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软设上午真题

第 1 题

在输入输出控制方法中,采用(  )可以使得设备与主存间的数据块传送无需CPU干预。

  • (A) 程序控制输入输出
  • (B) 中断
  • (C) DMA
  • (D) 总线控制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输入/输出技术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I/O控制的各种方法。其中可以使得设备与主存间的数据块传送不需要CPU干预的是DMA方式。DMA方式正是为了将CPU从输入输出控制中解放出来而产生的。在数据的传送过程中由DMA进行管理。
    实现DMA传送的基本操作如下:  
    (1)外设可通过DMA控制器向CPU发出DMA请求:  
    (2)CPU响应DMA请求,系统转变为DMA工作方式,并把总线控制权交给DMA控制器;   
    (3)由DMA控制器发送存储器地址,并决定传送数据块的长度;   
    (4)执行DMA传送;   
    (5)DMA操作结束,并把总线控制权交还CPU。

第 2 题

若某计算机采用8位整数补码表示数据,则运算(  )将产生溢出。

  • (A) -127+1
  • (B) -127-1
  • (C) 127+1
  • (D) 127-1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码制(原码/反码/补码/移码)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采用8位整数补码表示数据,数据的表示范围是-128至127,因此在各选择中运算会发生溢出的是C。

第 3 题

若内存容量为4GB,字长为32,则(  )。

  • (A) 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的宽度都为32
  • (B) 地址总线的宽度为30,数据总线的宽度为32
  • (C) 地址总线的宽度为30,数据总线的宽度为8
  • (D) 地址总线的宽度为32,数据总线的宽度为8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计算机指标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字长是指在同一时间中CPU处理二进制数的位数叫字长。
    数据总线是用于在计算机中传送数据的总线,它可以把CPU的数据传送到存储器或输入输出接口等其它部件,也可以将其它部件的数据传送到CPU。数据总线的位数是微型计算机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与微处理的字长相一致。 
    地址总线是传送地址信息的总线,根据地址总线的多少可以确定内存容量的大小,如32位的地址总线可以允许2的32次方的内存容量。

第 4 题

设用2K×4位的存储器芯片组成16K×8位的存储器(地址单元为0000H~3FFFH,每个芯片的地址空间连续),如果按字节编址,则地址单元0B1FH所在芯片的最小地址编号为(  )。

  • (A) 0000 H
  • (B) 0800 H
  • (C) 2000 H
  • (D) 2800 H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主存编址计算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芯片的大小为2k×4位,而存储器的大小为16k×8位,不难得出要获得这样一个大小的存储器,需要16片2k×4位的芯片。
        如果按字节编址,对应一个大小为16k×8位的存储器,需要14位地址,其中高4位为片选地址,低10位为片内地址,而题目给出的地址0B1FH转换为二进制为00 1011 0001 1111,其高4位为0010,即片选地址为2。因此,地址0B1FH对应第2片芯片,该芯片的起始地址(最小地址)为00 1000 0000 0000,即0800H。

第 5 题

编写汇编语言程序时,下列寄存器中程序员可访问的是(  )。

  • (A) 程序计数器(PC)
  • (B) 指令寄存器(IR)
  • (C) 存储器数据寄存器(MDR)
  • (D) 存储器地址寄存器(MAR)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CPU的组成(运算器与控制器)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程序计数器是用于存放下一条指令所在单元的地址的地方。在程序执行前,必须将程序的起始地址,即程序的一条指令所在的内存单元地址送入程序计数器,当执行指令时,CPU将自动修改程序计数器的内容,即每执行一条指令程序计数器增加一个量,使其指向下一个待指向的指令。程序的转移等操作也是通过该寄存器来实现的。
    指令寄存器一般用来保存当前正在执行的一条指令。
    存储器数据寄存器主要是用来保存操作数和运算结果等信息的,其目的是为了节省读取操作数所需占用总线和访问存储器的时间。
    存储器地址寄存器一般用来保存当前CPU所访问的内存单元的地址,以方便对内存的读写操作。
    作为程序员,应该要能控制其所编写程序的执行过程,这就需要利用程序计数器来实现,因此程序员能访问的是程序计数器。

第 6 题

正常情况下,操作系统对保存有大量有用数据的硬盘进行(  )操作时,不会清除有用数据。

  • (A) 磁盘分区和格式化
  • (B) 磁盘格式化和碎片整理
  • (C) 磁盘清理和碎片整理
  • (D) 磁盘分区和磁盘清理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操作系统>其它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这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磁盘分区、格式化、碎片整理、磁盘清理等概念的理解。
    磁盘分区是指将一块容量相对较大的磁盘划分为多块容量相对较小的磁盘,磁盘分区并不删除磁盘上的数据,但一般情况下,磁盘分区后要经过格式化后才能正式使用。
    磁盘格式化在往磁盘的所有数据区上写零的操作过程,它是一种纯物理操作,同时对硬盘介质做一致性检测,并且标记出不可读和坏的扇区。那么格式化后,磁盘原有的数据被清除。
    磁盘清理也可以删除计算机上的文件,但它主要用于删除计算机上那些不需要的文件。
    碎片整理是指通过系统软件或一些专业的磁盘碎片整理软件对计算机磁盘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碎片和凌乱文件重新整理,以释放出更多可用的存储空间。
        综上所述,不会清除计算机中有用数据的是C。

第 7 题

如果使用大量的连接请求攻击计算机,使得所有可用的系统资源都被消耗殆尽,最终计算机无法再处理合法用户的请求,这种手段属于(  )攻击。

  • (A) 拒绝服务
  • (B) 口令入侵
  • (C) 网络监听
  • (D) IP欺骗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安全>网络攻击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拒绝服务是指通过向服务器发送大量连接请求,导致服务器系统资源都被消耗,从而无法向正常用户提供服务的现象。

第 8 题

ARP攻击造成网络无法跨网段通信的原因是(  )。
 

  • (A) 发送大量ARP报文造成网络拥塞
  • (B) 伪造网关ARP报文使得数据包无法发送到网关
  • (C) ARP攻击破坏了网络的物理连通性
  • (D) ARP攻击破坏了网关设备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安全>网络攻击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ARP攻击就是通过伪造IP地址和MAC地址实现ARP欺骗,它通过伪造网关ARP报文与你通信,而使得你的数据包无法发送到真正的网关,从而造成网络无法跨网段通信。

