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系分上午真题

第 1 题

采用 UML 分析用户需求时,用例UC1可以出现在用例UC2出现的任何位置,那么UC1 和UC2之间的关系是()。

  • (A) include
  • (B) extend
  • (C) generalize
  • (D) call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需求工程>UML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在UML的用例中,用例之间有三种关系:include(包含)、extend(扩展)和generalize(继承)。当两个用例之间具有继承关系时,意味着子用例可以继承父用例的行为,并可以在此基础上添加新的行为或重置父用例的行为;子用例可以出现在父用例出现的任何位置上。因此,UC1和UC2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继承关系。

第 2 题

关于 UML 中的状态图和活动图的叙述中,()是错误的。

  • (A) 状态图和活动图都是对系统的动态方面进行建模的图
  • (B) 活动图是状态图的一种特殊情况,其中所有或大多数状态是活动状态
  • (C) 状态图显示从状态到状态的控制流,活动图显示的是从活动到活动的控制流
  • (D) 在对一个对象的生存期建模时,只能使用状态图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需求工程>UML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状态图和活动图都是UML用于对系统动态方面进行建模的行为图,其中状态图注重于由事件驱动的系统的变化状态;而活动图注重于从活动到活动的控制流。一个活动是一个状态机中进行的非原子的执行单元。活动图是状态机的一种特殊情况,其中全部或大多数状态是活动状态,并且全部或大多数转换是通过源状态中活动的完成来触发的。因为活动图是一种状态机,所以它可以适应状态机的全部特性。活动图和状态图在对一个对象的生命周期建模时都是有用的。

第 3 题

 UML 提供了 5 种对系统动态方面建模的图,其中()对系统行为组织和建模;()对系统功能建模,它强调对象之间的控制流;()之间是同构的。

  • (A) 用例图
  • (B) 序列图
  • (C) 协作图
  • (D) 状态图
  • (A) 用例图
  • (B) 活动图
  • (C) 状态图
  • (D) 序列图
  • (A) 状态图和活动图
  • (B) 用例图和活动图
  • (C) 序列图和协作图
  • (D) 活动图和协作图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需求工程>UML
  • 试题答案:[[A],[B],[C]]
  • 试题解析:

    UML提供了5种对系统动态方面建模的图。其中:
    用例图描述了一组用例和参与者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系统行为的组织和建模特别重要。
    交互图是序列图和协作图的统称。序列图强调消息的时间次序;协作图强调收发消息的对象的结构组织。这种是同构的,这意味着可以把一种图转换为另一种图而没有信息损失。
    状态图显示了一个由状态、转换、事件和活动组成的状态机,它强调一个对象按事件次序发生的行为。
    活动图显示了系统中从活动到活动的流,它强调对象之间的控制流,对系统的功能建模是非常重要的。

第 4 题

采用 Kerberos 系统进行认证时,可以在报文中加入(  )来防止重放攻击。

  • (A) 会话密钥
  • (B) 时间戳
  • (C) 用户 ID
  • (D) 私有密钥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协议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Kerberos认证是一种使用对称密钥加密算法来实现通过可信第三方密钥分发中心的身份认证系统。客户方需要向服务器方递交自己的凭据来证明自己的身份,该凭据是由KDC专门为客户和服务器方在某一阶段内通信而生成的。凭据中包括客户和服务器方的身份信息和在下一阶段双方使用的临时加密密钥,还有证明客户方拥有会话密钥的身份认证者信息。身份认证信息的作用是防止攻击者在将来将同样的凭据再次使用。时间标记是检测重放攻击。

第 5 题

包过滤防火墙通过()来确定数据包是否能通过。

  • (A) 路由表
  • (B) ARP表
  • (C) NAT表
  • (D) 过滤规则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安全>防火墙技术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包过滤型防火墙工作在OIS网络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和传输层,它根据数据包头源地址,目的地址、端口号和协议类型等标志确定是否允许通过。只有满足过滤条件的数据包才被转发到相应的目的地,其余数据包则被从数据流中丢弃。
    包过滤方式是一种通用、廉价和有效的安全手段。之所以通用,是因为它不是针对各个具体的网络服务采取特殊的处理方式,适用于所有网络服务;之所以廉价,是因为大多数路由器都提供数据包过滤功能,所以这类防火墙多数是由路由器集成的;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绝大多数企业安全要求。
    在整个防火墙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包过滤技术出现了两种不同版本,称为“第一代静态包过滤”和“第二代动态包过滤”。
    第一代静态包过滤类型防火墙
    这类防火墙几乎是与路由器同时产生的,它是根据定义好的过滤规则审查每个数据包,以便确定其是否与某一条包过滤规则匹配。过滤规则基于数据包的报头信息进行制订。报头信息中包括IP源地址、IP目标地址、传输协议(如TCP、UDP和ICMP等)、TCP/UDP目标端口和ICMP消息类型等。
    第二代动态包过滤类型防火墙
    这类防火墙采用动态设置包过滤规则的方法,避免了静态包过滤所具有的问题。这种技术后来发展成为包状态监测(Stateful Inspection)技术。采用这种技术的防火墙对通过其建立的每一个连接都进行跟踪,并且根据需要可动态地在过滤规则中增加或更新条目。
    包过滤方式的优点是不用改动客户机和主机上的应用程序,因为它工作在网络层和传输层,与应用层无关。但其弱点也是明显的,过滤判别的依据只是网络层和传输层的有限信息,因而各种安全要求不可能充分满足;在许多过滤器中,过滤规则的数目是有限制的,且随着规则数目的增加,性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由于缺少上下文关联信息,不能有效地过滤如UDP, RPC(远程过程调用)一类的协议。另外,大多数过滤器中缺少审计和报警机制,它只能依据包头信息,而不能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很容易受到“地址欺骗型”攻击。对安全管理人员素质要求高,建立安全规则时,必须对协议本身及其在不同应用程序中的作用有较深入的理解。因此,过滤器通常是和应用网关配合使用,共同组成防火墙系统。

第 6 题

目前在网络上流行的“熊猫烧香”病毒属于()类型的病毒,感染该病毒后的计算机不会出现()的情况。

  • (A) 目录
  • (B) 引导区
  • (C) 蠕虫
  • (D) DOS
  • (A) 执行文件图标变成熊猫烧香
  • (B) 用户信息被泄漏
  • (C) 系统运行变慢
  • (D) 破坏计算机主板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安全>计算机病毒与木马
  • 试题答案:[[C],[D]]
  • 试题解析:

    熊猫烧香是一种感染型的蠕虫病毒,它能感染系统中exe、com、pif、src、html和asp等文件,还能中止大量的反病毒软件进程井且会删除扩展名为gho的文件,该文件是系统备份工具GHOST的备份文件,使用户的系统备份文件丢失。
    被感染的用户系统中所有.exe可执行文件全部被改成熊猫举着三根香的模样。

第 7 题

根据知识产权法规的有关规定,下列选项中正确的说法是()。

  • (A) 企业名称权、商业秘密权、商标权均有法定保护期限
  • (B) 企业名称权、商标权有法定保护期限,商业秘密权无法定保护期限
  • (C) 企业名称权、商业秘密权和商标权均无法定保护期限
  • (D) 企业名称权、商业秘密权无法定保护期限,商标权有法定保护期限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法律法规与标准化>其它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通常,知识产权具有法定的保护期限,一旦保护期限届满,权利将自行终止,成为社会公众可以自由使用的知识。至于期限的长短,依各国的法律确定。例如,我国发明专利的保护期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均自专利申请日起计算;我国公民的作品发表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我国商标权的保护期限自核准注册之日起10年,但可以根据其所有人的需要无限地续展权利期限,在期限届满前6个月内申请续展注册,每次续展注册的有效期10年,续展注册的次数不限。如果商标权人愈期不办理续展注册,其商标权也将终止。商业秘密受法律保护的期限是不确定的,该秘密一旦被公众所知悉,即成为公众可以自由使用的知识。

