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下半年嵌入式系统设计师上午真题

第 1 题

Fog computing is a mid-layer between cloud data centers and IoT devices/sensors. It provides services of(1) along with storage and networking at the proximity of the IoT devices/sensors. The fog computing concept is derived from(2) computing. Edge computing promises to bring data computation closer to the data-origin. Edge devices, in Edge computing, aren't able to support(3)applications in IoT because of their limited resources, resulting in resource-contention and increased (4). It assimilates edge devices and cloud resources to overcome(5)associated with Edge computing.

  • (A) computation
  • (B) computer
  • (C) operating system
  • (D) cloud system
  • (A) computer
  • (B) Edge
  • (C) Embedded
  • (D) server
  • (A) simulator
  • (B) system
  • (C) multiple
  • (D) device
  • (A) latency
  • (B) power
  • (C) system
  • (D) user
  • (A) memory
  • (B) operating system
  • (C) local
  • (D) limitations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A'],['B'],['C'],['A'],['D']]
  • 试题解析:

    第1题:

    雾计算位于云数据中心和物联网设备/传感器的中间层。它可以为物联网设备/传感器提供带有存储和网络功能的计算服务。雾计算概念起源于边缘计算,边缘计算的目的在于将计算放置于距离数据段较近的位置。边缘计算中的边缘设备由于其受限的资源, 一般不能支持多个应用,因为这会引起资源的冲突和延迟的增加。雾计算的本质类似于边缘设备和云计算资源, 以此来克服边缘计算的一些限制。

    </p>

    第2题:


    </p>

    第3题:


    </p>

    第4题:


    </p>

    第5题:


    </p>

第 2 题

在XML的第一条声明语句中,不能使用的属性是(   )。

  • (A) standalone
  • (B) name
  • (C) encoding
  • (D) version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XML文档的基础知识。
    XML声明是文档头部的第一条语句, 也是整个文档的第一条 语句。XML声明语句的格式如下:
    <?xml version="version -number" encoding="encoding- declaration" standalone-"tandalone-status" ?>
    XML声明语句以“<?xm!"开始、以“?>”结束,表示这是一个XML文档。处理指令是在XML文档中由应用程序进行处理的部分,XML解析器把信息传送给应用程序,应用程序解释指令,按照它提供的信息进行处理。处理指令是以:“<?"开始、以“?>”结束,其格式是:<?处理指令名称处理指令信息?>以“xml-[name]" 开头的处理指令指定的是[name]中给出的与XML相关的技术。答案选B。

    </p>

第 3 题

以下关于IPv4地址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 IP地址的总长度是32位
  • (B) IP地址由网络号与主机号两部分组成
  • (C) B类地址用2个字节做网络号
  • (D) Pv4 地址是“冒分十六进制地址格式”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IPv4和IPv6的基础知识。
    IPv6的主要目的是解决IPv4中存在网络地址资源不足的问题,IPv6 除了具有IPv4具有的功能外,还消除了IPv4 的局限性,它们之间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IPv4 地址的总长度是32位,而IPv6具有长达128位的地址空间,可以彻底解决IPv4地址不足的问题; IPv4地址被分为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若网络号用一个字节表示,则最大可以创建256个网络,B类地址用2字节做网络号:而IPv6报文的整体结构分为IPv6报头、扩展报头和上层协议数据3部分。IPv6报头是必选报文头部,长度固定为40B,包含该报文的基本信息;扩展报头是可选报头,可能存在0个、1个或多个,IPv6 协议通过扩展报头实现各种丰富的功能;上层协议数据是该IPv6报文携带的上层数据,可能是ICMPv6报文、TCP报文、UDP报文或其他可能报文。
    在地址表示形式方面,IPv4 地址是“点分十进制地址格式”,IPv6 地址是“冒分十六进制地址格式”。

    </p>

第 4 题

在TCP/IP协议栈中,应用层协议数据单元为(   )。

  • (A) 消息
  • (B) 段
  • (C) 用户数据报
  • (D) 帧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在TCP/IP协议栈中,应用层协议数据单元为消息或者报文。其中段是传输层,用户数据报是网络层,帧是数据链路层。物理层是比特流。
    应用层——消息、报文(message)
    传输层——数据段(segment)
    网络层——分组、数据包(packet)
    链路层——帧(frame)
    物理层——比特流

    </p>

第 5 题

采用ADSL接入Internet,用户端接入介质为(   ),使用的网络为(   )。

  • (A) 双绞线
  • (B) 红外线
  • (C) 同轴电缆
  • (D) 光纤
  • (A) 电话网
  • (B) 电视网
  • (C) DDN专线
  • (D) 5G无线广域网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A'],['A']]
  • 试题解析:

    第1题:

    1989年在贝尔实验室诞生的ADSL是xDSL家族成员中的一员,被誉为“现代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快车”。它因其下行速率高、频带宽、性能优等特点而深受广大客户的喜爱,成为继MODEM、ISDN之后的又一种全新更快捷,更高效的接入方式。它是运行在原有普通电话线上的一种新的高速宽带技术。
    事实上,ADSL的传输技术中,ADSL用其特有的调制解调硬件来连接现有双绞线连接的各端。

    </p>

    第2题:


    </p>

第 6 题

以下C语言程序的输出结果是(   ) 。


  • (A) 10
  • (B) 11
  • (C) 20
  • (D) 21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struct s *p=data;-------- p指向了结构体数组data[0]的位置
    p++;----------------- p就指向了data[l]的位置
    ++(p->x);----- p->x就是20,所以打印的值为21

    </p>

第 7 题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将软件能力成熟度自低到高依次划分为(   )。

  • (A) 初始级、已定义级、可重复级、已管理级、优化级
  • (B) 初始级、已定义级、已管理级、可重复级、优化级
  • (C) 初始级、可重复级、已管理级、已定义级、优化级
  • (D) 初始级、可重复级、已定义级、已管理级、优化级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 (Capability MCMM即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是目前国际上最流行、最实用的软件生产过程标准和软件企业成熟度的等级认证标准。规定了软件研制和软件测试中的主要软件管理过程和工程过程的实践。主要用于评价软件企业的质量保证能力。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将软件能力成熟度自低到高依次划分为初始级、可重复级、已定义级、已管理级、优化级。答案为D。

    </p>

第 8 题

执行C语言的语句“for(i=1;i++<4;);”后,变量i的值是(   )。

.

