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软设上午真题

第 1 题

 计算机内存一般分为静态数据区、代码区、栈区和堆区,若某指令的操作数之一采用立即数寻址方式,则该操作数位于()。
 

  • (A) 静态数据区
  • (B) 代码区
  • (C) 栈区
  • (D) 堆区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较难
  • 知识点: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主存编址计算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运行过程中计算机内存布局及指令寻址方式。
    计算机运行时的内存空间划分情况如下图所示。

      运行时为名字分配存储空间的过程称为绑定。静态数据区用于存放一对一的绑定且编译时就可确定存储空间大小的数据,栈用于存放一对多的绑定且与活动同生存期的绑定;堆用于存储由程序语句动态生成和撤销的数据。
      程序运行时,需要将程序代码(机器指令序列)和代码所操作的数据加载至内存。指令代码加载至代码区,数据则根据绑定关系可能位于静态数据区、栈或堆区。
      立即数寻址方式是指指令所需的操作数由指令的地址码部分直接给出,其特点是取指令时同时取出操作数,以提高指令的执行速度。

第 2 题

计算机在进行浮点数的相加(减)运算之前先进行对阶操作,若x的阶码大于y的阶码,则应将()。

  • (A) x的阶码缩小至与y的阶码相同,且使x的尾数部分进行算术左移
  • (B) x的阶码缩小至与y的阶码相同,且使x的尾数部分进行算术右移
  • (C) y的阶码扩大至与x的阶码相同,且使y的尾数部分进行算术左移
  • (D) y的阶码扩大至与x的阶码相同,且使y的尾数部分进行算术右移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浮点数的运算特点。
      浮点数的表示由阶和尾数两部分组成,其一般表示形式如下所示(不同系统的具体安排可能不同),阶码通常为带符号的纯整数,尾数为带符号的纯小数。


  设有浮点数X=M X 2i,  Y=N X 2j,求X±Y的运算过程如下。
  ①对阶:使两个数的阶码相同。令K=|i-j|,将阶码小的数的尾数右移K位,使其阶码加上K。
  ②求尾数和(差)。
  ③结果规格化并判溢出:若运算结果所得的尾数不是规格化的数,则需要进行规格化处理。当尾数溢出时,需要调整阶码。
  ④舍入:在对结果右规时,尾数的最低位将因移出而丢掉。另外,在对阶过程中也会将尾数右移使最低位丢掉。这就需要进行舍入处理,以求得最小的运算误差。

第 3 题

在CPU中,()可用于传送和暂存用户数据,为ALU执行算术逻辑运算提供工作区。
 

  • (A) 程序计数器
  • (B) 累加寄存器
  • (C) 程序状态寄存器
  • (D) 地址寄存器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寄存器的类型和特点。
      寄存器是CPU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CPU内部的临时存储单元。寄存器既可以用来存放数据和地址,也可以存放控制信息或CPU工作时的状态。在CPU中增加寄存器的数量,可以使CPU把执行程序时所需的数据尽可能地放在寄存器件中,从而减少访问内存的次数,提高其运行速度。但是,寄存器的数目也不能太多,除了增加成本外,由于寄存器地址编码增加也会相对增加指令的长度。CPU中的寄存器通常分为存放数据的寄存器、存放地址的寄存器、存放控制信息的寄存器、存放状态信息的寄存器和其他寄存器等类型。
      程序计数器用于存放指令的地址。令当程序顺序执行时,每取出一条指令,PC内容自动增加一个值,指向下一条要取的指令。当程序出现转移时,则将转移地址送入PC,然后由PC指向新的程序地址。
      程序状态寄存器用于记录运算中产生的标志信息,典型的标志为有进位标志位、零标志位、符号标志位、溢出标志位和奇偶标志等。
      地址寄存器包括程序计数器、堆栈指示器、变址寄存器和段地址寄存器等,用于记录各种内存地址。
      累加寄存器是一个数据寄存器,在运算过程中暂时存放被操作数和中间运算结果,累加器不能用于长时间地保存一个数据。

第 4 题

下面关于在I/O设备与主机间交换数据的叙述,()是错误的。

  • (A) 中断方式下,CPU需要执行程序来实现数据传送任务
  • (B) 中断方式和DMA方式下,CPU与I/O设备都可同步工作
  • (C) 中断方式和DMA方式中,快速I/O设备更适合采用中断方式传递数据
  • (D) 若同时接到DMA请求和中断请求,CPU优先响应DMA请求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较难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I/O设备与主机间交换数据的方式和特点。
    I/O设备与主机间进行数据输入输出主要有直接程序控制方式、中断方式、DMA方式和通道控制方式.
    直接程序控制方式的主要特点是:CPU直接通过I/O指令对I/O接口进行访问操作,主机与外设之间交换信息的每个步骤均在程序中表示出来,整个输入输出过程是由CPU执行程序来完成的。
    中断方式的特点是:当I/O接A准备好接收数据或向CPU传送数据时,就发出中断信号通知CPU。对中断信号进行确认后,CPU保存正在执行的程序的现场,转而执行提前设置好的I/O中断服务程序,完成一次数据传送的处理。这样,CPU就不需要主动查询外设的状态,在等待数据期间可以执行其他程序,从而提高了CPU的利用率。采用中断方式管理I/O设备,CPU和外设可以并行地工作。
    虽然中断方式可以提高CPU的利用率,能处理随机事件和实时任务,但一次中断处理过程需要经历保存现场、中断处理和恢复现场等阶段,需要执行若干条指令才能处理一次中断事件,因此这种方式无法满足高速的批量数据传送要求。
    直接内存存取(DirecE Memory Access, DMA)方式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硬件控制实现主存与I/O设备间的直接数据传送,数据的传送过程由DMA控制器( DMAC)进行控制,不需要CPU的干预。在DMA方式下,需要CPU启动传送过程,即向设备发出“传送一块数据”的命令。在传送过程结束时,DMAC通过中断方式通知CPU进行一些后续处理工作。
    DMA方式简化了CPU对数据传送的控制,提高了主机与外设并行工作的程度,实现了快速外设和主存之间成批的数据传送,使系统的效率明显提高。
    通道是一种专用控制器,它通过执行通道程序进行I/O操作的管理,为主机与I/O设备提供一种数据传输通道。用通道指令编制的程序存放在存储器中,当需要进行I/O操作时,CPU只要按约定格式准备好命令和数据,然后启动通道即可;通道则执行相应的通道程序,完成所要求的操作。用通道程序也可完成较复杂的I/O管理和预处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将主机从繁重的I/O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第 5 题