第 8 题

在我国,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

  • (A) 须经过实质审查后授权
  • (B) 经初审合格后即授权
  • (C) 递交申请后即可授权
  • (D) 经过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后才可授权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法律法规与标准化>其它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根据我国专利法第四十条规定“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的,专利局应当作出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者外观设计专利权的决定,发给相应的专利证书,并予以登记和公告。”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审合格后即授权。

第 9 题

甲公司的程序员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条件下,在乙公司兼职并利用其兼职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开发了一套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的著作权属于()。

  • (A) 甲公司
  • (B) 乙公司
  • (C) 程序员
  • (D) 乙公司与程序员共有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法律法规与标准化>知识产权人确定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对于程序员在非职务期间创作的计算机程序,其著作权属于某项软件作品的开发单位,还是从事直接创作开发软件作品的个人,可按照《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的三条标准确定。
    1所开发的软件作品不是执行其本职工作的结果。
    2开发的软件作品与开发者在单位中从事的工作内容无直接联系。
    3开发的软件作品未使用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
     全部符合上述三条标准的,所开发软件的著作权即为雇员个人享有。雇员进行本职工作以外的软件开发创作,必须同时符合上述三个条件,才能算是非职务软件作品,雇员个人才享有软件著作权。常有软件开发符合前两个条件,但使用了单位的技术情报资料、计算机设备等物质技术条件的情况。处理此种情况较好的方法是对该软件著作权的归属应当由单位和雇员双方协商确定,如对于公民在非职务期间利用单位物质条件创作的与单位业务范围无关的计算机程序,其著作权属于创作程序的作者,但作者许可第三人使用软件时,应当支付单位合理的物质条件使用费,如计算机机时费等。若协商不能解决,只能按上述三条标准作出界定。本试题中已明确,程序员利用了乙公司的物质和技术条件,其开发的应用程序的著作权属于乙公司。

第 10 题

 GJB473—88(军用软件开发规范)是()。

  • (A) 国家标准
  • (B) 行业标准
  • (C) 地方标准
  • (D) 企业标准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法律法规与标准化>标准的分类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依据我国“标准化法”,我国标准可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4类。其中,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又可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它们分别具有其代号和编号,由行业汉字拼音大写字母或行业汉字拼音大写字母加“/T”组成(分别表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通过标准的代号可确定标准的类别。行业标准代号是由国务院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其所管理的行业标准范围的申请报告,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确定并正式公布该行业标准代号。代号“GJB”是我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批准、颁布的适合于国防部门和军队使用的标准。目前,已正式公布的行业代号,还有QJ(航天)、SJ(电子)、JB(机械)和JR(金融系统)等。

第 11 题

利用海明码(Hamming Code)纠正单位错,如果有 6 位信息位,则需要加入()位冗余位。
 

  • (A) 2
  • (B) 3
  • (C) 4
  • (D) 5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安全>其它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按照海明的理论,纠错码的编码就是把所有合法的码字尽量安排在n维超立方体的顶点上,使得任一对码字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大。如果任意两个码字之间的海明距离是d,则所有少于等于d-1位的错误都可以检查出来,所有少于d/2位的错误都可以纠正。一个自然的推论是,对某种长度的错误串,要纠正它就要用比仅仅检测它多一倍的冗余位。
    如果对于m位的数据,增加k位冗余位,则组成n=m+k位的纠错码。对于2m个有效码字中的每一个,都有n个无效但可以纠错的码字。这些可纠错的码字与有效码字的距离是1,含单个错误位。对于一个有效的消息总共有n+1个可识别的码字。这n+1个码字相对于其他2m-1个有效消息的距离都大于1。这意味着总共有2m(n+l)个有效的或是可纠错的码字。显然这个数应小于等于码字的所有可能的个数,即2n。于是,有
    2m(n-1)<2n
    因为n=m+k所以得出
    rn+k+1<2k
    对于给定的数据位rn,上式给出了k的下界,即要纠正单个错误,k必须取最小值。据此可以计算如下:
    m=6,6+k+1<2k ,可取k=4,得到6+4+1=11<24=16

第 12 题

以下关于 CISC/RISC 计算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RISC 机器指令比 CISC 机器指令简单
  • (B) RISC 机器中通用寄存器比 CISC 多
  • (C) CISC 机器采用微码比 RISC 多
  • (D) CISC 机器比 RISC 机器可以更好地支持高级语言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CISC与RISC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CISC计算机指复杂指令集计算机,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系列计算机。种计算机所支持的指令系统趋于多用途、强功能化。指令系统围绕着缩小与高级语言的语义差距以及有利于操作系统的优化而设计。指令系统的复杂化使得设计周期变长,正确性难于保证,不易维护。而且在复杂的指令系统中,只有少数基本指令是经常使用的,需要大娥硬件支持的复杂指令利用率却很低。所以在70年代末,随着VLSI技术的发展产生了RISC计算机。
    RISC计算机指精简指令集计算机,这种计算机有下列特点。
    1指令系统中只包含使用频率较高但不复杂的指令。
    2指令长度固定,指令格式少,寻址方式少。
    3只有存取数指令访问主存,其他指令都在寄存器之间运算。
    4大部分指令在一个机器周期内完成,采用流水技术。
    5CPU中增加了通用寄存器的数量。
    6硬联逻辑控制,不用微程序控制技术.
    7采用优化的编译,以有效地支持高级语言。

第 13 题

以下关于指令流水线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出现数据相关时采用猜测法来加快执行
  • (B) 解决程序转移对流水线的影响需要相关专用通路的支持
  • (C) 在出现中断的情况下可以让已经进入流水线的指令继续执行
  • (D) 流水线机器不能执行复杂指令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流水线技术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流水线计算机中通常采用相关专用通路的方法解决数据相关问题,例如第n+1条指令的操作数地址为第n条指令的运算结果,这时第n+1条指令的操作数通过专用通路直接从数据处理部件取得,而不必等待第n条指令存入后再取操作数。
    流水线计算机出现程序转移时采用猜测法处理,即先选定一条转移分支继续执行,使得流水线不会中断,等到条码生成后,如果猜错了,则要返回分支点重新执行,这里要保证不能破坏分支点的现场,避免产生错误的结果。
    流水线出现I/O中断时可以让已经进入流水线的指令继续执行,直到执行完成,这种方法叫做不精确断点法。所谓精确断点法是指出现中断时立即停止所有指令的执行,转入中断处理。
    在CISC计算机和RISC计算机中都可以使用流水线来加快指令处理。

第 14 题

Cache存储器一般采用()存储器件构成。

  • (A) DRAM
  • (B) SRAM
  • (C) ROM
  • (D) NVRAM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Cache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Cache存储器一般采用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RAM)技术,这种存储器件的速度比动态RAM快,能够跟得上CPU的要求,弥合了CPU和主存之间的速度差距。

第 15 题

虚拟存储系统中的页表有快表和慢表之分,下面关于页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快表与慢表都存储在主存中,但快表比慢表容量小
  • (B) 快表采用了优化的搜索算法,因此比慢表的查找速度快
  • (C) 快表比慢表的命中率高,因此快表可以得到更多的搜索结果
  • (D) 快表采用快速存储器件组成,按照查找内容访问,因此比慢表查找速度快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多级存储结构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虚拟存储系统中的快表采用快速存储器件构成,按内容访问,因此比慢表查找速度快。

