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信管上午真题

第 1 题

CPU中(  )不仅要保证指令的正确执行,还要能够处理异常事件。

  • (A) 运算器
  • (B) 控制器
  • (C) 寄存器组
  • (D) 内部总线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运算器与控制器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运算器、控制器一起统称为CPU(中央处理单元)。
    运算器只能完成运算,而控制器用于整个CPU的工作,它决定了计算机运行过程的自动化。它不仅要保证程序的正确执行,而且要能够处理异常事件。控制器一般包括指令控制逻辑、时序控制逻辑、总线控制逻辑和中断控制逻辑等几个部分。
    指令控制逻辑要完成取指令、分析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操作,其过程分为取指令、指令译码、按指令操作码执行、形成下一条指令地址等步骤。
    时序控制逻辑要为每条指令按时间顺序提供应有的控制信号。
    总线逻辑是为多个功能部件服务的信息通路的控制电路。
    中断控制逻辑用于控制各种中断请求,并根据优先级的高低对中断请求进行排队,逐个交给CPU处理。
    运算器由算术逻辑单元、累加寄存器、数据缓冲寄存器和状态条件寄存器组成,它是数据加工处理部件,完成计算机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相对控制器而言,运算器接受控制器的命令而进行动作,即运算器所进行的全部操作都是由控制器发出的控制信号来指挥,所以它是执行部件。
    寄存器组:可分为专用寄存器和通用寄存器。运算器和控制器中的寄存器是专用寄存器,其作用是固定的。通用寄存器用途广泛可由程序员规定其用途,其数目因处理器不同有所差异。
    内部总线:用于芯片一级的互联——CPU内部连接各寄存器及运算部件之间的总线

第 2 题

构成运算器的部件中,为运算提供数据并暂时保存结果的是(  )。


  • (A) 数据总线
  • (B) 累加器
  • (C) 算术逻辑单元
  • (D) 状态寄存器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运算器与控制器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算术逻辑单元:是运算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处理数据,实现对数据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状态寄存器:保存由算术指令和逻辑指令运行或测试的结果建立的各种条件码内容,主要分为状态标志和控制标志。
    累加器:又称累加寄存器(AC),它是一个通用寄存器。其功能是当运算器的算术逻辑单元执行算术或逻辑运算时,为ALU提供一个工作区。是专门存放算术或逻辑运算的一个操作数和运算结果的寄存器。
    数据总线:传送数据信息,CPU一次传输的数据与数据总线带宽相等。

第 3 题

在计算机系统中,(  )是指在CPU执行程序的过程中,由于发生了某个事件,需要CPU暂时中止正在执行的程序,转去处理该事件,之后又回到被中止的程序。


  • (A) 调用
  • (B) 调度
  • (C) 同步
  • (D) 中断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操作系统>输入输出控制方式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中断是指计算机在执行期间,系统内发生任何非寻常的或非预期的急需处理事件,使得CPU暂时中断当前正在执行的程序而转去执行相应的事件处理程序,待处理完毕后又返回原来被中断处继续执行的过程。


第 4 题

掉电后存储在(  )中的数据会丢失。

  • (A) RAM
  • (B) ROM
  • (C) U盘
  • (D) 光盘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内存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RAM:RamdomAccessMemory易挥发性随机存取存储器,高速存取,读写时间相等,且与地址无关,如计算机内存等。断电后其内的信息将不在保存,再次开机需要重新装入。
    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断电后信息不丢失,如计算机启动用的BIOS芯片。存取速度很低,(较RAM而言)且不能改写。由于不能改写信息,不能升级,现已很少使用。
    U盘、光盘等可以持久保持数据。

第 5 题

以下关于串行运输和并行运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并行传输速度慢,成本低,适用于近距离传输
  • (B) 并行传输速度快,成本高,适用于远距离传输
  • (C) 串行传输速度慢,成本低,适用于远距离传输
  • (D) 串行传输速度快,成本高,适用于近距离传输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总线系统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串行传送:当信息以串行方式传送时,只有一条传输线,并且采用脉冲传送。在串行传送时,按顺序来传送表示一个数码的所有二进制位的脉冲信号,每次一位,通常以第一个脉冲信号表示数码最低有效位,最后一个脉冲表示数码的最高有效位。
    串行传送的主要优点是只需要一条传输线,这一点对长距离传输显得特别重要,不管传送的数据量有多少,只需要一条传输线,成本比较低廉。
    并行传送:用并行方式传送二进制信息时,对每个数据位都需要单独一条传输线。信息由多少个二进制位组成,机器就需要有多少条传输线,从而使得二进制数“0”或“1”在不同的线上同时进行传送。
    并行传送一般采用电位传送。由于所有的位同时被传送,所以并行数据传送比串行数据传送快得多。

第 6 题

某数据的7位编码为0110001,若要增加一位奇校验位(在最高数据位之前), 则编码为(  )。


  • (A) 10110001
  • (B) 00110001
  • (C) 11001110
  • (D) 01001110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校验码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奇偶校验是最常用的检错方法,通常在信息位后增加一位校验位,使码字中的1的个数成奇数(奇检验)或偶数(偶校验)。
    本题是要求采用奇校验,7位数据0110001 中的1已为奇数个,所以只需要在最高数据位之前加0即可:0 0110001,所以本题正确的选项应为B。

第 7 题

程序设计语言通常划分为高级语言和低级语言。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属于低级语言,它们的特点是(  )。


  • (A) 运行效率低,开发效率低
  • (B) 运行效率低,开发效率高
  • (C) 运行效率高,开发效率低
  • (D) 运行效率高,开发效率高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程序设计语言>多种程序语言特点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高级语言主要是相对于汇编语言而言的,它是较接近自然语言和数学公式的编程,基本脱离了机器的硬件系统,用人们更易理解的方式编写程序。编写的程序称之为源程序。高级语言与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及指令系统无关,它有更强的表达能力,可方便地表示数据的运算和程序的控制结构,能更好的描述各种算法,而且容易学习掌握。高级语言编译生成的程序代码一般比用汇编程序语言设计的程序代码要长,执行的速度也慢。
    低级语言分机器语言(二进制语言)和汇编语言(符号语言),这两种语言都是面向机器的语言,和具体机器的指令系统密切相关。机器语言用指令代码编写程序,而符号语言用指令助记符来编写程序。其特点是:用二进制代码表示的计算机能直接识别和执行的一种机器指令的集合;是计算机的设计者通过计算机的硬件结构赋予计算机的操作功能;机器语言具有灵活、直接执行、速度快等特点。低级语言使用起来比较繁琐费时,通用性也差。汇编语言适合编写一些对速度和代码长度要求高的程序和直接控制硬件的程序。

