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软设下午真题

第 1 题

 阅读下列说明和图,回答问题1至问题4,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
    某巴士维修连锁公司欲开发巴士维修系统,以维护与维修相关的信息。该系统的 主要功能如下:
    1)记录巴士ID和维修问题。巴士到车库进行维修,系统将巴士基本信息和ID记录在巴士列表文件中,将待维修机械问题记录在维修记录文件中,并生成维修订单。
    2)确定所需部件。根据维修订单确定维修所需部件,并在部件清单中进行标记。
    3)完成维修。机械师根据维修记录文件中的待维修机械问题,完成对巴士的维修,登记维修情况;将机械问题维修情况记录在维修记录文件中,将所用部件记录在部件 清单中,并将所用部件清单发送给库存管理系统以对部件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巴士司机可查看已维修机械问题。
    4)记录维修工时。将机械师提供的维修工时记录在人事档案中,将维修总结发送 给主管进行绩效考核。
    5)计算维修总成本。计算部件清单中实际所用部件、人事档案中所用维修工时的 总成本;将维修工时和所用部件成本详细信息给会计进行计费。
    现采用结构化方法对巴士维修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获得如图1-1所示的上下文 数据流图和图1-2所示的0层数据流图。

【问题1】(5分)
使用说明中的词语,给出图1-1中的实体E1~E5的名称。
【问题2】(4分)
使用说明中的词语,给出图1-2中的数据存储D1~D4的名称。
【问题3】(3分)
说明图1-2中所存在的问题。
【问题4】(3分)
根据说明和图中术语,釆用补充数据流的方式,改正图1-2中的问题。要求给出 所补充数据流的名称、起点和终点。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较难
  • 知识点:数据流图
  • 试题答案:【问题1】(5分)
    E1:巴士司机
    E2:机械师
    E3:会计
    E4:主管
    E5:库存管理系统
    【问题2】(4分)
    D1:巴士列表文件
    D2:维修记录文件
    D3:部件清单
    D4:人事档案
    【问题3】(3分)
    处理3只有输出数据流,没有输入数据流
    D2、D3是黑洞,只有输入的数据流,没有输入数据流
    父子图不平衡
    图1-2中没有图1-1中的数据流“维修情况”
    【问题4】(3分)
    补充以下数据流:
    (1)名称:待维修机械问题; 起点:D2;  终点:3或完成维修。
    (2)名称:实际所用部件;    起点:D3;   终点:5或计算总成本。
    (3)名称:维修情况;           起点:E2;   终点:3或完成维修
  • 试题解析:【问题1】
    根据第3)点:巴士司机可查看已维修机械问题,可知E1为巴士司机;根据第3)点:机械师根据维修记录文件中的待维修机械问题,完成对巴士的维修, 登记维修情况,可知E2为机械师;根据第5)点:将维修工时和所用部件成本详细信息给会计进行计费,可知E3为会计;根据第4)点:将机械师提供的维修工时记录在人事档案中,将维修总结发送 给主管进行绩效考核,可知E4为主管;根据第3)点:将所用部件清单发送给库存管理系统以对部件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可知E5为库存管理系统。
    【问题2】
    根据第1)点:系统将巴士基本信息和ID 记录在巴士列表文件中,可知D1为巴士列表文件;根据第1)点:将待维修机械问题记录在维修记录文件中,并生成维修订单,可知D2为维修记录文件;根据第2)点:根据维修订单确定维修所需部件,并在部件清单中进行标记,可知D3为部件清单;根据第4)点:将机械师提供的维修工时记录在人事档案中,可知D4为人事档案。
    【问题3】
    分析图1-2可以发现:

    处理3只有输出数据流,没有输入数据流 D2、D3是黑洞只有输入的数据流,没有输出流,造成黑洞 父子图不平衡,在1-1和1-2中,1-1中从E2输入的数据流维修工时/维修情况,在图1-2中只有维修工时,造成父子图不平衡