  • (A) 2
  • (B) 3
  • (C) 4
  • (D) 5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for(i=1;i++<4;)  这个循环语句,变量i的初值为1,执行一次循环,变量i的值就会加1,当i大于或等于4时,循环结束。但由于是i++,最终会将i加1,也就是5,答案是D。

    </p>

第 9 题

采用虚拟存储技术的目的是(   )。

  • (A) 实现存储保护
  • (B) 实现程序浮动
  • (C) 扩充辅存容量
  • (D) 扩充内存容量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采用虚拟存储技术的目的是扩充内存容量,是从逻辑上对内存进行扩充,达到扩充内存的效果。答案是D。

    </p>

第 10 题

下列关于任务上下文切换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任务上下文是任务控制块(TCB)的组成部分
  • (B) 上下文切换由一个特殊的任务完成
  • (C) 上下文切换时间是影响RTOS性能的重要指标
  • (D) 上下文切换由RTOS内部完成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在多任务系统中,上下文切换指的是当处理器的控制权由运行任务转移到另外一个就绪任务时所执行的操作。任务的上下文是任务控制块(TCB)的组成部分,记录着任务的寄存器、状态等信息。当运行的任务转为就绪、挂起或删除时,另外一个被选定的就绪任务就成为当前任务。上下文切换包括保存当前任务的状态,决定哪一个任务运行,恢复将要运行的任务的状态。保护和恢复上下文的操作是依赖特定的处理器的。上下文切换时间是影响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RTOS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上下文切换是在RTOS内部完成的,上下文切换由一个特殊的任务完成的说法是错误的,故本题应选择B。

    </p>

第 11 题

m个进程共享同一临界资源,若使用信号量实现互斥访问,则其变化范围是(   )。

  • (A) 1 ~ -(m-1)
  • (B) 0 ~ -(m-1)
  • (C) 1~(m-1)
  • (D) 0~(m-1)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m个进程共享同一临界资源,说明临界资源只有1个,最大为1,然后每个进程申请使用的时候减少1,也就是m-1。所以范围是:1~-(m-1)。答案是A。

    </p>

第 12 题

嵌入式软件可靠性测试方法标准GB/T 28171- -2011 是(   )。

  • (A) 强制性国家标准
  • (B) 推荐性国家标准
  • (C) 强制性行业标准
  • (D) 推荐性行业标准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我国国家标准代号 强制性标准代号为GB、推荐性标准代号为GB/T、指导性标准代号为GB/Z、实物标准代号GSB。
    行业标准代号 由汉语拼音大写字母组成(如电子行业为SJ)。
    地方标准代号 由DB加上省级行政区代码的前两位。
    企业标准代号 由Q加上企业代号组成,一般对技术要求最高。

    答案是B

    </p>

第 13 题

下面(   )不属于信 息安全的属性。

  • (A) 信息的秘密性
  • (B) 信息的完整性
  • (C) 信息的可用性
  • (D) 信息的实时性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p>

第 14 题

下面(   )不属于系统需求的内容。

  • (A) 功能需求
  • (B) 非功能需求
  • (C) 设计约束
  • (D) 设计方案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p>

第 15 题

下列关于软件质量管理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 (A) 软件质量管理是指对软件开发过程进行的独立的检查活动
  • (B) 软件质量活动包括质量保证、质量规划和质量控制三部分
  • (C) 软件质量活动包括质量规划和质量控制两部分内容
  • (D) 软件质量保证的目的是开发符合质量要求的系统或产品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软件质量活动包括质量保证、质量规划和质量控制三部分,而不是只包含质量规划和质量控制两部分内容,所以B是不正确的。

    </p>

第 16 题

下列关于项目管理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 (A) 项目管理过程,一般包括初启、计划、执行、监控、结项等
  • (B) 项目管理范围覆盖整个系统生命周期过程
  • (C) 成本估算也属于项目管理的范围
  • (D) 风险分析不属于项目管理的内容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项目管理过程,一般包括初启、计划、执行、监控、结项等,项目管理范围覆盖整个系统生命周期过程,项目管理需要对开发项目的成本、风险、进度的安排等内容进行监控。

    所以答案为D。

    </p>

第 17 题

下列(  )不属 于敏捷开发方法。

  • (A) 极限编程
  • (B) 并列争球法
  • (C) 模型开发
  • (D) 自适应软件开发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常见的敏捷开发模型包括:

    1、极限编程

    2、自适应软件开发

    3、水晶方法

    4、SCRUM

    5、功用驱动开发方法(FDD)

    </p>

第 18 题

阅读下面程序,该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   )。
程序:


  • (A) 5, 15
  • (B) 5, 10
  • (C) 0,0
  • (D) 0, 10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static 静态变量
    静态变量属于静态存储方式,其存储空间为内存中的静态数据区(在 静态存储区内分配存储单元),该区域中的数据在整个程序的运行期间一直占用这些存储空间(在程序整个运行期间都不释放),也可以认为是其内存地址不变,直到整个程序运行结束。