第 9 题

下列选项中,防范网络监听最有效的方法是(  )。

  • (A) 安装防火墙
  • (B) 采用无线网络传输
  • (C) 数据加密
  • (D) 漏洞扫描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安全>其他网络安全控制技术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网络监听是一种监视网络状态、数据流程以及网络上信息传输的管理工具,使用网络监听便可以有效地截获网络上传送的数据。对网络监听最有效的防范方法是对传送的数据进行加密,这样即便传送的数据被截获,对方没有密钥,也很难获取到有用的信息。

第 10 题

软件商标权的权利人是指(  )。

  • (A) 软件商标设计人
  • (B) 软件商标制作人
  • (C) 软件商标使用人
  • (D) 软件注册商标所有人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法律法规与标准化>保护范围与对象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软件商标权的权利人是指软件注册商标所有人。

第 11 题

利用(  )可以对软件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提供保护。

  • (A) 著作权
  • (B) 专利权
  • (C) 商业秘密权
  • (D) 商标权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法律法规与标准化>保护范围与对象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著作权是对作品,包括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的保护。专利权保护的是具有创造性的发明及设计等成果。商业秘密权用来保护商家的秘密,而软件的技术信息及经营信息正属于商业秘密的范畴,因此需要用商业秘密权来保护。

第 12 题

李某在某软件公司兼职,为完成该公司交给的工作,做出了一项涉及计算机程序的发明。李某认为该发明是自己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可以个人名义申请专利。关于此项发明的专利申请权应归属(  )。
 

  • (A) 李某
  • (B) 李某所在单位
  • (C) 李某兼职的软件公司
  • (D) 李某和软件公司约定的一方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法律法规与标准化>知识产权人确定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职务发明是指执行本单位的任务和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我国专利法第6条第一款规定:“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本题题干描述中为职务发明,因此专利权属于公司所有。

第 13 题

一幅彩色图像(RGB),分辨率为256×512,每一种颜色用8bit表示,则该彩色图像的数据量为(  )bit。

  • (A) 256×512×8
  • (B) 256×512×3×8
  • (C) 256×512×3/8
  • (D) 256×512×3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多媒体基础>多媒体相关计算问题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要求我们求一幅RGB图像的数据量。RGB彩色图像的颜色是由红、绿、兰三种颜色混合组成的,题目告诉我们每一种颜色用8bit表示,那么三种颜色就应该用3×8位来表示。而分辨率其实就是显示图像需要的像素点个数,每个像素点由24位来表示颜色,那么256×512个像素点就需要256×512×3×8位,因此该彩色图像的数据量为256×512×3×8位。

第 14 题

10000张分辨率为1024×768的真彩(32位)图片刻录到 DVD光盘上,假设每张光盘可以存放4GB的信息,则需要(  )张光盘。

  • (A) 7
  • (B) 8
  • (C) 70
  • (D) 71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多媒体基础>多媒体相关计算问题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对于这个题目,我们首先要求解出一幅真彩图像的数据量,它的数据量为:1024×768×32,那么10000张这样的图片总的数据量应该为:(10000×1024×768×32)b=(10000×1024×768×32)/8=(10000×1024×768×4)B,那么需要的光盘数就为:(10000×1024×768×4)B/4GB=7.32。因此需要用8张光盘。

第 15 题

某项目组拟开发一个大规模系统,且具备了相关领域及类似规模系统的开发经验。下列过程模型中,(  )最适合开发此项目。

  • (A) 原型模型
  • (B) 瀑布模型
  • (C) V模型
  • (D) 螺旋模型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软件工程>开发模型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们对各开发模型的理解。
    瀑布模型具有可强迫开发人员采用规范的方法;严格规定了各阶段必须提交的文档;要求每个阶段结束后,都要进行严格的评审等优点。但瀑布模型过于理想化,而且缺乏灵活性,无法在开发过程中逐渐明确用户难以确切表达或一时难以想到的需求。
    原型模型一般是基于需求不容易明确这一事实:并非所有的需求在系统开发之前都能准确地说明和定义。因此,它不追求也不可能要求对需求的严格定义,而是采用了动态定义需求的方法。快速原型法适用于需求不够明确的项目。
    V模型一种典型的测试模型,该模型强调开发过程中测试贯穿始终。
    螺旋模型综合了瀑布模型和演化模型的优点,并在此基础上还增加了风险分析。采用螺旋模型时,软件开发沿着螺旋线自内向外旋转,每转一圈都要对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本题描述的是一个大型项目,那么对文档的要求应该相应较高,而且具备了相关领域及类似规模系统的开发经验,那么系统的需求应该较明确,综合考虑,应该采用瀑布模型。

第 16 题

使用PERT图进行进度安排,不能清晰地描述(  ),但可以给出哪些任务完成后才能开始另一些任务。下面PERT图所示工程从A到K的关键路径是(  ),(图中省略了任务的开始和结束时刻)。

 

  • (A) 每个任务从何时开始
  • (B) 每个任务到何时结束
  • (C) 各任务之间的并行情况
  • (D) 各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
  • (A) ABEGHIK
  • (B) ABEGHJK
  • (C) ACEGHIK
  • (D) ACEGHJK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管理>Gant图与Pert图
  • 试题答案:[[C],[B]]
  • 试题解析:

    PERT即计划评审技术,是目前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和方法,利用它能协调整个计划的各道工序,合理安排人力、物力、时间、资金,加速计划的完成。
    从图中给出的信息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知道每个任务的最早开始时间,最晚开始时间,任务持续的时间,那么就应该能清晰的知道每个任务从何时开始以及每个任务何时结束,另外从图的箭头我们也能清楚地知道各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因此不能清楚描述的是各任务之间的并行情况。
    要找关键路径,就是要找图中最长的路径,很容易我们可以找到是路径ABEGHJK,其关键路径的长度是7+4+10+4+10+5=40。

第 17 题

敏捷开发方法XP是一种轻量级、高效、低风险、柔性、可预测的、科学的软件开发方法,其特性包含在12个最佳实践中。系统的设计要能够尽可能早交付,属于(  )最佳实践。

