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系分上午真题

第 1 题

用例是一种描述系统需求的方法,以下关于用例建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用例定义了系统向参与者提供服务的方法 >- (B) 通信关联不仅能表示参与者和用例之间的关系,还能表示用例之间的关系 >- (C) 通信关联的箭头所指方是对话的主动发起者 >- (D) 用例模型中的信息流由通信关联来表示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需求工程>UML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用例是一种描述系统需求的方法,使用用例的方法来描述系统需求的过程就是用例建模。在用例图中,主要包括参与者、用例和通信关联三种元素,如图所示。
                                                                                
(1)参与者。参与者是指存在于系统外部并与系统进行交互的任何事物,既可以是使用系统的用户,也可以是其他外部系统和设备等外部实体。
(2)用例。用例是在系统中执行的一系列动作,这些动作将生成特定参与者可见的价值结果。也就是说,用例表示系统所提供的服务,它定义了系统是如何被参与者所使用的,它描述的是参与者为了使用系统所提供的某一完整功能而与系统之间发生的一段对话。
(3)通信关联。通信关联表示的是参与者和用例之间的关系,或用例与用例之间的关系。箭头表示在这一关系中哪一方是对话的主动发起者,箭头所指方是对话的被动接受者,箭尾所指方是对话的主动发起者。如果不想强调对话中的主动与被动关系,可以使用不带箭头的关联实线。在用例模型中,信息流不是由通信关联来表示的,该信息流是默认存在的,并且是双向的,它与箭头所指的方向没有关系。

第 2 题

UML通过五个视图来定义系统架构,(  )表示了设计模型中在架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类、子系统、包和用例实现的子集。


>- (A) 逻辑视图 >- (B) 用例视图 >- (C) 进程视图 >- (D) 部署视图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需求工程>UML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UML对系统架构的定义是系统的组织结构,包括系统分解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的关联性、交互机制和指导原则等提供系统设计的信息。具体来说,就是指以下5个系统视图:
(1)逻辑视图。逻辑视图也称为设计视图,它表示了设计模型中在架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部分,即类、子系统、包和用例实现的子集。
(2)进程视图。进程视图是可执行线程和进程作为活动类的建模,它是逻辑视图的一次执行实例,描述了并发与同步结构。
(3)实现视图。实现视图对组成基于系统的物理代码的文件和构件进行建模。
(4)部署视图。部署视图把构件部署到一组物理节点上,表示软件到硬件的映射和分布结构。
(5)用例视图。用例视图是最基本的需求分析模型。

第 3 题

UML事物的关系中,(  )和(  )本质上都属于依赖关系。


>- (A) 泛化关系 >- (B) 关联关系 >- (C) 包含关系 >- (D) 组合关系 >- (A) 继承关系 >- (B) 聚合关系 >- (C) 扩展关系 >- (D) 组合关系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需求工程>UML - 试题答案:[['C'],['C']] - 试题解析:
依赖(dependency)。依赖是两个事物之间的语义关系,其中一个事物发生变化会影响另一个事物的语义。
从UML事物关系的本质上来看,包含关系和扩展关系都属于依赖关系。对包含关系而言,抽象用例中的事件流是一定插入到基本用例中去的,并且插入点只有一个。扩展用例的事件流往往可以抽象为基本用例的备选事件流,在扩展关系中,可以根据一定的条件来决定是否将扩展用例的事件流插入到基本用例的事件流中,并且插入点可以有多个。在实际应用中,很少使用泛化关系,子用例的特殊行为都可以作为父用例中的备选事件流而存在。

第 4 题

面向对象分析中,构建用例模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其中,除了(  )阶段之外,其他阶段是必需的。


>- (A) 识别参与者 >- (B) 合并需求获得用例 >- (C) 细化用例描述 >- (D) 调整用例模型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需求工程>需求分析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在OOA方法中,构建用例模型一般需要经历四个阶段,分别是识别参与者、合并需求获得用例、细化用例描述和调整用例模型,其中前三个阶段是必需的。


### 第 5 题
用户乙收到甲数字签名后的消息M,为验证消息的真实性,首先需要从CA获取用户甲的数字证书,该数字证书中包含(  ),并利用(  )验证该证书的真伪,然后利用(  )验证M的真实性。


>- (A) 甲的公钥 >- (B) 甲的私钥 >- (C) 乙的公钥 >- (D) 乙的私钥 >- (A) CA的公钥 >- (B) 乙的私钥 >- (C) 甲的公钥 >- (D) 乙的公钥 >- (A) CA的公钥 >- (B) 乙的私钥 >- (C) 甲的公钥 >- (D) 乙的公钥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信息安全>数字证书 - 试题答案:[['A'],['A'],['C']]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数字签名和CA方面的基础知识。
CA是认证中心的简称,为了能够在互联网上认证通信双方的身份,可以在相应的认证中心申请自己的数字生疏。CA为用户颁发的数字证书中包含用户的公钥信息、权威机构的认证信息和有效期等。用户收到经数字签名的消息后,须首先验证证书的真伪,即使用证书的公钥来验证,然后利用对方的公钥来验证消息的真实性。
### 第 6 题
下列不属于报文认证算法的是(  )。


>- (A) MD5 >- (B) SHA-1 >- (C) RC4 >- (D) HMAC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安全>信息摘要与数字签名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RC4是一种加密算法,并非摘要算法。


### 第 7 题
张某购买了一张有注册商标的应用软件光盘,擅自复制出售,其行为是侵犯(  )行为。


>- (A) 注册商标专用权 >- (B) 光盘所有权 >- (C) 软件著作权 >- (D) 软件专利权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法律法规与标准化>侵权判断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张某的行为是侵犯了软件著作权,因为他没有著作权,无权复制并销售获得收益。此处试题在误导考生选注册商标权,事实上,这种情况才算侵犯商标权:张某也开发了同样的产品,使用该光盘的注册商标,就是侵犯商标权了。


### 第 8 题
以下知识产权中,(  )的保护期限是可以延长的。


>- (A) 专利权 >- (B) 商标权 >- (C) 著作权 >- (D) 商业秘密权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法律法规与标准化>保护期限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商标权有效期10年(若注册人死亡或倒闭1年后,未转移则可注销,期满后6个月内必须续注),续注即延期。