下面关于校验方法的叙述,()是正确的。


 

  • (A) 采用奇偶校验可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一位数据错误的位置并加以纠正
  • (B) 采用海明校验可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一位数据错误的位置并加以纠正
  • (C) 采用海明校验,校验码的长度和位置可随机设定
  • (D) 采用CRC校验,需要将校验码分散开并插入数据的指定位置中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校验方法。
      奇偶校验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校验方法。这种方法通过在编码中增加一位校验位来使编码中1的个数为奇数(奇校验)或者为偶数(偶校验),从而使码距变为2。它可以检测代码中奇数位出错的编码,但不能发现偶数位出错的情况,即当合法编码中奇数位发生了错误,即编码中的1变成0或0变成1,则该编码中1的个数的奇偶性就发生了变化,从而可以发现错误。
      海明码也是利用奇偶性来检错和纠错的校验方法。海明码的构成方法是:在数据位之间插入k个校验位,通过扩大码距来实现检错和纠错。
    例如,对于8位的数据位,进行海明校验需要4个校验位。令数据位为D7、D6、D5、D4、D3、D2、D1、D0,校验位为P4、P3、P2、P1,形成的海明码为H12、H11、…、H3、H2、H1,对应关系如下所示:

      循环冗余校验码广泛应用于数据通信领域和磁介质存储系统中。它利用生成多项式为k个数据位产生k个校验位来进行编码,其编码长度为k+r,CRC的代码格式为:

      循环冗余校验码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左边为信息码(数据〕,右边为校验码。若信息码占k位,则校验码就占n-k位。校验码是由信息码产生的,校验码位数越长.该代码的校验能力就越强.在求CRC编码时,采用的是模2运算。

第 6 题

 Cache用于存放主存数据的部分拷贝,主存单元地址与Cache单元地址之间的转换工作由()完成。
 

  • (A) 硬件
  • (B) 软件
  • (C) 用户
  • (D) 程序员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Cache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高速缓存基础知识。
      高速缓存Cache有如下特点:它位于CPU和主存之间,由硬件实现;容量小,一般在几KB到几MB之间:速度一般比主存快5到10倍,由快速半导体存储器制成;其内容是主存内容的副本,对程序员来说是透明的;Cache既可存放程序又可存放数据。
      Cache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控制部分和Cache存储器部分。Cache存储器部分用来存放主存的部分拷贝〔备份)。控制部分的功能是:判断CPU要访问的信息是否在Cache存储器中,若在即为命中,若不在则没有命中。命中时直接对Cache存储器寻址。未命中时,若是读取操作,则从主存中读取数据,并按照确定的替换原则把该数据写入Cache存储器中;若是写入操作,则将数据写入主存即可。

第 7 题

在Windows Server 2003下若选择安全登录,则首先需要按()组合键。
 

  • (A) Shift Alt Esc
  • (B) Ctrl Alt Tab
  • (C) Ctrl Shift
  • (D) Ctrl Alt Del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Windows Serer 2003的安全登录相关知识,可以使用Ctrl+Alt+Del进行安全登录。

第 8 题

为了防止电子邮件中的恶意代码,应该用()方式阅读电子邮件。
 

  • (A) 文本
  • (B) 网页
  • (C) 程序
  • (D) 会话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电子邮件中恶意代码的相关知识,当电子邮件中包含网页或者程序时,就有可能包含恶意代码。因此,选择以纯文本的方式阅读电子邮件可以防止恶意代码的触发。

第 9 题

  TCP/IP 在多个层引入了安全机制,其中TLS 协议位于()。
 

  • (A) 数据链路层
  • (B) 网络层
  • (C) 传输层
  • (D) 应用层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常见TCP/IP协议基础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TLS安全协议的基本概念,TLS (Transport Layer Security Protocol,传输层安全协议)用于在两个通信应用程序之间提供保密性和数据完整性,通常位于某个可靠的传输协议(例如TCP)上面,与具体的应用无关。所以,一般把TLS协议归为传输层安全协议。答案为C。

第 10 题

我国专利申请的原则之一是()。

 

  • (A) 申请在先
  • (B) 申请在先与使用在先相结合
  • (C) 使用在先
  • (D) 申请在先、使用在先或者二者结合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法律法规与标准化>其它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专利法》的基本知识。专利申请具有三个原则:书面原则,是指专利申请人及其代理人在办理各种手续时都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先申请原则,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专利权授给最先申请人;单一性原则,是指一份专利申请文件只能就一项发明创造提出专利申请,即“一申请一发明”原则。

第 11 题

  李某在《电脑与编程》杂志上看到张某发表的一组程序,颇为欣赏,就复印了一百份作为程序设计辅导材料发给了学生。李某又将这组程序逐段加以评析,写成评论文章后投到《电脑编程技巧》杂志上发表。李某的行为()。

  • (A) 侵犯了张某的著作权,因为其未经许可,擅自复印张某的程序
  • (B) 侵犯了张某的著作权,因为在评论文章中全文引用了发表的程序
  • (C) 不侵犯张某的著作权,其行为属于合理使用
  • (D) 侵犯了张某的著作权,因为其擅自复印,又在其发表的文章中全文引用了张某的程序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法律法规与标准化>侵权判断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二条规定:“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其著作权由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根据一件己有的作品,利用改编、翻译、注释、整理等演绎方式而创作的撅生作品称之为演绎作品。演绎是一种创作,因而演绎作品是一种新创作的作品。
    演绎作者对其演绎作品享有完整的著作权。本题中李某将《电脑与编程》杂志上看到张某发表的一组程序逐段加以评析,写成评论文章后投到《电脑编程技巧》杂志上发表,故李某的“评论文章”属于演绎作品,其行为不侵犯张某的著作权,其行为属于合理使用。

第 12 题

 MP3是目前最流行的数字音乐压缩编码格式之一,其命名中“MP”是指(),“3”是指()。
 

  • (A) media player
  • (B) multiple parts
  • (C) music player
  • (D) MPEG-1 Audio
  • (A) MPEG-3
  • (B) version 3
  • (C) part 3
  • (D) layer 3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较难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D'],['D']]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MFEG声音信息压缩编码技术的相关知识。MP3是流行的数字音乐压缩编码格式,其命名是来源于MPEG- 1音、视频压缩编码标准。MPEG-1的声音压缩编码技术定义了三个编码层(Layer): layer 1是基础的编码层,layer 2和layer 3的复杂度逐层提高,每个后继的Layer都提供更高的压缩比,但需要更复杂的编码解码器。MP3就是使用MPEG-1 Audio Layer 3的声音编码。

