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半年系统分析师考试论文真题(专业解析)

第 1 题

论系统需求分析方法
系统需求分析是开发人员经过调研和分析,准确理解用户和项目的功能、性能、可靠性等要求,将用户非形式的诉求表述转化为完整的需求定义,从而确定系统必须做什么的过程。系统需求分析具体可分为功能性需求、非功能性需求与设计约束等三个方面。

请围绕“系统需求分析方法”论题,依次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概要叙述你参与管理和开发的软件项目以及你在其中所担任的主要工作。
2.详细论述系统需求分析的主要方法。
3.结合你具体参与管理和开发的实际软件项目,说明是如何使用系统需求分析方法进行系统需求分析的,说明具体实施过程以及应用效果。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论文写作>需求工程
  • 试题答案:


  • 试题解析:

    论系统需求分析方法
    本题要求论述系统需求分析方法。
    首先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需求分析方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需求分析包括了:获取、分析、定义验证的全过程。而狭义的需求分析仅特指结构化需求分析(SA)方法、面向对象分析(OOA)方法和面向问题域的分析(Problem Domain Oriented Analysis, PDOA)方法。
    本题题干提到“系统需求分析是开发人员经过调研和分析,准确理解用户和项目的功能、性能、可靠性等要求,将用户非形式的诉求表述转化为完整的需求定义……”。这充分说明,本题的需求分析是广义的。所以部分希赛学员所担心的,文章中出现需求获取的论点是否会被判偏题的问题,答案是明确的,这种情况不会判偏题。但全篇文章都不涉及到结构化需求分析与面向对象需求分析,则文章的论点选择存在重大失误,有不合格的风险。因为广义的需求分析中:SA与OOA依然是整个工作的重心。
    关于SA与OOA的详细描述,请参看《系统分析师教程》清华版。  

第 2 题

论系统自动化测试及其应用
软件系统测试是在将软件交付给客户之前所必须完成的重要步骤之一,目前,软件测试仍是发现软件缺陷的主要手段。软件系统测试的对象是完整的、集成的计算机系统,系统测试的目的是验证完整的软件配置项能否和系统正确连接,并满足系统设计文档和软件开发合同规定的要求。系统测试工作任务难度高,工作量大,存在大量的重复性工作,因此自动化测试日益成为当前软件系统测试的主要手段。

问题内容:
请围绕“系统自动化测试及其应用”论题,依次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概要叙述你参与管理和开发的软件项目以及你在其中所担任的主要工作。
2.详细论述系统自动化测试的主要工作内容及优缺点。
3.结合你具体参与管理和开发的实际项目,说明是如何进行系统自动化测试的,说明具体实施过程以及应用效果。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论文写作>系统维护和系统测试
  • 试题答案:


  • 试题解析:

    论系统自动化测试及其应用
    本题要求论述系统自动化测试及其应用。
    题目具体要求为:详细论述系统自动化测试的主要工作内容及优缺点。所以本文知识性内容是比较重要的。文章涉及到的知识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但内容需要结合项目情况进行阐述。
    自动化测试通常需要构建存放程序软件包和测试软件包的文件服务器、存储测试用例和测试结果的数据库服务器、执行测试的运行环境、控制服务器、Web服务器和客户端程序。自动化测试的主要实现方法包括代码的静态与动态分析、测试过程的捕获与回放、测试脚本技术、虚拟用户技术和测试管理技术等。
    自动化测试具有如下优点:
    (1)提高测试执行的速度。以测试人员执行一个测试用例为例,阅读测试步骤需要20秒,理解测试目的需要5秒,准备测试数据需要10秒,执行测试需要5秒,填写测试结果需要10秒。也就是说,不包括系统等待时间,以及可能有错误需要报告错误的时间,测试人员执行一个测试用例平均需要大约50秒的时间。如果一次性准备好以上所需的脚本和测试数据,然后用测试工具来完成同样的工作,5秒钟即可达到同样效果。
    (2)提高工作效率。由于自动化测试工具的运行,节省出的时间可以让测试人员重新计划和安排测试工作,设计新的测试用例,开发新的测试工具。
    (3)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测试过程是枯燥而繁琐的,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而需要返工。而测试工具不同,完成的脚本会准确地记录测试过程中发生的一切。
    (4)连续运行测试脚本。测试工具可以24小时运行测试脚本,不间断的进行测试,这是测试人员所不能比拟的。而测试人员要做的就是第二天早上收集测试数据,看看系统有哪些问题。
    (5)模拟现实环境下受约束的情况。测试过程基本上是模拟真实环境执行相关操作,然而有些情况是很难完全模拟的,例如,某证券行情软件需要支持6000个以上的客户端同时登录,测试人员不可能同时找到如此之多的终端并要求他们同时执行操作,但可以使用测试工具来模拟这种并发情况,最大限度地真实再现这一过程。
    自动化测试虽然具有以上诸多优点,但它不是万能的。测试人员在决定进行自动化测试时,必须考虑到其受约束的地方,例如,自动化测试不能取代手工测试,能够发现的缺陷不如手工测试;自动化测试对所测产品质量的依赖性大,不能提高有效性,可能会制约软件开发,以及测试工具本身不具备想象力等。