第 8 题

编程语言的定义都涉及(  )、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


  • (A) 语法
  • (B) 语句
  • (C) 语调
  • (D) 语音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程序设计语言>其它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一般地,程序设计语言的定义都涉及语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
    语句:用于描述程序中的运算步骤、控制结构及数据传输。
    语法:是指由程序语言的基本符号组成程序中的各个语法成分(包括程序)的一组规则;由符号构成语法成分的规则称为语法规则。
    语义:则表示不同的语法结构的含义。
    静态语义:指编译时可以确定的语法成分的含义。
    动态语义:是指运行时才能确定的含义。
    语用:是关于程序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涉及符号的来源、使用和影响。
    语境:是指理解和实现程序设计语言的环境,包括编译环境和运行环境。

第 9 题

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中(  )是利用可重用成分来构造软件系统的最有效特性。


  • (A) 封装
  • (B) 继承
  • (C) 多态
  • (D) 对象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的基础知识>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对象:是基本运行时的实体,既包括数据(属性),也包括(行为)。
    类:类所包含的方法和数据描述一组对象的共同行为和属性;类是在对象之上的抽象,对象是类的具体化,是类的实例。
    消息:对象之间进行通信的一种构造。
    继承:父类和子类之间共享数据和方法的机制;这是类之间的一种关系,在定义和实现一个类的时候,可以在一个已经存在的类的基础上来进行,把这个已经存在的类所定义的内容作为自己的内容,并加入若干新的内容。
    封装:将数据和操作数据的函数衔接在一起,构成的一个具有类类型的对象的描述。
    多态性:是多种表现形式;多态性的实现,一般通过在派生类中重定义基类的虚函数来实现;多态,在收到消息时,对象要予以响应,不同的对象收到同一消息,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这一现象叫做多态;在使用多态的时候用户可以发送一个通用的消息,而实现的细节则由接收对象自行决定。这样,同一消息就可以调用不同的方法。

第 10 题

设有初始为空的栈S,对于入栈序列a b c d e f, 经由进栈、进栈、出栈、进栈、进栈、出栈的操作后,栈顶和栈底元素分别为(  )。


  • (A) c和b
  • (B) b和a
  • (C) c和a
  • (D) d 和b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线性表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栈的特点是先进后出,abcdef,经由进栈、进栈、出栈、进栈、进栈、出栈的操作:a进栈,b进栈,这时a在栈底,b在栈顶,b出栈,c进栈,这时a在栈底,c在栈顶,d进栈,d出栈,这时栈中的元素有a和c,a在栈底,c在栈顶。

第 11 题

若应用程序在执行时需要通过打印机输出数据,则一般先形成一个打印作业,将其存放在硬盘中的一个指定(  )中。当打印机空闲时,就会按先来先服务的方式从中取出待打印的作业进行打印。


  • (A) 栈
  • (B) 队列
  • (C) 数组
  • (D) 字符串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线性表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栈的特点:先进后出;队列的特点:先进先出。


第 12 题

若关系R(H,L ,  M,P)的主键为全码(All-key),则关系R的主键应(  )。

  • (A) 为HLMP
  • (B) 在集合{H,L,M,P)中任选一个
  • (C) 在集合{HL, HM,HP,LM,LP,MP}中任选一个
  • (D) 在集合{HLM,HLP,HMP,LMP}中任选一个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数据库系统>其它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全码:关系中的所有属性组成这个关系模式的候选码。

第 13 题

某医院住院部设有病人关系R(住院号,姓名,性别,、科室号,病房,家庭住址),其中:“住院号”唯一标识关系R中的每一个元组。“性别”的取值只能为M或F;科室关系D(科室号,科室名,负责人,联系电话),其中:“科室号”唯—标识关系D中的每一个元组。创建R关系的SQL语句如下:
CREATE TABLER(
    住院号CHAR(4) PRIMARY KEY,
    姓名CHAR(10),
性别CHAR(1) (  )
科室号CHAR(4) (  )
    家庭住址CHAR(30));

  • (A) IN(M,F)
  • (B) CHECK('M' ,'F')
  • (C) LIKE('M' ,'F')
  • (D) CHECK(性别 IN('M' ,'F'))
  • (A) NOT NULL
  • (B) REFERENCES D(科室号)
  • (C) NOT NULL UNIQUE
  • (D) REFERENCES D(科室名)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数据库系统>数据库完整性约束
  • 试题答案:[['D'],['B']]
  • 试题解析:创建表的基本语法:
    CREATE  TABLE  <表名>
    (
           <列名1><数据类型>[列级完整性约束条件]
           [, · · · n]
    )
    定义主键使用:PRIMARY  KEY 或PRIMARY  KEY (列名)方式
    定义外键使用:REFERENCES   表名(列) 或FOREIGN   KEY (列名) REFERENCES  表名(列)方式
    定义自定义约束使用:CHECK  (约束表达式)
    本题第1问是要对性别进行约束,所以需要使用check,由于性别为字符类型需要使用单引号。所以正确的选项应该为: D
    本题第2问,科室号关联到科室关系,在R关系中科室号应定义为外键,外键定义时应该关联到的是科室关系的科室号,所以正确的选项应为B

第 14 题

部门、员工和项目的关系模式及它们之间的E-R图如下所示,其中,关系模式中带实下划线的属性表示主键属性。
  部门(部门代码,部门名称,电话)
  员工(员工代码,姓名,部门代码,联系方式,薪资)
  项目(项目编号,项目名称,承担任务)

若部门和员工关系进行自然连接运算,其结果集为(  )一元关系。员工和项目关系之间的联系类型为(  ),因此它们之间的联系需要转换成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该关系模式的主键是(  )。 >- (A) 5 >- (B) 6 >- (C) 7 >- (D) 8 >- (A) 1对1 >- (B) 1对多 >- (C) 多对1 >- (D) 多对多 >- (A) (项目名称,员工代码) >- (B) (项目编号,员工代码) >- (C) (项目名称,部门代码) >- (D) (项目名称,承担任务)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数据库系统>ER模型 - 试题答案:[['C'],['D'],['B']] - 试题解析:

自然连接运算,是在等值连接运算的基础上要求除去重复的属性,和比较的分量必须相同。本题中部门关系有3个属性,员工关系有5个属性,部门和员工关系进行自然连接运算时要求去除重复的属性,两个关系有“部门代码”属性重复,所以进行自然连接运算后属性的个数为8-1=7个,即7元关系。
员工和项目,依据E-R的描述,这两者之间是多对多的关系。
E-R图中多对多的联系,应该转换成一个独立关系,其主码为其两端主码共同组成,由于员工关系的主码为:员工代码,项目关系的主码为:项目编号,所以该联系的主码应为:(项目编号,员工代码)