第 13 题

某数码相机内置128MB的存储空间,拍摄分辨率设定为1600×1200像素,颜色深度为24位,若不采用压缩存储技术,使用内部存储器最多可以存储()张照片。
 

  • (A) 12
  • (B) 22
  • (C) 13
  • (D) 23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多媒体基础>多媒体技术基本概念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数字图像格式及分辨率等基本概念。24位真彩色图像每个像素点使用3个字节分别表示RGg的分量值,每张照片需要占用1600 × 1200 × 24空间。同时,题目也隐含考查了计算机数据存储单位的基本知识,即B表示字节,b表示位;1KB=1024B,1MB=1024KB。内部存储器空间大小应为128×1024×1024×8,故最多可以存储23张照片。

第 14 题

在面向对象系统中,用()关系表示一个较大的“整体”类包含一个或多个较小的“部分”类。
 

  • (A) 泛化
  • (B) 聚合
  • (C) 概化
  • (D) 合成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面向对象技术>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面向对象基本概念中对象类之间的关系。泛化概化关系表示把几类对象类的公共属性和行为抽象成超类,然后其属性和方法被那些子类继承;聚合关系表示一个较大的“整体”类包含一个或多个较小的“部分”类;合成关系则表示关系中“整体”负责其“部分”的创建和销毁,如果“整体”不存在了,“部分”也将不存在。

第 15 题

若一个项目由9个主要任务构成,其计划图(如下图所示)展示了任务之间的前后关系以及每个任务所需天数,该项目的关键路径是(),完成项目所需的最短时间是()天。

  • (A) A→B→C→D→I
  • (B) A→B→C→E→I
  • (C) A→B→C→F→G→I
  • (D) A→B→C→F→H→I
  • (A) 16
  • (B) 17
  • (C) 18
  • (D) 19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管理>其它
  • 试题答案:[['A'],['D']]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项目计划的关键路径。不难看出,图中任务流A→B→C→D→I所需天数为19,任务流A→B→C→E→I所需天数为18,任务流A→B→C→F→G→I所需天数为17,任务流A→B→C→F→H→I所需天数为16,因此任务流A→B→C→D→I为关键路径,完成项目所需的最短时间是19天。

第 16 题

  RUP(Rational Unified Process)分为4个阶段,每个阶段结束时都有重要的里程碑,其中生命周期架构是在()结束时的里程碑。
 

  • (A) 初启阶段
  • (B) 精化阶段
  • (C) 构建阶段
  • (D) 移交阶段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软件工程>其它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RUP中每个阶段结束时所产生的里程碑。初启阶段结束时的里程碑是生命周期目标;精化阶段结束时的里程碑是生命周期架构;构建阶段结束时的里程碑是最初运作能力;移交阶段的里程碑是产品发布。

第 17 题

在软件工程环境中进行风险识别时,常见的、已知的及可预测的风险类包括产品规模、商业影响等,与开发工具的可用性及质量相关的风险是()。
 

  • (A) 客户特性
  • (B) 过程定义
  • (C) 开发环境
  • (D) 构建技术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软件工程>其它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风险识别时要识别的风险类型。客户特性是指与客户的素质以及开发者和客户定期通信的能力相关的风险;过程定义是指与软件过程被定义的程度以及它们被开发组织所遵守的程序相关的风险;开发环境是指与用以构建产品的工具的可用性及质量相关的风险;构建技术是指与待开发软件的复杂性及系统所包含技术的“新奇性”相关的风险。

第 18 题

 编译程序对高级语言源程序进行翻译时,需要在该程序的地址空间中为变量指定地址,这种地址称为()。

  • (A) 逻辑地址
  • (B) 物理地址
  • (C) 接口地址
  • (D) 线性地址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程序设计语言基础>编译与解释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程序翻译的基础知识。
    编译程序对高级语言源程序进行翻译时,在逻辑地址空间中为变量分配存储单元,当程序开始运行时,再转换为实际的内存地址(既物理地址)。

第 19 题

  程序设计语言一般都提供多种循环语句,例如实现先判断循环条件再执行循环体的while语句和先执行循环体再判断循环条件的do-while语句。关于这两种循环语句,在不改变循环体的条件下,()是正确的。
 

  • (A) while语句的功能可由do-while语句实现
  • (B) do-while语句的功能可由while语句实现
  • (C) 若已知循环体的次数,则只能使用while语句
  • (D) 循环条件相同时,do-while语句的执行效率更高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程序设计语言基础>其它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程序的控制结构。
      do-while语句的形式为:
      do
      循环体语句;
      while循环条件;
      首先执行一次循环体语句(无条件地),若循环条件不成立,则结束do-while语句的执行:否则再一次执行循环体语句,即此后循环条件每成立一次,循环体语句就执行1次。显然,do-while中的循环体语句至少执行1次。
      while语句的形式为:
      while循环条件
      循环体语句:
      其执行过程为:先判断循环条件,若不成立,则结束While语句的执行;否则执行一次循环体语句。此后,循环条件每成立一次,循环体语句就执行1次。显然,while中的循环体语句可能一次也不执行。
      因此,在不改变循环体的情况下,可用while语句来代替do-while语句,反之则不行。

第 20 题

表达式(a-b)*(c+5)的后缀式是()。

  • (A) a b c+*-
  • (B) a b-c+5*
  • (C) a b c-*5+
  • (D) a b –c 5+*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程序设计语言基础>后缀表达式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程序语言处理基础知识。
    表达式的后缀表示是指将运算符号写在运算对象的后面,表达式中的运算符号按照计算次序书写。
    对于表达式(a-b)* (c+5),先计算a与b的差和,再计算c与5之和,最后进行相乘,因此其后缀式为ab-c5+*。

第 21 题

假设系统中有四类互斥资源R1、R2、R3和R4,可用资源数分别为9、6、3和3。在T0时刻系统中有 P1、P2、P3和P4四个进程,这些进程对资源的最大需求量和已分配资源数如下表所示。在T0时刻系统剩余的可用资源数分别为()。如果 P1、P2、P3和P4进程按()序列执行,那么系统状态是安全的。

  • (A) 2、1、0和1
  • (B) 3、1、0和0
  • (C) 3、1、1和1
  • (D) 3、0、1和1
  • (A) P1→P2→P4→P3
  • (B) P2→P1→P4→P3
  • (C) P3→P4→P1→P2
  • (D) P4→P2→P1→P3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操作系统>银行家算法
  • 试题答案:[['B'],['D']]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操作系统进程管理中死锁检测的多项资源银行家算法。
    由于T0时刻已用资源数为6,5,3和3,故剩余资源数为3,1,0,0和各进程尚需资源数可列表如下。