  • (A) 隐喻
  • (B) 重构
  • (C) 小型发布
  • (D) 持续集成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软件工程>开发模型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12个最佳实践分别是:计划游戏,小型发布,隐喻,简单设计,测试先行,重构,结对编程,集体代码所有制,持续集成,每周工作40小时,现场客户及编码标准。其中系统的设计要能够尽可能早交付属于小型发布。
    小型发布可以使得集成更频繁,客户获得的中间结果越频繁,反馈也就越频繁,客户就能够实时地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从而提出更多的意见,以便在下一次迭代中计划进去,以实现更高的客户满意度。

第 18 题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进行风险分析时,(  )活动目的是辅助项目组建立处理风险的策略,有效的策略应考虑风险避免、风险监控、风险管理及意外事件计划。

  • (A) 风险识别
  • (B) 风险预测
  • (C) 风险评估
  • (D) 风险控制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管理>风险管理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在进行风险管理时,风险控制的目的是辅助项目组建立处理风险的策略,有效的策略应考虑风险避免、风险监控、风险管理及意外事件计划。

第 19 题

以下关于变量和常量和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变量的取值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可以改变,常量则不行
  • (B) 变量具有类型属性,常量则没有
  • (C) 变量具有对应的存储单元,常量则没有
  • (D) 可以对变量赋值,不能对常量赋值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程序设计语言基础>程序设计语言的数据成分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们对常量与变量的理解。顾名思义,常量是指值一旦确定后就不能再变的量,而变量则是一个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修改的量,是一个可改变的量。当然不管是常理还是变量,它们都有其类型属性。

第 20 题

编译程序分析源程序的阶段依次是(  )。

  • (A) 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
  • (B) 语法分析、词法分析、语义分析
  • (C) 语义分析、语法分析、词法分析
  • (D) 语义分析、词法分析、语法分析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程序设计语言基础>编译器工作过程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编译程序分析源程序的阶段依次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

第 21 题

下图所示的有限自动机中,0是初始状态,3是终止状态,该自动机可以识别(  )。

  • (A) abab
  • (B) aaaa
  • (C) bbbb
  • (D) abba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程序设计语言基础>有限自动机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有限自动机。
    在题目中,0是初始状态,3是终止状态,通过选项中的字符串可以从初始状态到达终止状态,则说明该字符串能被题目中的自动机识别。也可以理解为依次输入选项中的字符串,可以在该自动机中找到相应的路径。
    对于选项A的字符串abab,通过ab可以达到终止状态,然后输入a任然可以有路径,但再输入b时,没有路径与其对应。因此A不可被该自动机识别。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找到字符串aaaa能被该自动机识别。

第 22 题

进程P1、P2、P3、P4和P5的前趋图如下:

 

若用PV操作控制进程P1~P5并发执行的过程,则需要设置6个信号S1、S2、S3、S4、S5和S6,且信号量S1-S6的初值都等于零。下图中a和b处应分别填写(  );c和d处应分别填写(  ),e和f处应分别填写(  )。

 

  • (A) P(S1)P(S2)和P(S3)P(S4)
  • (B) P(S1)V(S2)和P(S2)V(S1)
  • (C) V(S1)V(S2)和V(S3)V(S4)
  • (D) P(S1)P(S2)和V(S1)V(S2)
  • (A) P(S1)P(S2)和V(S3)V(S4)
  • (B) P(S1)P(S3)和V(S5)V(S6)
  • (C) V(S1)V(S2)和P(S3)P(S4)
  • (D) P(S1)V(S3)和P(S2)V(S4)
  • (A) P(S3)P(S4)和V(S5)V(S6)
  • (B) V(S5)V(S6)和P(S5)P(S6)
  • (C) P(S2)P(S5)和P(S4)P(S6)
  • (D) P(S4)V(S5)和P(S5)V(S6)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操作系统>前趋图与PV操作
  • 试题答案:[['C'],['B'],['C']]
  •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用PV操作控制进程的并发执行。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前驱图中给出的各进制的执行顺序。从图中我们不难看出进程P1和P2没有前驱,也就是可以首先并发执行,而进程P3的前驱是P1和P2,P4的前驱是P1和P3,P5的前驱是P2和P3。那么怎么理解前驱呢?其实前驱就是指只有在前驱进程完成后,该进程才能开始执行。
      在本题的前驱图中我们不难看出,有6条路径,分别是P1->P3,P1->P4,P2->P3,P2->P5,P3->P4,P3->P5。而且题目也告诉我们分别有6初值为0个信号量(S1-S6),要我们用PV操作来控制进程P1~P5的并发执行。这里我们就需要清楚P与V这两种操作。
    P原语的主要操作是:
    (1)信号量(sem)减1;   
    (2)若相减结果大于等于零,则进程继续执行;   
    (3)若相减结果小于零,则阻塞一个在该信号量上的进程,然后再返回原进程继续执行或转进程调度。
    V原语的主要操作是:   
    (1)信号量(sem)加1;   
    (2)若相加结果大于零,则进程继续执行;   
    (3)若相加结果小于或等于零,则唤醒一阻塞在该信号量上的进程,然后再返回原进程继续执行或转进程调度。
      总而言之,进行P操作的主要目的是阻塞某信号量上的进程,而进行V操作的主要目的是唤醒某信号量上的进程。
      下面我们具体来求解这个题目。a空处,是在进程P1执行完成以后,那么根据题目的前驱图我们可以知道,这个时候它应该唤醒它的后继进程P3和P4,因此需要执行两个V操作,同样的道路,b空处也需要执行两个V操作,因此可以知道第一空答案选C。
      至于C空处,它是在进程P3执行前进行的处理。根据前驱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执行P3要在P1和P2完成后,因此这个时候,它首先需要判断P1和P2进程是否完成,如何它们完成的话,会分别执行唤醒P3的V操作(换句话说就是会给相应的信号量进行加1操作),那么这个时候我们也可以通过同样的信号量来判断,即对相应的信号量进行减1操作,判断它是否大于0,如果大于等于0,则执行P3,也就是需要P操作。从题目给出的答案来看,这两个信号量应该分别是S1和S3。那么执行完P3后,它也需要唤醒它的后继进程P4和P5,因此需要执行两个V操作,因此D空处应该是两个V操作。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第二空的答案选B。
      分析到这里后,第三空的答案应该就很明显了,P4和P5进程在执行前,都需要做与P3进程执行前一样的判断,因此都需要进行两个P操作。所以本题答案选C。
      其实做这类题也不难,首先需要我们对PV操作要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另外就是能分析出题目执行的逻辑关系。