    </p>

第 19 题

下列关于数据库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 数据库可减少数据冗余
  • (B) 用户程序按所对应的子模式使用数据库中的数据
  • (C) 数据库系统中,若概念模式有改变,子模式不必变,用户程序也不必改写
  • (D) 数据库系统存储模式如有改变,概念模式必须改动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数据库系统包括了三级模式两级映射,其中存储模式跟概念模式是相互独立的。概念模式改变不会影响存储模式,同样存储模式改变也不会影响概念模式。

    所以选D。

    </p>

第 20 题

在排序算法中,将每一项都与其他诸项比较,计算出小于该项的个数,以确定该项的位置叫(  )。

  • (A) 插入排序
  • (B) 交换排序
  • (C) 选择排序
  • (D) 枚举排序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在排序算法中,将每一项都与其他诸项比较,计算出小于该项的个数,以确定该项的位置叫枚举排序。

    插入排序是将一个记录插入到已经排好序的有序表中,从而一个新的、记录数增 1 的有序表。

    交换排序是利用交换元素的位置进行排序的方法称作交换排序。

    选择排序,第一次从待排序的数据元素中选出最小(或最大)的一个元素,存放在序列的起始位置,然后再从剩余的未排序元素中寻找到最小(大)元素,然后放到已排序的序列的末尾。以此类推,直到全部待排序的数据元素的个数为零。选择排序是不稳定的排序方法。



    </p>

第 21 题

软件可维护性包括(   )。

  • (A) 软件正确性、灵活性、可移植性
  • (B) 软件可测试性、可理解性、可修改性
  • (C) 软件可靠性、可复用性、可使用性
  • (D) 软件灵活性、可靠性、高效性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软件可维护的主要质量特征。
    软件可维护性度量的几个质量特性依次是:可理解性、可测试性、可修改性、可靠性、可移植性、可使用性和效率。
    综合分析,本题选B,灵活性、可使用性、高效性、可复用性不属于软件可维护性的度量。

    </p>

第 22 题

以下规则中不符合优化规则的是(   )。

  • (A) 通过模块的合并和分解,降低模块的耦合度,提高模块的内聚性
  • (B) 提高上层模块的扇出,减少模块调用的层次
  • (C) 将模块的作用范围限制在模块的控制范围内
  • (D) 降低模块之间接口的复杂性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提高上层模块的扇出,减少模块调度的层次。如果这样优化,这样就会导致模块的高扇出,也就是调用别的模块数增加,会导致模块的复杂性增高。所以B选项是错误的。ACD是符合优化原则。

    </p>

第 23 题

下面(   )不属于中断 周期完成的动作。

  • (A) 检查有无中断请求
  • (B) 关中断
  • (C) 保存断点
  • (D) 输入中断程序入口,准备执行中断处理程序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检查有无中断请求不属于中断周期完成的动作。中断周期完成关中断、保存断点、输入中断程序入口准备执行中断处理程序三个动作。

    </p>

第 24 题

下列(   )是带有热备份的双重系统。

  • (A) 备份子系统处于电源开机状态,一旦联机子系统出错, 备份子系统立即工作
  • (B) 两个子系统同步运行,互联子系统出错时,由备份机子系统接替
  • (C) 两个子系统交替处于联机和自检状态,一个子系统出错则由另一子系统工作
  • (D) 两个子系统并行工作以提高机器速度,一 旦一个子系统出错则放弃同时工作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嵌入式系统中,利用双机的方法可以达到容错的目的。其中,一个联机工作,另一个作备份,若备份也一直保持与承担联机工作的机器同步运行,一旦工作机出现故障,只需要将备份机切入系统,便能立即代替原有工作机,这种备份叫热备份。这种系统称为双重系统。当备份机平时停机或做其他工作时仅在工作机出现故障时才让它替代,使系统恢复正常,这样的系统称为双工系统。

    </p>

第 25 题

关于嵌入式软件测试,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软件的测试级别一般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
  • (B) 通过测试发现软件错误,为软件产品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 (C) 软件测试是验证软件是否满足软件开发合同、技术协议或研制任务书要求
  • (D) 动态测试可以采用白盒测试或者黑盒测试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软件测试是验证软件是否满足软件开发合同、技术协议或研制任务书、软件需求、设计等的要求的过程。通过测试发现软件错误,为软件产品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软件的测试方法,一般说来可以分为两类,即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静态测试包括检查单和静态分析方法。动态测试一般采用白盒测试或者黑盒测试方法。
    软件测试级别,一般可以分为单元测试、部件测试、配置项测试、系统测试等。

    所以A选项错。

    </p>

第 26 题

下列关于数据分发服务(DDS)的解释,错误的是(   )。

  • (A) DDS支持应用之间以及应用与平台服务之间的通信
  • (B) DDS从通信模式上分为发布订阅模式和请求应答模式
  • (C) DDS发送和接收关系是多对多
  • (D) DDS支持多种网络传输介质,如ARINC Ports、POSIX Sockets、FC等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DDS是基于发布/订阅模式的通信模型。DDS发送和接收关系可以是点对点、点对多、多对多等。

    </p>

第 27 题

关于容错技术,下面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系统容错技术,主要研究系统对故障的检测、定位、重构和恢复
  • (B) 从余度设计角度出发,系统通常采用相似余度或非相似余度实现系统容错
  • (C) 从结构角度出发,容错结构有单通道加备份结构、多通道结构
  • (D) 通常硬件实现容错常用的有恢复块技术和N版本技术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常见的软件可靠性技术主要有容错设计、检错设计和降低复杂度设计等技术。
    其中,容错设计技术主要有恢复快设计、N版本程序设计和冗余设计三种方法。N版本程序设计是一种静态的故障屏蔽技术,其设计思想是用N个具有相同功能的程序同时执行一项计算,结果通过多数表决来选择。其中N个版本的程序必须由不同的人独立设计,使用不同的方法、设计语言、开发环境和工具来实现,目的是减少N个版本的程序在表决点上相关错误的概率。动态冗余又称为主动冗余,它是通过故障检测、故障定位及故障恢复等手段达到容错的目的。