    P1, P2, P3和P4这4个进程中,系统只能满足P4的尚需资源数(1,0,0,0)。因为此时系统可用资源数为(3,1,0,0),能满足P4的需求保证P4能运行完,写上完成标志true,如下表所示。P4释放资源后系统的可用资源为(4, 3,1,1),此时P2尚需资源(0,1,1,0),系统能满足P2的请求,故P2能运行完,写上完成标志true.释放资源后系统的可用资源为(6, 4, 2,2),此时PI尚需资源(5,3,1,0),P3尚需资源(6,0,1,1),系统能满足PI和P3的请求,故P1和P3能运行完,写上完成标志true。进程可按P4→P2→P3→P1或者是P→P2→P3-→P1的顺序执行,每个进程都可以获得需要的资源,运行完毕写上完成标记,所以系统的状态是安全的。
    根据试题的可选答案,正确的答案应为D。

第 22 题

某文件管理系统为了记录磁盘的使用情况,在磁盘上建立了位示图(bitmap)。若系统中字长为16位,磁盘上的物理块依次编号为:0、1、2、…,那么8192号物理块的使用情况在位示图中的第()个字中描述。
 

  • (A) 256
  • (B) 257
  • (C) 512
  • (D) 513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操作系统>其它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操作系统文件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
      文件管理系统是在外存上建立一张位示图(bitmap ),记录文件存储器使用情况。每一位对应文件存储器上的一个物理块,取值0和1分别表示空闲和占用,如下图所示。


      由于系统中字长为16位,所以每个字可以表示16个物理块的使用情况。又因为文件存储器上的物理块依次编号为0,l,1,2,…,因此8192号物理块在位示图中的第513个字中描述。

第 23 题

在操作系统设备管理中,通常临界资源不能采用()分配算法。
 

  • (A) 静态优先级
  • (B) 动态优先级
  • (C) 时间片轮转
  • (D) 先来先服务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较难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操作系统设备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
      临界资源不能采用时间片轮转分配算法,例如若打印机轮流为不同进程打印文档,将造成文档打印混乱。

第 24 题

 某虚拟存储系统采用最近最少使用(LRU)页面淘汰算法。假定系统为每个作业分配3个页面的主存空间,其中一个页面用来存放程序。现有某作业的部分语句如下:
    Var A: Array[1..128,1..128] OF integer;
  i,j: integer;
    FOR i:=1 to 128 DO
    FOR j:=1 to 128 DO
      A[i,j]:=0;
设每个页面可存放128个整数变量,变量i、j放在程序页中,矩阵A按行序存放。初始时,程序及变量i、j已在内存,其余两页为空。在上述程序片段执行过程中,共产生()次缺页中断。最后留在内存中的是矩阵A的最后()。

  • (A) 64
  • (B) 128
  • (C) 256
  • (D) 512
  • (A) 2行
  • (B) 2列
  • (C) 1行
  • (D) 1列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操作系统>其它
  • 试题答案:[['B'],['A']]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操作系统虚拟存储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
      试题(27)数组A[128][128]总共有128行,128列,即每一个页面可以存放1行。也就是说,矩阵的2行刚好放在2页内,访问它们需要中断2次,这样128行总共需要中断128次。
      试题(28)留在内存中的是矩阵的最后2行。

第 25 题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将软件能力成熟度自低到高依次划分为初始级、可重复级、定义级、管理级和优化级。其中()对软件过程和产品都有定量的理解与控制。

  • (A) 可重复级和定义级
  • (B) 定义级和管理级
  • (C) 管理级和优化级
  • (D) 定义级、管理级和优化级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较难
  • 知识点:软件工程>软件过程改进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的成熟度等级。CMM将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划分为5级,每一级都为下一级提供一个基础。管理级对软件过程和产品都有定量的理解与控制,因此管理级和优化级均对软件过程和产品有定量的理解与控制。

第 26 题

极限编程(XP)包含了策划、设计、编程和测试四个活动,其十二个最佳实践中的“持续集成”实践在()活动中进行。
 

  • (A) 策划和设计
  • (B) 设计和编程
  • (C) 设计和测试
  • (D) 编程和测试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软件工程>其它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极限编程的基本概念。极限编程有12个最佳实践,其中“持续集成”在编程和测试活动中进行。

第 27 题

 ISO/IEC  9126 软件质量模型中第一层定义了六个质量特性,并为各质量特性定义了相应的质量子特性。子特性()属于可靠性质量特性。

  • (A) 准确性
  • (B) 易理解性
  • (C) 成熟性
  • (D) 易学性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ISO/IEC 9126软件质量模型中第一层定义的可靠性。可靠性包括成熟性、容错性和易恢复性子特性。子特性易理解性和易学性属于易使用性,子特性准确性属于功能性。

第 28 题

UP(统一过程)是用例驱动的、以架构为核心、迭代和增量的软件过程框架,它提供了一种()的特性。 
 

  • (A) 演进
  • (B) 敏捷
  • (C) 测试驱动
  • (D) 持续集成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较难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UP(统一过程)的特性。UP是用例驱动的、以架构为核心、迭代和增量的软件过程框架,它提供了一种演进的特性。敏捷、测试驱动、持续集成是XP(极限编程)的特性。

第 29 题

系统测试人员与系统开发人员需要通过文档进行沟通,系统测试人员应根据一系列文档对系统进行测试,然后将工作结果撰写成(),交给系统开发人员。
 

  • (A) 系统开发合同
  • (B) 系统设计说明书
  • (C) 测试计划
  • (D) 系统测试报告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系统测试文档。系统测试人员对系统测试后产生系统测试报告。

第 30 题

 系统的可维护性可以用系统的可维护性评价指标来衡量。系统的可维护性评价指标不包括()。

  • (A) 可理解性
  • (B) 可修改性
  • (C) 准确性
  • (D) 可测试性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系统的可维护性评价指标。系统的可维护性可以定性地定义为:维护人员理解、改正、改动和改进这个软件的难易程度,其评价指标包括可理解性、可测试性和可修改性。

第 31 题

某程序根据输入的三条线段长度,判断这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以下6个测试用例中,()两个用例属于同一个等价类。
  ①6、7、13;    ②4、7、10;    ③9、20、35;
  ④9、11、21;   ⑤5、5、4; ⑥4、4、4。
 