    【问题4】

第 2 题

阅读下列说明和图,回答问题1至问题3,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
某家电销售电子商务公司拟开发一套信息管理系统,以方便对公司的员工、家电销售、家电厂商和客户等进行管理。
【需求分析】
(1)系统需要维护电子商务公司的员工信息、客户信息、家电信息和家电厂商信息等。员工信息主要包括:工号、姓名、性别、岗位、身份证号、电话、住址,其中岗位包括部门经理和客服等。客户信息主要包括:客户ID、姓名、身份证号、电话、住址、账户余额。家电信息主要包括:家电条码、家电名称、价格、出厂日期、所属厂商。家电厂商信息包括:厂商ID、厂商名称、电话、法人代表信息、厂址。
(2)电子商务公司根据销售情况,由部门经理向家电厂商订购各类家电。每个家电厂商只能由一名部门经理负责。
(3)客户通过浏览电子商务公司网站查询家电信息,与客服沟通获得优惠后,在线购买。
【概念模型设计】
根据需求阶段收集的信息,设计的实体联系图(不完整)如图2-1所示。


图2-1  实体联系图
【逻辑结构设计】
根据概念模型设计阶段完成的实体联系图,得出如下关系模式〔不完整):
客户(客户ID、姓名、身份证号、电话、住址、账户余额)
员工(工号、姓名、性别、岗位、身份证号、电话、住址)
家电(家电条码、家电名称、价格、出厂日期、  (1)  
家电厂商(厂商ID、厂商名称、电话、法人代表信息、厂址、  (2)  
购买(订购单号、  (3)  、金额) 

【问题1】(6分)
 补充图2-1中的联系和联系的类型。
【问题2】(6分)
根据图2-1,将逻辑结构设计阶段生成的关系模式中的空(1)~(3)补充完整。 用下划线指出“家电”、“家电厂商”和“购买”关系模式的主键。
【问题3】(3分)
电子商务公司的主营业务是销售各类家电,对账户有余额的客户,还可以联合第二方基金公司提供理财服务,为此设立客户经理岗位。客户通过电子商务公司的客户经理和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进行理财。每名客户只有一名客户经理和一名基金经理负责,客户经理和基金经理均可负责多名客户。请根据该要求,对图2-1进行修改,画出修改后的实体间联系和联系的类型。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较难
  • 知识点: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
  • 试题答案:【问题1】(6分)

    【问题2】(6分)
    (1)厂商ID
    (2)经理工号
    (3)家电条码,客户ID,客服工号
    家电关系的主键:家电条码
    家电厂商关系的主键:厂商ID
    购买关系的主键:订购单号


【问题3】(3分)

- 试题解析:根据实际生活经验,不难得知家电厂商与家电之间的关系为一对多;家电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此处的家电是指家电的类型,因此一种类型的家电可以被多个客户购买,一个客户也可以购买多种不同类型的家电,所以家电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为多对多;
根据题意:每名客户只有一名客户经理和一名基金经理负责客户经理和基金经理均可负责多名客户,可知客户经理与客户的关系是一对多,基金经理与客户的关系也是一对多。
根据题目中的需求分析,不难得出关系模式的答案。 ### 第 3 题
    阅读下列说明和图,回答问题1至问题3,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 
    某高校图书馆欲建设一个图书馆管理系统,目前已经完成了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功能需求均使用用例进行描述,其中用例“借书(CheckOutBooks)”的详细描述如下。 
    参与者:读者(Patron)。 
    典型事件流: 
    1.输入读者ID; 
    2.确认该读者能够借阅图书,并记录读者ID; 
    3.输入所要借阅的图书ID; 
    4.根据图书目录中的图书ID确认该书可以借阅,计算归还时间,生成借阅记录; 
    5.通知读者图书归还时间。 
    重复步骤3~5,直到读者结束借阅图书。 
    备选事件流: 
    2a.若读者不能借阅图书,说明读者违反了图书馆的借书制度(例如,没有支付借书费用等) 
    ①告知读者不能借阅,并说明拒绝借阅的原因; 
    ②本用例结束。  
    4a.读者要借阅的书无法外借 
    ①告知读者本书无法借阅; 
    ②回到步骤3。 
    说明:图书的归还时间与读者的身份有关。如果读者是教师,图书可以借阅一年; 如果是学生,则只能借阅3个月。读者ID中包含读者身份信息。 
    现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开发该系统,得到如图3-1所示的系统类模型(部分);以及如图3-2所示的系统操作“checkOut(bookID)(借书)”通信图(或协作图)。