### 第 15 题  Windows操作系统通常将系统文件保存在(  );为了确保不会丢失用户的文件应当定期进行备份。备份文件对,不建议的做法是(  )。


>- (A) “Windows”文件或“Program Files”文件中 >- (B) “Windows”文件夹或“Program Files”文件夹中 >- (C) “QMDownload”文件或“Offioe_Visio_Pro_2007”文件中 >- (D) “ QMDownload”文件夹或“Office _Viso_Pr0 2007”文件夹中 >- (A) 将文件备份到移动硬盘中 >- (B) 将需要备份的文件刻录成DVD盘 >- (C) 将文件备份到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硬盘分区中 >- (D) 将文件备份到未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硬盘分区中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安全管理>技术安全(系统安全) - 试题答案:[['B'],['C']] - 试题解析:

Windows操作系统通常将系统文件保存在 “Windows”文件夹或“ProgramFiles”文件夹中及其他相关文件夹中。所以第1问的正确选项为B。
为了防止数据丢失应该对数据进行备份,备份不应把备份文件存放在系统盘中,一旦系统盘出现损坏,备份的文件也就一起损坏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把备份存放在独立地方,即使系统盘损坏,备份文件还是完整无损的,所以本题不建议的做法应为:C。

### 第 16 题 某进程有4个页面,页号为0~3,页面变换表及状态位、访问位和修改位的含义如下图所示。若系统给该进程分配了3个存储块,当访问的页面1不在内存时,应该淘汰表中页号为(  )的页面的系统代价最小。  
  • (A) 0
  • (B) 1
  • (C) 2
  • (D) 3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操作系统>页面置换算法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在本题中,内存中的3个页面,都是刚刚被访问过的。所以在此,不能以访问位作为判断标准。只能看修改位,修改位中,只有3号页未修改过,如果淘汰3号页,直接淘汰即可,没有附属的工作要做,而淘汰0号或2号,则需要把修改的内容进行更新,这样会有额外的开销。

第 17 题

在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进行软件测试的目的是(  ),若对软件项目进行风险评估时,(  )与风险无关。


  • (A) 缩短软件的开发时间
  • (B) 减少软件的维护成本
  • (C) 尽可能多地找出软件中的错误
  • (D) 证明开发的软件先进性
  • (A) 开发需要的资金是否能按时到位
  • (B) 开发人员和用户是否充分理解系统的需求
  • (C) 高级管理人员是否正式承诺支持该项目
  • (D) 最终用户是否同意系统的最后部署与运行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系统实施>软件测试的概念
  • 试题答案:[['C'],['D']]
  • 试题解析:在《软件测试的艺术》中,Myers 软件测试的目的:测试是程序的执行过程,目的在于发现错误;一个好的测试用例在于能发现至今未发现的错误;一个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
    软件开发中的风险与高级管理人员的支持程度有关,与对系统需求理解的程度有关,与开发资金的及时投入有关,但是与最终用户无关,系统的最后部署与运行不属于开发过程。
    Boehm提出的十大风险是:开发人员短缺、不能实现的进度和预算、开发了错误的软件功能、开发了错误的用户接口、华而不实的需求、需求不断地变动、外部执行的任务不符合要求、外部提供的组件不符合要求、实时性不符合要求、超出了计算机科学发展的水平。

第 18 题

数据流图DFD的作用是(  )。


  • (A) 描述数据对象之间的关系
  • (B) 描述对数据的处理流程
  • (C) 说明将要出现的逻辑判定
  • (D) 指明系统对外部事件的反应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信息系统分析>结构化分析方法的工具(DFD、E-R、数据字典)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数据流图(DFD)是一种最常用的结构化分析工具,从数据传递和加工的角度,以图形的方式刻画系统内部数据的运动情况。数据流图是一种能全面地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可以用少数几种符号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流动、处理和存储的情况。数据流图用到的基本成分有,外部实体、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处理逻辑。结合本题选项,正确的选项应为:B。

第 19 题

信息系统的MTTR(平均修复时间)主要用来度量系统的(  )。


  • (A) 可靠性
  • (B) 可用性
  • (C) 可维护性
  • (D) 可移植性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系统维护>其它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可维护性:系统失效后在规定时间内可被修复到规定运行水平的能力。可维护性用系统发生一次失败后,系统返回正常状态所需的时间来度量,它包含诊断、失效定位、失效校正等时间。(一般用MTTR来表示)。
    可靠性:在指定条件下使用时,软件产品维持规定的性能级别的能力。
    可移植性:是指软件产品从一种环境迁移到另一种环境的能力。
    可用性:系统保持正常运行时间的百分比。MTTF/(MTTF+MTTR)×100%

第 20 题

王某是某公司软件设计师,每当软件开发完成后均按公司规定编写软件文档,并提交公司存档。该软件文档的著作权(  )享有。


  • (A) 应由公司
  • (B) 应由公司和王某共同
  • (C) 应由王某
  • (D) 除署名权以外,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王某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法律法规与标准化>知识产权人确定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职务软件作品:是指公民在单位任职期间为执行本单位工作任务所开发的计算机软件作品。判断为非职务作品必须同时符合以下3个条件:
    1、所开发的软件作品不是执行其本职工作的结果;
    2、开发的软件作品与开发者在单位中从事的工作内容无直接联系;
    3、开发的软件作品未利用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
    本题中王某完成的软件文档属于职务作品。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单位享有。

第 21 题

甲、乙两公司软件设计师分别完成了相同的计算机程序发明。甲公司先于乙公司完成,乙公司先于甲公司使用该项发明。甲、乙公司于同一天向专利局申请发明专利。此情形下,(  )可获得专利权。


  • (A) 甲公司
  • (B) 甲、乙公司均
  • (C) 乙公司
  • (D) 由甲、乙公司协商确定谁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法律法规与标准化>知识产权人确定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软件专利权是指通过申请专利对软件的设计思想进行保护的一种方式,而非对软件本身进行的保护,我国在专利保护上,实行先申请制度,即谁申请在先,谁就享有该专利权。同时申请则协商归属,但不能够同时驳回双方的专利申请。


第 22 题

以下媒体中,(  )是感觉媒体。


  • (A) 音箱
  • (B) 声音编码
  • (C) 电缆
  • (D) 声音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多媒体基础>媒体的种类(显示媒体)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感觉媒体:指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使人产生直接感觉的媒体。如: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
    表示媒体:指为了加工、处理和传输感觉媒体而人为研究、构造出来的一种媒体,常见的有各种编码方式,如文本编码、图像编码和声音编码等。
    显示媒体(表现媒体):表现和获取信息的物理设备。如:输入显示媒体键盘、鼠标和麦克风等;输出显示媒体显示器、打印机和音箱等。
    存储媒体:存储数据的物理设备,如磁盘、光盘和内存等。
    传输媒体:传输数据的物理载体,如电缆、光缆和交换设备等。