第 3 题

论处理流程设计方法及应用
处理流程设计(Process Flow Design,PFD)是软件系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目的是设计出软件系统所有模块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具体设计出每个模块内部的功能和处理过程,包括局部数据组织和控制流,以及每个具体加工过程和实施细节,为实现人员提供详细的技术资料。每个软件系统都包含了一系列核心处理流程,对这些处理流程的理解和设计将直接影响软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因此,设计人员需要认真掌握处理流程的设计方法。

请围绕“处理流程设计方法及应用”论题,依次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简要叙述你参与的软件开发项目以及你所承担的主要工作。
2.详细说明目前主要有哪几类处理流程设计工具,每个类别至少详细说明一种流程设计工具。
3.根据你所参与的项目,说明是具体采用哪些流程设计工具进行流程设计的,实施效果如何。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论文写作>应用系统分析与设计
  • 试题答案:


  • 试题解析:

    论处理流程设计方法及应用
    本题要求论述处理流程设计方法及应用。
    处理流程设计的任务是设计出系统所有模块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具体设计出每个模块内部的功能和处理过程,为开发人员提供详细的技术资料。每个信息系统都包含了一系列核心处理流程,例如,OA系统的考勤流程、在线教育平台系统的组卷和考试流程、网上购物系统的购物和支付流程、航空订票系统的订票和退票流程等,对这些处理流程的理解和实现将直接影响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因此,系统设计人员需要认真面对处理流程的设计,深入理解系统的核心处理流程,通过对业务流程的设计来对现实世界进行建模,及时完善和调整系统分析和设计过程中的遗漏和不合理之处。
    在处理流程设计过程中,为了更清晰地表达过程规则说明,陆续出现了一些用于表示处理流程的工具,这些工具包括三类,分别是图形工具、表格工具和语言工具。其中常见的图形工具包括程序流程图、IPO图、盒图、问题分析图、判定树,表格工具包括判定表,语言工具包括过程设计语言等。
    关于处理流程设计工具的详细描述,请参看《系统分析师教程》清华版。

第 4 题

论企业智能运维技术与方法
智能运维(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IT Operations, AIOps)是将人工智能应用于运维领域,基于已有的运维数据(日志数据、监控数据、应用信息等),采用机器学习方法来进一步解决自动化运维难以解决的问题。具体来说,智能运维在自动化运维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基于机器学习的智能决策模块,控制监测系统采集运维决策所需的数据,做出智能分析与决策,并通过自动化脚本等手段去执行决策,以达到运维系统的整体目标。 智能运维能够提高企业信息系统的预判能力和稳定性,降低IT成本,提升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请围绕“企业智能运维技术与方法”论题,依次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概要叙述你参与管理与实施的软件运维项目以及你在其中所担任的主要工作。
2.智能运维主要从效率提高、质量保障和成本管理等三个方面提升运维水平,其成熟程度可以分为尝试应用、单点应用、串联应用、能力完备和能力成熟等五个级别,请任意选择三个成熟度级别,说明其在效率提升、质量保障和成本管理等方面的特征。
3.结合你具体参与管理与实施的实际软件系统运维项目,举例说明如何采用智能运维技术和方法提高运维效率、保障运维质量并降低运维成本,实施效果如何。在智能运维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具体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论文写作>系统维护和系统测试
  • 试题答案:


  • 试题解析:

    论企业智能运维技术与方法
    本题要求论述企业智能运维技术与方法。
    此题属于新技术方向论文,若考生无此类应用经验,不建议选择。
    本题涉及到的核心知识内容是智能运维的成熟度级别,其级别分五个层级:
    尝试应用:开始尝试应用AI能力,还无较成熟单点应用。
    单点应用:具备单场景AI运维能力,初步形成供内部使用的学件。
    串联应用:有由多个单场景AI运维模块串联起来的流程化AI运维能力。
    能力完备:主要运维场景均已实现流程化免干预AI运维能力。
    能力成熟:有中枢AI,可以在成本、质量、效率间从容调整,达到业务不同生命周期对三个方面不同的指标要求,实现多目标下的最优或按需最优。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