### 第 9 题
软件著作权产生的时间是(  )。


>- (A) 软件首次公开发表时 >- (B) 开发者有开发意图时 >- (C) 软件得到国家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认可时 >- (D) 软件开发完成时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法律法规与标准化>保护期限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软件著作权是不需要发表就能获得的,获得的时间点是作品完成时。


### 第 10 题
美国某公司与中国某企业谈技术合作,合同约定使用1件美国专利(获得批准并在有效期内),该项技术未在中国和其他国家申请专利。依照该专利生产的产品(  ),中国企业需要向美国公司支付这件美国专利的许可使用费。


>- (A) 在中国销售 >- (B) 返销美国 >- (C) 在日本销售 >- (D) 在韩国销售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法律法规与标准化>保护范围与对象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在美国申请的专利,仅在美国受法律保护,在其他地方并不受保护。


### 第 11 题

某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结构如下所示,若所构成系统的每个部件的可靠度分别为R1 、R2、R3和 R4  ,则该系统的可靠度为(  )。

                                               

>- (A) (1-( R1+R2)R3)+R4 >- (B) (1-(1-R1R2)(1-R3))R4 >- (C) (1-R1R2)(1-R3)R4 >- (D) (1-R1)(1-R2)R3(1-R4)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系统可靠性分析与设计>系统可靠性分析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系统可靠性方面的基础知识。
由子系统构成串联系统时,其中任何一个子系统失效就使整个系统失效,其可靠度等于各子系统可靠度的乘积;构成并联系统时,只要有一个子系统正常工作,系统就能正常工作。
设每个子系统的可靠性分别以R1 、R2,...,RN表示,则整个系统用串联方式构造时的可靠度为R=R1×R2…×…RN,整个系统用并联方式构造时的可靠度为R=1-(1-R1)(1-R2)…(1-RN)。

题图中,R1,R2是串联关系,其可靠度为R1×R2,R3与R1、R2并联后再与R4串联,因此整个系统的可靠度为(1-(1-R1R2)(1-R3))R4

### 第 12 题
某浮点数格式如下:7位阶码(包含一个符号位),9位尾数(包含一个符号位)。若阶码用移码、尾数用规格化的补码表示,则浮点数所能表示数的范围是(  )。


>- (A) -263~(1-2-8)×263 >- (B) -264~(1-2-7)×264 >- (C) -(1-2-8)×263 ~263 >- (D) -(1-2-7)×264~(1-2-8)×263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数据的表示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如果浮点数的阶码(包括1位阶符)用R位的移码表示,尾数(包括1位数符)用M位的补码表示,则这种浮点数所能表示的数值范围如下。

最大的正数:,最小的负数:



第 13 题

Cache的替换算法中,(  )算法计数器位数多,实现困难。


>- (A) FIFO >- (B) LFU >- (C) LRU >- (D) RAND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Cache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1)随机算法。这是最简单的替换算法。随机法完全不管cache块过去、现在及将来的使用情况,简单地根据一个随机数,选择一块替换掉。
(2)先进先出(First In and First Out, FIFO)算法。按调入cache的先后决定淘汰的顺序,即在需要更新时,将最先进入cache的块作为被替换的块。这种方法要求为每块做一记录,记下它们进入cache的先后次序。这种方法容易实现,而且系统开销小。其缺点是可能会把一些需要经常使用的程序块(如循环程序)替换掉。
(3)近期最少使用(Least Recently Used, LRU)算法。LRU算法是把CPU近期最少使用的块作为被替换的块。这种替换方法需要随时记录cache中各块的使用情况,以便确定哪个块是近期最少使用的块。LRU算法相对合理,但实现起来比较复杂,系统开销较大。通常需要对每一块设置一个称为“年龄计数器”的硬件或软件计数器,用以记录其被使用的情况。
(4)最不经常使用页置换(Least Frequently Used (LFU))算法,要求在页置换时置换引用计数最小的页,因为经常使用的页应该有一个较大的引用次数。但是有些页在开始时使用次数很多,但以后就不再使用,这类页将会长时间留在内存中,因此可以将引用计数寄存器定时右移一位,形成指数衰减的平均使用次数。LFU的复杂度以及计数器规模都比LRU大,LRU只关注近期访问情况,而LFU会统计累计访问次数作为淘汰的依据。

### 第 14 题
以下关于总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串行总线适合近距离高速数据传输,但线间串扰会导致速率受限 >- (B) 并行总线适合长距离数据传输,易提高通信时钟频率来实现高速数据传输 >- (C) 单总线结构在一个总线上适应不同种类的设备,设计复杂导致性能降低 >- (D) 半双工总线只能在一个方向上传输信息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总线系统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按照总线中数据线的多少,可分为并行总线和串行总线。并行总线是含有多条双向数据线的总线,它可以实现一个数据的多位同时传输,总线中数据线的数量决定了可传输一个数据的最大位数(一般为8的倍数)。由于可以同时传输数据的各位,所以并行总线具有数据传输速率高的优点。但由于各条数据线的传输特性不可能完全一致,当数据线较长时,数据各位到达接收端时的延迟可能不一致,会造成传输错误,所以并行总线不宜过长,适合近距离连接。大多数的系统总线属于并行总线;串行总线是只含有一条双向数据线或两条单向数据线的总线,可以实现一个数据的各位按照一定的速度和顺序依次传输。由于按位串行传输数据对数据线传输特性的要求不高,在长距离连线情况下仍可以有效地传送数据,所以串行总线的优势在于远距离通信。但由于数据是按位顺序传送的,所以在相同的时钟控制下,数据传输速率低于并行总线。大多数的通信总线属于串行总线。
在单总线结构中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均与系统总线相连,所以它又称为面向系统的单总线结构。在单总线结构中,CPU与主存之间、CPU与I/O设备之间、I/O设备与主存之间、各种设备之间都通过系统总线交换信息。单总线结构的优点是控制简单方便,扩充方便。但由于所有设备部件均挂在单一总线上,使这种结构只能分时工作,即同一时刻只能在两个设备之间传送数据,这就使系统总体数据传输的效率和速度受到限制,这是单总线结构的主要缺点。