第 23 题

某磁盘磁头从一个磁道移至另一个磁道需要10ms。文件在磁盘上非连续存放,逻辑上相邻数据块的平均移动距离为10个磁道,每块的旋转延迟时间及传输时间分别为100ms和2ms,则读取一个100块的文件需要(  )ms时间。

  • (A) 10200
  • (B) 11000
  • (C) 11200
  • (D) 20200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操作系统>磁盘管理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读取磁盘数据的相关知识。
    在本题中读取磁盘数据的时间应包括:
    (1)找磁道的时间。逻辑上相邻数据块的平均移动距离为10个磁道,那么平均读取一块数据所需要的找磁道时间=10*10=100ms。
    (2)找块(扇区)的时间,即旋转延迟时间,题干给出为100ms;
    (3)传输时间,题干给出为2ms。
    按照上面的描述计算,我们可以找到平均读取一块数据需要的时间为100+100+2=202ms,那么读取100块数据需要的时间为100*202=20200ms。

第 24 题

某文件系统采用多级索引结构,若磁盘块的大小为512字节,每个块号需占3字节,那么根索引采用一级索引时的文件最大长度为(  )K字节;采用二级索引时的文件最大长度为(  )K字节。

  • (A) 85
  • (B) 170
  • (C) 512
  • (D) 1024
  • (A) 512
  • (B) 1024
  • (C) 14450
  • (D) 28900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较难
  • 知识点:操作系统>索引文件
  • 试题答案:[[A],[C]]
  • 试题解析:

    设块长为512B,每个块号占3B,一个物理块可放:512/3=170个目录项(向下取整),也即:
    一个一级索引可存放的文件大小为:(170×512)B/1024=85KB。
    一个二级索引可存放文件的大小为:(170×170×512)B/1024=14,450KB。
    一个三级索引可存放文件的大小为:(170×170×170×512)B/1024=2,456,500KB。
    这里还要请大家注意,计算过程中,对于1个物理块可放的目录项需要向下取整,并且注意单位转换。

第 25 题

冗余技术通常分为4类,其中(  )按照工作方法可以分为静态、动态和混合冗余。

  • (A) 时间冗余
  • (B) 信息冗余
  • (C) 结构冗余
  • (D) 冗余附加技术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软件工程>软件容错技术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冗余技术一般包括时间冗余、信息冗余、结构冗余和冗余附加技术,其中结构冗余按照工作方法可以分为静态、动态和混合冗余。

第 26 题

以下关于过程改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基于这样的理念:改进过程将改进产品,尤其是软件产品
  • (B) 软件过程改进框架包括评估、计划、改进和监控四个部分
  • (C) 软件过程改进不是一次性的,需要反复进行
  • (D) 在评估后要把发现的问题转化为软件过程改进计划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软件工程>软件过程改进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软件过程改进/过程改进(SPI)帮助软件企业对其软件(制作)过程的改变(进)进行计划、(措施)制定以及实施。它的实施对象就是软件企业的软件过程,也就是软件产品的生产过程,当然也包括软件维护之类的维护过程,而对于其他的过程并不关注。在软件过程改进时,如果发现问题,需转化为软件过程改进计划。软件过程改进不是一次性就能达到最终目标,而是需要反复进行的,每次改进会经历四个步骤:评估、计划、改进和监控。
    软件过程改进的框架包括:过程改进基础设施,过程改进线路图,软件过程评估方法和软件过程改进计划。

第 27 题

软件复杂性度量的参数不包括(  )。

  • (A) 软件的规模
  • (B) 开发小组的规模
  • (C) 软件的难度
  • (D) 软件的结构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软件工程>其它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软件复杂性主要表现在程序的复杂性。程序的复杂性主要指模块内程序的复杂性。它直接关联到软件开发费用的多少、开发周期长短和软件内部潜伏错误的多少。同时它也是软件可理解性的另一种度量。
    软件复杂性度量的参数很多,主要有:
        (1) 规模,即总共的指令数,或源程序行数。
        (2) 难度,通常由程序中出现的操作数的数目所决定的量来表示。
        (3) 结构,通常用于程序结构有关的度量来表示。
        (4) 智能度,即算法的难易程度。

第 28 题

根据McCabe度量法,以下程序图的复杂性度量值为(  )。

  • (A) 4
  • (B) 5
  • (C) 6
  • (D) 7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软件工程>McCabe复杂度计算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常见的程序复杂性度量法主要有McCabe度量法和代码行度量法。其中McCabe度量法是一种基于程序控制流的复杂性度量方法。McCabe定义的程序复杂性度量值又称环路复杂度,它基于一个程序模块的程序图中环路的个数。计算有向图G的环路复杂性的公式:
      V(G)=m-n+2
        其中,V(G)是有向图G中的环路个数 ,m是图G中有向弧个数,n是图G中结点个数。在本题中m的值应该是9,而n的值是7.所以根据公式最后计算的结果为4。

第 29 题

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评价指标不包括(  )。
 

  • (A) 可理解性
  • (B) 可测试性
  • (C) 扩展性
  • (D) 可修改性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软件工程>软件质量特性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是指与软件维护的难易程度相关的一组软件属性。它的评价指标有可理解性、可修改性、可测试性及稳定性等。

第 30 题

以下关于软件系统文档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软件系统文档既包括有一定格式要求的规范文档,又包括系统建设过程中的各种来往文件、会议纪要、会计单据等资料形成的不规范文档
  • (B) 软件系统文档可以提高软件开发的可见度
  • (C) 软件系统文档不能提高软件开发效率
  • (D) 软件系统文档便于用户理解软件的功能、性能等各项指标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软件工程>软件文档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软件系统文档既包括有一定格式要求的规范文档,又包括系统建设过程中的各种来往文件、会议纪要、会计单据等资料形成的不规范文档,通过它可以提高软件开发的可见度,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以及便于用户理解软件的功能、性能等各项指标。