第 23 题

微型计算机系统中,显示器属于(  )。


  • (A) 表现媒体
  • (B) 传输媒体
  • (C) 表示媒体
  • (D) 存储媒体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多媒体基础>媒体的种类(显示媒体)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感觉媒体:指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使人产生直接感觉的媒体。如: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
    表示媒体:指为了加工、处理和传输感觉媒体而人为研究、构造出来的一种媒体,常见的有各种编码方式,如文本编码、图像编码和声音编码等。
    显示媒体(表现媒体):表现和获取信息的物理设备。如:输入显示媒体键盘、鼠标和麦克风等;输出显示媒体显示器、打印机和音箱等。
    存储媒体:存储数据的物理设备,如磁盘、光盘和内存等。
    传输媒体:传输数据的物理载体,如电缆、光缆和交换设备等。

第 24 题

(  )是表示显示器在纵向(列)上具有的像素点数目指标。


  • (A) 显示分辨率
  • (B) 水平分辨率
  • (C) 垂直分辨率
  • (D) 显示深度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多媒体基础>图像数字化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显示分辨率是指显示屏上能够显示出的像素数目。
    水平分辨率:指每行显示多少个像素。
    垂直分辨率:指显示屏分成多少行,即一列上有多少个像素点。

第 25 题

企业生产及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文件、资料、图表和数据等总称为(  )。

  • (A) 人力资源
  • (B) 数据资源
  • (C) 财力资源
  • (D) 自然资源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系统管理规划>关键的IT资源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企业生产及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切文件、资料、图表和数据等总称为数据资源。

第 26 题

(  )作为重要的IT系统管理流程,可以解决IT投资预算、IT成本、效益核算和投资评价等问题,为高层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 (A) IT财务管理
  • (B) IT资源管理
  • (C) IT性能管理
  • (D) IT可用性管理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系统管理规划>IT财务管理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IT财务管理作为重要的IT系统管理流程,可以解决IT投资预算,IT成本、效益核算和投资评价等问题,从而为高层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IT财务管理,是负责对IT服务运作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资源进行货币化管理的流程。该服务管理流程包括三个环节:IT投资预算、IT会计核算和IT服务计费。

第 27 题

如果IT服务的价格是在与客户谈判的基础上由IT部门制定的,而且这个价格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保持不变,那么这种定价方法是(  )定价法。


  • (A) 现行价格
  • (B) 成本价格
  • (C) 合同价格
  • (D) 市场价格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系统管理综述>IT计费定价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为IT服务定价是计费管理的关键问题,其中涉及下列主要问题:确定定价目标、了解客户对服务的真实需求、准确确定服务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确定内部计费的交易秩序。常见的定价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成本法:服务价格以提供服务发生的成本为标准,成本可以是总成本,包括折旧等,也可以是边际成本,即现有IT投资水平下,每增加一单位服务所发生的成本。
    成本加成定价法:IT服务的价格等于提供服务的成本和加成的定价方法。
    市场价格法。IT服务的价格按照外部市场供应的价格确定,IT服务的需求者可以与供应商就服务的价格进行谈判协商。
    现行价格法。参照现有组织内部其他各部门之间或外部的类似组织的服务价格确定。这种方法要求必须能够找到参照物。
    固定价格法。也叫合同价格法。IT服务的价格是在与客户谈判的基础上由IT部门制定的,一般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不变。

第 28 题

(  )时使用默认路由。 

  • (A) 访问本地Web服务器
  • (B) 在路由表中找不到目标网络
  • (C) 没有动态路由
  • (D) 访问ISP网关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其它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默认路由是一种特殊的静态路由,指的是当路由表中与包的目的地址之间没有匹配的表项时路由器能够做出的选择。如果没有默认路由,那么目的地址在路由表中没有匹配表项的包将被丢弃。
    默认路由在某些时候非常有效,当存在末梢网络时,默认路由会大大简化路由器的配置,减轻管理员的工作负担,提高网络性能。

第 29 题

两个工作站可以直接互相通信的连接方式是(  )。


  • (A) 采用交叉双绞线直接相连
  • (B) 采用交叉双绞线通过交换机相连
  • (C) 采用直通双绞线直接相连
  • (D) 采用直通双绞线通过服务器相连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其它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网络设备分为两种,一种是DTE设备,另一种是DCE设备;DTE(数据终端设备)包括电脑、路由、交换机的级联端口和集线器的级联端口。DCE(数据通信设备)包括交换机的普通端口和集线器的普通端口。
    相同设备用交叉线,不同设备用直通线。本题两个工作站相联,属于相同设备,所以应选择交叉线。


第 30 题

以下关于URL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使用www.abc.com和abc.com打开的是同一个页面
  • (B) 在地址栏中输入www.abc.com 默认使用http协议
  • (C) www.abc.com中的“www”是主机名
  • (D) www.abc.com中的“abc.com”是域名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其它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URL:协议://域名:端口号/路径
    题中域名部分为:www.abc.com,其顶级域名为com,abc.com为域名, www为主机名。
    当URL地址中没有明确协议时,默认使用的http协议。
    abc.com一个域名,当使用abc.com时解析到IP地址时,可能解析出多个IP地址,但不一定是网站服务器的IP地址(www.abc.com所对应的IP地址)。

第 31 题

 从下面一条RIP路由信息中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 (A) 下一个路由更新将在36秒之后到达
  • (B) 到达目标10.10.10.7的距离是两跳
  • (C) 串口S0/1的IP地址是10.10.10.8
  • (D) 串口S0/1的IP地址是10.10.10.7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其它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10.10.10.7目标地址/网段;【120/2】是管理距离和度量值,10.10.10.8 是下一跳的地址,Serial 0/1 是到下一跳的出口;00:00:24是指上次更新在24秒前;所以选项B是正确的描述。

第 32 题

参见下图的网络配置,发现工作站B无法与服务器A通信,什么故障影响了两者互通?(  )。

  • (A) 服务器A的IP地址是广播地址
  • (B) 工作站B的IP地址是网络地址
  • (C) 工作站B与网关不属于同一子网
  • (D) 服务器A与网关不属于同一子网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IP地址与子网划分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IP地址131.1.123.24/27所在的IP网段为:131.1.123.0/27,IP地址范围为:131.1.123.0/27~131.1.123.31/27;
    IP地址131.1.123.43/27所在的IP网段为:131.1.123.32/27,IP地址范围为:131.1.123.32/27~131.1.123.63/27;
    所以ServerA 的IP地址和网关不属于同一网段,导致工作站A、B之间的通信故障。

