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系分论文真题

第 1 题

论信息系统开发方法论
信息系统的开发一般分为系统规划、需求定义、系统设计、实施和维护等主要五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应该在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开展工作。随着信息系统规模的变化和传统开发方法论的演变,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经历了“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两种方式。

请围绕“信息系统开发方法论”论题,依次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概要叙述你参与分析和开发的信息系统以及你所担任的主要任务和开展的主要工作。
2.分别说明信息系统“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两种系统分析设计方式。详细阐述系统遵循“自底向上”方式和“自顶向下”方式设计开发的优缺点。
3.详细说明你所参与的信息系统是如何遵循“自底向上”、“自顶向下”或综合“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两种方式进行的分析、设计和开发的。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较难
  • 知识点:论文写作>系统开发方法
  • 试题答案:


  • 试题解析:

    自顶向下的方法:
    优点:符合软件开发和硬件设计人员的思路;易于定义层次关系,明确层次行为、结构和语义。
    缺点:依赖于某种系统级设计语言;设计复用效率较低,开发的产品只能定制于某一种应用。
    自底向上的方法:
    优点:易于遵循设计复用思路;能简化设计流程,加快设计速度;扩充对架构探索能力。
    缺点:系统的集成较为困难,通信接口综合问题比较严重;依赖于底层环境的支持。

第 2 题

论软件构件管理及其应用
软件构件是软件复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达到软件复用的目的,构件应当是高内聚的,并具有稳定的对外接口。同时为了使构件更切合实际、更有效地被复用,构件应当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以提高其通用性。而存在大量的、可复用的构件是有效使用复用技术的前提。对大量构件进行有效管理,以方便构件的存储、检索和提取,是成功复用构件的必要保证。

请围绕“软件构件管理及其应用”论题,依次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请围绕“软件构件管理及其应用”论题,依次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简要叙述你参与管理和开发的软件项目以及你在其中所担任的主要工作。
2.详细说明构件管理中常见的构件获取方法,以及构件组织分类的常见方法。
3.结合你具体参与管理和开发的实际项目,说明在项目中如何获取和组织构件,以及如何进行构件组装 。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较难 - 知识点:论文写作>系统开发方法 - 试题答案:


- 试题解析:

存在大量的、可复用的构件是有效地使用复用技术的前提。对大量的构件进行有效的管理,以方便构件的存储、检索和提取,是成功复用构件的必要保证。
1.构件的获取
在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中,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途径来获取构件:
(1)从现有构件中获得符合要求的构件,直接使用或作适应性修改,得到可复用的构件。
(2)通过遗留工程(legacy engineering),将具有潜在复用价值的构件提取出来,得到可复用的构件。
(3)从市场上购买现成的商业构件,即COTS(Commercial Off-The-Shell)构件。
(4)开发新的符合要求的构件。
企业或项目组在进行以上决策时,必须考虑到不同方式获取构件的一次性成本和以后的维护成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然后做出最优的选择。在项目实践中,可以使用决策树来帮助选择,有关这方面的知识,请阅读2.11.3节。
2.构件的组织
当企业获取了数量众多的构件之后,就需要建立构件库。为了给复用者在查询构件时提供方便,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复用构件,必须对获取的构件进行分类,并置于构件库的适当位置。构件的分类方法及相应的结构对构件的检索和理解有极为深刻的影响。可复用技术对构件库组织方法的要求是:
(1)支持构件库的各种维护动作,例如,增加、删除或修改构件,尽量不要影响构件库的结构。
(2)不仅要支持精确匹配,还要支持相似构件的查找。
(3)不仅能进行简单的语法匹配,而且能够查找在功能或行为方面等价或相似的构件。
(4)对应用领域具有较强的描述能力和较好的描述精度。
(5)库管理员和用户容易使用。
目前,已有的构件分类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三大类,分别是关键字分类法、刻面(facet)分类法和超文本组织方法。
(1)关键字分类法。关键字分类法将应用领域的概念按照从抽象到具体的顺序逐次分解为树形或有向无回路图结构,每个概念用一个描述性的关键字表示。当在构件库中加入新的构件时,库管理员必须对构件的功能或行为进行分析,在浏览已有关键字分类结构的同时,将新构件置于最合适的原子级关键字之下。如果无法找到构件的属主关键字,则可以扩充现有的关键字分类结构,引进新的关键字。
(2)刻面分类法。刻面分类法定义若干用于刻画构件特征的“刻面”,每个面包含若干概念,这些概念描述构件在刻面上的特征。刻面可以描述构件执行的功能、被操作的数据、构件应用的语境或其他特征。描述构件的刻面集合称为刻面描述符,一般而言,刻面描述符不超过7个刻面。关键字分类法和刻面分类法都是以数据库系统作为实现背景的,虽然可以选用关系型数据库,但面向对象数据库更适合于实现构件库,因为其中的复合对象和多重继承等机制与表格相比,更适合描述构件及其相互关系。
(3)超文本方法。与基于数据库系统的构件库组织方法不同,超文本方法基于全文检索技术,其主要思想是:所有构件必须辅以详尽的功能或行为说明文档;说明中出现的重要概念或构件以网状链接方式相互连接;检索者在阅读文档的过程中可按照人类的联想思维方式任意跳转到包含相关概念或构件的文档;全文检索系统将用户给出的关键字与说明文档中的文字进行匹配,实现构件的浏览式检索。超文本组织方法为开发和复用构件提供了直观的多媒体方式。由于网状结构比较自由、松散,因此,超文本方法比前两种方法更易于修改构件库的结构。