    系统容错技术,主要研究系统对故障的检测、定位、重构和恢复。

    从余度设计角度出发,系统通常采用相似余度或非相似余度实现系统容错。

    从结构角度出发,容错结构有单通道加备份结构、多通道结构。


    </p>

第 28 题

假定下列字符码中有奇偶校验位,但没数据错误,采用偶校验的字符码是(   )。

  • (A) 11001011
  • (B) 11010110
  • (C) 11000001
  • (D) 11001001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通过在编码中增加一位校验位来使编码中的1的个数为奇数(奇校验)或者为偶数(偶校验)。1100100中1的个数是奇数,要采用偶校验,使1的个数为偶数,所以后面加1,也就是11001001,所以D是偶校验。

    </p>

第 29 题

某程序员编写了一段通过串口发送数据的程序,使用设备名coml,那么,将coml映射到实际物理设备的工作是在I/O管理的(   )完成的。

  • (A) 设备独立层
  • (B) 用户应用层
  • (C) 设备驱动层
  • (D) 硬件抽象层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某程序员编写了一段通过串口发送数据的程序,使用设备名com1,那么,将com1映射到实际物理设备的工作是在I/O管理的设备独立层完成的。设备独立层是指操作系统把所有外部设备统一当成文件来看待,只要安装他们的驱动程序,任何用户都可以像使用文件一样,操作这些设备。

    </p>

第 30 题

下列各种情况中,一定不会引起进程调度的操作是(   )。

  • (A) 一个进程完成工作后被撤销
  • (B) 一个进程从运行状态变成了阻塞状态或就绪状态
  • (C) 一个进程从阻塞状态变成就绪状态
  • (D) 一个进程从就绪状态变成运行状态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运行态——等待态 等待使用资源,如等待外设传输,等待人工干预 ,会产生进程调度。
    等待态——就绪态 资源得到满足,如外设传输结束,人工干预完成,不

产生进程调度。
运行态——就绪态 运行时间片到,出现有更高优先权进程,会

产生进程调度。
就绪态——运行态 CPU空闲时选择一个就绪进程,会产生进程调度。</p></p>

第 31 题

在某个栈中,元素的进栈次序为a,b,c,d,e,下列不可能的出栈序列是(   )。

  • (A) a,b,c,d,e
  • (B) b,c,de,a
  • (C) e,a,b,c,d
  • (D) e,d,c,b,a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栈是限定操作只能在表的同一端执行的线性表。允许插入和删除的一端为栈顶,不允许插入和删除的一端为栈底。栈的逻辑特点是先进后出或后进先出。

    C选项中的a不可能会在b,c,d之前先出来。

    </p>

第 32 题

下面关于线性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线性表采用顺序存储,必须占用一片连续的存储单元
  • (B) 线性表采用顺序存储,便于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
  • (C) 线性表采用链式存储,不必占用一片连续的存储单元
  • (D) 线性表采用链式存储,便于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数据结构知识。数据结构是一门研究非数值计算的程序设计问题中计算机的操作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操作等的学科。数据结构是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如果线性表采用顺序存储,必须占用一片连续的存储单元,便于进行查询操作。如果线性表采用链式存储,不必占用一片连续的存储单元,便于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

    所以答案是B

    </p>

第 33 题

以下不属于改进Cache性能的方法的是(   )。

  • (A) 降低失效率
  • (B) 减少失效开销
  • (C) 减少Cache命中时间
  • (D) 提高CPU频率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在计算机的存储系统体系中,Cache是访问速度较快的层次。改进Cache性能的方法主要有降低失效率、减少失效开销和减少Cache命中时间。

    </p>

第 34 题

为了便于实现多级中断,保存现场信息最有效的方法是(   )。

  • (A) 存储器
  • (B) 堆栈
  • (C) 外存
  • (D) 通用寄存器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堆栈方式是保存现场信息最有效的方法。断点可以保存在堆栈中,由于堆栈先进后出的特点,依次将程序的断点压入堆栈中。出栈时,按相反顺序便可准确返回到程序间断处。

    </p>

第 35 题

某计算机字长是32位,存储容量是256KB,按字编址的寻址范围是(   )。

  • (A) 128K
  • (B) 64K
  • (C) 32K
  • (D) 16K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存储容量是256KB,计算机字长是32位,也就是4B,所以按字编址的范围是256KB/4B=64K

    </p>

第 36 题

计算机中采用的SSD (固态硬盘)实质上是(  ) 存储器。

  • (A) Flash
  • (B) 磁盘
  • (C) 磁带
  • (D) 光盘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计算机中采用的SSD (固态硬盘)实质上是

