribute to better human and computer(  ). Other, exotic (奇异的) models of computation are being developed, including biological computing that uses living organisms, molecular computing that uses molecules with particular(  ), and computing that uses DNA,the basic unit of heredity(遗传),to store data and carry out operations. These are examples of possible future computational platforms that, so far, are limited in abilities or are strictly(  ) . Scientists investigate them because of the physical limitations of miniaturizing circuits embedded in silicon. There are also(  ) related to heat generated by even the tiniest of transistors.
 

  • (A) interact
  • (B) interacting
  • (C) communicate
  • (D) using
  • (A) interfaces
  • (B) behavior
  • (C) similarities
  • (D) comparison
  • (A) software
  • (B) properties
  • (C) programs
  • (D) hardware
  • (A) empirical
  • (B) real
  • (C) practical
  • (D) theoretical
  • (A) developments
  • (B) advantages
  • (C) limitations
  • (D) improvements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较难
  • 知识点:专业英语>专业英语
  • 试题答案:[['B'],['A'],['B'],['D'],['C']]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英语资料的阅读理解。
    计算机将会变得越来越高级而且更易于使用。识别速度的提升将使计算机的操作更 加容易。虚拟现实是使用人的感觉与计算机进行交互的一种技术,它也会使得人机界面更好。另外,各种新奇的计算模型正在不断发展,如生物计算使用人的器官、分子计算使用具有特定属性的分子、DNA计算采用遗传的基本单元来存储数据和执行操作。到目前为止,这些都还属于未来计算平台,能力非常有限,并且只限于理论方面的研究。科学家们之所以研究这些计算模型,原因在于嵌入硅片中的微型芯片的体积的局限性,以及即使是非常小的晶体管所产生的热量方面的局限性。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