第 33 题

信息系统的应用,会促使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当企业新信息系统建立后,高层领导可以方便地得到详尽的基层信息,许多决策问题也不必再由上层或专人解决。因此,对(  )的需要将会减少。


  • (A) 高层领导
  • (B) 中层及基层的管理人员
  • (C) 技术人员
  • (D) 企业员工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的基础知识>信息系统对企业的影响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促使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传统的组织结构大多是集权式金字塔型的层次结构,位于组织高层的领导靠下达命令指挥工作。他们主要从中层领导那里得到关于企业运作情况的信息,却难以得到迅速及时的基层信息。现在的信息系统已能向企业各类管理人员提供越来越多的企业内外部信息以及各种经营分析和管理决策功能。当新信息系统建立后,高层领导可以方便地得到详尽的基层信息,许多决策问题也不必再由上层或专人解决。因此,对中层及基层的管理人员的需要将会减少。这种趋势导致企业决策权力向下层转移并且逐步分散化,从而使企业的组织结构由原来的金字塔型向组织结构扁平化发展。


第 34 题

信息系统除了对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具有显著作用外,还有促进企业运作方式和管理过程的变革等更深层次的作用。这些作用是通过遵循信息的规律,采用全新的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方式,合理安排的(  )来实现的。

  • (A) 管理人员
  • (B) 技术人员
  • (C) 信息流转路径
  • (D) 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的基础知识>信息系统对企业的影响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增加企业流程重组的成功率。由于企业外部环境众多因素的快速变化,企业的对策不能仅停留在原管理过程处理速度提高等要求上,而应考虑运作方式及管理过程等彻底重新设计,其中也包括组织结构的重新设计。这也是“企业流程重组”的起因和基本思想。信息系统除了对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具有显著作用外,还有促进企业运作方式和管理过程的变革等更深层次的作用。这些作用是通过遵循信息的规律,采用全新的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方式,安排合理的信息流转路径来实现的。因此,信息系统对企业流程重组起到关键作用,它是企业流程重组的技术基础,也是企业流程重组成功的保证。信息系统的建设与企业流程重组同步或交错开展,可以明显地提高企业流程重组的成功率。

第 35 题

开发人员将系统设计阶段得到的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转换为目标系统的物理模型,该阶段得到的工作总成果是(  ),可作为下一个阶段系统实施的工作依据。

  • (A) 系统设计说明书
  • (B) 系统模块结构图
  • (C) 物理系统配置方案
  • (D) 流程图和界面设计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系统设计>系统设计的内容(总体、详细)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系统设计是开发人员进行的工作,他们将系统设计阶段得到的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转换为目标系统的物理模型,该阶段得到的工作成果——系统设计说明书是下一个阶段系统实施的工作依据。

第 36 题

系统运行管理制度是系统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确保系统按预定目标运行并充分发挥其效益的一切必要条件、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通常它应该包括(  )。
①系统运行的组织机构  ②基础数据管理 ③运行制度管理 ④系统运行结果分析

  • (A) ①、②、③、④
  • (B) ①、②、③
  • (C) ①、③
  • (D) ②、③、④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系统管理规划>其它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系统运行管理制度是系统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确保系统按预定目标运行并充分发挥其效益的一切必要条件、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通常它应该包括:
    ①系统运行的组织机构。它包括各类人员的构成、各自职责、主要任务和管理内部组织结构。
    ②基础数据管理。它包括对数据收集和统计渠道的管理、计量手段和计量方法的管理、原始数据管理、系统内部各种运行文件、历史文件(包括数据库文件)的归档管理等。
    ③运行制度管理。它包括系统操作规程、系统安全保密制度、系统修改规程、系统定期维护制度以及系统运行状态记录和日志归档等。
    ④系统运行结果分析。分析系统运行结果得到某种能够反映企业组织经营生产方面发展趋势的信息,用以提高管理部门指导企业的经营生产的能力。

第 37 题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开发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中,把信息系统中的项目管理划分为(  )知识领域。
①项目范围管理、项目进度管理、项目采购管理
②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
③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
④项目风险管理、项目综合管理

  • (A) ①、③、④
  • (B) ①、②、③
  • (C) ②、③、④
  • (D) ①、②、③、④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的管理知识>PMBOK九大知识领域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开发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该知识体系把项目管理划分为9个知识领域:范围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和综合管理。

第 38 题

信息系统项目是智力密集、劳动密集型项目,受人力资源影响最大,项目成员的结构、责任心、能力和(  )对信息系统项目的质量以及是否成功有决定性的影响。


  • (A) 单一性
  • (B) 稳定性
  • (C) 复杂性
  • (D) 重复性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的管理知识>信息系统项目独有的特征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信息系统的独有的特点:
    信息系统项目的目标不精确、任务边界模糊,质量要求主要由项目团队定义。
    在信息系统项目开发过程中,客户的需求不断被激发,不断地被进一步明确,或者客户需求随项目进展而变化,从而导致项目进度、费用等计划的不断更改。
    信息系统项目是智力密集、劳动密集型项目,受人力资源影响最大,项目成员的结构、责任心、能力和稳定性对信息系统项目的质量以及是否成功有决定性的影响。

第 39 题

系统分析报告的主要作用是(  )。  

  • (A) 系统规划的依据
  • (B) 系统实施的依据
  • (C) 系统设计的依据
  • (D) 系统评价的依据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系统分析>其它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理解和表达用户对系统的应用需求。其主要任务是:
    了解用户需求。通过对现行系统中数据和信息的流程以及系统的功能给出逻辑的描述,得出现行系统的逻辑模型。
    确定系统逻辑模型,形成系统分析报告。在调查和分析中得出新系统的功能需求,并给出明确地描述。根据需要与实现可能性,确定新系统的功能,用一系列图表和文字给出新系统功能的逻辑描述,进而形成系统的逻辑模型。完成系统分析报告,为系统设计提供依据。

第 40 题

系统开发过程中的第一个正式文档是(  )。

  • (A) 系统说明书
  • (B) 评审报告
  • (C) 开发合同
  • (D) 可行性报告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的基础知识>信息系统开发的各个阶段综述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软件生存周期是指:一个软件产品或软件系统也要经历孕育、诞生、成长、成熟、衰亡的许多阶段,一般称为软件生存周期。
    把整个软件生存周期划分为若干阶段,使得每个阶段有明确的任务,使规模大、结构复杂和管理复杂的软件开发变得容易控制和管理。通常,软件生存周期包括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设计(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等活动(注:不同的教程,不同的科目具体的划分阶段稍有不同,但总体含义是一致的)。
    其中可行性分析与项目,这个阶段主要确定软件的开发目标及其可行性。该阶段所产生的文档有可行性分析报告和项目开发计划。