Flash 存储器。
</p></p>

第 37 题

在下面描述的RISC指令系统基本概念中,不正确的表述是(   )。

  • (A) 选取使用频率低的一些复杂指令,指令条数多
  • (B) 指令长度固定
  • (C) 指令功能简单
  • (D) 指令运行速度快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精简指令集计算机)是一种执行较少类型计算机指令的微处理器,起源于80年代的MIPS主机(即RISC机),RISC机中采用的微处理器统称RISC处理器,它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执行操作(每秒执行更多百万条指令,即MIPS)。因为计算机执行每个指令类型都需要额外的晶体管和电路元件,计算机指令集越大就会使微处理器更复杂,执行操作也会更慢。
    精简指令集包含了简单、基本的指令,通过这些简单、基本的指令,就可以组合成复杂指令。每条指令的长度都是相同的,可以在一个单独操作里完成。大多数的指令都可以在一个机器周期里完成,并且允许处理器在同一时间内执行一系列的指令。强调对指令流水线的优化,同时采用Load/Store结构进行外部数据的访问。
    CISC是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的简称,微处理器是台式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处理部件,每个微处理器的核心是运行指令的电路。指令由完成任务的多个步骤所组成,把数值传送进寄存器或进行相加运算。CISC的指令集复杂庞大,而RISC则较为精简,在CISC体系结构下各种指令的执行时间相差较大。

    </p>

第 38 题

以下属于嵌入式系统硬件PCB图设计原则的是(  )。

  • (A) 低速信号优先
  • (B) 先整体设计再局部调整
  • (C) 先简单后复杂
  • (D) 优先电源器件布局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嵌入式系统硬件PCB图设计及布线方面的基础知识。
    PCB图设计及布线的步骤为:
    1、建立封装库中没有的封装(Footprint)。
    2、规划电路板:设置习惯性的环境参数和文档参数,如选择层面、画边框、定位孔、外形尺寸等。
    3、载入网络表和元件封装。
    4、规则设置:线宽、线距、叠层、过孔、全局参数等。
    5、元件布局、布线:一般是先高速信号,先整体,先进行复杂信号布线和核心器件布局设计。
    6、设计规则检查,违规报告。
    7、PCB仿真分析。
    8、存档输出。
    因此,应遵循先复杂后简单的原则,优先布局核心复杂器件,然后布局外围简单器件;布线时核心器件和高速信号优先;先整体设计再局部调整。所以答案是B

    </p>

第 39 题

DMA是一种高速的数据传输模式,下列描述中, 错误的是(   )。

  • (A) DMA传输方式可以产生中断
  • (B) DMA传输过程主要由硬件来实现
  • (C) DMA传输过程包含3个阶段:申请阶段、响应阶段和数据传输阶段
  • (D) DMA操作可以通过软件来启动,也可以通过内部部件的请求来启动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输入/输出技术的三种方式:
    直接查询控制:有无条件传送和程序查询方式,都需要通过CPU执行程序来查询外设的状态,判断外设是否准备好接收数据或准备好了向CPU输入的数据。在这种情况下CPU不做别的事情,只是不停地对外设的状态进行查询。
    中断方式:当I/O系统与外设交换数据时,CPU无须等待也不必查询I/O的状态,而可以抽身来处理其他任务。当I/O系统准备好以后,则发出中断请求信号通知CPU,CPU接到中断请求信号后,保存正在执行的程序的现场,转入I/O中断服务程序的执行,完成于I/O系统的数据交换,然后再返回被打断的程序继续执行。与程序控制方式相比,中断方式因为CPU无需等待而提高了效率。
    DMA:直接寄存器存取方式,是指数据在内存与I/O设备间的直接成块传送,即在内存与I/O设备间传送一个数据块的过程中,不需要CPU的任何干涉,只需要CPU正在过程开始启动与过程结束时的处理,实际操作由DMA硬件直接执行完成。

    DMA传输方式可以产生中断;DMA传输过程主要由硬件来实现;DMA操作可以通过软件来启动,也可以通过内部部件的请求来启动;DMA传输过程包含4个阶段:请求阶段、响应阶段、传输阶段和结束阶段。

    </p>

第 40 题

总线可以分为片内总线、内总线和外总线。其中属于内总线的是(   )。

  • (A) USB
  • (B) VME
  • (C) IEEE- 1394
  • (D) PC/XT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IEEE-1394总线是一种新的串行外总线。它支持热插拔,并且即插即用,同时传输速率也很高,可以达到400Mb/s,新的IEEE-1394b传输速率可以达到3.2Gb/s。同时它的传输距离也远。

    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是由Compaq、HP、Intel、Lucent、Microsoft、NEC和Philips公司制定的连接计算机与外围设备的机外串行总线。

    VME是一种通用的计算机总线。

    PC/XT是PC机的系统总线。所以选D

    </p>

第 41 题

下图为典型的三级存储体系结构,图中①、②、③对应的分别是(   )。


  • (A) Cache、 主存储器、外部存储器
  • (B) Cache、 外部存储器、主存储器
  • (C) 外部存储器、Cache、主存储器
  • (D) 外部存储器、主存储器、Cache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存储器自上而下,组成6个层次结构,依次变得更慢、访问频率更低、容量更大、每字节的造价更便宜。


    </p>

第 42 题

IEEE 802.3工作组发布的10 BASE-T是(   ) 以太网标准。

  • (A) 粗缆
  • (B) 细缆
  • (C) 非屏蔽双绞线
  • (D) 光纤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IEEE 802.3工作组发布的10 BASE-T是

非屏蔽双绞线 以太网标准。
</p></p>

第 43 题

根据同一时刻数据流的方向,串行通信模式分为单工、半双工、全双工三种,根据信息格式的约定,分为异步串行和同步串行两种,下面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 全双工模式中,有2根独立的传送线,用于传输发送和接收数据
  • (B) 异步传送中数据位按预先定义的时序传送,字符间时序取决于发送端
  • (C) 在异步通信时,传输线上没有字符传输时,需要发送专用字符
  • (D) 同步传输中一次连续传输一块数据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串行通信:数据是一位一位地进行传输的,在传输中每一位数据都占据一个固定的时间长度。 串行数据传送有3种基本的通信模式:单工、半双工、全双工通信。