第 15 题

计算机系统中有多种实现数据输入和输出的控制方式,其中占用CPU时间最多的是(  )。


>- (A) 程序查询方式 >- (B) 中断方式 >- (C) DMA方式 >- (D) 缓冲方式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操作系统>输入输出管理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在计算机中,I/O系统可以有5种不同的工作方式,分别是程序控制方式、程序中断方式、DMA工作方式、通道方式、I/O处理机。
从程序控制方式到I/O处理机,CPU的介入程度,消耗CPU资源数呈递减的趋势。

第 16 题

企业信息化规划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融合企业战略、管理规划、业务流程重组等内容的综合规划活动。其中(  )战略规划是评价企业现状,选择和确定企业的总体和长远目标,制定和抉择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  )战略规划关注的是如何通过信息系统来支撑业务流程的运作,进而实现企业的关键业务目标;(  )战略规划对支撑信息系统运行的硬件、软件、支撑环境等进行具体的规划。


>- (A) 信息资源 >- (B) 企业 >- (C) 企业行动 >- (D) 业务 >- (A) 信息系统 >- (B) 企业技术 >- (C) 业务流程 >- (D) 业务指标 >- (A) 信息资源 >- (B) 信息系统 >- (C) 信息技术 >- (D) 信息环境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企业信息化战略与实施>信息系统战略规划 - 试题答案:[['B'],['A'],['C']] - 试题解析:
企业战略规划是用机会和威胁评价现在和未来的环境,用优势和劣势评价企业现状,进而选择和确定企业的总体和长远目标,制定和抉择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关注的是如何通过信息系统来支撑业务流程的运作,进而实现企业的关键业务目标,其重点在于对信息系统远景、组成架构、各部分逻辑关系进行规划。
信息技术战略规划通常简称为IT战略规划,是在信息系统规划的基础上,对支撑信息系统运行的硬件、软件、支撑环境等进行具体的规划,它更关心技术层面的问题。IT战略规划主要包括以下步骤:业务分析,主要是理解业务部门的现在与未来;检查当前的IT架构和信息系统,重点是评估其支持业务部门的程度;识别机会,重点是定义通过信息系统改进业务的机会;选择方案,主要是寻找和确定一致的机会和方案。这些步骤作为一个连续统一体,实际上就是IT战略规划的过程。
信息资源规划是在以上规划的基础上,为开展具体的信息化建设项目而进行的数据需求分析、信息资源标准建立、信息资源整合工作。

第 17 题

商业智能关注如何从业务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然后采用这些信息指导企业的业务开展。商业智能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预处理、(  )、数据分析和数据展现4个主要阶段。其中数据预处理是整合企业原始数据的第一步,它包括数据的抽取、(  )和加载三个过程。


>- (A) 数据索引 >- (B) 数据仓库 >- (C) 数据库 >- (D) 数据字典 >- (A) 转换 >- (B) 分析 >- (C) 查询 >- (D) 建模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数据库系统>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 试题答案:[['B'],['A']] - 试题解析:
BI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预处理、建立数据仓库、数据分析和数据展现四个主要阶段。
数据预处理是整合企业原始数据的第一步,它包括数据的抽取(Extraction)、转换(Transformation)和加载(Load)三个过程(ETL过程);建立数据仓库则是处理海量数据的基础;数据分析是体现系统智能的关键,一般采用OLAP和数据挖掘两大技术。OLAP不仅进行数据汇总/聚集,同时还提供切片、切块、下钻、上卷和旋转等数据分析功能,用户可以方便地对海量数据进行多维分析。数据挖掘的目标则是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知识,通过关联分析、聚类和分类等方法建立分析模型,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和将要面临的问题;在海量数据和分析手段增多的情况下,数据展现则主要保障系统分析结果的可视化。

第 18 题

面向服务(Service-Oriented,SO)的开发方法将(  )的定义与实现进行解耦,并将跨构件的功能调用暴露出来。该方法有三个主要的抽象级别,最低层的(  )代表单个逻辑单元的事物,包含特定的结构化接口,并且返回结构化的响应;第二层的服务代表操作的逻辑分组;最高层的(  )则是为了实现特定业务目标而执行的一组长期运行的动作或者活动。


>- (A) 接口 >- (B) 功能 >- (C) 活动 >- (D) 用例 >- (A) 类 >- (B) 对象 >- (C) 操作 >- (D) 状态 >- (A) 业务规则 >- (B) 业务流程 >- (C) 数据流 >- (D) 控制流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软件工程>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 试题答案:[['A'],['C'],['B']] - 试题解析:
OO的应用构建在类和对象之上,随后发展起来的建模技术将相关对象按照业务功能进行分组,就形成了构件(Component)的概念。对于跨构件的功能调用,则采用接口的形式暴露出来。进一步将接口的定义与实现进行解耦,则催生了服务和面向服务(Service-Oriented,SO)的开发方法。由此可见,面向对象、基于构件、面向服务是三个递进的抽象层次。
SO方法有三个主要的抽象级别,分别是操作、服务和业务流程。位于最低层的操作代表单个逻辑单元的事物,执行操作通常会导致读、写或修改一个或多个持久性数据。服务的操作类似于对象的方法,它们都有特定的结构化接口,并且返回结构化的响应;位于第二层的服务代表操作的逻辑分组;最高层的业务流程则是为了实现特定业务目标而执行的一组长期运行的动作或活动,包括依据一组业务规则按照有序序列执行的一系列操作。其中操作的排序、选择和执行成为服务或流程的编排,典型的情况是调用已编排的服务来响应业务事件。