第 41 题

为了便于和用户交流,只能从系统逻辑功能上讨论问题,通常在绘制数据流图时,力求做到数据流图只反映(  )。


  • (A) 数据流向及控制条件
  • (B) 数据流向、数据加工和逻辑意义上的数据存储
  • (C) 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判断与控制条件
  • (D) 任何数据处理的技术过程、处理方式和时间顺序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系统分析>结构化分析方法的工具(DFD、E-R、数据字典)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数据流图(Data Flow Diagram,DFD)是一种最常用的结构化分析工具,它从数据传递和加工的角度,以图形的方式刻画系统内数据的运动情况。
    数据流图是一种能全面地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可以用少数几种符号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的情况。
    数据流图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抽象性表现在它完全舍去了具体的物质,只剩下数据的流动、加工处理和存储;概括性表现在它可以把信息中的各种不同业务处理过程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第 42 题

现在计算机及网络系统中常用的身份验证方式哪种最为安全实用(  )。


  • (A) 用户名+密码方式
  • (B) IC卡认证
  • (C) 动态密码
  • (D) USB key 认证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系统管理综述>统一用户管理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用户名/密码方式:是最简单也最常用的身份认证方式,是基于“What you know”的验证手段。只有能够正确输入密码,计算机就认为操作者是合法用户。但由于用户设置密码时出现简单密码,或者密码泄露,所以用户名/密码方式是一种极不安全的身份认证方式。
    I/C卡认证:I/C是一种内置集成的电路芯片,由专门的厂商通过专门的设备生产,是不可复制的硬件。当用户登录时需要将I/C卡插入专用的读卡器读取其中的信息,以验证身份。是基于“What you have”的验证手段。由于I/C的数据是静态的,可以通过内存扫描或者网络监听等技术窃取用户的验证信息,因此存在安全隐患,同时由于需要专门的硬件设备,使用起来比较麻烦。
    动态密码技术:是一种让用户密码按时间或使用次数不断变化、每个密码只能使用一次的技术。动密码技术采用动态令牌的专用硬件——内置电源、密码生成芯片和显示屏,密码由芯片采用专门的算法生成,并显示在显示屏上。动态密码技术采用一次一密的方式,有效保证了用户身份的安全性。但如果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时间或次数不能保持良好的同步,就可能导致用户身份验证出现问题。另外每次用户登录需要输入一长串无规律的密码,使用不方便。
    USB Key认证是一种方便、安全的身份认证技术,其采用软硬件相结合、一次一密的强双因子认证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安全性与易用性之间的矛盾。 USB Key是一种USB接口的硬件设备,其内置单片机或智能卡芯片,可以存储用户的密钥或数字证书,利用USB Key内置的密码算法实现了对用户身份的认证。

第 43 题

对于聚合形式:①逻辑聚合、②通信集合、③过程聚合、④功能聚合、⑤时间聚合,请按它们的聚合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重新排列,重新排列后的顺序为(  )。
对于耦合形式:①数据耦合、②公共耦合、③控制耦合、④内容耦合,请按它们的可维护性由好→一般→差→最差 的顺序重新排列,重新排列后的顺序为(  )。

  • (A) ①→②→③→④→⑤
  • (B) ①→③→②→⑤→④
  • (C) ③→②→④→⑤→①
  • (D) ①→⑤→③→②→④
  • (A) ①→③→②→④
  • (B) ①→②→③→④
  • (C) ②→①→④→③
  • (D) ④→③→①→②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系统设计>聚合和耦合
  • 试题答案:[['D'],['A']]
  • 试题解析:

    程序模块设计的原则之一:高聚合低耦合。
    聚合度,由低到高。
    偶然聚合:模块完成的动作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或者仅仅是一种非常松散的关系。
    逻辑聚合:模块内部的各个组成在逻辑上具有相似的处理动作,但功能用途上彼此无关。
    时间聚合:模块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所包含的处理动作必须在同一时间内执行。
    过程聚合:模块内部各个组成部分所要完成的动作虽然没有关系,但必须按特定的次序执行。
    通信聚合:模块的各个组成部分所完成的动作都使用了同一个数据或产生同一输出数据。
    顺序聚合:模块内部的各个部分,前一部分处理动作的最后输出是后一部分处理动作的输入。
    功能聚合:模块内部各个部分全部属于一个整体,并执行同一功能,且各部分对实现该功能都必不可少。
    耦合度,由低到高。
    非直接耦合:两个模块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它们的联系完全是通过主模块的控制和调用来实现的。
    数据耦合:两个模块彼此间通过数据参数交换信息。
    标记耦合:一组模块通过参数表传递记录信息,这个记录是某一个数据结构的子结构,而不是简单变量。
    控制耦合:两个模块彼此间传递的信息中有控制信息。
    外部耦合:一组模块都访问同一全局简单变量而不是同一全局数据结构,而且不是通过参数表传递该全局变量的信息。
    公共耦合:两个模块之间通过一个公共的数据区域传递信息。
    内容耦合:一个模块需要涉及到另一个模块的内部信息。

第 44 题

在信息管理中,哪些是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最基本方式:(  )。
①变化、排序、核对 

②合并、更新、摘出 
③ 分筛(筛选)和生成

  • (A) ①③
  • (B) ②
  • (C) ③
  • (D) ①②③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的基础知识>信息系统定义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信息加工是指以计算机为工具对信息进行鉴别、选择、比较、分类、归并、查询、统计、预测、模拟以及进行各种数学计算等工作,使收集到的信息成为有用的信息。


第 45 题

关于系统开发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应结合多种方法开发系统
  • (B) 系统分析解决“做什么”
  • (C) 应尽早进入物理设计阶段
  • (D) 系统设计解决“怎么做”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的基础知识>信息系统开发的各个阶段综述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系统开发中的问题:
    1、系统所要求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为解决该问题,系统应做些什么?
    3、系统应该怎么去做?
    对于这三个问题:
    问题1——通过初步调查和可行性分析,建立系统目标阶段解决;
    问题2——通过系统分析阶段解决;
    问题3——通过系统设计阶段解决;
    系统分析要回答新系统“做什么”这个关键性的问题。只有明确了问题,才有可能回答“怎么做”,才有可能解决问题;否则,方向不明确,等于无的放矢、吃力不讨好。
    </div>