第 16 题

设系统的失效率为λ,则系统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MTBF 为()。

  • (A) 1/λ
  • (B) 2λ
  • (C) λ2
  • (D) 1+λ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系统可靠性分析与设计>系统可靠性分析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如果系统的失效串为λ,则系统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为:
    MTBF=1/λ

第 17 题

提高计算机可靠性可以采用冗余技术,下面的例子中属于信息冗余的是()。

  • (A) 软件备份
  • (B) CRC 校验
  • (C) 程序卷回
  • (D) 指令复执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系统可靠性分析与设计>其它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冗余技术分为硬件冗余、软件冗余、信息冗余和时间冗余4种。软件备份是属于软件冗余范畴。信息冗余是在实现正常功能所需要的信息之外再添加一些信息,以保证运行的结果正确。所有的纠错码和检错码都属于信息冗余技术。程序卷回是从出错的地方重新执行程序,属于时间冗余技术。指令复执也是时间冗余技术,就是重新执行出错的指令。

第 18 题

SPEC 计算机性能测试有不同的方法,吞吐率测试是指对()的测试。

  • (A) 计算机完成单个任务要用多少时间
  • (B) 计算机在一定时间内能完成多少任务
  • (C) 计算机在一定时间内能输出多少数据
  • (D) 计算机在一段时间内能并行执行多少个程序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软件测试与维护>软件测试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SPEC95对计算机性能的测试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测试计算机完成单个任务有多快,称为速度测试;一种是测试计算机在一定时间内能完成多少个任务,称为吞吐率测试。SPEC95的两种测试方法又分为基本的和非基本的两类。.基本的是指在编译基准程序的过程中严格限制所用的优化选项;非基本的是可以使用不同的编译器和编译选项以得到最好的性
    能,这就使得测试结果的可比性降低。

第 19 题

可以用项目三角形表示项目管理中主要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处于项目三角形的中心,它会影响三角形的每条边,对三条边的任何一条所作的修改都会影响它。

  • (A) 范围
  • (B) 质量
  • (C) 成本
  • (D) 时间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管理>其它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项目三角形是指项目管理中范围、时间、成本三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关系。质量处于项目三角形的中心,它会影响三角形的三条边,对三条边的任何一条所做的更改都会影响质量。质量不是项目三角形的要素,它是时间、费用和范围协调的结果。

第 20 题

实施新旧信息系统转换,采用()方式风险最小。

  • (A) 直接转换
  • (B) 并行转换
  • (C) 分段转换
  • (D) 分块转换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软件工程>其它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直接转换就是在确定系统试运行准确无误时,立刻启用新系统并终止旧系统的运行,该方式简单,但风险大;并行转换是新旧系统并行工作一段时间,并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以后,新系统正式替代旧系统,该方式安全,风险小,但实施费用高;分段转换实际上是以上两种转换方式的结合,是一种混合方式,风险适中;分块转换为迷惑选项,不存在此种转换方式。

第 21 题

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如下图所示,正确的名称顺序是()。

  • (A) ①信息管理者、②信息源、③信息处理器、④信息用户
  • (B) ①信息源、②信息处理器、③信息用户、④信息管理者
  • (C) ①信息处理器、②信息用户、③信息管理者、④信息源
  • (D) ①信息用户、②信息管理者、③信息源、④信息处理器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企业信息化战略与实施>信息系统的概念与类型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信息系统从概念上来看是由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4部分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第 22 题

在信息系统建设中,为了使开发出来的目标系统能满足实际需要,在着手编程之前应认真考虑以下问题:
1)系统所要求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为解决该问题,系统应干些什么?
3)系统应该怎样去干?
其中第 2 个问题的解决是(  )的任务,第 3 个问题的解决是(  )的任务。

  • (A) 信息系统总体规划阶段
  • (B) 信息系统分析阶段
  • (C) 信息系统设计阶段
  • (D) 信息系统实施阶段
  • (A) 信息系统总体规划阶段
  • (B) 信息系统分析阶段
  • (C) 信息系统设计阶段
  • (D) 信息系统实施阶段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软件工程>信息系统生命周期
  • 试题答案:[['B'],['C']]
  • 试题解析:

    在总体规划阶段,通过初步调查和可行性分析,建立了信息系统的目标,已经回答“系统所要求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而“为解决该问题系统应干些什么”的问题,正是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系统应该怎么去干”则由系统设计阶段解决。

第 23 题

系统分析是信息系统开发重要的阶段。系统分析的困难不包括()。

  • (A) 问题空间的理解
  • (B) 系统建模工具的复杂性
  • (C)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 (D) 环境的不断变化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系统设计>其它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系统分析的困难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问题空间的理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环境的不断变化。问题空间的理解,主要是指系统分析员缺乏足够的对象系统的专业知识,从而无法获取准确和全面的系统需求;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主要是指系统分析员和用户之间的沟通比较困难,用户虽然精通业务但往往不善于把业务过程明确地表达出来;环境的不断变化指的是信息系统生存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环境对它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第 24 题

()是一种最常用的结构化分析工具,它从数据传递和加工的角度,以图形的方式刻画系统内数据的运行情况。通常使用()作为该工具的补充说明。

  • (A) 数据流图
  • (B) 数据字典
  • (C) ER 图
  • (D) 判定表
  • (A) 数据流图
  • (B) 数据字典
  • (C) ER 图
  • (D) 判定表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需求工程>需求分析
  • 试题答案:[[A],[B]]
  • 试题解析:

    数据流图是一种最常用的结构化分析工具,它从数据传递和加工的角度,以图形的方式刻画系统内数据的运行情况。数据流图是一种能全面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可以用少数集中符号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的情况。
    通常使用数据字典对数据流图加以补充说明。数据字典是以特定格式记录下来的、对系统的数据流图中各个基本要素的内容和特征所做的完整的定义和说明。

第 25 题

()可用于描述数据流图中数据存储及其之间的关系,最初用于数据库概念设计。在某学生选课系统中使用该工具来描述,学生的学号属于()。

  • (A) 实体关系图
  • (B) 数据字典
  • (C) IPO 图
  • (D) 判定表
  • (A) 实体
  • (B) 关系
  • (C) 属性
  • (D) 方法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数据库系统>ER模型
  • 试题答案:[[A],[C]]
  • 试题解析:

    实体联系图(ER)图可用于描述数据流图中数据存储及其之间的关系,最初用于数据库概念设计。在实体联系图中,有实体、联系和属性三个基本成分。在某学生选课系统中,学生属于实体,而学生的学号则属于该实体的属性。

第 26 题

在结构化设计中,()描述了模块的输入输出关系、处理内容、模块的内部数据和模块的调用关系,是系统设计的重要成果,也是系统实施阶段编制程序设计任务书和进行程序设计的出发点和依据。

  • (A) 系统流程图
  • (B) IPO 图
  • (C) HIPO 图
  • (D) 模块结构图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系统设计>结构化设计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系统流程图是表达系统执行过程的描述工具;IPO图描述了模块的输入输出关系、处理内容、模块的内部数据和模块的调用关系;HIPO图描述了系统自顶向下的模块关系;模块结构图描述了系统的模块结构以及模块间的关系,同时也描述了模块之间的控制关系。

第 27 题

下列聚合类型中内聚程度最高的是(),下列耦合类型中耦合程度最低的是()。

  • (A) 偶然内聚
  • (B) 时间内聚
  • (C) 功能内聚
  • (D) 过程内聚
  • (A) 数据耦合
  • (B) 控制耦合
  • (C) 公共耦合
  • (D) 内容耦合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系统设计>其它
  • 试题答案:[[C],[A]]
  • 试题解析:

    模块的独立程度有两个定性标准度量:聚合和耦合。聚合衡量模块内部各元素结合的紧密程度;耦合度量不同模块间互相依赖的程度。按照聚合程度从低到高排列,聚合包括偶然聚合、逻辑聚合、时间聚合、过程聚合、通信聚合、顺序聚合和功能聚合,其中功能聚合的聚合程度最高。按照耦合程度从低到高的排列,耦合包括数据耦合、控制耦合、公共耦合和内容耦合,其中数据耦合的耦合程度最低。

第 28 题

事务处理系统(TPS)一般有三种处理方法,它们是()。

  • (A) 订单处理、客户处理和供应商处理
  • (B) 批处理、联机处理和联机输入延迟处理
  • (C) 数据采集、数据编辑和数据修改
  • (D) 数据操作、数据存储和文档制作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企业信息化战略与实施>企业信息系统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事务处理是最先进行计算机化的业务系统之一,事务处理系统(TPS)支持组织例行业务活动中的日常事务和日常活动,有助于增加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自动化的TPS由数据库、远程通信、人员、措施、软件和硬件等组成,处理方法如下。
     批处理:将一段时间内的业务处理聚集,并作为一个单元或“批”准备处理。批处理系统的荃本特征是事件发生后延迟一段时间才对相关事物进行处理。
     联机事务处理(OLTP):每个事务被即刻处理,而不必再延迟聚集成批,一旦输入完成,计算机程序便执行必要的处理,更新该单个事务所影响到的记录。OLTP可以帮助组织提供更快和更有效的服务。
     联机输入延迟处理方法:事务在其发生时就送入系统,但并不进行处理,延迟一定时间后才处理,这种方法是批处理和联机处理的折中。

第 29 题

信息具有许多质量属性,对于市场情报信息来说,至关重要的属性是()。

  • (A) 及时性
  • (B) 完整性
  • (C) 完全性
  • (D) 安全性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企业信息化战略与实施>信息与信息化的概念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信息是事实的集合,它们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具有许多质量特性,对个人或组织有很高的价值。信息的质量特性包括准确性、完整性、经济性、及时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可访问性等。
    有用的信息对于质量属性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对于市场情报信息来说,一些不准确和不完全性是可以忍受的,至关重要的是时间性,比如,市场情报信息能够在竟争对手将要做出大幅度减价的时候发出警示,要尽早制订计划如何应对,相比之下,具体的价格细节和改变时间就并非是最重要的。

第 30 题

某条上海到乌鲁木齐的线缆长为 4120km,传输带宽峰值为 155Mb/s,信号在导体中的传输速度为光速的2/3,那么平均有(  )字节正在光缆中通行(光速为 300.000km/s)。

  • (A) 0.1MB
  • (B) 0.2MB
  • (C) 0.3MB
  • (D) 0.4MB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其它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上海和乌鲁木齐的线缆长为4120km,,信号在这段线缆中传输的时间为:

      
    可传输信号的平均带宽峰为峰值的50%,那么在这个155Mb/s的网络中正在传输的字节为:

第 31 题

某电子商务网站交易界面如下图所示。该电子商务交易方式为()。交易应对买卖双方都较公平,如借助图中示意的所谓“支付宝”,恰当的交易流程是()。

  • (A) B2B
  • (B) B2C
  • (C) C2C
  • (D) C2B
  • (A) 卖家发货给买家,买家付款到支付宝,支付宝再付款给卖家
  • (B) 买家用支付宝付款给卖家,卖家发货
  • (C) 买家付款到支付宝,卖家发货给买家,支付宝付款给卖家
  • (D) 卖家发货,买家用支付宝付款给卖家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企业信息化战略与实施>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
  • 试题答案:[['C'],['C']]
  • 试题解析:

    电子商务系统主要包括三种模式,其中企业对消费者(B2C)模式是指消费者直接和组织进行交易;企业对企业(B2B)模式是指交易的参与者都是组织;消费者对消费者(C2C)模式是指消费者直接向其他消费者销售。
    题中附图示意销售的商品是“二手”的,并且只有“一件”且指明是“转让”,这种销售行为是个人消费者所为。通过有关Web站点,消费者直接进行交易,因此交易方式是C2C。
    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如何付款和发货,特别是二者之间的衔接,可以借鉴传统商务采用“信用证”付款的方式,以解决买方和卖方的互信问题,避免争议。具体来说就是,买方订货后将货款汇入到双方都信任的第三方,第三方即通知卖方,买方已经获得付款信用担保,然后卖方发货,买方签收货物后,第三方凭借物流公司的交货凭证向卖方支付货款。这种方式保证了买卖双方的利益,是公平的交易方式。

第 32 题

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当数据库的()。

  • (A) 外模式发生改变时,数据的物理结构需要改变
  • (B) 内模式发生改变时,数据的逻辑结构不需要改变
  • (C) 外模式发生改变时,数据的逻辑结构不需要改变
  • (D) 内模式发生改变时,数据的物理结构不需要改变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数据库系统>数据库模式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数据库体系结构方面的基本概念。不同的数据库产品支持不同的数据模型,使用不同的数据库语言,建立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数据的存储结构也各不相同,但体系结构基本上都具有相同的特征,采用“三级模式和两级映射”。
    数据库系统在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两级映象:模式/内模式映象、外模式/膜式映象。正因为这两级映射保证了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数据的独立性是指数据与程序独立,将数据的定义从程序中分离出去,由DBMS负贵数据的存储,从而简化应用程序,大大减少应用程序编制的工作量。数据的独立性是由DBMS的二级映像功能来保证的。数据的独立性包括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和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当数据库的内模式发生改变时,数据的逻辑结构不变。由于应用程序处理的只是数据的逻辑结构,这样物理独立性可以保证,当数据的物理结构改变了,应用程序不用改变。但是,为了保证应用程序能够正确执行,需要修改概念模式/内模式之间的映像。
    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数据的逻辑结构发生变化后,用户程序也可以不修改。但是,为了保证应用程序能够正确执行,需要修改外模式/概念模式之间的映像。

第 33 题

若系统中存在一个等待事务集{T0, T1,T2, …,Tn},其中T0正等待被T1锁住的数据项D1,T1正等待被T2锁住的数据项D2,…,Tn-1正等待被Tn锁住的数据项Dn,Tn正等待被T0锁住的数据项D0,则系统处于(  )的工作状态。

  • (A) 封锁
  • (B) 死锁
  • (C) 循环
  • (D) 并发处理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操作系统>死锁及银行家算法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数据库系统中并发控制方面的基本概念。与操作系统中的进程调度类似,在数据库系统中,若系统中存在一个等待事务集{ T0 , T1 , T2 , … ,Tn},其中T0正等待被T1锁住的数据项D1,T1正等待被T2锁住的数据项D2,…,Tn-1。正等待被Tn锁住的数据项Dn,Tn正等待被T0锁住的数据项D0,则系统处于死锁的工作状态。
    在数据库中,产生死锁的原因是两个或多个事务都已封锁了一些数据对象,然后又都请求对已为其他事务封锁的数据对象加锁,从而出现死等待。预防死锁的方法通常有一次封锁法(每个事务必须一次将所有要使用的数据全部加锁,否则就不能继续执行)和顺序封锁法(预先对数据对象规定一个封锁顺序,所有事务都按这个顺序进行封锁),死锁的诊断方法一般有超时法和等待图法。

第 34 题

设有职工实体 Employee(职工号,姓名,性别,年龄,通信地址,家庭成员),其中通信地址记录了邮编、省、市、街道信息;家庭成员记录了职工的亲属的姓名。职工实体中的通信地址是一个()属性;为了将数据库模式设计的更合理,对于家庭成员属性()。