第 31 题

以下关于软件测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软件测试不仅能表明软件中存在错误,也能说明软件中不存在错误
  • (B) 软件测试活动应从编码阶段开始
  • (C) 一个成功的测试能发现至今未发现的错误
  • (D) 在一个被测程序段中,若已发现的错误越多,则残存的错误数越少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软件工程>软件测试相关概念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软件测试的目的就是在软件投入生产性运行之前,尽可能多地发现软件产品(主要是指程序)中的错误和缺陷。软件测试是软件质量保证的主要手段之一,软件测试应该尽可能早地计划和设计测试用例,而不是从编码阶段开始。
        一个好的测试用例是极有可能发现至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用例。一次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一个高效的测试是指用少量的测试用例,发现被测软件尽可能多的错误。软件测试不能说明软件中不存在错误。
        经验表明,测试中存在集群规律,即未发现的错误数量与已发现的错误数量成正比,已发现的错误数量越多,则该模块未被发现的错误也就越多。

第 32 题

不属于黑盒测试技术的是(  )。

  • (A) 错误猜测
  • (B) 逻辑覆盖
  • (C) 边界值分析
  • (D) 等价类划分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软件工程>黑盒测试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黑盒测试又称功能测试。它把软件看做一个不透明的黑盒子,完全不考虑(或不了解)软件的内部结构和处理算法,它只检查软件功能是否能按照软件需求说明书的要求正常使用,软件是否能适当地接收输入数据并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软件运行过程中能否保持外部信息(例如文件和数据库)的完整性等。
    常用的黑盒测试技术包括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错误推测和因果图等。

第 33 题

开-闭原则(Open-Closed Principle,OCP )是面向对象的可复用设计的基石。开-闭原则是指一个软件实体应当对(  )开放,对(  )关闭;里氏代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LSP )是指任何(  )可以出现的地方,(  )一定可以出现。依赖倒转原则(Dependence Inversion Principle,DIP)就是要依赖于(  )而不依赖于(  ),或者说要针对接口编程,不要针对实现编程。

  • (A) 修改
  • (B) 扩展
  • (C) 分析
  • (D) 设计
  • (A) 修改
  • (B) 扩展
  • (C) 分析
  • (D) 设计
  • (A) 变量
  • (B) 常量
  • (C) 基类对象
  • (D) 子类对象
  • (A) 变量
  • (B) 常量
  • (C) 基类对象
  • (D) 子类对象
  • (A) 程序设计语言
  • (B) 建模语言
  • (C) 实现
  • (D) 抽象
  • (A) 程序设计语言
  • (B) 建模语言
  • (C) 实现
  • (D) 抽象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面向对象技术>面向对象设计原则
  • 试题答案:[['B'],['A'],['C'],['D'],['D'],['C']]
  • 试题解析:

    开-闭原则要求一个软件实体应当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也就是说,我们在设计一个模块的时候,应当使这个模块可以在不被修改的前提下被扩展,换句话说就是,应当可以在不必修改源代码的情况下改变这个模块的行为。
    里氏代换原则要求子类型必须能够替换它们的基类型,所以在里氏代换原则中,任何可基类对象可以出现的地方,子类对象也一定可以出现。
    依赖倒转原则是:要依赖于抽象,不要依赖于具体。也就是常说的要针对接口编程,不要针对实现编程。

第 34 题

(  )是一种很强的“拥有”关系,“部分”和“整体”的生命周期通常一样。整体对象完全支配其组成部分,包括它们的创建和销毁等;(  )同样表示“拥有”关系,但有时候“部分”对象可以在不同的“整体”对象之间共享,并且“部分”对象的生命周期也可以与“整体”对象不同,甚至“部分”对象可以脱离“整体”对象而单独存在。上述两种关系都是(  )关系的特殊种类。

  • (A) 聚合
  • (B) 组合
  • (C) 继承
  • (D) 关联
  • (A) 聚合
  • (B) 组合
  • (C) 继承
  • (D) 关联
  • (A) 聚合
  • (B) 组合
  • (C) 继承
  • (D) 关联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面向对象技术>UML图中的关系
  • 试题答案:[[B],[A],[D]]
  •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类之间一些常用关系的理解。本题我们主要要清楚组合与聚合的联系和区别。组合与聚合都体现着“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但组合是一种很强的“拥有”关系,“部分”和“整体”的生命周期通常一样。整体对象完全支配其组成部分,包括它们的创建和销毁等;而聚合有时候“部分”对象可以在不同的“整体”对象之间共享,并且“部分”对象的生命周期也可以与“整体”对象不同,甚至“部分”对象可以脱离“整体”对象而单独存在。
    组合与聚合都是关联关系的特殊种类。

第 35 题

下面的UML类图描绘的是(  )设计模式。关于该设计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桥接
  • (B) 策略
  • (C) 抽象工厂
  • (D) 观察者
  • (A) 该设计模式中的Observer需要维护至少一个Subject对象
  • (B) 该设计模式中的ConcreteObserver可以绕过Subject及其子类的封装
  • (C) 该设计模式中一个Subject对象需要维护多个Observer对象
  • (D) 该设计模式中Subject需要通知Observer对象其自身的状态变化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面向对象技术>设计模式的图
  • 试题答案:[[D],[B]]
  •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设计模式的相关知识。
    桥接模式将抽象部分与实现部分分离,使得它们两部分可以独立地变化。
    策略模式定义一系列的算法,将每一个算法封装起来,并让它们可以相互替换。策略模式让算法独立于使用它的客户而变化。
    抽象工厂提供了一个创建一系列相关或相互依赖对象的接口,而无须指定它们具体的类。抽象工厂模式又称为Kit模式,属于对象创建型模式。
    观察者模式定义对象间的一种一对多依赖关系,使得每当一个对象改变状态,则其相关依赖对象皆得到通知并被自动更新。
    从本题给出的图我们可以判断是观察者模式,其中被观察对象(Subject),具体被观察对象(ConcreteSubject),观察者(Observer)及具体观察者(ConcreteObserver)。在本设计模式中,Observer需要维护至少一个Subject对象,一个Subject对象需要维护多个Observer对象,另外Subject需要通知Observer对象其自身的状态变化。