第 46 题

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  )。

  • (A) 明确组织的信息需求,制定系统总体结构方案
  • (B) 对系统进行经济、技术和使用方面的可行性研究
  • (C) 选择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方案
  • (D) 确定软件系统的模块结构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系统分析>其它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对系统进行经济、技术和使用方面的可行性研究”是系统分析阶段的工作任务,“选择计算机网络和网络系统的方案”和“确定软件系统的模块结构”是系统设计的内容。
    信息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有:制定发展战略;确定组织的主要信息需求,制定总体结构方案;安排项目开发计划;制定系统建设的资源分配计划。

第 47 题

信息系统对管理职能的支持,归根到底是对(  )的支持。


  • (A) 计划
  • (B) 组织
  • (C) 控制
  • (D) 决策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的基础知识>信息系统定义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戈登•戴维斯给信息系统下的定义是:用以收集、处理、存储、分发信息的相互关联的组件的集合,其作用在于支持组织的决策与控制。信息系统就管理职能方面来说,是为管理决策服务的。


第 48 题

代码结构中设置检验位是为了保证(  )。

  • (A) 计算机内部运算不出错
  • (B) 代码的合理性
  • (C) 代码输入的正确性
  • (D) 代码的稳定性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系统设计>其它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为了保证输入数据的正确性,在进行输入设计时必须采用校验方法和验证技术,以防止错误的发生。并且,数据校验应尽量在接近原数据发生地点进行,及早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代码校验利用在源代码的基础上增设一位或几位校验位的方式来实现。校验位通过事先规定好的数学方法计算出来。

第 49 题

衡量系统开发质量的首要标准是(  )。

  • (A) 满足技术指标
  • (B) 满足设计者要求
  • (C) 满足用户要求
  • (D) 技术规范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的基础知识>其它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系统开发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符合用户的需要,满足用户的要求是开发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用户是否满意是衡量系统开发质量的首要标准。

第 50 题

对于系统可靠性的评价属于(  )。


  • (A) 目标评价
  • (B) 功能评价
  • (C) 性能评价
  • (D) 经济效果评价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信息系统评价>技术性能评价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系统的可靠性是指保证系统正常工作的能力。这是性能评价的指标。


第 51 题

不属于系统安全性保护技术措施的是(  )。

  • (A) 数据加密
  • (B) 负荷分布
  • (C) 存取控制
  • (D) 用户鉴别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安全管理>技术安全(系统安全)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技术安全是指通过技术方面的手段对系统进行安全保护,使计算机系统具有很高的性能,能容忍内部错误和抵挡外来攻击。技术安全措施为保障物理安全和管理安全提供技术支持,是整个安全系统的基础部分。技术安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其中系统安全涉及:系统管理、系统备份、病毒防治、入侵检测;数据安全主要涉及:数据库安全、终端识别、文件备份、访问控制,其中访问控制指防止对计算机及计算机系统进行非授权访问和存取,主要采用两种方式实现:一种是限制访问系统的人员;另一种是限制进入系统的用户所能做的操作。前一种主要通过用户标识与验证来实现,而后一种则依靠存取控制来实现。

第 52 题

数据字典中“数据项”的内容包括:名称、编号、取值范围、长度和(  )。

  • (A) 处理频率
  • (B) 最大记录数
  • (C) 数据类型
  • (D) 数据流量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信息系统分析>结构化分析方法的工具(DFD、E-R、数据字典)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数据项又被称为数据元素,是系统中最基本的数据组成单位,也就是不可再分的数据单位。在数据字典中,仅定义数据的静态特性,具体包括:
    数据项的名称、编号、别名、简述、数据项的取值范围和取值的含义、数据项的长度、数据类型。

第 53 题

在需求阶段,数据字典至少应定义(  )以确保客户与开发小组是使用一致的定义和术语。


  • (A) 客户数据项
  • (B) 数据结构
  • (C) 处理过程
  • (D) 外部实体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系统分析>结构化分析方法的工具(DFD、E-R、数据字典)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数据字典是对系统用到的所有数据项和结构的定义,以确保开发人员使用统一的数据定义。在需求阶段,数据字典至少应定义客户数据项以确保客户与开发小组是使用一致的定义和术语。


第 54 题

 数据流程图配以数据字典,就可以从图形和文字两个方面对系统的(  )模型进行描述,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说明。


  • (A) 物理模型
  • (B) 逻辑模型
  • (C) 数据结构
  • (D) 数据模型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系统分析>结构化分析方法的工具(DFD、E-R、数据字典)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数据流图(DFD)是一种最常用的结构化分析工具,从数据传递和加工的角度,以图形的方式刻画系统内部数据的运动情况。数据流图是一种能全面地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可以用少数几种符号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流动、处理和存储的情况。数据流图用到的基本成分有,外部实体、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处理逻辑。

第 55 题

基于管理活动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纵向结构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它们是(  )。

  • (A) 专业数据库、模型库和专用的应用程序
  • (B) 专用数据库、中层、高层
  • (C) 基层、中层和模型库
  • (D) 作业层、战术层、战略层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的基础知识>信息系统结构(层次)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由于信息系统是为管理决策服务的,而管理是分层的,可以分为战略计划、战术管理和作业处理三层,因此信息系统也可以从纵向相应分解为三层子系统。

第 56 题

一般来说,高层管理提出的决策问题与基层管理提出的决策问题相比,在结构化程度上(  )。


  • (A) 高层管理提出的决策问题高于基层管理提出的决策问题
  • (B) 高层管理提出的决策问题低于基层管理提出的决策问题
  • (C) 两者提出的决策问题没有太大差别
  • (D) 高层管理不存在非结构化问题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的基础知识>其它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结构化程度是指对某一决策问题的决策过程、决策环境和规律,能否用明确的语言(数学的或逻辑学的、形式的或非形式的、定量的或定性的)给予说明或描述清晰程度或准确程度。
    基层管理提出的决策问题的结构化程度比较高。而高层管理提出的决策问题的结构化程度比较低。

第 57 题

面向对象方法所具有的继承性提高了软件的(  )。


  • (A) 可重用性
  • (B) 独立性
  • (C) 可靠性
  • (D) 灵活性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的基础知识>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继承:父类和子类之间共享数据和方法的机制;这是类之间的一种关系,在定义和实现一个类的时候,可以在一个已经存在的类的基础上来进行,把这个已经存在的类所定义的内容作为自己的内容,并加入若干新的内容。因此是提高了软件的可重用性。
    可重用性:重用也叫再用或复用,是指同一事物不作修改或稍加改动就多次重复使用,在软件工程中,重用是指使用一个产品中的组件来简化另一个不同的产品的开发。
    可移植性:软件可移植性指将软件从某一环境转移到另一环境下的难易程度。为获得较高的可移植性,在设计过程中常采用通用的程序设计语言和运行支撑环境。尽量不用与系统的底层相关性强的语言;可移植性是软件质量之一,良好的可移植性可以提高软件的生命周期。代码的可移植性主题是软件;可移植性是软件产品的一种能力属性,其行为表现为一种程度,而表现出来的程度与环境密切相关。(注:环境包括软件环境,硬件环境和系统的组织环境)。
    可靠性:在指定条件下使用时,软件产品维持规定的性能级别的能力。