  • (A) 简单
  • (B) 复合
  • (C) 多值
  • (D) 派生
  • (A) 可以不作任何处理直接记录亲属的姓名
  • (B) 只允许记录一个亲属的姓名
  • (C) 需要对职工实体设置若干个亲属姓名字段
  • (D) 应该将职工的亲属的姓名加上职工号设计成为一个独立的实体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数据库系统>规范化理论
  • 试题答案:[[B],[D]]
  • 试题解析:

    本题考察应试者对关系运算和E-R图墓本概念。简单属性是原子的、不可再分的。复合属性可以细分为更小的部分(即划分为别的属性)。有时用户希望访问整个属性,有时希望访问属性的某个成分,那么在模式设计时可采用复合属性。本题职工实体集Employee的通信地址可以进一步分为邮编、省、市、街道。试题(42)的正确答案为B。
    我们所举的例子中,定义的属性对于一个特定的实体都只有单独的一个值。例如,对于一个特定的职工,只对应一个职工号、职工姓名,这样的属性叫做单值属性。但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一个属性可能对应一组值。例如职工可能有0个、1个或多个亲属,那么职工亲属的姓名可能有多个数目,这样的属性称为多值属性。为了将数据库模式设计的更合理,试题(43)家庭成员属性应该将职工亲属的姓名加上职工号设计成为一个独立的实体。

第 35 题

若关系模式中存在非主属性对码的部分依赖,则该关系模式属于()。

  • (A) 1NF
  • (B) 2NF
  • (C) 3NF
  • (D) BCNF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数据库系统>规范化理论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关系规范化方面的基本概念。若关系模式R的每一个分量是不可再分的数据项,则关系模式R属于第一范式(1NF);若关系模式属于1NF,且每一个非主属性完全依赖于码,则关系模式R属于2NF。换句话说,当1NF消除了非主属性对码的部分函数依赖,则称为2NF。而本题关系模式中存在非主属性对码的部分依赖,则该关系模式属于INF。

第 36 题

在某学校的综合管理系统设计阶段,教师实体在学籍管理子系统中被称为“教师”,而在人事管理子系统中被称为“职工”,这类冲突被称之为()。

  • (A) 语义冲突
  • (B) 命名冲突
  • (C) 属性冲突
  • (D) 结构冲突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数据库系统>其它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中的基础知识。根据局部应用设计好各局部E-R图之后,就可以对各分E-R图进行合并。合并的目的在于在合并过程中解决分E-R图中相互间存在的冲突,消除分E-R图之间存在的信息冗余,使之成为能够被全系统所有用户共同理解和接受的统一的、精炼的全局概念模型。分E-R图之间的冲突主要有命名冲突、属性冲突和结构冲突三类。
    选项B正确,因为命名冲突是指相同意义的属性,在不同的分E-R图上有着不同的命名。或是名称相同的属性在不同的分E-R图中代表着不同的意义,这些也要进行统一。
    选项C不正确,因为属性冲突是指同一属性可能会存在于不同的分E-R图中,由于设计入员不同或是出发点不同,对属性的类型、取值范围和数据单位等可能会不一致,这些属性对旧的数据将来只能以一种形式在计算机中存储,这就需要在设计阶段进行统一。
    选项D不正确,因为结构冲突是指同一实体在不同的分E-R图中有不同的属性,同一对象在某一分E-R图中被抽象为实体而在另一分E-R图中又被抽象为属性,需要统一。

第 37 题

在一个单 CPU 的计算机系统中,有三台不同的外部设备 R1、R2、R3 和三个进程P1、P2、P3。系统 CPU 调度采用可剥夺式优先级的进程调度方案,三个进程的优先级、使用设备的先后顺序和占用设备时间如下表所示:

假设操作系统的开销忽略不计,从三个进程同时投入运行到全部完成,CPU的利用率约为(  )%;R3的利用率约为(  )%(设备的利用率指该设备的使用时间与进程组全部完成所占用时间的比率)。

  • (A) 66.7
  • (B) 75
  • (C) 83.3
  • (D) 91.7
  • (A) 66
  • (B) 50
  • (C) 33
  • (D) 17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操作系统>进程调度
  • 试题答案:[['C'],['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处理机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
    由于使用处理机和输入输出设备时采取可剥夺式多任务并行工作方式,所以在分析每个进程都需要多长时间完成时,可以采用优先级高的进程先分析的方法。高优先级的进程有优先获取资源的权利,因而最高优先级的进程P1发出申请设备的请求会立即得到响应,各设备占用时间如下。


    在P1占用设备的基础上,P2可以在剩下的进程中优先得到资源。


    在P1、P2占用设备的基础上,P3可以在剩下的空闲时间中占用资源。


    【外设默认可以并行使用】

    ①从图可以看出P1要使用R1设备20ms,P3要使用R3设备40ms,P2要使用CPU30ms。但当P2使用CPU20ms后,P1要使用CPU,由于系统采用可剥夺方式调度,P1优先级高,所以将P2暂停,让P1先运行。
    ②P1运行20ms后,释放CPU,此时尽管P2、P3都要使用CPU,但由于P2优先级高,所以将CPU分配给了P2。
    ③P2运行l0ms后,使用R2设备20ms。系统将CPU分配给P3,但P3运行20ms后,P2又要使用CPU,要让高优先级的进程P2先运行。
    综上所述,P1从投入运行到完成需要60ms,而P2由于等待资源,运行时间延长为90ms, P3由于等待资源,运行时间延长为120m。CPU在100ms~120ms共20ms时间内没有利用,所以利用率为100/120=83.3%,同样计算得R3的利用率为60/120=50%,R2的利用率为33.3%,R1的利用率为16.7%。

第 38 题

在下图所示的树型文件系统中,方框表示目录,圆圈表示文件,“/”表示路径中的分隔符,“/”在路径之首时表示根目录。

假设当前目录是 D2,进程 A 以如下两种方式打开文件 f2。
方式①fd1=open( ″() /f2 ″,O_RDONLY);
方式②fd1=open( ″/D2/W2/f2 ″, O_RDONLY);
其中,方式①的工作效率比方式②的工作效率高,因为采用方式①,文件系统是从()。

  • (A) /D2/W2
  • (B) D2/W2
  • (C) W2
  • (D) /W2
  • (A) 根目录开始查找文件 f2,系统查找时间少,读取 f2 文件次数不变
  • (B) 当前路径开始查找文件 f2,系统查找时间少,读取 f2 文件次数少
  • (C) 根目录开始查找文件 f2,系统查找时间少,读取 f2 文件次数少
  • (D) 当前路径开始查找文件 f2,系统查找时间少,读取 f2 文件次数不变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操作系统>其它
  • 试题答案:[[C],[D]]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件系统的树型目录结构方面的基本知识。
    试题(48)的正确答案是C。因为,在树型目录结构中,树的根结点为根目录,数据文件作为树叶,其他所有目录均作为树的结点。在树型目录结构中,从根目录到任何数据文件之间,只有一条唯一的通路。从树根开始,把全部目录文件名与数据文件名,依次用“/”连接起来,构成该数据文件的路径名,且每个数据文件的路径名是唯一的。这样可以解决文件重名问题,所以,对于第(48)题,虽然数据文件名均为f2,但不一定是相同的文件。从树根开始的路径名为绝对路径名,如果文件系统没有很多级时,使用不是很方便,所以引入相对路径名,即从当前目录开始,逐级通过中间的目录文件,最后到达所要访问的数据文件。同样,从当前目录开始,采用相对路径名,较之采用绝对路径名,可以减少系统访问目录文件的次数,但是访问文件f2的次数是不变的,所以对于第(49)题,正确答案为D。