第 36 题

下图所示为两个有限自动机Ml和M2 (A是初态、C是终态),(  )。

 

  • (A) M1和M2都是确定的有限自动机
  • (B) M1和M2都是不确定的有限自动机
  • (C) M1是确定的有限自动机,M2是不确定的有限自动机
  • (D) M1是不确定的有限自动机, M2是确定的有限自动机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较难
  • 知识点:程序设计语言基础>有限自动机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确定有限自动机与非确定有限自动机的判断。
        非确定有限状态自动机与确定有限状态自动机的最大区别是它们的转移函数不同。确定有限状态自动机对每一个可能的输入只有一个状态的转移。非确定有限状态自动机对每一个可能的输入可以有多个状态转移,接受到输入时从这多个状态转移中非确定地选择一个。
    在本题中给出的图M1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在状态A输入0时,它可以转移到它自己,也可以转移到状态B,所以M1是非确定的。而M2中不存在这样的情况,因此是确定的有限自动机。

第 37 题

以下关于可视化程序设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可视化程序设计使开发应用程序无需编写程序代码
  • (B) 可视化程序设计基于面向对象的思想,引入了控件和事件驱动
  • (C) 在可视化程序设计中,构造应用程序界面就像搭积木
  • (D) 在可视化程序设计中,采用解释方式可随时查看程序的运行效果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程序设计语言基础>多种程序语言特点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可视化程序设计主要是让程序设计入员利用软件本身所提供的各种控件,像搭积木式地构造应用程序的各种界面。可视化程序设计最大的优点是设计入员可以不用编写或只需编写很少的程序代码,就能完成应用程序的设计,这样就能极大地提高设计入员的工作效率。在可视化程序设计中,可随时查看程序的运行效果。

第 38 题

以下关于汇编语言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汇编语言源程序中的指令语句将被翻译成机器代码
  • (B) 汇编程序先将源程序中的伪指令翻译成机器代码,然后再翻译指令语句
  • (C) 汇编程序以汇编语言源程序为输入,以机器语言表示的目标程序为输出
  • (D) 汇编语言的指令语句必须具有操作码字段,可以没有操作数字段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程序设计语言基础>其它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面向机器的程序设计语言,使用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机器不能直接识别,要由一种程序将汇编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这种起翻译作用的程序叫汇编程序。汇编程序输入的是用汇编语言书写的源程序,输出的是用机器语言表示的目标程序。

第 39 题

在某企业的营销管理系统设计阶段,属性“员工”在考勤管理子系统中被称为“员工”,而在档案管理子系统中被称为“职工”,这类冲突称为(  )冲突。

  • (A) 语义
  • (B) 结构
  • (C) 属性
  • (D) 命名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数据库系统>ER模型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在本题中显然是存在命名冲突,同一个实体在同系统中存在不同的命名,这是不被允许的。

第 40 题

设有学生实体Students(学号,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家庭成员,关系,联系电话),其中“家庭住址”记录了邮编、省、市、街道信息;“家庭成员,关系,联系电话”分别记录了学生亲属的姓名、与学生的关系以及联系电话。
  学生实体Students中的“家庭住址”是一个(  )属性;为使数据库模式设计更合理,对于关系模式Students(  )。

  • (A) 简单
  • (B) 多值
  • (C) 复合
  • (D) 派生
  • (A) 可以不作任何处理,因为该关系模式达到了3NF
  • (B) 只允许记录一个亲属的姓名、与学生的关系以及联系电话的信息
  • (C) 需要对关系模式Students增加若干组家庭成员、关系及联系电话字段
  • (D) 应该将家庭成员、关系及联系电话加上学生号,设计成为一个独立的实体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数据库系统>关系模式相关概念
  • 试题答案:[['C'],['D']]
  • 试题解析:

    在本题中,由于题目告诉我们“家庭住址”记录了邮编、省、市、街道信息,那么家庭家庭住址属性可以再分,因此它是一个复合属性。派生属性是指通过其他属性可以计算获得结果的属性。
    为使数据库模式设计更合理,我们可以将家庭成员、关系及联系电话加上学生号,设计成为一个独立的实体,这里大家要注意一定要加上学号,因为学号唯一标识一名学生。

第 41 题

设有关系模式R (课程,教师,学生,成绩,时间,教室),其中函数依赖集F如下:
    F={课程→→教师,(学生,课程)→成绩,(时间,教室)→课程,
   (时间,教师)→教室,(时间,学生)→教室}
  关系模式R的一个主键是(  ),R规范化程度最高达到(  )。若将关系模式R分解为3个关系模式R1(课程,教师)、R2(学生,课程,成绩)、R3(学生,时间,教室,课程),其中R2的规范化程度最高达到(  )。

  • (A) (学生,课程)
  • (B) (时间,教室)
  • (C) (时间,教师)
  • (D) (时间,学生)
  • (A) 1NF
  • (B) 2NF
  • (C) 3NF
  • (D) BCNF
  • (A) 2NF
  • (B) 3NF
  • (C) BCNF
  • (D) 4NF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数据库系统>范式判断
  • 试题答案:[[D],[B],[C]]
  • 试题解析:

    通过主键应该是可以推导出关系中的所有其它属性的,那么通过函数依赖集F我们可以知道,通过(时间,学生)可以推导出教室,然后通过(时间,教室)可以推导出课程,通过(学生,课程)又能推导出成绩,通过课程又可能推导出教师,所有其它属性都可以被推导出来,因此(时间,学生)是主键。
    从函数依赖集F我们可以看到,没有对主键中单个属性的依赖关系,所有不存在非主属性对码的部分依赖,但存在传递依赖,因此关系模式只满足第2范式。
    分解后的R2只包含了学生,课程及成绩三个属性,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是(学生,课程)→成绩,那么主键应该是(学生,课程),这里不存在部分依赖,也不存在传递依赖,因此满足BC范式。

第 42 题

设循环队列Q的定义中有rear和len两个域变量,其中rear表示队尾元素的指针,len表示队列的长度,如下图所示(队列长度为3,队头元素为e)。设队列的存储空间容量为M,则队头元素的指针为(  )。

 