第 19 题

对信息系统进行建模,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对系统的框架认识和概念性认识。以下关于建模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领域模型描述系统中的主要概念、概念的主要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 >- (B) 用例模型描述了一组用例、参与者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 (C) IPO图将系统与外界实体的关系体现出来,从而清晰地界定出系统的范围 >- (D) DFD表达系统的数据模型,描述了主要的数据实体及其之间的关系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企业信息化战略与实施>系统建模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建模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个对新系统的框架认识和概念性认识。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技术:
(1)系统上下文关系范围图。其实也就是DFD的0层图,将系统与外界实体(可能是用户,也可能是外部系统)的关系(主要是数据流和控制流)体现出来,从而清晰地界定出系统的范围,实现共识。
(2)E-R图。这是系统的数据模型,这个阶段并不需要生成完整的E-R图,而是找到主要的实体及其关系即可。
(3)用例模型。这是采用OO思想,描述一组用例、参与者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4)领域模型。这也是采用OO思想,找到系统中主要的实体类,并说明实体类的主要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5)IPO(Input/ Process/Output,输入/处理/输出)图。这是采用传统的结构化思想,从输入、处理、输出的角度对系统进行的描述。

第 20 题

成本是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内各阶段的所有投入之和,按照成本性态分类,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其中(  )属于固定成本,(  )属于变动成本。


>- (A) 固定资产折旧费 >- (B) 直接材料费 >- (C) 产品包装费 >- (D) 开发奖金 >- (A) 员工培训费 >- (B) 房屋租金 >- (C) 技术开发经费 >- (D) 外包费用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系统规划>成本效益分析 - 试题答案:[['A'],['D']] - 试题解析:
按照成本性态分类,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
(1)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指其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例如,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员工培训费等。固定成本又可分为酌量性固定成本和约束性固定成本。酌量性固定成本是指管理层的决策可以影响其数额的固定成本,例如,广告费、员工培训费、技术开发经费等;约束性固定成本是指管理层无法决定其数额的固定成本,即必须开支的成本,例如,办公场地及机器设备的折旧费、房屋及设备租金、管理人员的工资等。
(2)变动成本。变动成本也称为可变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例如,直接材料费、产品包装费、外包费用、开发奖金等。变动成本也可以分为酌量性变动成本和约束性变动成本。开发奖金、外包费用等可看作是酌量性变动成本;约束性变动成本通常表现为系统建设的直接物耗成本,以直接材料成本最为典型。
(3)混合成本。混合成本就是混合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性质的成本。例如,水电费、电话费等。这些成本通常有一个基数,超过这个基数就会随业务量的增大而增大。例如,质量保证人员的工资、设备动力费等成本在一定业务量内是不变的,超过了这个量便会随业务量的增加而增加。有时,员工的工资也可以归结为混合成本,因为员工平常的工资一般是固定的,但如果需要加班,则加班工资与时间的长短便存在着正比例关系。

第 21 题

对于如下所示的序列图所描述的场景,最适合于采用的设计模式是(  );该模式适用的场合是(  )。

                                                           

  • (A) Visitor
  • (B) Strategy
  • (C) Observer
  • (D) State
  • (A) 对象的行为决定于它的状态,且必须在运行时刻根据状态改变它的行为
  • (B) 定义对象结构的类很少改变,但经常需要在此结构上定义新的操作
  • (C) 需要使用一个算法的不同变体
  • (D) 一个对象必须通知其他对象,而它又不能假定其他对象是谁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系统设计>设计模式
  • 试题答案:[['A'],['B']]
  • 试题解析:
    这一个题考查的难度是比较大的。
    对于这类题判断点主要从这些角度来进行:
    1、从图中找模式的关键字,如果找到,是这种模式的概率较高(70%左右)。为什么呢,我们在讲课时,也会讲到,有很多模式,其UML图是完全一样的,只是用在不同场景,有不同用意而已,此时不标明是哪种模式,根本无法判断。
    2、需要从选项进行横向对比。所以我们需要分析选项中每一种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在本题中图中已出现visitor,而与此同时还有访问者模式中的标准函数accept的身影,所以visitor的概率极高。
    其他几个模式:
    Strategy 模式,主要是方便策略的选择与改变。
    Observer 模式,主要是建立观察关系,一旦被观察者有变化快速通知观察者联动。
    State模式,主要关注状态的变迁。这些与图表达的内容均不符。

第 22 题

软件产品的Alpha测试和Beta测试属于(  )。


>- (A) 回归测试 >- (B) 性能测试 >- (C) 集成测试 >- (D) 确认测试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软件测试与维护>软件测试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确认测试包括:内部确认测试以及Alpha测试与Beta测试。


### 第 23 题
以下关于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原型化方法是自顶向下的,它提出了一组提高系统结构合理性的准则 >- (B) 结构化方法与原型化方法的共同点是在系统开发初期必须明确系统的功能要求,确定系统边界 >- (C) 面向服务方法以粗粒度、松散耦合和标准的服务为基础,加强了系统的可复用性和可演化性 >- (D) 面向服务的方法适用于那些需求不明确,但技术难度不大的系统开发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软件工程>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题的选项是用“张冠李戴”的方式在误导考生。如自顶向下,提高结构合理的准则应是结构化方法的特点,而对需求不明确的应用场景是原型化方法的优势。


### 第 24 题
进程视图是以可执行线程和进程作为活动类的建模,它描述了并发与同步结构。UML中的(  )可以用于表达进程视图。


>- (A) 部署图 >- (B) 组件图 >- (C) 活动图 >- (D) 状态图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需求工程>UML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首先从进程视图的动态性质可以了解到应用动态图,所以A与B可以直接排除,而C与D中,只有活动图能表达并发,所以应选活动图(活动图粗线引出的分支即为并发)。


### 第 25 题
以下不属于信息系统规划主要任务的是(  )。


>- (A) 对现有系统进行初步调查 >- (B) 进行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 (C) 拟定系统的实施方案 >- (D) 制定各子系统的详细设计方案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企业信息化战略与实施>信息系统战略规划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系统规划是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第一个阶段,其任务是对企业的环境、目标及现有系统的状况进行初步调查,根据企业目标和发展战略,确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对建设新系统的需求做出分析和预测,同时考虑建设新系统所受的各种约束,研究建设新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根据需要与可能,给出拟建系统的备选方案。对这些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写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审议通过后,将新系统建设方案及实施计划编写成系统设计任务书。