    单工通信:数据仅能从设备A到设备B进行单一方向的传输。如遥控、遥测等。
    半双工通信:数据可以从设备A到设备B进行传输,也可以从设备B到设备A进行传输,但不能在同一时刻进行双向传输。如:对讲机。
    全双工通信:数据可以在同一时刻从设备A传输到设备B,或从设备B传输到设备A,即可以同时双向传输。如电话。


    异步通信是指是指通信的发送与接收设备使用各自的时钟,控制数据的发送和接收过程。在异步通信时,传输线上没有字符传输时,不需要发送专用字符

    </p>

第 44 题

中断向量一般分为固定中断向量和可变中断向量,下面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 固定中断向量方式的特点是中断响应速度慢
  • (B) 固定中断向量方式的缺点是各中断服务程序的地址固定且不能修改
  • (C) 可变中断向量方式中,中断源的优先级和中断向量都可以修改
  • (D) 可变中断向量方式的优点在于设计灵活,用户可以设定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中断向量分为:固定中断向量方式和可变中断向量方式。

    固定中断向量方式的缺点是各中断服务程序的地址固定且不能修改;固定中断向量方式的优点是中断响应速度迅速。

    可变中断向量方式中,中断源的优先级和中断向量都可以修改;可变中断向量方式的优点在于设计灵活,用户可以设定。

    所以答案是A

    </p>

第 45 题

大小端存储方式各有其特点,下面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 大端存储中,数据的最高字节存储在低字节地址中
  • (B) 小端存储中,数据的最高字节存储在高字节地址中
  • (C) 80X86处理器采用大端或小端的存储方式,可以通过硬件输入引脚配置
  • (D) 80X86 处理器的存储方式是小端存储格式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大端格式下的数据存放方式字数据的高字节存储在低地址;字数据的低字节存放在高地址。

    小端格式下的数据存放方式:低地址中存放的是字数据的低字节,高地址存放的是字数据的高字节。

    常用的X86处理器是采用小端的存储方式,所以C是错误的。

    </p>

第 46 题

8086微处理器中执行单元负责指令的执行,它主要包括(   )。

  • (A) ALU运算器、输入输出控制电路、状态寄存器
  • (B) ALU运算器、通用寄存器、状态寄存器
  • (C) 通用寄存器、输入输出控制电路、状态寄存器
  • (D) ALU运算器、输入输出控制电路、通用寄存器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微处理器是由一片或少数几片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中央处理器CPU。

    ALU运算器、通用寄存器、状态寄存器是属于CPU中的部件。

    输入输出控制电路是CPU与“外部世界”,如内存的连接电路。

    参考:

    CPU包含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

    运算器包含算术逻辑运算单元、累加器、数据缓冲寄存器、状态条件寄存器。

    控制器包含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时序部件。

    </p>

第 47 题

寄存器可以用来暂时存储数据,下 面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 寄存器由触发器组成
  • (B) 移位寄存器可以用来实现左移或者右移功能
  • (C) N位寄存器一般由N个触发器组成
  • (D) 寄存器是一种组合逻辑器件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寄存器是一种时序逻辑电路。寄存器由触发器组成,移位寄存器可以用来实现左移或者右移功能,N位寄存器一般由N个触发器组成。

    </p>

第 48 题

下面有关测试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测试证明了程序的正确性
  • (B) 测试无法执行穷举测试,只能做选择测试
  • (C) 测试工作需要制订测试计划,按计划执行测试工作
  • (D) 白盒测试方法用于单元测试环节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软件测试是使用人工或自动的手段来运行或测定某个软件系统的过程,测试不能证明程序的正确性,只能是发现尽可能多的错误。而测试无法执行穷举测试,只能做选择测试,测试工作需要制订测试计划,按计划执行测试工作,白盒测试方法用于单元测试环节。

    </p>

第 49 题

下列关于BCNF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BCNF不满足列的原子性
  • (B) BCNF中存在非主属性对码的部分依赖
  • (C) BCNF中存在非主属性对码的传递依赖
  • (D) BCNF中每个函数依赖左部都包含码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考查BCNF的定义。
    满足BCNF的定义为:BCNF中每个函数依赖左部都包含码。答案为D。

    </p>

第 50 题

使用数字证书技术发送一份保密文件时,发送方使用(   )对数据进行加密。

  • (A) 接收方的公钥
  • (B) 接收方的私钥
  • (C) 发送方的公钥
  • (D) 发送方的私钥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数字证书中的加密方法。
    数字证书是非对称加密算法公钥的载体。当发送一份保密 文件时,发送方使用接收方的公钥对数据加密处理,而接收方则使用自己的私钥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解密,这样信息就可以安全无误地到达目的地了。
    答案选A。

    </p>

第 51 题

在RSA算法中,选择两个质数p=11,q=17,加密密钥为e=23,则解密密钥d为(   )。
 

  • (A) 5
  • (B) 7
  • (C) 11
  • (D) 13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RSA算法中求解密密钥的计算方法。
    在已知两个不大的质数p、q(p和q不相等)和加密密钥e时,计算解密密钥d的依据:
    首先计算N=p*q;根据欧拉函数,不大于N且与N互质的整数个数为(p-1)X(q-1);选择一个整数e与(p-1)*(q-1)互质,并且e小于(p-1)*(g-1);使用公式“d*e= 1 (mod
    (p-1)*(q-1))”计算解密密钥d。最后将P和q的记录销毁。
    根据上述规则,可以计算出,当质数p=11和q=17,加密密钥为e=23时,计算(23*7 - 1)mod 160=0,将上述选项值代入,则只有7满足该要求,即解密密钥d的值为7。
    答案选B。