第 39 题

操作系统通常将 I/O 软件分成四个层次:用户应用层软件、中断处理程序、独立于设备的软件和设备驱动程序,分层的主要目的是()。

  • (A) 提高处理速度
  • (B) 减少系统占用的空间
  • (C) 便于即插即用
  • (D) 便于系统修改、扩充和移植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操作系统>其它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题考察应试者对操作系统设备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操作系统设备管理功能的内部结构设计一般是基于分层的思想,因此,通常将I/O软件分为用户应用层软件、中断处理程序、独立于设备的软件和设备驱动程序4个层次。采用分层思想的主要目的是便于系统修改、扩充和移植。

第 40 题

虚拟内存是基于程序的局部性原理而设计的。下面关于局部性原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程序代码顺序执行
  • (B) 程序按照非一致性方式访问内存
  • (C) 程序连续地访问许多变量
  • (D) 程序在一段时间内访问相对小的一段地址空间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操作系统>虚设备与SPOOLING技术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程序的局部性原理,即程序的地址访问流有很强的时序相关性,未来的访问模式与最近已发生的访问模式相似。虚拟内存操作是基于程序执行的局部性原理,程序的局部性包括时间局部性、空间局部性等,如循环程序。在这里指程序在一段时间内访问相对小的一段地址空间。A、B、C选项的定义和局部性原理不符。

第 41 题

()操作需要特权指令执行。

  • (A) 读取当前时钟
  • (B) 清除一块内存
  • (C) 关闭中断
  • (D) 从用户态切换到管态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操作系统>其它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多任务的计算机系统中,特权指令主要用于系统资源的分配和管理,包括改变系统的工作方式、修改虚拟存储器管理的段表和页表、I/O指令、设置时钟、设盟控制寄存器和关闭中断等。简言之,不允许用户程序中直接使用的指令称为“特权指令”。这里,A,B,D选项可以由用户程序直接使用,而C是不可以直接使用的。

第 42 题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 P(n)对任何自然数正确,一般包括两个步骤:第一,建立基础,例如证明 P(1)正确;第二,建立推理关系,例如证明 n≥1 时,如果命题 P(n)正确则可以推断命题 P(n+1)也正确。这种推理关系可以简写为:n≥1 时 P(n)→P(n+1)。将上述数学归纳法推广到二维情况。为证明命题 P(m,n)对任何自然数 m 与 n 正确,先证明 P(1,1)正确,再证明推理关系(  )正确。

  • (A) m≥1,n≥1 时,P(m,n)→P(m+1,n+1)
  • (B) m≥1,n≥1 时,P(m,n)→P(m,n+1)以及 P(m+1,n+1)
  • (C) m≥1,n≥1 时,P(m,n)→P(m+1,n)以及 P(m,n+1)
  • (D) n≥1 时,P(1,n)→P(1,n+1);m≥1,n≥1 时,P(m,n)→P(m+1,n+1)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数学与经济管理>其它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题希望启发大家深化对数学归纳法本质的理解,而深化的逻辑思维还会产生推广、创新的意念。
    可以将命题P(m,n)定义域以二维点阵图来描述。
    (1,1)  (1,2)  (1,3), (1,4),…
    (2,1)  (2,2)  (2,3), (2,4),…
    (3,1)  (3,2)  (3,3), (3,4),…
    每一对自然数(m,n)表示一个点(m表示行号,n表示列号,行数与列数均无限)。
    试题中已经说明,对左上角的点(1,1)己经证明了P(1,1)的正确性,即己经建立了数学归纳的基础,现在来研究分析各选项中的推理关系:从(1,1)点基础能否推导到所有的点(m,n)。
    选项A的推理关系“m≥1,n≥1时,P(m,n)→P(m+1,n+1)”说明从任一点(m,n)发可以推导到它的右下点(m+1,n+1)。显然,根据(1,1)点墓础,以及这样的推理关系,只能推断出该命题对(2,2),(3,3),…,(n,n),…,(在图上呈现为对角线上所有的点)正确。
    选项B的推理关系“m≥l,n≥l时,P(m,n)→P(m+1,n+1)以及P(m+1,n+1)”说明从任一点(m,n)可以推导到它的右邻居点和右下点。显然,根据(1,1)点的基础,以及这两个推理关系,只能推断出该命题对所有的点(m,n)(m≤n)(在图上呈现为对角线及其上三角所有的点)正确。
    选项C的推理关系“m≥,n≥l时,P(m,n)→P(m+1,n)以及P(m,n+1)”说明从任何一点可以推导到它的下邻居点和右邻居点。显然,根据((1,1)点的基础,以及前一个推理关系,就能推导到第一列的所有点;再根据后一个推理关系,就能推断出该命题对图上所有的点都正确。
    选项D的推理关系“n≥1时,P(m,n)→P(m+1,n);m≥l,n≥1时,P(m,n)→P(m+l,n+1)”说明从第一行的任何一点可以推导到它的右邻居点;从图中任何一点可以推导到其右下点显然,根据(1,1)点基础,以及前一个推理关系,可以推导到第一行所有的点;再根据后一个推理关系,只能推断出该命题对所有的点(m,n)(m≤n)(在图上呈现为对角线及其上三角所有的点)正确。
    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
    按同样的思维方式,数学归纳法还可以做更多的推广。
    例1:P(1)正确;n≥l时{P(1),P(2), ... ,P(n)}→P(n+1),则n≥l时P(n)正确。
    例2:P(素数)正确;n≥2时P(n)→P(n-1),则n≥l时P(n)正确。
    例3:P(1),P(2),. ... ,P(2n)正确;m+n为偶数时{P(m),P(n)}→P((m+n)/2),则n≥l时P(n)正确。
    例4:P(1,1),P(1,2)正确;{P(m,n),P(m,n+1)}→{P(m,n+2),P(m+l,n)},则m≥l, n≥l时P(m,n)正确。

第 43 题

有八种化学药品 A、B、C、D、W、X、Y、Z 要装箱运输。虽然量不大,仅装 1箱也装不满,但出于安全考虑,有些药品不能同装一箱。在下表中,符号“×”表示相应的两种药品不能同装一箱。运输这八种化学药品至少需要装()箱,实现这种最少箱数的装箱方案(不计装箱顺序)可有()个。

 

  • (A) 2
  • (B) 3
  • (C) 4
  • (D) 5
  • (A) 1
  • (B) 2
  • (C) 3
  • (D) 4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数学与经济管理>其它
  • 试题答案:[[B],[C]]
  • 试题解析:

    用图来分析解答这类问题比较直观,判断与计算也不容易遗漏。在图上,用8个节点表示8种药品(为使思考更有条理,8个节点按字母顺序排列),并将允许同装一箱的两个节点用直线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看出,不可能将4种药品同装一箱(因为不存在4个节点互相都有连接的情况),最多一箱只能装3种药品(因为存在多个由3个节点互相连接成的三角形),8种药品至少需要3箱,而且必然是分别装3、3、2种药品(不计装箱顺序)。
      允许3种药品同装一箱的实现方法有6种(有6个三角形):ABW、ABY、BCW、CWZ、 CXZ、DXZ。以字母顺序排列检查,不容易遗漏。
      适当选择其中不发生交叉倩况的两箱,就能组成6种药品装两箱的方法。剩余的两种药品是否能同装一箱就很容易判断了。这样就形成了如下6种装箱方案。
      ABW、CXZ、D、Y
      ABW、DXZ、C、Y
      ABY、CWZ、DX
      ABY、CXZ、D、W
      ABY、DXZ、CW
      BCW、DXZ、AY
      其中有三种方案需要装4箱,有3种方案只需要装3箱。
      因此,本题的结论是至少需要装3箱,最优装箱方案有如下3种。
      ABY、CWZ、DX
      ABY、DXZ、CW
      BCW、DXZ、AY

第 44 题

在下列所示系统中每个部件的可靠度都等于R(0<R<1),则通过分析比较就可以判断,系统可靠度最高的是()。

 