### 第 26 题
遗产系统(Legacy System)的演化策略分为淘汰策略、继承策略、改造策略和集成策略。具有(  )特点的系统适合用继承策略演化。实施该策略时,应(  )。


>- (A) 技术含量较低,具有较低的业务价值 >- (B) 技术含量较低,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目前企业的业务尚紧密依赖该系统 >- (C) 技术含量较高,基本能够满足企业业务运作和决策支持的需要 >- (D) 技术含量较高,业务价值低,可能只完成某个部门(或子公司)的业务 >- (A) 保持原有系统不变,只在其基础上增加新的应用功能 >- (B) 保持原有系统功能不变,将旧的数据模型向新的数据模型的转化 >- (C) 完全兼容遗产系统的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 >- (D) 部分兼容遗产系统的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软件测试与维护>软件运行与维护 - 试题答案:[['B'],['C']] - 试题解析:
                                                                              
在图中,把对遗留系统的评价结果分列在坐标的四个象限内。对处在不同象限的遗留系统采取不同的演化策略。
1.淘汰策略
第三象限为低水平、低价值区,即遗留系统的技术含量较低,且具有较低的业务价值。对这种遗留系统的演化策略为淘汰,即全面重新开发新的系统以代替遗留系统。完全淘汰是一种极端性策略,一般是企业的业务产生了根本变化,遗留系统已经基本上不再适应企业运作的需要;或者是遗留系统的维护人员、维护文档资料都丢失了。经过评价,发现将遗留系统完全淘汰,开发全新的系统比改造旧系统从成本上更合算。
对遗留系统的完全淘汰是企业资源的根本浪费,系统分析师应该善于“变废为宝”,通过对遗留系统功能的理解和借鉴,可以帮助新系统的设计,降低新系统开发的风险。
2.继承策略
第二象限为低水平、高价值区,即遗留系统的技术含量较低,已经满足企业运作的功能或性能要求,但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目前企业的业务尚紧密依赖该系统。对这种遗留系统的演化策略为继承。在开发新系统时,需要完全兼容遗留系统的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为了保证业务的连续性,新老系统必须并行运行一段时间,再逐渐切换到新系统上运行。
3.改造策略
第一象限为高水平、高价值区,即遗留系统的技术含量较高,本身还有极大的生命力。系统具有较高的业务价值,基本上能够满足企业业务运作和决策支持的需要。这种系统可能建成的时间还很短,对这种遗留系统的演化策略为改造。改造包括系统功能的增强和数据模型的改造两个方面。系统功能的增强是指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应用要求,对遗留系统本身不做改变;数据模型的改造是指将遗留系统的旧的数据模型向新的数据模型的转化。
4.集成策略
第四象限为高水平、低价值区,即遗留系统的技术含量较高,但其业务价值较低,可能只完成某个部门(或子公司)的业务管理。这种系统在各自的局部领域里工作良好,但对于整个企业来说,存在多个这样的系统,不同的系统基于不同的平台、不同的数据模型,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对这种遗留系统的演化策略为集成。

第 27 题

EAI(企业应用集成)可以包括表示集成、数据集成、控制集成和业务流程集成等多个层次和方面,下图所表示的是(  ),适合于使用这种集成方式的情况是(  )。

                                                             

 

  • (A) 表示集成
  • (B) 数据集成
  • (C) 控制集成
  • (D) 业务流程集成
  • (A) 要对多种信息源产生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决策
  • (B) 为用户提供一个看上去统一,但是由多个系统组成的应用系统
  • (C) 在现有的基于终端的应用系统上配置基于PC的用户界面
  • (D) 当只有可能在显示界面上实现集成时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企业信息化战略与实施>企业应用集成
  • 试题答案:[['B'],['A']]
  • 试题解析:
    由于本题图中展示的集成点是中间件,所以这种集成应是数据集成。
    为了完成控制集成和业务流程集成,必须首先解决数据和数据库的集成问题。在集成之前,必须首先对数据进行标识并编成目录,另外还要确定元数据模型,保证数据在数据库系统中分布和共享。
    通常在以下情况下,将会使用数据集成:
    (1)需要对多种信息源产生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决策。
    (2)要处理一些多个应用程序需要访问的公用信息库。
    (3)当需要从某数据源获得数据来更新另一个数据源时,特别是它们之间的数据格式不相同时。
    相对而言,数据集成比表示集成要更加灵活。但是,当业务逻辑经常发生变化时,数据集成就会面临困难。

第 28 题

在采用三级模式结构的数据库系统中,如果对数据库中的表Emp创建聚簇索引,那么改变的是数据库的(  )。


>- (A) 模式 >- (B) 内模式 >- (C) 外模式 >- (D) 用户模式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数据库系统>数据库模式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索引的写入修改了数据库的物理结构,而不是简单的逻辑设计。内模式规定了数据在存储介质上的物理组织方式、记录寻址方式。


### 第 29 题
分布式事务的执行可能会涉及到多个站点上的数据操作,在两阶段提交协议中,当事务Ti的所有读写操作执行结束后,事务Ti的发起者协调器Ci向所有参与Ti的执行站点发送<prcpare Ti>的消息,当收到所有执行站点返回的<ready Ti>消息后,Ci再向所有执行站点发送<commit Ti>消息。若参与事务Ti执行的某个站点故障恢复后日志中有<ready Ti>记录,而没有<commit Ti>记录,则(  )。
  • (A) 事务Ti已完成提交,该站点无需做任何操作
  • (B) 事务Ti已完成提交,该站点应做REDO操作
  • (C) 事务Ti未完成提交,该站点应做UNDO操作
  • (D) 应向协调器询问以决定Ti的最终结果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数据库系统>分布式数据库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两阶段提交协议受如下两条规则的支配:1、只要有一个参与者撤销事务,协调者就必须做出全局撤销决定。2、只有所有参与者都同意提交事务,协调者才能做出全局提交决定。题干中,事务日志中只有<ready Ti>记录,说明已经完成了准备提交阶段,而没有<commit Ti >记录,说明该事务没有进入提交阶段,所以,需要向协调器去查询Ti的最终决定结果。