第 3 题

论软件系统需求获取技术及应用
需求获取(Requirement Discovery, RD)是一个确定和理解不同类用户的需要和约束的过程。需求获取是否科学、充分对所获取的结果影响很大,直接决定了系统开发的目标和质量。由于大部分用户无法完整的描述需求,也不可能看到系统的全貌,所以在需求获取中,系统分析师需要与用户进行有效沟通和合作才能成功。系统分析师根据要获取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来源采用不同的需求获取技术,并且熟练地在实践中运用它,进而获得用于描述系统活动的特定软件需求,构建系统开发目标和质量要求。

请围绕“软件系统需求获取技术及应用”论题,依次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简要叙述你参与的软件开发项目以及你所承担的主要工作。
2.详细说明目前主要有哪些需求获取技术,不同需求获取技术各自有哪些特点。

3.根据你所参与的项目,具体阐述如何根据需求内容采用不同的需求获取技术获取系统需求。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较难 - 知识点:论文写作>需求工程 - 试题答案:


- 试题解析:

常见的需求获取技术包括:
用户访谈:用户访谈是最基本的一种需求获取手段,其形式包括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两种。用户访谈是通过1对1(或1对2,1对3)的形式与用户面对面进行沟通,以获取用户需求。用户访谈具有良好的灵活性,有较宽广的应用范围。但是,也存在着许多困难,例如,用户经常较忙,难以安排时间;面谈时信息量大,记录较为困难;沟通需要很多技巧,同时需要系统分析师具有足够的领域知识等。另外,在访谈时,还可能会遇到一些对于企业来说比较机密和敏感的话题。因此,这看似简单的技术,也需要系统分析师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沟通能力。
问卷调查:用户访谈最大的难处在于很多关键人员时间有限,不容易安排过多的时间。而且,如果用户较多,不可能一一访谈。因此,就需要借助问卷调查,通过精心设计调查表,然后下发到相关的人员手中,让他们填写答案。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克服用户访谈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采样:采样是指从种群中系统地选出有代表性的样本集的过程,通过认真研究所选出的样本集,可以从整体上揭示种群的有用信息。对于信息系统的开发而言,现有系统的文档(文件)就是采样种群。当开始对一个系统做需求分析时,查看现有系统的文档是对系统有初步了解的最好方法。但是,系统分析师应该查看哪些类型的文档,当文档的数据庞大,无法一一研究时,就需要使用采样技术选出有代表性的数据。
情节串联板:在需求获取的过程中,虽然系统分析师很大的一部分精力在于理解和分析业务,了解潜在的问题,但仍然不可避免地涉及一些解决方案的探讨,因为只有让用户了解“系统如何做”时才会更容易达成共识。而且,很多用户对信息系统是没有直观认识的,这样就很容易产生盲区,而这种时候,系统分析师就需要通过情节串联板技术来帮助用户消除盲区,达成共识。
联合需求计划:为了提高需求获取的效率,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使用小组工作会议来代替大量独立的访谈。联合需求计划(Joint Requirement Planning, JRP)是一个通过高度组织的群体会议来分析企业内的问题并获取需求的过程,它是联合应用开发(Joint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JAD)的一部分。
关于需求获取技术的详细情况,请参看“《系统分析师教程》11.2 需求获取”章节。