  • (A)
  • (B)
  • (C)
  • (D)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系统配置与性能评价>性能指标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如果对上述每个系统直接计算其可靠度,则会非常复杂,也很费时间。但目标要求并不是计算,而是判断并选择具有最高可靠度的系统。对这样的问题,用定性方法处理则非常简单有效。在实际工作中,高水平的人常能跳出繁杂的数量层,在定性的层次考虑问题,常能很快获得宏观的结论。本题就是典型的例子。
    为方便描述,设RA、RB、RC、RD分别为系统A~D的可靠度。
    显然,在任何系统中,如果将其中某个部件增加可靠度,其他部件的可靠度不变,则整个系统的可靠度将有所增加或保持不变;如果将系统中某个部件降低可靠度,其他部件的可靠度不变,则整个系统的可靠度将有所降低或保持不变。
    在系统C中,如果将位于中央的那个部件换成一个总是失效的部件,则该系统就成为系统A;如果将该部件换成一个总是可靠的部件,则该系统就成为系统B。因此,RB≥RC≥RA。
    在系统B中,如果将左上角的那个部件换成总是失效的部件,则该系统就成为系统D,因此RB≥RD。
    综合上述比较分析可知,在题中所述的4个系统中,系统B具有最高的可靠度。

第 45 题

设每天发生某种事件的概率 p 很小,如不改变这种情况,长此下去,这种事件几乎可以肯定是会发生的。对上述说法,适当的数学描述是:设 0<p<1,则()。

  • (A)
  • (B)
  • (C)
  • (D)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数学与经济管理>其它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用文字描述的定量问题有时也可以用数学语言来表述,这种表述能力对于研究分析解决问题常常是有益的,不但深化了对问题的认识,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以往的考试中,很少涉及考察对实际问题的描述能力,一般都是已经将实际问题正确地描述出来,再考察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实际上,描述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困难,更重要,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定量的实际问题,就是数学建模。数学建模能力是系统分析师必须有的重要能力。
    设每天发生某种事件的概率保持为常数P(不发生该种事故的概率为1-P),则连续n天都不发生该事故的概率为(1-P)n。因此,连续n天内会发生(至少一次)这种事件的概率为1-(1-P)n。当n→∞时,该式的极限等于1。这就是说,只要每天发生这种事件的概率P保持常数且不为0,则当n充分大时,几乎可以肯定地说,这种事故早晚是会发生的。

第 46 题

评估和选择最佳系统设计方案时,甲认为可以采用点值评估方法,即根据每一个价值因素的重要性,综合打分来选择最佳的方案。乙根据甲的提议,对如下表所示的系统 A 和 B 进行评估,那么乙认为(  )。

  • (A) 最佳方案是 A
  • (B) 最佳方案是 B
  • (C) 条件不足,不能得出结论
  • (D) 只能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做出判断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数学与经济管理>预测与决策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点值评估方法将根据每一个价值因素的重要性为其指定一个加权值(以百分数表示),然后用每一个因素来评估每一个候选的信息系统方案,得到一个等级分,范围为0~l00,其中0分表示候选方案根本没有达到价值因素的要求,100分表示该候选方案完全达到价值因素的要求。将每个候选系统的各个价值因素的得分累加,总分最高的候选方案是最佳的选择。
    根据题目给出的表,相对于硬件(35%)和供应商支持(25%),软件这一因素被赋予最大的权重(40%),系统A的得分是82.5,系统B的得分是86.75(更接近100 ),所以B是最佳方案。

第 47 题

某企业拟进行电子商务系统的建设,有四种方式可以选择:①企业自行从头开发;②复用已有的构件来构造;③购买现成的软件产品;④承包给专业公司开发。针对这几种方式,项目经理提供了如下图所示的决策树,根据此图,管理者选择建设方式的最佳决策是()。

  • (A) 企业自行从头开发
  • (B) 复用已有的构件来构造
  • (C) 购买现成的软件产品
  • (D) 承包给专业公司开发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数学与经济管理>预测与决策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在软件应用领域,直接获取(购买)计算机软件常常比自行开发的成本要低得多。软件工程管理者面临着做出自行开发还是购买的决策问题,而且由于存在多种可选的获取方案使得决策更加复杂。这些决策包括:从头开始构造系统;复用已有的“具有部分经验”的构件来构造系统;购买现成的软件产品,并进行修改以满足当前项目的需要;将软件开发承包给外面的开发商。

    可以采用决策树分析来帮助管理者进行决策,题目图中路径上的数字是出现该情况的概率,“树叶”金额是出现该情况的成本,成本的预期值Σ(路径概率)i×(估算的成本路径),其中i是决策树的某条路经。经过计算可知,采用购买方式预期成本最低,因此管理者选择建设方式的最佳决策是购买现成的软件产品。

    </p>

第 48 题

最适合在共用电话交换网(PSTN)上实时传输视频数据的标准是(),DVD中视频的编码规范符合()标准。

  • (A) MPEG-1
  • (B) MPEG-2
  • (C) MPEG-4
  • (D) MPEG-7
  • (A) MPEG-1
  • (B) MPEG-2
  • (C) MPEG-4
  • (D) MPEG-7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多媒体基础>常见多媒体标准
  • 试题答案:[[C],[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ISO组织运动图像专家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 )所制订的标准,该专家组成立于1988年,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制定与有关研制视频压缩、音频压缩及多种压缩数据流复合及同步方面的国际标准。继1990年公布MPEG-1的标准以来,先后公布了MPEG-2标准(1994年)、MPEG-4标准(1996年)以及MPEG-7标准。
     其中,大家所熟知的VCD和DVD分别采用了MPEG-1和MPEG-2技术,而MPEG-4则是最近一阶段随着网络多媒体发展而大量被采用的技术。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发和正在开发的MPEG标准如下:
    · MPEG-1:数字电视标准。主要应用于CD-RGM上数字电视和VCD上音视频编码规范。
    · MPEG-2:数字电视标准。主要应用于数字电视和DVD标准。
    · MPEG-4:多媒体应用标准。是一个数据速率很低的多媒体通信标准,可以应用在移动通信和公用电话交换网上,并支持可视电话、电视邮件、电子报纸和其他低数据传输率场合下的应用。
    · MPEG-7:多媒体内容描述接口标准。
    · MPEG-21:多媒体框架结构标准。

第 49 题

复杂系统是指()。

  • (A) 通过对各子系统的了解不能对系统的性能做出完全的解释
  • (B) 系统由大量的子系统组成
  • (C) 系统的结构很复杂,难于图示
  • (D) 系统的功能很复杂,难于用文字描述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复杂系统的复杂之处主要在于其各子系统之间关联的复杂性。例如,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系统。虽然骨骼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等都有清晰的结构,可以清晰地描述其性能,但各子系统之间相互关联的机制却仍难以把握。