 

 


【问题1】(8分)
根据说明中的描述,以及图3-1和图3-2,给出图3-1中C1-C4处所对应的类名(类名使用图3-1和图3-2中给出的英文词汇)。
【问题2】(4分)
根据说明中的描述,以及图3-1和图3-2,给出图3-2中M1-M4处所对应的方法名(方法名使用图3-1和图3-2中给出的英文词汇)。
【问题3】(3分)
用例“借书”的备选事件流4a中,根据借书制度来判定读者能否借阅图书。若图书馆的借书制度会不断地扩充,并需要根据图书馆的实际运行情况来调整具体使用哪些制度。为满足这一要求,在原有类设计的基础上,可以采用何种设计模式?简要说明原因。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较难
  • 知识点:UML建模>协作图
  • 试题答案:

    【问题1】(8分)
    C1:Patron
    C2:Book
    C3:Catalog
    C4:CheckoutSessionController
    【问题2】(4分)
    M1:getForCheckOut
    M2:isFaculty
    M3:circulates
    M4:recordBookLoan
    【问题3】(3分)
    应采用策略模式,策略模式定义了一系列算法,并将每个算法封装起来,而且使它们可以相互替换。策略模式让算法独立于使用它们的客户而变化。适用于需要在不同情况下使用不同的策略(算法),或者策略还可能在未来用其他方式来实现。

  • 试题解析:

    根据系统类模型,我们可以各个类之间的关联关系。
    首先从类Accounts中的can CheckOut(patronID:string)方法,可以看出Accounts关联Patron,因此图中C1为Patron。
    C1为Patron,则C1必会与书关联,从C1中的recordBookLoad(b:C2),可以看出C1关联C2。因此C2为Book。
    C2为Book,根据系统操作check Out的通信图,可以看出与Book关联的是Catalog,因此C3为Catalog。
    结合两图,则可以得出C4为CheckoutSessioncontroller。
    结合典型事件流:
    1.输入读者ID;
    2.确认该读者能够借阅图书,并记录读者ID;
    以上两步实际上就是判断读者是不是老师,也就是isFaculty( ),因此M2为isFaculty( )。
    3.输入所要借阅的图书ID;对应的操作就是M1:getforcheck(book ID)。
    4.根据图书目录中的图书ID确认该书可以借阅,计算归还时间,生成借阅记录;对应的操作就是M3:circulates( )。
    5.通知读者图书归还时间。对应的操作就是M4:recordBookLoan( )。

第 4 题

阅读下列说明和C代码,回答问题1至问题3,将解答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
采用归并排序对n个元素进行递增排序时,首先将n个元素的数组分成各含n/2个元素的两个子数组,然后用归并排序对两个子数组进行递归排序,最后合并两个已经排好序的子数组得到排序结果。
下面的C代码是对上述归并算法的实现,其中的常量和变量说明如下:
arr:待排序数组
p,q,r:一个子数组的位置从p到q,另一个子数组的位置从q+1到r
begin,end:待排序数组的起止位置
left,right:临时存放待合并的两个子数组
n1,n2:两个子数组的长度
i,j,k:循环变量
mid:临时变量
【C代码】

#inciude<stdio.h>
#inciude<stdlib.h>
#define MAX 65536
void merge(int arr[],int p,int q,int r) {
    int *left, *right;
    int n1,n2,i,j,k;
    n1=q-p+1;
    n2=r-q;
    if((left=(int*)malloc((n1+1)*sizeof(int)))=NULL) {
        perror("malloc error");
        exit(1);
    }
    if((right=(int*)malloc((n2+1)*sizeof(int)))=NULL) {
        perror("malloc error");
        exit(1);
    }
    for(i=0;i<n1;i++){
        left[i]=arr[p+i];
    }
    left[i]=MAX;
    for(i=0; i<n2; i++){
        right[i]=arr[q+i+1]
    }
    right[i]=MAX;
    i=0; j=0;
    for(k=p;   (1)  ; k++) {
        if(left[i]> right[j]) {
              (2)  ;
            j++;
        }else {
            arr[k]=left[i];
            i++;
        }
    }
}
void mergeSort(int arr[],int begin,int end){
    int mid;
    if(  (3)  ){
        mid=(begin+end)/2;
        mergeSort(arr,begin,mid);
          (4)  ;
        merge(arr,begin,mid,end);
    }
}
【问题1】(8分)
根据以上说明和C代码,填充1-4。
【问题2】(5分)
根据题干说明和以上C代码,算法采用了(5)算法设计策略。
分析时间复杂度时,列出其递归式位(6),解出渐进时间复杂度为(7)(用O符号表示)。空间复杂度为(8)(用O符号表示)。
【问题3】(2分)
    两个长度分别为n1和n2的已经排好序的子数组进行归并,根据上述C代码,则元素之间比较次数为(9)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较难 - 知识点:数据结构与算法应用>分治法 - 试题答案:

【问题1】(8分)
(1)k<=r
(2)arr[k]=right[j]
(3)begin<end
(4)mergeSort(arr,mid+1,end)

【问题2】(5分)
(5)分治
(6)T(n)=2T(n/2)+n
(7)O(nlgn)
(8)O(n)

【问题3】(2分)
(9)n1+n2

- 试题解析:根据题目中的参数说明,void  merge(int arr[],int p,int q,int r)是将数组arr[p...q]和数组arr[q+1...r]进行合并成一个排序的数组,因此合并之后数组的长度为r-q+1>0,k=q,也就是k<=r或k<r+1;数组arr存入子数组arr[p...q]、arr[q+1...r]当前进行比较的最小值,因此当left[i]> right[j]时,数组arr中存入right[i],即arr[k]=right[j];
void mergeSort(int arr[],int begin,int end)是指将数组arr递归进行划分,直到分成多个由一个元素组成的子数组时,停止划分,此时也就是begin==end,因此(3)处为begin<end,也就是只要begin!=end则继续划分。划分的时候每次分成两半,两半再分别递归,因此mergeSort(arr,begin,mid);mergeSort(arr,mid+1,end);
很明显归并排序使用的分治算法,每次将数组分割成两个小的子数组。
假设对n个元素的数组进行归并排序时间复杂度为T(n),则分成两个小的子数组后分别进行排序所需的时间为T(n/2),两个子数组则时间复杂度为2T(n/2),再加上归并的时间n,即可得出答案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lgn),因为在归并过程中,需要借助left和right两个数组辅助,因此空间复杂度为O(n)。
### 第 5 题

阅读下列说明和C++代码,将应填入(n)处的字句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
某实验室欲建立一个实验室环境监测系统,能够显示实验室的温度、湿度以及洁净度等环境数据。当获取到最新的环境测量数据时,显示的环境数据能够更新。
现在采用观察者(Observer)模式来开发该系统。观察者模式的类图如图5-1所示。
    

【C++代码】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Observer {
public:
    virtual void update(float temp, float humidity, float cleanness)=0;
};
class Subject {
public:
    virtual void registerObserver(Observer* o) = 0; //注册对主题感兴趣的观察者
    virtual void removeObserver(Observer* o) = 0; //删除观察者
    virtual void notifyObservers() = 0;//当主题发生变化时通知观察者
};
class EnvironmentData : public     (1)     {
private:
vector<Observer*> observers;
float temperature, humidity, cleanness;
public:
    void registerObserver(Observer* o) { observers.push_back(o); }
    void removeObserver(Observer* o) { /* 代码省略 */ }
    void notifyObservers() {
for(vector<Observer*>::const_iterator it = observers.begin();            it != observers.end(); it++)
{       (2)    ; }
}
Void measurementsChanged() {     (3)    ; }
void setMeasurements(float temperature, float humidity, float cleanness) {
    this->temperature = temperature;
    this->humidity = humidity;
    this->cleanness = cleanness;
        (4)    ;
    }
};
class CurrentConditionsDisplay : public     (5)    {
private:  
    float temperature, humidity, cleanness;
    Subject* envData;
public:
    CurrentConditionsDisplay(Subject* envData) {
        this->envData = envData;
           (6)   ;       
}
void update(float temperature, float humidity, float cleanness)  {this->temperature = temperature;
    this->humidity = humidity;
    this->cleanness = cleanness;
    display();
}
void display() { /* 代码省略 */ }
};
int main() {
    EnvironmentData* envData = new EnvironmentData();
    CurrentConditionsDisplay* currentDisplay = new CurrentConditionsDisplay(envData);
    envData->setMeasurements(80, 65, 30.4f);
    return 0;
}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较难
  • 知识点: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
  • 试题答案:

    (1)Subject
    (2)(*it)->update(temperature,humidity,cleanness)
    (3)notifyObservers()
    (4)measurementsChanged()
    (5)Observer()
    (6)envData->registerObserver(this)

  • 试题解析:
    EnvironmentData是环境数据,也就是我们要监测的对象,即主题(Subject),因此(1)处为Subject。
    (2)处为通知观察者,因此遍历观察者容器,遍历到一个观察者对象,则更新该观察者的数据,即调用观察者的update()方法。
    当环境数据变化时,需要通知观察者,因此(4)处是调用环境变化方法measurementsChanged(),通过此方法通知观察者更新数据,因此(3)处为notifyObservers()。
    根据CurrentConditionsDisplay 类中的update()方法可知:CurrentConditionsDisplay 是个观察者,因此(5)处为Observer
    (6)是将观察者添加到主题中去。

第 6 题

阅读下列说明和Java代码,将应填入 (n)处的字句卸载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
某实验室欲建立一个实验室环境监测系统,能够显示实验室的温度、湿度以及洁净度等环境数据。当获取到最新的环境测量数据时,显示的环境数据能够更新。
现在采用观察者(Observer)模式来开发该系统。观察者模式的类图如图6-1所示。
    

【Java代码】
import java.util.*;
interface Observer {
    public void update(float temp, float humidity, float cleanness);
}
interface Subject {
    public void registerObserver(Observer o); //注册对主题感兴趣的观察者
    public void removeObserver(Observer o);   //删除观察者
    public void notifyObservers();             //当主题发生变化时通知观察者
}
class EnvironmentData implements     (1)     {
    private ArrayList observers;
    private float temperature, humidity, cleanness;
    public EnvironmentData() {   observers = new ArrayList(); }
    public void registerObserver(Observer o) { observers.add(o); }
    public void removeObserver(Observer o)   { /* 代码省略 */ }
    public void notifyObservers() {
        for (int i = 0; i < observers.size(); i++) {
            Observer observer = (Observer)observers.get(i);
               (2)   ;
        }
    }
    public void measurementsChanged() {    (3)   ; }
public void setMeasurements(float temperature, float humidity, float cleanness) {
        this.temperature = temperature;
        this.humidity = humidity;
        this.cleanness = cleanness;
           (4)    ;
    }
}
class CurrentConditionsDisplay implements      (5)      {
    private float temperature;
    private float humidity;
    private float cleanness;
    private Subject envData;
    public CurrentConditionsDisplay(Subject envData) {
        this.envData = envData;
           (6)   ;
}
    public void update(float temperature, float humidity, float cleanness) {
        this.temperature = temperature;
        this.humidity = humidity;
        this.cleanness = cleanness;
        display();
}
    public void display() {/* 代码省略 */ }
}
class EnvironmentMonitor{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EnvironmentData envData = new EnvironmentData();
        CurrentConditionsDisplay currentDisplay = new CnrrentConditionsDisplay(envData);
        envData.setMeasurements(80, 65, 30.4f);
    }
}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较难
  • 知识点: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观察者模式
  • 试题答案:

    (1)Subject
    (2)observer.update(temperature,humidity,cleanness)
    (3)notifyObservers()
    (4)measurementsChanged()
    (5)Observer
    (6)envData.registerObserver(this)

  • 试题解析:

    EnvironmentData是环境数据,也就是我们要监测的对象,即主题(Subject),因此(1)处为Subject。
    (2)处为通知观察者,因此遍历观察者容器,遍历到一个观察者对象,则更新该观察者的数据,即调用观察者的update()方法。
    当环境数据变化时,需要通知观察者,因此(4)处是调用环境变化方法measurementsChanged(),通过此方法通知观察者更新数据,因此(3)处为notifyObservers()。
    根据CurrentConditionsDisplay 类中的update()方法可知:CurrentConditionsDisplay 是个观察者,因此(5)处为Observer
    (6)是将观察者添加到主题中去。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