  • (A) ①②
  • (B) ③④
  • (C) ⑤⑥
  • (D) ①④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软件工程>软件测试相关概念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黑盒测试技术的等价类划分。①为前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②为三边不等且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③④前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⑤为其中有两边相等且可构成等腰三角形;⑥为三边相等且可构成等边三角形。

第 32 题

 在模拟环境下,常采用黑盒测试检验所开发的软件是否与需求规格说明书一致。其中有效性测试属于()中的一个步骤。
 

  • (A) 单元测试
  • (B) 集成测试
  • (C) 确认测试
  • (D) 系统测试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软件工程>软件测试相关概念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系统测试中的确认测试。确认测试首先要进行有效性测试以及软件配置审查,然后进行验收测试和安装测试。其中有效性测试,就是在模拟环境下,通过黑盒测试检验所开发的软件是否与需求规格说明书一致。

第 33 题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中的()是指一个模块在扩展性方面应该是开放的,而在更改性方面应该是封闭的;而()是指子类应当可以替换父类并出现在父类能够出现的任何地方。

  • (A) 开闭原则
  • (B) 替换原则
  • (C) 依赖原则
  • (D) 单一职责原则
  • (A) 开闭原则
  • (B) 替换原则
  • (C) 依赖原则
  • (D) 单一职责原则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面向对象技术>其它
  • 试题答案:[['A'],['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中的原则。开闭原则是指一个模块在扩展性方面应该是开放的,而在更改性方面应该是封闭的。其含义是模块容易扩展和修改,但不能对其他的模块产生影响。替换原则是指子类可以替换父类并出现在父类能够出现的任何地方。
      具体地说,就是凡是使用父类对象的地方都可以使用子类对象。

第 34 题

在选择某种面向对象语言进行软件开发时,不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是,该语言()。 

  • (A) 将来是否能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 (B) 类库是否丰富
  • (C) 开发环境是否成熟
  • (D) 是否支持全局变量和全局函数的定义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面向对象技术>其它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现有的面向对象语言有很多已经不再提供全局变量和全局函数的定义,实践也证明了全局变量和函数并不是一种很好的程序设计风格,因此该特点不应作为语言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第 35 题

 ()限制了创建类的实例数量,而()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类可以一起工作。

  • (A) 命令模式(Command)
  • (B) 适配器模式(Adapter)
  • (C) 策略模式(Strategy)
  • (D) 单例模式(Singleton)
  • (A) 命令模式(Command)
  • (B) 适配器模式(Adapter)
  • (C) 策略模式(Strategy)
  • (D) 单例模式(Singleton)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面向对象技术>设计模式的图
  • 试题答案:[[D],[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面向对象设计模式。单例模式的目的是保证类有且仅有一个实例,因此可以限制类的对象数量。适配器模式则是使原本接口不一致而不能在一起工作的类可以协作完成某一任务。

第 36 题

 ()是指在运行时把过程调用和响应调用所需要执行的代码加以结合。

  • (A) 绑定
  • (B) 静态绑定
  • (C) 动态绑定
  • (D) 继承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面向对象技术>其它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面向对象中的动态绑定机制,其内涵是需要进行过程、方法或函数的调用时,在不同的情况下所执行的代码可能不同。典型的实例就是面向对象语言中的函数或方法的重载。

第 37 题

 ()设计模式允许一个对象在其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它的行为。下图为这种设计模式的类图,已知类State为抽象类,则类()的实例代表了Context对象的状态。

  • (A) 单件(Singleton)
  • (B) 桥接(Bridge)
  • (C) 组合(Composite)
  • (D) 状态(State)
  • (A) Context
  • (B) concreteStateA
  • (C) Handle
  • (D) State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面向对象技术>设计模式的图
  • 试题答案:[[D],[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面向对象中的设计模式。该类图描述的是状态设计模式。State的子类ConcreteStateA和ConcreteStateB都表示Context对象在运行过程中可能转换的状态。

第 38 题

在UML的各种视图中,()显示外部参与者观察到的系统功能;()从系统的静态结构和动态行为角度显示系统内部如何实现系统的功能;()显示的是源代码以及实际执行代码的组织结构。
 

  • (A) 用例视图
  • (B) 进程视图
  • (C) 实现视图
  • (D) 逻辑视图
  • (A) 用例视图
  • (B) 进程视图
  • (C) 实现视图
  • (D) 逻辑视图
  • (A) 用例视图
  • (B) 进程视图
  • (C) 实现视图
  • (D) 逻辑视图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面向对象技术>UML图的图示
  • 试题答案:[[A],[D],[C]]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UML(统一建模语言)。在UML的各种视图中,用例视图从外部参与者的角度描述系统功能:逻辑视图从系统的静态结构和动态行为角度显示系统内部如何实现系统功能;而源代码结构和实际的执行代码则是通过实现视图反映。

第 39 题

给定文法G[S]及其非终结符A,FIRST(A)定义为:从A出发能推导出的终结符号的集合(S 是文法的起始符号,为非终结符)。对于文法G[S]:
  S→[L] | a  
  L→L, S| S
  其中,G[S]包含的四个终结符号分别为:
  a  ,  [    ]
  则FIRST(S)的成员包括 ()。
 

  • (A) a
  • (B) [
  • (C) [和]
  • (D) a、[、]和,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程序设计语言基础>文法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程序语言基础知识。
      程序语言的语法可由上下文无关文法表示,合法的程序可看作是由该文法推导得到。
      对于文法G[S],从S出发推导出[a,a]和a的过程可表示为:
      


      从S出发可推导出以a或【开始的符号串,而FIRSTS(S)的成员包括a、[、]和,。

第 40 题

高级语言源程序的编译过程分若干个阶段,分配寄存器属于()阶段的工作。 
 

  • (A) 词法分析
  • (B) 语法分析
  • (C) 语义分析
  • (D) 代码生成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程序设计语言基础>编译与解释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程序语言翻译基础知识。
      编译程序的功能是把某高级语言书写的源程序翻译成与之等价的目标程序(汇编语言或机器语言)。编译程序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石个阶段,以及出错处理和符号表管理。其中,中间代码生成和代码优化阶段不是必需的。目标代码生成时才考虑与具体机器相关的处理,寄存器分配处于代码生成阶段的工作。