第 30 题

假设关系R(A1,A2,A3)上的一个分解为ρ={(A1,A2),(A1,A3)},下表是关系R上的一个实例,根据实例推出R的函数依赖集F为(  ),分解p(  )。

                                                              

  • (A) F={A1→A2}
  • (B) F={A1A3→A2,A1A2→A3}
  • (C) F={A1→A3}
  • (D) F={A1→A2,A1→A3}
  • (A) 是无损联接的
  • (B) 是保持函数依赖的
  • (C) 是有损联接的
  • (D) 无法确定是否保持函数依赖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数据库系统>规范化理论
  • 试题答案:[['B'],['C']]
  • 试题解析:

    由于A1为a时,A2可能是a或b或c,所以可以确定A1→A2不成立。同理A1→A3不成立。时此ACD三个选项均可以排除。
    (A1A2)∩(A1A3)=A1
    (A1A2)-(A1A3)=A2
    (A1A3)-(A1 A2)=A3
    由于

A1

A2

A1→A3均不成立,所以有损。
</p>

第 31 题

给定关系R(A,B,C,D)和关系S(C,D,E),对其进行自然连接运算R⋈S后的属性列为(  )个;与σR.B>S.E(R⋈S)等价的关系代数表达式为(  )。
  • (A) 4
  • (B) 5
  • (C) 6
  • (D) 7
  • (A) σ2>7(R×S)
  • (B) π1,2,3,4,7(σ‘2’>‘7’Λ3=5Λ4=6(R×S))
  • (C) σ‘2’>‘7’(R×S)
  • (D) π1,2,3,4,7(σ2>7Λ3=5Λ4=6(R×S))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数据库系统>关系代数
  • 试题答案:[['B'],['D']]
  • 试题解析:
    对R与S做自然联接运算时,联接条件为:R.C=S.C and R.D=S.D。运算结果会自动去重复列,所以结果的列为:A、B、C、D、E,一共5列。


第 32 题

某文件管理系统在磁盘上建立了位示图(bitmap),记录磁盘的使用情况。若磁盘上物理块的编号依次为:0、1、2、…;系统中的字长为32位,字的编号依次为:0、1、2、…,字中的一位对应文件存储器上的一个物理块,取值0和1分别表示空闲和占用,如下图所示。

                                                                                   

假设操作系统将2053号物理块分配给某文件,那么该物理块的使用情况在位示图中编号为(  )的字中描述;系统应该将(  )。

  • (A) 32
  • (B) 33
  • (C) 64
  • (D) 65
  • (A) 该字的位号5的位置“0”
  • (B) 该字的位号5的位置“1”
  • (C) 该字的位号6的位置“0”
  • (D) 该字的位号6的位置“1”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操作系统>位示图
  • 试题答案:[['C'],['B']]
  • 试题解析:
    (2053+1)/32=64.1875
    在本题中从图可以明确看出字号是从0开始编号的,所以0-63号字已填满,当前物理块的占用情况在编号为64的字中描述。
    编号为64的字的第0位对应:2048,第1位对应:2049,第2位对应2050,依此类推,第5位对应2053,所以应该将此位置为“1”,以示占用。

第 33 题

进程P1、P2、P3、P4、P5和P6的前趋图如下所示:

                                                                                

若用PV操作控制这6个进程的同步与互斥的程序如下,那么程序中的空①和空②处应分别为(  );空③和空④处应分别为(  );空⑤和空⑥处应分别为(  )。 

  • (A) V(S1)和P(S2)
  • (B) P(S1)和V(S2)
  • (C) V(S1)和V(S2)
  • (D) V(S2)和P(S1)
  • (A) V(S3)和V(S5)
  • (B) P(S3)和V(S5)
  • (C) V(S3)和P(S5)
  • (D) P(S3)和P(S5)
  • (A) P(S6)和P(S5)V(S6)
  • (B) V(S5)和V(S5)V(S6)
  • (C) V(S6)和P(S5)P(S6)
  • (D) P(S6)和P(S5)P(S6)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操作系统>信号量与PV操作
  • 试题答案:[['D'],['B'],['C']]
  • 试题解析:                                                                        
                                                                                  

第 34 题

I/O设备管理一般分为4个层次,如下图所示。图中①②③分别对应(  )。

                                                                          

  • (A) 设备驱动程序、虚设备管理、与设备无关的系统软件
  • (B) 设备驱动程序、与设备无关的系统软件、虚设备管理
  • (C) 中断处理程序、与设备无关的系统软件、设备驱动程序
  • (D) 中断处理程序、设备驱动程序、与设备无关的系统软件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操作系统>输入输出管理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第 35 题

某市场上某种零件由甲、乙、丙、丁四厂供货,供货数量之比为4∶3∶2∶1。各厂产品的合格率分别为99%、98%、97.5%和95%。某抽检员发现了一件次品,它属于(  )厂的概率最大。


>- (A) 甲 >- (B) 乙 >- (C) 丙 >- (D) 丁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数学与经济管理>其它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依据题意可知,甲乙丙丁的次品在最终产品中所占比例分别为:
甲:40%×1%=0.4%
乙:30%×2%=0.6%
丙:20%×2.5%=0.5%
丁:10%×5%=0.5%
所以比例最高的是乙。

第 36 题

设三个煤场A1、A2、A3分别能供应煤7、12、11万吨,三个工厂B1、B2、B3分别需要煤10、10、10万吨,从各煤场到各工厂运煤的单价(百元/吨)见下表方框内的数字。只要选择最优的运输方案,总的运输成本就能降到(  )百万元。


  • (A) 30
  • (B) 40
  • (C) 50
  • (D) 61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数学与经济管理>动态规划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应用数学基础知识(运筹-运输问题)。
    先做出初始方案(第1、2列按最便宜运输,第3列再配齐,总运算61百万元)。
                                           
    再改进此方案(按第1行最便宜运输,调整其他项,总运费40百万元)。
                                            
    各空格处若再增加运量,都不能再减少运费,因此最低总运费为40百万元。
    初始方案可以不同,最优方案也可以不同,但最低运费一定相同。关键是对改进的方案经过各种试验已不能再调整来降低总运费了。