    </p>

第 52 题

以下关于哈希函数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哈希表是根据键值直接访问的数据结构
  • (B) 随机预言机是完美的哈希函数
  • (C) 哈希函数具有单向性
  • (D) 哈希函数把固定长度输入转换为变长输出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Hash,一般翻译为散列、杂凑,或音译为哈希,是把任意长度的输入通过散列算法变换成固定长度的输出,该输出就是散列值。这种转换是一种压缩映射,也就是散列值的空间通常远小于输入的空间,不同的输入可能会散列成相同的输出,所以不可能从散列值来确定唯一的输入值。简单的说就是一种将任意长度的消息压缩到某一固定长度的消息摘要的函数。
    哈希表是根据键(Key)而直接访问在内存存储位置的数据结构。
    在密码学里面,随机预言机(英语:Random oracle)是一部预言机,对任何输入都回传一个真正均匀随机的输出,不过对相同的输入,该预言机每次都会用同一方法输出。换句话说,随机预言机是一个将所有可能输入与输出作随机映射的函数。

    </p>

第 53 题

在常见的数据结构中,(  )是只能通过访问它的一端来实现 数据存储和检索的一种线性数据结构,它的修改遵循先进后出的原则;(   )是一种先进先出的线性表。(  )是取值范围受限的线性表。

  • (A) 链表
  • (B) 队列
  • (C) 栈
  • (D) 串
  • (A) 链表
  • (B) 队列
  • (C) 栈
  • (D) 串
  • (A) 链表
  • (B) 队列
  • (C) 栈
  • (D) 串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C'],['B'],['D']]
  • 试题解析:

    第1题:

    本题考查数据结构方面的基础知识。
    栈和队列都是操作受限的线性表,栈仅在表尾插入和删除元素,队列仅在表头删除元素、在表尾插入元素。
    队列是先入先出的线性表,栈是后进先出的线性表。一个线性序列经过队列结构后只能得到与原始序列相同的元素序列,而经过一个栈结构后则可以得到多种元素序列。
    串是由零个或多个任意字符组成的有限序列。

    </p>

    第2题:


    </p>

    第3题:


    </p>

第 54 题

程序语言的基本成分包括数据、运算、控制和(   )。数据是程序操作的对象,按照数据组织形式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枚举属于(   ) 类型:数组属于(   )类型。

  • (A) 存储
  • (B) 分配
  • (C) 传输
  • (D) 函数
  • (A) 基本
  • (B) 用户定义
  • (C) 构造
  • (D) 特殊
  • (A) 基本
  • (B) 用户定义
  • (C) 构造
  • (D) 特殊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C'],['B'],['C']]
  • 试题解析:

    第1题:

    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成分包括数据、运算、控制和传输,数据是程序操作的对象,按照数据组织形式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枚举属于用户定义类型, 数组属于构造类型。

    </p>

    第2题:


    </p>

    第3题:


    </p>

第 55 题

线程可以在(   ) 空间实现。
①内核
②用户
③虚拟
④物理

  • (A) ①③
  • (B) ②③
  • (C) ①②
  • (D) ③④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根据操作系统内核是否对线程可感知,可以把线程分为内核线程和用户线程。
    用户线程由应用程序所支持的线程实现,内核意识不到用户级线程的实现。内核级线程又称为内核支持的线程。
    所以,线程可以实现在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

    </p>

第 56 题

以下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权利中,不可以转让的是(   )。

  • (A) 发行权
  • (B) 复制权
  • (C) 署名权
  • (D) 信息网络传播权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人身权是指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人基于自己的软件作品而享有的并与该作品有关的以人格利益为内容的专有权利,这种权利是基于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人人身的,并与人身不可分离、不能放弃或转让,并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人身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等。
    ①发表权。发表权是著作权人享有的决定是否将其作品发表以及如何发表的权利。所谓发表是指将作品的原件或复制件,公之于众。根据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规定,中国公民和单位开发的计算机软件不论是否发表,都享有著作权,并且不限制在何地发表。
    ②署名权。署名权即表明开发者身份的权利以及在软件上署名的权利,它不受时间的限制,也不因权利人的死亡或者消失而消灭。署名权主要包括3方面的内容:有权在自己开发的软件上署名;决定署名的方式;禁止他人在自己的软件作品上署名。
    ③修改权。修改权就是软件开发者自行或授权他人对软件进行增补、删减,或者改变指令、语句顺序等修改的权利。修改是创作的延续,其本身也是一种创作,无论作品是否发表,著作权人都享有修改权。
    对于本试题,选项C的“署名权”是基于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人人身的,并与人身不可分离、不能放弃或转让的。

    </p>

第 57 题

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规定,著作权法保护的计算机软件是指(   )。

  • (A) 程序及其相关文档
  • (B) 处理过程及开发平台
  • (C) 开发软件所用的算法
  • (D) 开发软件所用的操作方法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客体是指著作权法保护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范围(受保护的对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条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二条的规定,著作权法保护的计算机软件是指计算机程序及其有关文档。
    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三条第一款的规定,计算机程序是指为了得到某种结果而可以由计算机等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装置执行的代码化指令序列,或者可被自动转换成代码化指令序列的符号化语句序列。计算机程序包括源程序和目标程序,同一程序的源程序文本和目标程序文本视为同一软件作品。
    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三条第二款的规定,计算机程序的文档是指用自然语言或者形式化语言所编写的文字资料和图表,以用来描述程序的内容、组成、设计、功能规格、开发情况、测试结果及使用方法等。文档一般以程序设计说明书、流程图、用户手册等表现。
    因此,答案为A。