第 41 题

设某上下文无关文法如下:S→11  | 1001  | S0  |SS,则该文法所产生的所有二进制字符串都具有的特点是()。
 

  • (A) 能被3整除
  • (B) 0、1出现的次数相等
  • (C) 0和1的出现次数都为偶数
  • (D) 能被2整除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程序设计语言基础>文法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程序语言基础知识。
      推导就是从文法的开始符号S出发,反复使用产生式,将产生式左部的非终结符替换为右部的文法符号序列〔展开产生式用功表示),直到产生一个终结符的序列时为止.从文法G的开始符号出发,能推导出的终结符号序列(句子)的全体称为文法G产生的语言。
      对于上下文无关文法S→11 | 1001|S0|SS,从S出发可推导出11,1001, 110, 1111,11110和10010等,将这些二进制序列转换成对应的十进制数可知,它们都能被3整除。

第 42 题

希赛公司学生、教师和课程实体对应的关系模式如下: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电话)
课程(课程号,课程名)
教师(职工号,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电话)
如果一个学生可以选修多门课程,一门课程可以有多个学生选修;一个教师只能讲授一门课程,但一门课程可以有多个教师讲授。由于学生和课程之间是一个()的联系,所以 () 。又由于教师和课程之间是一个()的联系,所以()。

  • (A) 1对1
  • (B) 1对多
  • (C) 多对1
  • (D) 多对多
  • (A) 不需要增加一个新的关系模式
  • (B) 不需要增加一个新的关系模式,只需要将1端的码插入多端
  • (C) 需要增加一个新的选课关系模式,该模式的主键应该为课程号
  • (D) 需要增加一个新的选课关系模式,该模式的主键应该为课程号和学号
  • (A) 1对1
  • (B) 1对多
  • (C) 多对1
  • (D) 多对多
  • (A) 不需要增加一个新的关系模式,只需要将职工号插入课程关系模式
  • (B) 不需要增加一个新的关系模式,只需要将课程号插入教师关系模式
  • (C) 需要增加一个新的选课关系模式,该模式的主键应该为课程号
  • (D) 需要增加一个新的选课关系模式,该模式的主键应该为课程号和教师号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数据库系统>ER模型
  • 试题答案:[[D],[D],[C],[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察关系模式及E-R图的概念和性质。
    因为根据题意,一个学生可以选修多门课程,但一门课程可以有多个学生选修,所以学生和课程之间是一个多对多的联系,需要增加一个新的选课关系模式,该模式的主键应该为课程号和学号。
    因为根据题意,一个教师只能讲授一门课程,但一门课程可以有多个教师讲授,所以教师和课程之间是一个多对1的联系,故不需要增加一个新的关系模式,只需要将课程号插入教师关系模式。

第 43 题

关系 R、S 如下图所示,关系代数表达式π1,5,6(σ2=5(R×S))=(),该表达式与()等价。
 

  • (A)
  • (B)
  • (C)
  • (D)
  • (A)
  • (B)
  • (C)
  • (D)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数据库系统>关系代数
  • 试题答案:[[B],[C]]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关系代数运算方面的基础知识。
      本题要求关系代数表达式: 的结果集,其中,RXS的属性列名分别为R.A,R.B,R.C,S.A,S.B和S.C,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的含义是从R X S结果集中选取第二个分量(R.B)等于第五个分量(S.B)的元组。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满足条件的是第14和第16个元组,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的含义是从 结果集中选取第1列 、第5列和第6列,其结果如下表所示,表中R.A, S.B和S.C的属性名不重复。

      从上面的分析可见,试题(55)的正确答案是B,试题(56)的正确答案是C。

第 44 题

一个具有m个结点的二叉树,其二叉链表结点(左、右孩子指针分别用left和right表示)中的空指针总数必定为 ()个。为形成中序(先序、后序)线索二叉树,现对该二叉链表所有结点进行如下操作:若结点p的左孩子指针为空,则将该左指针改为指向p在中序(先序、后序)遍历序列的前驱结点;若 p 的右孩子指针为空,则将该右指针改为指向p在中序(先序、后序)遍历序列的后继结点。假设指针s指向中序(先序、后序)线索二叉树中的某结点,则()。
 

  • (A) m+2
  • (B) m+1
  • (C) m
  • (D) m-1
  • (A) 指向的结点一定是s所指结点的直接后继结点
  • (B) 指向的结点一定是s所指结点的直接前驱结点
  • (C) 从s所指结点出发的right链可能构成环
  • (D) s所指结点的left和right指针一定指向不同的结点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树与二叉树的特性
  • 试题答案:[['B'],['C']]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数据结构基础知识。

           二叉树的特性r0=r2+1推导过程如下:

        1、假设度为0的节点个数记作r0,度为1的节点个数记作r1,度为2的节点个数机作为

r2  ;
</p>

    2、从根向下分析,度即为每个节点的分支数,整棵树的分支总数为0*

r0  +1*

r1  +2*

r2  ;</p>

    3、从叶子节点向上分析,每个节点都有其惟一的父节点(除了根节点没有父节点)并通过分支与其父节点连接起来,因此整棵树的分支数为

r0  +

r1  +

r2 - 1;</p>

    4、根据2、3可得,0*

r0  +1*

r1  +2*

r2  =

r0  +

r1  +

r2  -1,即

r0  =

r2  +1。</p>

     本题第一空,现在每个节点有2个位置分别记录其左右孩子指针,度为0的节点不需要左右孩子指针,空余指针数为2,度为1的节点需要记录1个孩子指针,空余1个孩子指针,度为2的节点没有空余指针位置。因此,空指针总数为0*

r2  +1*

r1  +2*

r0  。结合上面的特性分析,将

r0  =

r2  +1带入前面的表达式,即空指针总数为

r1  +

r0  +

r0  =

r1  +

 r0  +

r2  +1,

 r0  +

r1  +

r2  为节点总数即m,可以得到空指针总数为m+1。</p>

  也可以如下理解:

        具有m个结点的二叉树采用二叉链表存储结构,链表中共有m个结点,每个结点中两个指针(当前结点的左、右孩子指针),则共有2m个指针。除了树根之外,其余的每个结点都由一个来自父结点的指针所指向,因此该二叉链表结点中的空指针总数必定为2m-(m-1)=m+1个,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空指针域来存放结点的前驱和后继信息。
  对图(a)所示的二叉树进行中序线索化后如图(b)所示。
假设指针s指向中序线索二叉树中的某结点,则s→right指向的结点不一定是s所指结点的直接后继结点。当s结点具有右子树时,s→right指向其右子树而不是后继结点。同理,s→left指向的结点不一定是s所指结点的直接前驱结点。在线索二叉树中,s所指结点的left和right指针可能指向相同的结点,从s所指结点出发的right链可能构成环。