第 37 题

用一辆载重量为10吨的卡车装运某仓库中的货物(不用考虑装车时货物的大小),这些货物单件的重量和运输利润如下表。适当选择装运一些货物各若干件,就能获得最大总利润(  )元。

                                    

  • (A) 530
  • (B) 534
  • (C) 536
  • (D) 538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数学与经济管理>动态规划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若能把10吨货刚好装满,且装的货均是单位利润最高的那些货物,应能达到最大的利润,所以可将每类货物的单位利润计算出来,如下表所示: 

                                   

    由此表可知,装2件A与2件D能达到最大利润:538元。

第 38 题

某工程包括A、B、C、D、E、F六个作业,分别需要5、7、3、4、15、12天。A必须在C、D开始之前完成,B、D必须在E开始之前完成,C必须在F开始之前完成,F不能在B、D完成之前开始。该工程的工期至少需要(  )天。若作业E缩短4天,则整个工期可以缩短(  )天。


>- (A) 21 >- (B) 22 >- (C) 24 >- (D) 46 >- (A) 1 >- (B) 2 >- (C) 3 >- (D) 4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管理>时间管理 - 试题答案:[['C'],['C']] - 试题解析:
                                                                         
由图可知:ACF=20  ADF=21  ADE=24
### 第 39 题

某地区仅有甲、乙两个企业为销售同种电子产品竞争市场份额。甲企业有三种策略A、B、C,乙企业也有三种策略Ⅰ、Ⅱ、Ⅲ。两企业分别独立地选择各种策略时,预计甲企业将增加的市场份额(百分点)见下表(负值表示乙企业将增加的市场份额)。若两企业都采纳稳妥的保守思想(从最坏处着想,争取最好的结果),则(  )。

>- (A) 甲选择策略B,乙选择策略Ⅲ >- (B) 甲选择策略A,乙选择策略Ⅱ >- (C) 甲选择策略B,乙选择策略Ⅱ >- (D) 甲选择策略C,乙选择策略Ⅲ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数学与经济管理>预测与决策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应用悲观主义准则进行决策,决策结果为:甲选C。因为C在最差的情况,增长为0%,而其他的都A方案最差情况是降低1%,B方案最差降低5%。
在乙企业决策时,注意一个问题,甲的增长即为乙的损失,所以I方案最多降低12%,II方案最多降低10%,III方案最多降低5%,所以应选III。

第 40 题

某工厂每年需要铁矿原料100万吨,且假设全年对这种原料的消耗是均匀的。为了减少库存费用,准备平均分多批进货。库存费按平均年库存量(每次进货量的一半)以每万吨500元计算。由于每次进货需要额外支出订单费1000元,所以每次进货次数也不能太多。为节省库存费和订货费总支出,最经济的办法是(  )。


>- (A) 每年进货2次,每次进货50万吨 >- (B) 每年进货4次,每次进货25万吨 >- (C) 每年进货5次,每次进货20万吨 >- (D) 每年进货10次,每次进货10万吨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数学与经济管理>线性规划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题可尝试将选项中各个方案的订货费总支出计算出来,再横向比较。
每年进货2次,每次进货50万吨,则:2000+50/2×500=14500。
每年进货4次,每次进货25万吨,则:4000+25/2×500=10250。
每年进货5次,每次进货20万吨,则:5000+20/2×500=10000。
每年进货10次,每次进货10万吨,则:10000+10/2×500=12500。

第 41 题

某学校希望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考试作弊的真实情况。若直接在问卷调查中问:“你作弊了吗?”,极少有人真实作答。为此,专家设计的问卷调查表中包括两个问题:①你是男生吗?②你作弊了吗?而每个学生需要利用给自己配发的电子随机选题器选择一题并回答“是”或“否”。学校按照学生实际的男女比例,随机选择了60名男生和40名女生参与匿名答题,而电子随机选题器选择题1和题2的概率相同。学生们认为,此次调查不但匿名,还不透露自己选择了哪题,因此都如实作答。最后,学校回收到35份回答“是”,65份回答“否”,因此计算出考试作弊的比例大致为( )。


>- (A) 10% >- (B) 15% >- (C) 20% >- (D) 25%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数学与经济管理>预测与决策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应用数学基础知识(概率统计)。
根据题意画出概率图如下(设作弊的比例为X):

 
则回答“是”的比例等于0.5×0.6+0.5x=0.35, 因此x=0.35×2-0.6=0.1。

第 42 题

使用Cache改善系统性能的依据是程序的局部性原理。程序中大部分指令是(  )的。设某计算机主存的读/写时间为100ns,有一个指令和数据合一的Cache,已知该Cache的读/写时间为10ns,取指令的命中率为98%,取数的命中率为95%。在执行某类程序时,约有1/5指令需要额外存/取一个操作数。假设指令流水线在任何时候都不阻塞,则设置Cache后,每条指令的平均读取时间约为(  )ns。


>- (A) 顺序存储、顺序执行 >- (B) 随机存储、顺序执行 >- (C) 顺序存储、随机执行 >- (D) 随机存储、随机执行 >- (A) 12.3 >- (B) 14.7 >- (C) 23.4 >- (D) 26.3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Cache - 试题答案:[['A'],['B']] - 试题解析:

(100×2%+10×98%)+(100×5%+10×95%)×20%=14.7

第 43 题

MPEG-1视频中的帧间编码主要采用了(  ),帧内编码主要采用了(  )。


>- (A) 算术编码 >- (B) 基于帧间预测的霍夫曼编码 >- (C) 行程编码 >- (D) 基于运动补偿的帧间预测编码 >- (A) 变换编码 >- (B) 帧内预测行程编码 >- (C) 运动补偿编码 >- (D) 词典编码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多媒体基础>常见多媒体标准 - 试题答案:[['D'],['A']] - 试题解析:
MPEG-1标准用于数字存储体上活动图像及其伴音的编码,其数码率为1.5Mb/s。为了提高压缩比,帧内/帧间图像数据压缩技术必须同时使用。
帧内压缩算法与JPEG压缩算法大致相同,采用基于DCT的变换编码技术,用以减少空域冗余信息。帧间压缩算法,采用预测法和插补法。预测误差可在通过DCT变幻编码处理,进一步压缩。帧间编码技术可减少时间轴方向的冗余信息。
### 第 44 题
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xxxyftp.abc.com.cn,该URL中(  )是要访问的主机名。