    </p>

第 58 题

临时放置从内存里面取得的程序指令的寄存器是(   )。

  • (A) 程序计数器
  • (B) 通用寄存器
  • (C) 指令寄存器
  • (D) 状态寄存器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指令寄存器( InstructionRegiter, IR),是临时放置从内存里面取得的程序指令的寄存器,用于存放当前从主存储器读出的正在执行的一条指令。
    答案选C。

    </p>

第 59 题

数据库恢复操作的基本原理是(   )。

  • (A) 存取控制
  • (B) 加密
  • (C) 完整性约束
  • (D) 冗余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数据库恢复操作的基本原理是冗余机制。

    </p>

第 60 题

传统过程模型中,(   ) 首先引入了风险管理。

  • (A) 瀑布模型
  • (B) 螺旋模型
  • (C) V模型
  • (D) 原型化模型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常见的传统过程模型有瀑布模型、增量模型、V模型、原型法、螺旋模型等。其中螺旋模型是一种演化软件开发过程模型,它兼顾了快速原型的迭代的特征以及瀑布模型的系统化与严格监控。螺旋模型最大的特点在于引入了其他模型不具备的风险分析,使软件在无法排除重大风险时有机会停止,以减小损失。
    答案选B。

    </p>

第 61 题

(   )不属于操作系统的功能。

  • (A) 进程管理
  • (B) 文件管理
  • (C) 存储管理
  • (D) 事务管理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操作系统的功能包括了进程管理、文件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和作业管理,事务管理是数据库的功能,不属于操作系统的功能。所以答案是D。

    </p>

第 62 题

二叉树遍历是按照某种策略访问树中的每个节点,且仅访问- -次。按照遍历左子树要在遍历右子树之前进行的原则,根据访问(   )位置的不同,可得到二叉树的前序、中序和后序三种遍历方法。

  • (A) 根节点
  • (B) 导航节点
  • (C) 叶子节点
  • (D) 兄弟节点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数据结构的基础知识。
    所谓二叉树遍历(Traversal)是指沿着某条搜索路线,依次对树中每个节点均做一次且仅做一次访问的过程。访问节点所做的操作依赖于具体的应用问题。由二叉树的递归定义可知,遍历一棵二叉树便要决定对根节点N、左子树L和右子树R的访问顺序。按照先遍历左子树再遍历右子树的原则,常见的遍历方式有先序遍历(NLR)、中序遍历(LNR)和后序遍历(LRN)三种。其中,先、中、后序指的是根节点在何时被访问。
    答案选A。

    </p>

第 63 题

在计算机外部设备和主存之间直接传送而不是由CPU执行程序指令进行数据传送的控制方式称为(   )。

  • (A) 程序查询方式
  • (B) 中断方式
  • (C) 并行控制方式
  • (D) DMA方式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计算机系统硬件方面关于DMA方式的基础知识。
    程序控制(查询)方式:CPU需要不断查询I/O是否完成,因此一直占用CPU。
    程序中断方式:与程序控制方式相比,中断方式因为CPU无需等待而提高了传输请求的响应速度。
    DMA方式:DMA方式是为了在主存与外设之间实现高速、批量数据交换而设置的。DMA方式比程序控制方式与中断方式都高效。CPU只负责初始化,不参与具体传输过程。 

    </p>

第 64 题

下列属于CPU中算术逻辑单元的部件是(   )。

  • (A) 程序计数器
  • (B) 加法器
  • (C) 指令寄存器
  • (D) 指令译码器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算术逻辑单元是运算器的重要组成部件,负责处理数据,实现对数据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所以本题正确的选项是B
    CPU中其他部件作用:

    程序计数器是用于存放下一条指令所在单元的地址的地方。在程序执行前,必须将程序的起始地址,即程序的一条指令所在的内存单元地址送入程序计数器,当执行指令时,CPU将自动修改程序计数器的内容,即每执行一条指令程序计数器增加一个量,使其指向下一个待指向的指令。程序的转移等操作也是通过该寄存器来实现的。
    累加器是专门存放算术或逻辑运算的一个操作数和运算结果的寄存器。
    ALU是CPU的执行单元,主要负责运算工作。
    指令寄存器一般用来保存当前正在执行的一条指令。
    数据寄存器主要是用来保存操作数和运算结果等信息的,其目的是为了节省读取操作数所需占用总线和访问存储器的时间。
    地址寄存器一般用来保存当前CPU所访问的内存单元的地址,以方便对内存的读写操作。
    作为程序员,应该要能控制其所编写程序的执行过程,这就需要利用程序计数器来实现,因此程序员能访问的是程序计数器。

    </p>

第 65 题

以下关于磁盘碎片整理程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 磁盘碎片整理程序的作用是延长磁盘的使用寿命
  • (B) 用磁盘碎片整理程序可以修复磁盘中的坏扇区,使其可以重新使用
  • (C) 用磁盘碎片整理程序可以对内存进行碎片整理,以提高访问内存速度
  • (D) 用磁盘碎片整理程序对磁盘进行碎片整理,以提高访问文件的速度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在Windows系统中,磁盘碎片整理程序可以分析本地卷,以及合并卷上的可用空间使其成为连续的空闲区域,从而使系统可以更高效地访问文件或文件夹。

    </p>

第 66 题

在CPU和主存之间设置高速缓存(Cache) 的目的是解决(   )的问题。

  • (A) 主存容量不足
  • (B) 主存与外存储器速度不匹配
  • (C) 主存与CPU速度不匹配
  • (D) 外设访问效率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计算机系统硬件基础知识。
    基于成本和性能方面的考虑,Cache(即高速缓存)是为了解决相对较慢的主存与快速的CPU之间工作速度不匹配问题而引入的存储器。Cache中存储的是主存内容的副本。

    </p>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