  • (A) (Q.rear+Q.len-1)
  • (B) (Q.rear+Q.len-1+M)%M
  • (C) (Q.rear-Q.len+1)
  • (D) (Q.rear-Q.len+1+M)%M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队列与栈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对于循环队列,求队头元素的指针的计算公式为:(rear-len+1+M)%M。
    求队列中元素个数公式为:(rear-fear+M)%M。其中fear表示队列的对头指针。

第 43 题

下面关于哈夫曼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哈夫曼树一定是完全二叉树
  • (B) 哈夫曼树一定是平衡二叉树
  • (C) 哈夫曼树中权值最小的两个结点互为兄弟结点
  • (D) 哈夫曼树中左孩子结点小于父结点、右孩子结点大于父结点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最优二叉树(哈夫曼树)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哈夫曼树是一种特殊的二叉树,但它不是完全二叉树,也不是平衡二叉树,给出n个权值{w1,w2,…,wn}构造一棵具有n个叶子结点的哈夫曼树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构造n个只有根结点的二叉树集合F={ T1,T2 ,…,Tn},其中每棵二叉树Ti的根结点带权为 Wi (1≤k≤n);
    第二步,在集合F中选取两棵根结点的权值最小的二叉树作为左右子树,构造一棵新的二叉树,令新二叉树根结点的权值为其左、右子树上根结点的权值之和;
    第三步,在F中删除这两棵二叉树,同时将新得到的二叉树加入到F中;
    第四步,重复第二步和第三步,直到F只含有一棵二叉树为止,这棵二叉树便是哈夫曼树。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哈夫曼树中权值最小的两个结点互为兄弟结点。

第 44 题

(  )是右图的合法拓扑序列。

  • (A) 6 5 4 3 2 1
  • (B) 1 2 3 4 5 6
  • (C) 5 6 3 4 2 1
  • (D) 5 6 4 2 1 3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图的拓扑排序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拓扑序列。
    在给出拓扑图求拓扑序列时,我们应该掌握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箭头的画出节点在箭头指向节点前,如果一个节点被很多箭头所指,那么应该要在所有这些箭头的画出节点之后才是本节点。拓扑序列的开始节点应该是没有箭头所指的节点,在本题中应该是5或6,这里需要注意它们谁在最前面都可以。那么按照这个原则我们就可以知道本题的拓扑序列应该为6 5 4 3 2 1或者5 6 4 3 2 1。

第 45 题

某一维数组中依次存放了数据元素15,23,38,47,55,62,88,95,102,123,采用折半(二分)法查找元素95时,依次与(  )进行了比较。

  • (A) 62,88,95
  • (B) 62,95
  • (C) 55,88,95
  • (D) 55,95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二分查找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折半(二分)法查找算法。这里首先就需要我们能清楚理解该查找算法。
    在本题中,给出数据序列为15,23,38,47,55,62,88,95,102,123,其中有10个元素,那么首先进行比较的应该是(1+10)/2=5(向下取整),即第5个元素,即55,由于95大于55,那么应该在后半部分进行查找,这是应该与(6+10)/2=8,即第8个元素进行比较,刚好是95,查找成功,然后结束。因此比较的元素有55和95。

第 46 题

己知一棵度为3的树(一个结点的度是指其子树的数目,树的度是指该树中所有结点的度的最大值)中有5个度为1的结点, 4个度为2的结点,2个度为3的结点,那么,该树中的叶子结点数目为(  )。

  • (A) 10
  • (B) 9
  • (C) 8
  • (D) 7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树与二叉树的特性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由于叶子节点没有子树,因此它的度为0。而除根节点外,其它的节点都应该可以做为子节点,即可以用于计算度。
    在本题中告我有5个度为1的结点, 4个度为2的结点,2个度为3的结点,那么树中总的度数为5+8+6=19,因此树中除根节点外,就应该有19个节点,所以树中总的节点数应该为20,那么叶子节点数=20-5-4-2=9。

第 47 题

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可用递归式 表示,若用表示该算法的渐进时间复杂度的紧致界,则正确的是(  )。

  • (A)
  • (B)
  • (C)
  • (D)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较难
  • 知识点: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在本题中,我们关键要理解算法的渐进紧致界的概念,举个例子来说吧,假设当N>N0时,函数f(N)在一个常数因子范围内等于g(N),则称g(n)是f(n)的一个渐近紧致界。
    【《软件设计师教程(第5版)》--P422页】
    根据主定理(定理8.1),此递归式中,a=2,b=2,logba=1,则f(n)=nlgn=nlogbalgkn=nlogbalgn,属于规则(2),(其中k=1),因此,T(n)=O(nlogbalgk+1n)=O(nlg2n)。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中给出的递归式的渐进紧致界应该是A。

第 48 题

用动态规划策略求解矩阵连乘问题M1*M2*M3*M4,其中M1(20*5)、M2(5*35)、M3(35*4)和M4(4*25),则最优的计算次序为(  )。

  • (A)
  • (B)
  • (C)
  • (D)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动态规划法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这个题目的关键是要求最优的计算次序,也就是要求计算过程中,乘法的次数最小。如果用选项A的次序来计算,需要计算的乘法次数为:20*5*35+20*35*4+20*4*25。同样我们可以求出其它三种方法所需的乘法次数。其中最小的是选项C的5*35*4+20*5*4+20*4*25。

第 49 题

下面C程序段中count++语句执行的次数为(  )。
    for(int i=1;i<=11;i*=2)
    for(intj=1;j<=i;j++)
     count++;

  • (A) 15
  • (B) 16
  • (C) 31
  • (D) 32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程序设计语言基础>其它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本题中给出的是一个双重循环结构,循环体就是count++。第一层循环的循环次数为4次,分别为i=1,2,4,8的情况。而当i=1时,第二层循环循环1次;当i=2时,第二层循环2次;当i=4时,第二层循环4次;当i=8时,第二层循环8次。那么可知循环体一共执行了1+2+4+8=15次。