第 4 题

论数据挖掘方法及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普遍应用,人类获取数据的能力不断增强,数据库的数量和规模在迅速增加。数据挖掘又称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Knowledge Discover in Database, KDD), 是识别数据库中以前不知道的、新颖的、潜在有用的和最终可被理解的模式的非平凡过程。数据挖掘是数据库知识发现过程的一个步骤,其目标就是要智能化和自动化地把数据转换为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请围绕“数据挖据方法及应用”论题,依次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概要叙述你参与分析和开发的软件系统以及你所担任的主要任务和开展的主要工作。
2.详细阐述三种常用的数据挖掘方法。
3.详细说明你所参与分析和开发的软件系统是如何基于常用的数据挖掘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的。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论文写作>数据库工程 - 试题答案:


- 试题解析:

数据挖掘的方法包括:关联分析、序列分析、分类分析、聚类分析、预测和时间序列分析。
(1)关联分析。关联分析主要用于发现不同事件之间的关联性,即一个事件发生的同时,另一个事件也经常发生。关联分析的重点在于快速发现那些有实用价值的关联发生的事件。其主要依据是事件发生的概率和条件概率应该符合一定的统计意义。在进行关联分析的同时,还需要计算两个参数,分别是最小置信度(可信度)和最小支持度,前者表示规则需满足的最低可靠度,用以过滤掉可能性过小的规则;后者则用来表示规则在统计意义上需满足的最小程度。
(2)序列分析。序列分析主要用于发现一定时间间隔内接连发生的事件,这些事件构成一个序列,发现的序列应该具有普遍意义,其依据除了统计上的概率之外,还要加上时间的约束。在进行序列分析时,也应计算置信度和支持度。
(3)分类分析。分类分析通过分析具有类别的样本特点,得到决定样本属于各种类别的规则或方法。利用这些规则和方法对未知类别的样本分类时应该具有一定的准确度。其主要方法有基于统计学的贝叶斯方法、神经网络方法、决策树方法等。分类分析时首先为每个记录赋予一个标记(一组具有不同特征的类别),即按标记分类记录,然后检查这些标定的记录,描述出这些记录的特征。这些描述可能是显式的,例如,一组规则定义;也可能是隐式的,例如,一个数学模型或公式。
(4)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是根据“物以类聚”的原理,将本身没有类别的样本聚集成不同的组,并且对每个这样的组进行描述的过程。其主要依据是聚集到同一个组中的样本应该彼此相似,而属于不同组的样本应该足够不相似。聚类分析法是分类分析法的逆过程,它的输入集是一组未标定的记录,即输入的记录没有作任何处理,目的是根据一定的规则,合理地划分记录集合,并用显式或隐式的方法描述不同的类别。
(5)预测方法。预测方法与分类分析相似,但预测是根据样本的已知特征估算某个连续类型的变量的取值的过程,而分类则只是用于判别样本所属的离散类别而已。预测方法常用的技术是回归分析。
(6)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是随时间而变化的事件序列,目的是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或者寻找相似发展模式,或者发现周期性的发展规律。
在实际应用中,以上分析方法有着不同的适用范围,经常被综合运用。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