第 58 题

生命周期法将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划分为(  )。


  • (A) 系统分析、系统组织、系统维护
  • (B) 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维护
  • (C) 系统分析、系统组织、系统实施
  • (D) 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的基础知识>信息系统开发的各个阶段综述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基础知识。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的问题:
    (1)系统所要求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为解决该问题,系统应做些什么?
    (3)系统应该怎么去做?
    (4)动手做。
    对于这四个问题的回答:
    回答(1)——通过初步调查和可行性分析,建立系统目标阶段解决;
    回答(2)——通过系统分析阶段解决;
    回答(3)——通过系统设计阶段解决;
    回答(4)——通过系统实施阶段实现。

第 59 题

以下关于系统切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系统切换的任务是保证新、老系统进行平稳而可靠的交接
  • (B) 直接切换的风险最小
  • (C) 系统切换只需要操作人员独立完成
  • (D) 新系统通过测试后就可以直接投入正常运行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新系统运行及系统转换>其它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系统转换,也被称为系统切换与运行,是指以新系统替换旧系统的过程,即旧系统停止使用,新系统开始运行。他包括系统交付前的准备工作、系统转换的方法和步骤等。系统转换的任务就是保证新旧系统进行平稳而可靠的交接,最后使整个新系统正式交付使用。
    直接转换。在确定新系统运行准确无误后,用新系统直接替换旧系统,终止旧系统运行,中间没有过渡阶段。这种方式最简单最节省人员和设备费用,但风险大,很可能出现想不到的问题。这种方式不能用于重要的系统。
    转换工作涉及的人员有:转换负载人、系统运行管理负责人、从事转换工作的人员、开发负责人、从事开发的人员、网络工程师和数据库工程师。
    新系统在没有试用过的时候,是没有真正负担过实际工作的,因此在转换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事先预想不到的问题。所以新系统仍然要执行系统转换流程,以保证系统转换平稳,可靠的交接。

第 60 题

某企业把库存物资出入库和出入库财务记账处理综合为一个应用子系统,这种子系统就将(  )关联在一起。


  • (A) 供销职能和生产职能
  • (B) 供销职能和财务职能
  • (C) 财务职能和生产职能
  • (D) 供销职能和市场职能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的基础知识>其它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库存物资出入库属于供销职能模块;出入库财务记账处理属于财务职能模块。


第 61 题

在UML提供的图中,(  )用于按时间顺序描述对象间的交互。


  • (A) 网络图
  • (B) 状态图
  • (C) 协作图
  • (D) 序列图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系统分析>UML图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序列图是场景的图形化表示,描述了以时间顺序组织的对象之间的交互活动。
    状态图展现了一个状态机,它由状态、转换、事件和活动组成。状态图关注系统的动态视图,它对于接口、类和协作的行为建模尤为重要,强调对象行为的事件顺序。
    通信图强调收发消息的对象的结构组织,在早期的版本中也被称作协作图。

第 62 题

风险管理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从(  )三个层面采取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


  • (A) 管理、组织与技术
  • (B) 策略、组织与技术
  • (C) 策略、管理与技术
  • (D) 管理、技术与运行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安全管理>风险管理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风险管理是指识别、评估、降低风险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并实施适当机制控制风险保持在此程度之内的 过程。风险评估的目的是确定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以及信息系统在现有条件下的安全保障能力级别,进而确定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需求;风险管理则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从管理(包括策略与组织)、技术、运行三个层面采取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能力级别,使得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能力级别高于或者等于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


第 63 题

在系统设计中使用U/C矩阵方法的主要目的是(  )。


  • (A) 确定系统边界
  • (B) 确定系统内部关系
  • (C) 确定系统与外部的联系
  • (D) 确定系统子系统的划分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系统设计>其它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U/C矩阵用于定义系统的总体结构:划分子系统,并确定子系统的实施顺序。


第 64 题

异型网络是指具有(  )的网络。

  • (A) 不同结构
  • (B) 不同协议
  • (C) 不同层次
  • (D) 不同传输介质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其它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异型网络是指具有不同协议的网络。

第 65 题

The term computer describes a device made up of a combination of electronic and electromechanical components. By itself, a computer has no(  )and is referred to as hardware, which means simply the physical equipment. The hardware can't be used until it is connected to other elements, all of which constitute the six parts of a computer-based information system, hardware, software, data/information, people, procedures and communications.
    A system is defined as a collection of related components that(  )to perform a task in order to accomplish a goal. Any organization that us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ll have a computer-based information system to provide managers (and various categories of employees)
with the appropriate kind of information to help them make decisions.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is to ascertain how a system works and then take steps to make it (  )Often, a system approach is used to define, describe, and solve a problem or to meet a(an)(  )
     From time to time, organizations need to(  )their information systems, in, response  to new marketing' opportunities, modified government regulations,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technology, merger with another company, or other developments. When change is needed, the time is ripe for applying the principles of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 (A) information
  • (B) software
  • (C) intelligence
  • (D) data
  • (A) interact
  • (B) work
  • (C) connect
  • (D) change
  • (A) improved
  • (B) better
  • (C) good
  • (D) best
  • (A) decision
  • (B) need
  • (C) standard
  • (D) objective
  • (A) modify
  • (B) replace
  • (C) change
  • (D) transfer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专业英语>专业英语
  • 试题答案:[['C'],['A'],['B'],['D'],['C']]
  • 试题解析:计算机这个术语描述由电子的和机电的部件组合而成的一种设备。计算机本身没有只能,因此称为硬件,仅仅是物理设备。硬件只有和其他要素连接才能使用,所有这些要素即为构成基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六要素:硬件、软件、数据/信息、人、操作程序和通信。
    系统定义为一组相关组件的集合,这些组件相互交互以完成一个任务,以实现一个目标。任何使用信息技术的组织会拥有一个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给管理人员(和各类员工)提供适当类型的信息以帮助他们做出决策。
    系统分析和设计是确定系统如何工作然后经过一系列步骤以使其更好。通常,采用系统方法来定义、描述和解决一个问题或满足一个目标。
    随着时间推移,新的市场机会、政府规定的变化、新技术的出现、公司兼并以及其他方面的发展等,使得组织需要改变其信息系统。当需要改变时,应用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时机已经成熟。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