>- (A) xxxyftp >- (B) abc >- (C) com >- (D) cn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TCP/IP协议族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URL知识。
一个URL由协议名://主机名.域名/目录名/文件名几部分构成。题目中所给的URL不包含协议名称,按照以上描述,要访问的主机名为xxxyftp,该字段后面的abc.com.cn属于域名。
### 第 45 题
SNMP采用UDP提供的数据报服务,这是由于(  )。


>- (A) UDP比TCP更加可靠 >- (B) UDP数据报文可以比TCP数据报文大 >- (C) UDP是面向连接的传输方式 >- (D) 采用UDP实现网络管理不会太多增加网络负载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TCP/IP协议族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题名义上是在考查SNMP协议,实则考查UDP与TCP的差别。
TCP是可靠的,UDP是不可靠的,TCP面向连接,而UDP面向无连接。UDP由于没有反馈机制,所以传输的数据量小一些,效率更高一些,所以D的说法基本正确。

第 46 题

客户端采用ping命令检测网络连接故障时,可以ping通127.0.0.1及本机的IP地址,但无法ping通同一网段内其他工作正常的计算机的IP地址。该客户端的故障可能是(  )。


>- (A) TCP/IP协议不能正常工作 >- (B) 本机网卡不能正常工作 >- (C) 本机网络线路故障 >- (D) 本机DNS服务器地址设置错误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网络故障诊断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能PING通本机IP与127网段IP,说明网卡正常,TCP/IP协议也是正常的,而是否能PING能通与DNS并无关系,所以C选项所说的本机网络线路故障的可能性是最高的。


### 第 47 题
使用ADSL拨号上网,需要在用户端安装(  )协议。


>- (A) PPP >- (B) SLIP >- (C) PPTP >- (D) PPPoE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网络接入技术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使用ADSL拨号上网时,使用的协议是PPPoE,其全名为:以太网上的 PPP。


### 第 48 题
在网络中分配IP地址可以采用静态地址或动态地址方案。下面关于两种地址分配方案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


>- (A) 采用动态地址分配方案可避免地址资源的浪费 >- (B) 路由器、交换机等连网设备适合采用静态IP地址 >- (C) 各种服务器设备适合采用动态IP地址分配方案 >- (D) 学生客户机最好采用动态IP地址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网络规划与设计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在进行IP地址分配时,像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以及各种服务器都适合采用静态IP分配方案,而客户机适合采用动态分配方案。

第 49 题

网络设计过程包括逻辑网络设计和物理网络设计两个阶段,各个阶段都要产生相应的文档,下面的选项中,属于逻辑网络设计文档的是(  ),属于物理网络设计文档的是(  )。


>- (A) 网络IP地址分配方案 >- (B) 设备列表清单 >- (C) 集中访谈的信息资料 >- (D) 网络内部的通信流量分布 >- (A) 网络IP地址分配方案 >- (B) 设备列表清单 >- (C) 集中访谈的信息资料 >- (D) 网络内部的通信流量分布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网络规划与设计 - 试题答案:[['A'],['B']] - 试题解析:
利用需求分析和现有网络体系分析的结果来设计逻辑网络结构,最后得到一份逻辑网络设计文档,输出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逻辑网络设计图
(2)IP地址方案
(3)安全方案
(4)具体的软硬件、广域网连接设备和基本服务
(5)招聘和培训网络员工的具体说明
(6)对软硬件、服务、员工和培训的费用初步估计
物理网络设计是对逻辑网络设计的物理实现,通过对设备的具体物理分布、运行环境等确定,确保网络的物理连接符合逻辑连接的要求。输出如下内容:
(1)网络物理结构图和布线方案
(2)设备和部件的详细列表清单
(3)软硬件和安装费用的估算
(4)安装日程表,详细说明服务的时间以及期限
(5)安装后的测试计划
(6)用户的培训计划

第 50 题

A variety of tools is available to help the analyst to discover the users' true needs. These tools are grouped into three broad techniques that are based on the degree of change anticipated in the to-be system - Business process(  )is used when the basic business Requirements outlined in the system request focus on employing computer technology in some aspect of the business process. Two popular activities used in the technique are(  ). Business process(  )means that the basic business requirements target moderate changes to the organization' s operations. (  )are three popular activities in the technique. Business process(  )means changing the current way of doing business and making major changes to take advantage of new ideas and new technology.


  • (A) automation
  • (B) modeling
  • (C) improvement
  • (D) reengineering
  • (A) duration analysis and outcome analysis
  • (B) problem analysis and root cause analysis
  • (C) technology analysis and activity elimination
  • (D) activity-based costing and informal benchmarking
  • (A) automation
  • (B) modeling
  • (C) improvement
  • (D) reengineering
  • (A) Duration analysis, activity-based costing and informal benchmarking
  • (B) Outcome analysis, technology analysis and activity elimination
  • (C) Problem analysis, root cause analysis and critical path analysis
  • (D) Cost-benefit analysis, schedule analysis and risk analysis
  • (A) automation
  • (B) modeling
  • (C) improvement
  • (D) reengineering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专业英语>专业英语
  • 试题答案:[['A'],['B'],['C'],['A'],['D']]
  • 试题解析:
    译文:
    多种工具用来帮助分析人员发现用户的真实需求,这些工具按照目标系统设想的变化程度可以分为三类广义技术。当系统需求中描述的基本业务需求关注于将计算机技术运用于业务流程的某些方面时,使用业务流程自动化,该技术中使用的两种流行活动是问题分析和因果分析。业务流程改进意味着基本业务需求目标会让组织的运作有适度改变,持续期分析、作业成本方法和非正式基准是该技术中流行的三项活动。业务流程再造意味着要改变当前执行业务的方式和为了采用新理念和新技术的优势而进行重大改变。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