第 45 题

()的邻接矩阵是一个对称矩阵。

  • (A) 无向图
  • (B) AOV 网
  • (C) AOE 网
  • (D) 有向图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图的定义及存储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数据结构基础知识。
      图的邻接矩阵表示是利用一个矩阵来表示图中顶点之间的关系。对于具有n个顶点的图G=(V , E)来说,其邻接矩阵是一个n阶方阵,且满足:

      由邻接矩阵的定义可知,无向图的邻接矩阵是对称的,有向图的邻接矩阵就不一定对称了。因为无向图中若存在Vi至Vj的边则一定存在Vj至Vi的边;有向图中若存在Vi至Vj弧,则不一定存在Vj至Vi的弧,AOV网、AOE网都是有向图。

第 46 题

将一个无序序列中的元素依次插入到一棵(),并进行中序遍历,可得到一个有序序列。
 

  • (A) 完全二叉树
  • (B) 最小生成树
  • (C) 二叉排序树
  • (D) 最优二叉树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树与二叉树的特性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数据结构基础知识。
      一个连通图的生成树是一个极小连通子图,它包含图中的全部顶点,但只有构成一棵树的n-1条边。把生成树各边的权值总和称为生成树的权,把权值最小的生成树称为最小生成树。
       哈夫曼树又称最优二叉树,是一类带权路径长度最短的树。若深度为k的二叉树有2k-1个结点,则称其为满二叉树。可以对满二叉树中的结点进行连续编号:约定编号从根结点起,自上而下、自左至右依次进行。深度为k、有n个结点的二叉树,当且仅当其每一个结点都与深度为k的满二叉树中编号从1至n的结点一一对应时,称之为完全二叉树。
      二叉排序树又称二叉查找树,它或者是一棵空树,或者是具有如下性质的二叉树。
      若它的左子树非空,则左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小于根结点的值。
      若它的右子树非空,则右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大于根结点的值。
      左、右子树本身就是两棵二叉排序树。
      显然,将一个无序序列中的元素依次插入到一棵二叉排序树中并进行中序遍历,可得到一个有序序列。

第 47 题

广义表中的元素可以是原子,也可以是表,因此广义表的适用存储结构是()。 
 

  • (A) 链表
  • (B) 静态数组
  • (C) 动态数组
  • (D) 散列表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广义表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数据结构基础知识。
      链表是最灵活的存储结构,它允许同一个表中的结点类型可以不一致。静态数组是固定长度的数组,动态数组允许扩容,但是数组中的元素必须是相同类型的,这不适用于广义表。散列表的特点是元素的存储位置与其关键字值相关。

第 48 题

某一维数组中依次存放了数据元素12,23,30,38,41,52,54,76,85,在用折半(二分)查找方法(向上取整)查找元素54时,所经历“比较”运算的数据元素依次为()。 

  • (A) 41, 52, 54
  • (B) 41, 76, 54
  • (C) 41, 76, 52, 54
  • (D) 41, 30, 76, 54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排序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数据结构基础知识。 设查找表的元素存储在一维数组r[1..n]二中,那么在表中的元素己经按关键字递增(或递减)的方式排序的情况下,进行折半查找的方法是:首先将待查元素的关键字(key)值与表r中间位置上(下标为mid )的记录的关键字进行比较,若相等,则查找成功。若key>r[mid].key,则说明待查记录只可能在后半个子表r[mid+1..n]中,下一步应在后半个子表中再进行折半查找;若key<r[mid].key,说明待查记录只可能在前半个子表r[ 1.mid-1」中,下一步应在r的前半个子表中进行折半查找,这样通过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查找成功或子表为空时失败为止。 在题中,以中间元素41为界将数组元素分为12, 23, 30, 38和52, 54,76, 85两部分,显然54在后半部分,该部分的中间元素为54(向下取整)或76(向上取整),在52,54构成的子查找表中,向上取整的中间元素为54,因此查找元素54所经历“比较”运算的数据元素依次为41,76,54。

第 49 题

具有n个顶点、e条边的图采用邻接表存储结构,进行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遍历运算的时间复杂度均为()。
 

  • (A) O(n2)
  • (B) O(e2)
  • (C) O(n*e)
  • (D) O(n+e)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较难
  • 知识点: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数据结构基础知识。
      深度优先和广度优先遍历图的过程实质上是对某个顶点查找其邻接点的过程,其耗费的时间取决于所采用的存储结构。当图用邻接矩阵表示时,查找所有顶点的邻接点所需时间为O(n2)。若以邻接表作为图的存储结构,则需要O(e)的时间复杂度查找所有顶点的邻接点。因此,当以邻接表作为存储结构时,深度优先搜索遍历图的时间复杂度为O(n+e)。

第 50 题

给定一组长度为n的无序序列,将其存储在一维数组a[0..n-1]中。现采用如下方法找出其中的最大元素和最小元素:比较 a[0]和 a[n-1],若 a[0]较大,则将二者的值进行交换;再比较a[1]和a[n-2],若a[1]较大,则交换二者的值;然后依次比较a[2]和a[n-3]、a[3]和 a[n-4]、…,使得每一对元素中的较小者被交换到低下标端。重复上述方法,在数组的前 n/2 个元素中查找最小元素,在后n/2个元素查找最大元素,从而得到整个序列的最小元素和最大元素。上述方法采用的算法设计策略是()。
 

  • (A) 动态规划法
  • (B) 贪心法
  • (C) 分治法
  • (D) 回溯法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动态规划法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算法设计基础知识。
      任何一个可以用计算机求解的问题所需的计算时间都与其规模有关。问题的规模越小,解题所需的计算时间往往也越少,从而也较容易处理。分治法的设计思想是:将一个难以直接解决的大问题分解成一些规模较小的相同问题,以便各个击破,分而治之。如果规模为n的问题可分解成k个子问题)1<k≤n),且这些子问题互相独立且与原问题相同。递归地求解这些问题,然后将各子问题的解合并得到原问题的解。
      动态规划算法与分治法类似,其基本思想也是将待求解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先求解子问题,然后从这些子问题的解得到原问题的解。与分治法不同的是,适合于用动态规划法求解的问题,经分解得到的子问题往往不是独立的。若用分治法来解这类问题,则分解得到的子问题数目太多,以至于最后解决原问题需要耗费指数级时间。动态规划算法,通常可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找出最优解的性质,并刻画其结构特征;递归地定义最优值;以自底向上的方式计算出最优值;根据计算最优值时得到的信息,构造一个最优解。
      回溯法有“通用的解题法”之称,用它可以系统地搜索一个问题的所有解或任一解。回溯法是一个既带有系统性又带有跳跃性的搜索算法。它在包含问题的所有解的解空间树中,按照深度优先的策略,从根结点出发搜索解空间树。
      贪心法是一种不追求最优解,只希望得到较为满意解的方法。贪心法一般可以快速得到满意的解,因为它省去了为找最优解要穷尽所有可能而必须耗费的大量时间。贪心法常以当前情况为基础作最优选择,而不考虑各种可能的整体情况,所以贪心法不要回溯。