第 50 题

(  )不能保证求得0-1背包问题的最优解。

  • (A) 分支限界法
  • (B) 贪心算法
  • (C) 回溯法
  • (D) 动态规划策略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贪心法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分支限界法一般以广度优先或以最小耗费(最大效益)优先的方式搜索问题的解空间,那么肯定能找出最优解。
    贪心算法的思想是:总是做出在当前来说是最好的选择,而并不从整体上加以考虑,它所做的每步选择只是当前步骤的局部最优选择,但从整体来说不一定是最优的选择。所以用该算法并不能保证求得0-1背包问题的最优解。
    回溯法的思想是:按选优条件向前搜索,以达到目标。但当搜索到某一步时,发现原先选择并不优或达不到目标,就退回一步重新选择。它其实是遍历了整个解空间,所以肯定能找到最优解。
    动态规划法的思想是:在求解问题中,对于每一步决策,列出各种可能的局部解,再依据某种判定条件,舍弃那些肯定不能得到最优解的局部解,在每一步都经过筛选,以每一步都是最优解来保证全局是最优解。它能求得0-1背包问题的最优解。

第 51 题

公钥体系中,私钥用于(  ),公钥用于(  )。

  • (A) 解密和签名
  • (B) 加密和签名
  • (C) 解密和认证
  • (D) 加密和认证
  • (A) 解密和签名
  • (B) 加密和签名
  • (C) 解密和认证
  • (D) 加密和认证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安全>信息摘要与数字签名
  • 试题答案:[[A],[D]]
  • 试题解析:

    公钥体系即非对称加密体系,其密钥分为公钥与私钥。一般公钥用于加密,而私钥用于解密。公钥一般是公开的,大家都可以知道,适合用于认证;而私钥只有密钥拥有者自己知道,可用于签名。

第 52 题

HTTP协议中,用于读取一个网页的操作方法为(  )。

  • (A) READ
  • (B) GET
  • (C) HEAD
  • (D) POST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协议应用提升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在HTTP协议中,GET可以用于获取一个指定页面内容;而HEAD用户获取头部信息;POST可以请求服务器接收包含在请求中的实体信息,可以用于提交表单,向新闻组、BBS、邮件群组和数据库发送消息。READ为干扰项,没有该命令。

第 53 题

帧中继作为一种远程接入方式有许多优点,下面的选项中错误的是(  )。

  • (A) 帧中继比X.25的通信开销少,传输速度更快
  • (B) 帧中继与DDN相比,能以更灵活的方式支持突发式通信
  • (C) 帧中继比异步传输模式能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
  • (D) 租用帧中继虚电路比租用DDN专线的费用低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其它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帧中继是在X.25协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面向可变长度帧的数据传输技术,它减少X.25的一些流量和差错控制过程,相对X.25来说,通信开销少,传输速度更快。
    DDN是数字数据网的简称,是一种我们平时所说的专线上网方式,它将数万、数十万条以光缆为主体的数字电路,通过数字电路管理设备,构成一个传输速率高、质量好,网络延时小,全透明、高流量的数据传输基础网络。
    帧中继提供面向连接的虚电路服务,因而比DDN专线更能提高通信线路利用率,用户负担的通信费用也更低廉。
    相对DDN来说,帧中继具有更灵活的方式来支持突发式通信。

第 54 题

HTML文档中<table>标记的align属性用于定义(  )。

  • (A) 对齐方式
  • (B) 背景颜色
  • (C) 边线粗细
  • (D) 单元格边距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HTML语言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align 意思是 设定图像的对齐方式,其属性可选值为:top,bottom,middle,right,left等等

第 55 题

        People are indulging in an illusion whenever they find themselves explaining at a cocktail(鸡尾酒)party,say, that the are “in computers,”or“ in telecommunications,”or “in electronic funds transfer”. The implication is that they are part of the high-tech world. Just between us,they usually aren’t. The researchers who made fundamental breakthroughs in those areas are in a high-tech business. The rest of us are(  )of their work. We use computers and other new technology components to develop our products or to organize our affairs. Because we go about this work in teams and projects and other tightly knit working group(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工作小组),we are mostly in the human communication business. Our successes stem from good human interactions by all participants in the effort,and our failures stem from poor human interactions.
  The main reason we tend to focus on the(  )rather than the human side of work is not because it’s more(  ),but because it’s easier to do. Getting the new disk drive installed is positively trivial compared to figurine out why Horace is in a blue funk(恐惧)or why Susan is dissatisfied with the company aver only a few months. Human interactions are complicated and never very crisp(干脆的,干净利落的)and clean in their effects, but they matter more than any other aspect of the work.
       If you find yourself concentrating on the(  )rather than the(  ).you’re like the vaudeville character (杂耍人物)who loses his Keys on a dark street and looks for them on the adjacent street because,as he explains,“The light is better there!”

  • (A) creators
  • (B) innovators
  • (C) appliers
  • (D) inventors
  • (A) technical
  • (B) classical
  • (C) social
  • (D) societal
  • (A) trivial
  • (B) crucial
  • (C) minor
  • (D) insignificant
  • (A) technology
  • (B) sociology
  • (C) physiology
  • (D) astronomy
  • (A) technology
  • (B) sociology
  • (C) physiology
  • (D) astronomy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较难
  • 知识点:专业英语>专业英语
  • 试题答案:[[C],[A],[B],[A],[B]]
  • 试题解析:

        无论何时,当人们在鸡尾酒会上向别人介绍自己从事“计算机”、“电信”或“电子金融”方面工作时,总梦想自己参与了一些高科技领域。事实是研究者们在那些高科技领域取得了根本性的突破,而其余的人都只是应用他们的研究成果而已。
        我们使用电脑和其他新技术开发各种新产品能增强我们工作团队的合作,方便大家沟通。在人类的很多事业中,成功来源于所有参与者的共同努力,失败是因为大家不相互协作。很多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我们过多关注技术而忽略了人性的一面,这并不是因为人性更重要,而是因为它更容易存在问题。
        在短短几个月内,相比于获知为什么霍勒斯心中忐忑不安或者为什么苏珊是不满意的,开发新磁盘的安装驱动要容易实现得多,这是因为人类的交流是非常复杂的,而且从来就不干脆,总是不清不楚。但它的作用确实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发现自己专注于技术而不是社会学。就如一个杂耍人物在黑暗的街道丢失了钥匙,而在临近的街道去寻找,而他的原因是:“临近街道的灯光更好”。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