第 50 题

每个线性规划问题需要在有限个线性约束条件下,求解线性目标函数 F 何处能达到极值。有限个线性约束条件所形成的区域(可行解区域),由于其边界比较简单(逐片平直),人们常称其为单纯形区域。单纯形区域 D 可能有界,也可能无界,但必是凸集(该区域中任取两点,则连接这两点的线段全在该区域内),必有有限个顶点。以下关于线性规划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若 D 有界,则 F 必能在 D 的某个顶点上达到极值
  • (B) 若 F 在 D 中A.B 点上都达到极值,则在 AB 线段上也都能达到极值
  • (C) 若 D 有界,则该线性规划问题一定有一个或无穷多个最优解
  • (D) 若 D 无界,则该线性规划问题没有最优解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数学与经济管理>线性规划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从宏观上理解线性规划方法的原理与机制,特别是从二维、三维的直观理解推广到高维的理解。这种宏观的、直观的理解对于深刻认识数学概念、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创新也会有重要的、奇特的启发作用。
    很明显,有界区域内线性函数的值域肯定是有界的。从直观上可以理解,由于线性函数的平坦性,其极值一定会在边界上达到(许多教材上给出了严格证明)。直观的理解有助于形象地感悟某些理论研究的结论。由于单纯形区域的边界是逐片平直的,它对应的线性目标函数值域也会是逐片平直的,人们可以想象,线性函数F会在D区域的顶点处达到极值。所以选项A是正确的。
    由于单纯形区域是凸集,只要A, B两点在区域内,则线段AB全在该区域内。由于F (A)与F(B)在线性目标函数值域上,不难看出,线段AB中的任一点C对应的F(C)就会落在F(A)与F(B)的连线上。所以选项B也是正确的。
    选项C可以从选项A与B导出。线性规划问题要么无解,要么只有唯一的最优解,要么会有无穷多个最优解。因为如果有两个最优解,则这两个解的连线段上所有的解都是最优解。所以选项C也是正确的。
    选项D不正确。若区域D无界,则线性规划问题可能无解,也可能有解(唯一解或无穷多个解)。
    例如,线性规划问题:
    Min Z=X+Y    s.t.X≥0, Y≥0
    的可行解区域是无界的,但在X=0 Y=0时有唯一的最优解(极小值)Z=0。
    又例如,线性规划问题:
    Max Z=2X
    s.t.X≤4, X≥0,Y≥0
    的可行解区域是无界的,但在X=4 , Y≥0处有无穷多个最优解(极大值)Z=8。
    线性规划问题:
    Max Z=X+y
    s.t. X≤4, X≥0,Y≥0
    的可行解区域是无界的,不存在最优解。
    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直观、形象、宏观地看问题不仅能深刻理解问题的实质,有时还能启发新的思路,创立新的问题求解方法。
    例如,用单纯形方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单纯形区域D的边界先选一个初始顶点,再通过迭代计算,沿着D的边界逐个顶点行进,直到达到最优解的那个顶点为止。
    在企业实际应用中,一般会有大量的变量,区域D的顶点也很多,这种方法的计算量是很大的。
    从直观上看,从区域D的一个顶点出发,沿D的边界前进直到最优解顶点,一般都是绕弯的。人们会想到,应该有更捷径的路,而这条路可能是从区域D内穿越过去的。从区域D的一个点出发,沿什么方向走会使线性函数值F增长最快(或下降最快)呢?显然,应该沿函数F的梯度方向(或负梯度方向)前进,直到区域D的边界,会有更好的效果。据此,我们认为,可以获得比单纯形法更快的迭代求解方法。当然,单有直观思维是不够的,还需要在这种思维的指导下,去寻求实际可行的求解方法。现在,也确实有人按这种思路获得了新的解法。

第 51 题

因特网中的协议应该满足规定的层次关系,下面的选项中能正确表示协议层次和对应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TCP/IP协议族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Internet协议要满足一定的封装关系,上层协议封装在下层协议数据单元中传送。应用层协议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通过TCP连接发送,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利用UDP数据报传送,TFTP(简单文件传输协议)也是利用UDP数据报传送,而TELNET(远程登录协议)则是建立在TCP连接之上。

第 52 题

POP3 协议采用()模式,当客户机需要服务时,客户端软件(Outlook Express或 FoxMail)与 POP3 服务器建立()连接。

  • (A) Browser/Serve
  • (B) Client/Server
  • (C) Peer to Peer
  • (D) Peer to Server
  • (A) TCP
  • (B) UDP
  • (C) PHP
  • (D) IP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TCP/IP协议族
  • 试题答案:[[B],[A]]
  • 试题解析:

    POP3协议采用Client/Server模式,当客户机需要服务时,客户端软件(Outlook Express或FoxMail)与POP3服务器建立TCP连接。

第 53 题

在Windows 操作系统中,要实现一台具有多个域名的Web服务器,正确的方法是()。

  • (A) 使用虚拟目录
  • (B) 使用虚拟主机
  • (C) 安装多套 IIS
  • (D) 为 IIS 配置多个 Web 服务端口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操作系统>其它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Web服务器只能安装一套IIS系统,使用虚拟目录和多个Web服务端口可以实现多个网站的发布,但是其域名是相同的,而使用虚拟主机可以实现一台具有多个域名的Web服务器。

第 54 题

当数据在两个VLAN之间传输时需要哪种设备?()

  • (A) 二层交换机
  • (B) 网桥
  • (C) 路由器
  • (D) 中继器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其它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当数据在两个VLAN之间传输时需要通过路由器或三层交换机。因为每个VLAN是一个广播域,在两个广播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需要第三层设备的支持。

第 55 题

多方多媒体会话控制组(IETF 的一个工作组)制定了一组会话控制协议来服务互联网上的多媒体应用。其中()来描述会话包含的媒体类型。

  • (A) SDP
  • (B) SAP
  • (C) SIP
  • (D) SCCP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多媒体基础>常见多媒体标准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初始协议)、SAP(Session Announcement Protocol,会话通告协议)和SDP(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会话描述协议)是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多媒体数据和控制体系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SIP、SAP和SDP是三个与会话(Session)有关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RFC协议。
    SCCP协议是7号信令用户部分的一种补充功能级,位于消息传输部分协议(Message Transfer Part,MTP)之上.为MTP提供附加功能。

第 56 题

()是与IP协议同层的协议,可用于互联网上的路由器报告差错或提供有关意外情况的信息。

  • (A) IGMP
  • (B) ICMP
  • (C) RARP
  • (D) ARP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TCP/IP协议族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IGMP(Internee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Internet组管理协议)协议运行于主机和与主机直接相连的组播路由器之间,是IP主机用来报告多址广播组成员身份的协议。
    ICMP(Internee Control Messages Protocol,Internet控制信息协议)协议允许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情况和提供有关异常情况的报告。
    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逆向地址解析协议)用于将本地的硬件地址(MAC地址)解析为网络中的协议地址(当前大多是IP地址)。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是负责将某个IP地址解析成对应的MAC地址的协议。

第 57 题

An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is built upon a commercial()that promises the seamless ()of all the information flowing through the company ─financial, accounting, human resources, supply chain and customer information. In implementation, all ERP systems include several features. The system is installed on a typica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It requires initial setup according to the organization’s process, but it may be ()according to the organization’s unique process requirements through a tool set contained within the ERP applications. Using ERP, ()can be prescribed to automate approval processes through established chains of command. One of the methods used to effect rapid implementation of the ERP system is to conduct concurrent ()sessions during the early stages of ERP implementation.

  • (A) operating system
  • (B) middleware
  • (C) software package
  • (D) management system
  • (A) association
  • (B) connection
  • (C) combination
  • (D) integration
  • (A) customized
  • (B) made
  • (C) manufactured
  • (D) produced
  • (A) functions
  • (B) processes
  • (C) information
  • (D) workflows
  • (A) JRP
  • (B) BPR
  • (C) RAD
  • (D) JAD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专业英语>专业英语
  • 试题答案:[['C'],['D'],['A'],['D'],['B']]
  • 试题解析:

    企业资源计划(ERP)是在一个商用软件包上建立起来的,这个软件包保证了企业中信息流(金融、财务、人力资源、供应链和客户信息)的无缝集成。在实现阶段,所有的ERP系统都有这些特性:系统被安装在一个典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上;根据企业的流程进行初步设置,但是可以按照企业特殊的流程需求,利用ERP应用包含的工具集对其进行定制。使用ERP,可以通过所建立的命令链将工作流设置为自动执行被认可的过程。快速实现ERP系统的一种方法是在实现ERP的早期阶段建立并发的BPR会话。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