第 51 题

设某算法的计算时间表示为递推关系式T(n)= T(n-1) + n (n>0) 及T(0)=1,则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 (A) O(lgn)
  • (B) O(n lgn)
  • (C) O(n)
  • (D) O(n2)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算法设计基础知识。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递推关系:
      T(n)=(n-1)+n=T(n-2)+n-1+n=…=T(0)+1+2+…+n-1+n=1+n(n+1)/2

第 52 题

ADSL是一种宽带接入技术,这种技术使用的传输介质是()。  

  • (A) 电话线
  • (B) CATV电缆
  • (C) 基带同轴电缆
  • (D) 无线通信网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ADSL是一种宽带接入技术。所谓宽带,可以从两方面理解:首先是它提供的带宽比较高,下载速率可以达到8Mb/s,甚至更高,上传速率也可以达到640Kb/s~1Mb/s。其次是它采用频分多路技术在普通电话线划分出上行、下行和话音等不同的信道.从而实现上网和通话同时传输.

第 53 题

下面关于网络系统设计原则的论述,正确的是()。

  • (A) 应尽量采用先进的网络设备,获得最高的网络性能
  • (B) 网络总体设计过程中,只需要考虑近期目标即可,不需要考虑扩展性
  • (C) 网络系统应采用开放的标准和技术
  • (D) 网络需求分析独立于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网络规划和设计>逻辑网络设计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网络系统设计原则,其中答案A不符合其中的实用性原则,网络方案设计中应把握“够用”和“实用”原则。网络系统应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和设备,达到实用、经济和有效的目的。答案B不符合可扩展性原则,网络总体设计不仅要考虑到近期目标,也要为网络的进一步发展留有扩展的余地。答案C说法正确,符合开放性原则。答案D不正确,网络需求分析必须依赖于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故答案选C.

第 54 题

下面的选项中,属于本地回路地址的是()。

  • (A) 120.168.10.1
  • (B) 10.128.10.1
  • (C) 127.0.0.1
  • (D) 172.16.0.1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常见TCP/IP协议基础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127.0.0.1保留为本地回路地址,名为Local host.

第 55 题

下面关于防火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防火墙一般由软件以及支持该软件运行的硬件系统构成
  • (B) 防火墙只能防止未经授权的信息发送到内网
  • (C) 防火墙能准确地检测出攻击来自哪一台计算机
  • (D) 防火墙的主要支撑技术是加密技术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安全>防火墙技术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防火墙的概念。防火墙是指设置在不同网络或网络安全域之间的一系列部件组合,是不同网络或网络安全域之间信息的唯一出入口,能根据安全策略控制出入网络的信息流。
       防火墙一般由软件以及支持该软件运行的硬件系统构成;能控制经过防火墙的双向信息,而不仅仅是某个方向的信息;防火墙可以过滤一些网络攻击,但一般无法定位攻击。防火墙的主要支撑技术是包过滤技术。
      从上面的内容可以看出,B、C、D三个选项都是错误的,只有A是正确的。

第 56 题

  Internet上的DNS服务器中保存有()。
 

  • (A) 主机名
  • (B) 域名到IP地址的映射表
  • (C) 所有主机的MAC地址
  • (D) 路由表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协议应用提升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DNS域名系统为Internet上的主机分配域名地址和IP地址。用户使用域名地址,该系统就会自动把域名地址转为IP地址。域名服务是运行域名系统的Internet工具。执行域名服务的服务器称之为DNS服务器,通过DNS服务器来应答域名服务的查询。DNS服务器中通常保持有一个HOSTS文件,该文件中登记了一些常用的域名及其对应的IP地址。

第 57 题

 It  should  go without  saying  that  the  focus  of UML  is modeling.However, what  that means, exactly, can be an open-ended question.()is a means to capture ideas, relationships, decisions,  and  requirements  in  a well-defined  notation  that  can  be  applied  to many  different domains.Modeling  not  only  means  different  things  to  different  people,  but  also  it  can  use different pieces of UML depending on what you are trying to convey.In general, a UML model is  made  up  of  one  or  more().A  diagram  graphically  represents  things,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se things.These () can be representations of real-world objects, pure software constructs, or a description of the behavior of some other objects.It is common for an  individual  thing  to  show  up  on  multiple  diagrams;  each  diagram  represents  a  particular interest,  or  view,  of  the  thing  being modeled.UML  2.0  divides  diagrams  into  two  categories: structural  diagrams  and  behavioral  diagrams.()are  used  to  capture  the  physical organization of the things in your system, i.e., how one object relates to another.()focus  on  the  behavior  of  elements  in  a  system.For  example,  you  can  use  behavioral  diagrams  to capture requirements, operations, and internal state changes for elements.

  • (A) Programming
  • (B) Analyzing
  • (C) Designing
  • (D) Modeling
  • (A) views
  • (B) diagrams
  • (C) user views
  • (D) structure pictures
  • (A) things
  • (B) pictures
  • (C) languages
  • (D) diagrams
  • (A) Activity diagrams
  • (B) Use-case diagrams
  • (C) Structural diagrams
  • (D) Behavioral diagrams
  • (A) Activity diagrams
  • (B) Use-case diagrams
  • (C) Structural diagrams
  • (D) Behavioral diagrams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UML建模>UML建模
  • 试题答案:[[D],[B],[A],[C],[D]]
  • 试题解析:

    UML的核心关注内容是建模。然而建模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建模是采用合适并预先定义的符号来描述捕获的思想、关系、决策和需求,并且建模可应用到多个领域。建模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含义,可以使用UML中不同的部分来描述你所要涵盖的内容。一般来说,UML模型是由一个或者多个diagram组成。一个diagram使用图形化的方式描述了事物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而事物代表了真实世界中的对象、软件构件或对象行为。一个独立的事物常常会在多个diagram中展现,每个diagram建模了该事物的不同方面。UML 2.0将diagram分为两大类:结构化diagram和行为diagram.结构化diagram主要用于捕获系统的物理组织结构,如一个对象与其他对象的关系。行为diagram则用于捕获需求、操作以及元素内部状态的变化。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