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5程序员上午真题

第 1 题

使用常用文字编辑工具编辑正文时,为改变该文档的文件名,常选用 () 命令;在“打印预览”方式下,单击“() ”按钮可返回编辑文件;将正文所有“Computer”改写为“计算机”,常选用()命令。

  • (A) “文件”→ “另存为”
  • (B) “文件”→“保存”
  • (C) “插入”→“对象”
  • (D) “工具”→“选项”
  • (A) 打印预
  • (B) 放大镜
  • (C) 关闭
  • (D) 全屏显示
  • (A) “编辑” →“查找”
  • (B) “编辑” →“替换”
  • (C) “编辑” →“定位”
  • (D) “文件”→“搜索”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A],[C],[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计算机文字处理中的基本操作。
      (1)使用常用文字编辑工具编辑正文时,若改文件没有保存,则选用“文件”→“保存”命令,会打开“另存为”对话框,在对话框中选定要存盘的路径并输入文件名,可将没有保存的文件保存。若正在编辑的文件己经存盘(即有文件名),则选用“文件”→“另存为”命令,可改变该文件的文件名并保存。
      (2)在“打印预览”方式下,单击“关闭”按钮即可返回编辑状态。“打印预览”、“放大境”和“全屏显示”均为在预览状况下的操作。
      (3)如果想把文中所有的“Computer”替换成“计算机”,可以使用替换来做:打开“编辑”菜单,单击“替换”命令,就出现这样一个“替换”对话框,在“查找内容”文本框中输入要替换的内容“编排”,在下面输入要替换成的内容“排版”,单击“查找下一处”按钮,Word就自动在文档中找到下一处使用这个词的地方,这时单击“替换”按钮,word会把选中的词替换掉并自动选中下一个词。如果确定了文档中这个词肯定都要被替换掉,那就直接单击“全部替换”按钮,完成后word会告诉替换的结果(如图所示):

第 2 题

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在“我的电脑”中选择某磁盘中的文件,再选择“查看”菜单中的“ () ”,可查看该文件建立(或最近修改)的时间和文件大小。

  • (A) 大图标
  • (B) 排列图标
  • (C) 列表
  • (D) 详细信息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在“我的电脑”中选择磁盘中的文件,再单击“查看”菜单,再单击“大图标”、“小图标”、“列表”、“详细信息”或“缩略图”,可以更改文件夹中项目的外观。其中单击“详细信息”可以查看文件建立的时间和文件大小。

第 3 题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选择一个文件图标,执行“剪切”命令后,“剪切”的文件放在()中;选定某个文件夹后,(),可删除该文件夹。

  • (A) 回收站
  • (B) 硬盘
  • (C) 剪贴板
  • (D) 软盘
  • (A) 在键盘上单击退格键
  • (B) 右击打开快捷菜单,再选择“删除”命令
  • (C) 在“编辑”菜单中选用“剪切”命令
  • (D) 将该文件属性改为“隐藏”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C],[B]]
  • 试题解析:

    在Windows中,剪切、复制、粘贴命令是剪贴板应用的典型操作,它的流程就是当用剪切或复制命令对文件进行操作后,这些文件就被暂时存放在剪贴板当中,若使用粘贴命令就会把这些数据从剪贴板中拷贝到目标应用程序中。

第 4 题

在()表示中,数值0是唯一表示的。

  • (A) 原码
  • (B) 反码
  • (C) 补码
  • (D) 原码或反码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将最高为作符号位(O表示正数,1表示负数),其余各位代表数值本省的绝对值的表现形式称位原码表示。在原码机器中往往有“+0”和“-0”之分,[+0]=0.00…0,[-0]=1.00…0。反码就是原码的各位数(除符号位外)码0变为1,1变为0;对于0,有[+0] =[-0],[+0]=0.00…0,[-0]=1.11…1。补码是在反码的基础上加1,对于0,[+0]=[-0]=0.0000,即0的补码表示形式是唯一的。

第 5 题

若用8位机器码表示十进制-101,则原码表示形式为();补码表示的形式为()。

  • (A) 11100101
  • (B) 10011011
  • (C) 11010101
  • (D) 11100111
  • (A) 11100101
  • (B) 10011011
  • (C) 11010101
  • (D) 11100111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A],[B]]
  • 试题解析:

    (8)将最高位作符号位(0表示正数,1表示负数),其余各位代表数值本省的绝对值的表现形式称位原码表示。因此,-101的原码是111000101。
      (9)正数的补码与原码相同,负数的补码为该数的反码加1。正数的反码与原码相同,负数的反码符号位为l,其余各位为该数绝对值的原码按位取反。-101的原码是11100101,反码为10011010,则其补码为10011011。

第 6 题

某逻辑电路有两个输入分别为X和Y,其输出端为Z。当且仅当两个输入端X和Y同时为0时,输出Z才为0,则该电路输出Z的逻辑表达式为() 。

  • (A) X·Y
  • (B)
  • (C) X⊕Y
  • (D) X+Y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X·Y表示逻辑与,其特点是只有两个或多个输入全部为1时,其结果才为1,即两个输输出即为0时,其输出即为0;
        X+Y表示逻辑或,其特点是两个或多个输出中只要有一个位1,则结果为1;只有当两个输出都为0时,其输出才为0;

第 7 题

某计算机内存按字节编址,内存地址区域从44000H到6BFFFH,共有()K,若采用16K×4bit的SRAM芯片,构成该内存区域共需()片。

  • (A) 128
  • (B) 160
  • (C) 180
  • (D) 220
  • (A) 5
  • (B) 10
  • (C) 20
  • (D) 32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B],[C]]
  • 试题解析:

    (11)内存区域从44000H到6BFFFH,则其拥有的字节数为:6BFFFH-44000H+1=6C00OH-44000H=28000H=110 1000 0000 0000 0000B=110 1000 00K=160K,其中H、B分别表示十六进制、二进制,1K=2^10,^表示多少次方。在将十六进制化为二进制数时,一个十六进制位对应4个二进制位,将每个十六进制位全都转化为4个二进制位,依次排列起来就得相应的二进制数。
     (12)采用16K×4bit的SRAM的芯片,则其需要的芯片数为:(160K/16K)*(8/4bit)=20。

第 8 题

CPU执行程序时,为了从内存中读取指令,需要先将()的内存输送到()上。

  • (A) 指令寄存器
  • (B) 程序计数器(PC)
  • (C) 标志寄存器
  • (D) 变址寄存器
  • (A) 数据总线
  • (B) 地址总线
  • (C) 控制总线
  • (D) 通信总线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B],[B]]
  • 试题解析:

    程序计数器的作用是存储下一条将要执行指令的地址。为了从内存中读取指令,需要首先将程序计数器中的内容输送到地址总线上。

第 9 题

()技术是在主存中同时存放若干个程序,并使这些程序交替执行,以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 (A) 多道程序设计
  • (B) Spooling
  • (C) 缓冲
  • (D) 虚拟设备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在单道批处理系统中,内存中仅有一道作业,它无法充分利用系统中的所有资源,致使系统性能较差。为了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在60年代中期又引入了多道程序设计技术,由此而形成了多道批处理系统。在该系统中,用户所提交的作业都先存放在外存上并排成一个队列,称为“后备队列”;然后,由作业调度程序按一定的算法从后备队列中选择若干个作业调入内存,使它们共享CPU和系统中的各种资源。
        多道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在计算机内存中同时存放若干道已开始运行且尚未结束的程序,它们交替运行,共享系统中的各种硬、软资源,从而使处理机得到充分利用。

第 10 题

在下列存储管理方案中,()是解决内存碎片问题的有效方法。虚拟存储器主要由()组成。

  • (A) 单一连续分配
  • (B) 固定分区
  • (C) 可变分区
  • (D) 可重定位分区
  • (A) 寄存器和软盘
  • (B) 软盘和硬盘
  • (C) 磁盘区域与主存
  • (D) CDROM和主存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D],[C]]
  • 试题解析:

        引入可变分区后虽然主存分配更灵活,也提高了主存利用率,但是由于系统在不断地分配和回收中,必定会出现一些不连续地小的空闲区,尽管这些小的空闲区的总和超过某一个作业要求的空间,但是由于不连续而无法分配,产生了碎片。解决碎片的方法是拼接(或称紧凑),即向一个方面(例如向低地址端)移动己分配的作业,使那些零散的小空闲区在另一个方向连成一片。分区的拼接技术,一方面使要求能够对作业进行重定位,另一方面系统在拼接时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可重定位分区是解决碎片问题的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基本思想:移动所有已分配好的分区,使之成为连续区域。分区“靠拢”的时机:当用户请求空间得不到满足时或某个作业执行完毕是。由于靠拢是要代价的,所有通常是在用户请求空间可得不到满足时进行。
      第17空考查的是操作系统存储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
      一个作业在运行之前,没有必要把作业全部装入主存,而仅将那些当前要运行的那部分页面或段,先装如主存便可启动运行,其余部分暂时留在磁盘上。
      程序在运行时如果它所要访问的页(段)已调入主存,便可继续执行下去:但如果程序所要访问的页(段)尚未调入主存(称为缺页或缺段),此时程序应利用OS所提供的请求调页(段)功能,将他们调入主存,以使进程能继续执行下去。
      如果此时主存已满,无法再装入新的页(段),则还须再利用页(段)的置换功能,将主存中暂时不用的页(段)调出至磁盘上,腾出足够的主存空间后,再将所要访问的页(段)调入主存,使程序继续执行下去。这样,便可使一个大的用户程序在较小的主存空间运行;也可使主存中同时装入更多的进程并发执行。从用户角度看,该系统所具有的主存容量,将比实际主存容量大得多,人们把这样的存储器称为虚拟存储器。
      虚拟存储器具有请求调入功能和置换功能,仅把作业的一部分装入主存便可运行作业,是能从逻辑上对主存容量进行扩充的一种虚拟存储器系统。其逻辑容量由主存和外存容量之和,以及CPU可寻址的范围来决定,其运行速度接近于主存速度,成本却比较低。可见,虚拟存储技术是一种性能非常优越的存储器管理技术,故被广泛地应用于大、中、小型机器和微型机中。

第 11 题

某系统中有一个缓冲区,进程P1不断地生产产品送入缓冲区,进程P2不断地从缓冲中取产品消费。假设该缓存区只能容纳一个产品。进程P1和P2的同步模型如下图所示:

为此,应设信号量S1的初值为() ,信号量S2的初值为() 。

  • (A) -2
  • (B) -1
  • (C) 0
  • (D) 1
  • (A) -2
  • (B) -1
  • (C) 0
  • (D) 1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D],[C]]
  • 试题解析:

    由于系统中只有一个缓冲区,需要设置一个信号量S1,且初值为1,表示缓冲区空,可以将产品送入缓冲区。为了实现P1与P2进程间地同步间题,设置另一个信号量S2,且初值为O,表示缓冲区有产品。这样,当生产者进程P1生产产品送入缓冲区时需要判断缓冲区是否为空,需要执行P(S1),产品放入缓冲区后需要执行V(s2),通知消费者缓冲区已经有产品。而消费者进程P2在取产品消费之前必须判断缓冲区是否有产品,需要执行P(S2),取走产品后缓冲区空了,需要执行V(S1),释放缓冲区。

第 12 题

数据库管理技术是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是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建立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目标是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的独立性,并集中检查()。

  • (A) 文件系统
  • (B) 编译系统
  • (C) 应用程序系统
  • (D) 数据库管理系统
  • (A) 数据安全
  • (B) 数据兼容
  • (C) 数据约束条件
  • (D) 数据维护
  • (A) 数据操作性
  • (B) 数据兼容性
  • (C) 数据完整性
  • (D) 数据可维护性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A],[C],[C]]
  • 试题解析:

    (20)数据库是数据处理的中心问题,它的发展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3个阶段。
      (21)数据模型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其中数据结构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数据操作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完整性约束是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
        (22)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目标是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的独立性,并集中检查数据完整性。

第 13 题

在关系代数运算中,()运算结果的关系模式与原关系模式相同。

  • (A) 并
  • (B) 笛卡儿积
  • (C) 投影
  • (D) 自然连接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并操作是指在关系R和关系S具有相同关系模式的情况下,将属于R或属于S的元组合并起来。因此,并操作的结果的关系模式与原关系模式相同。

第 14 题

学生关系模式为S(Sno,Sname,SD,Sage),其中:Sno表示学生学号,Sname表示学生姓名,SD表示学生所在系,Sage表示学生年龄,试将下面的SQL语句空缺部分补充完整,使其可以查询计算机系须生的学号、姓名和年龄。
  SELECT Sno,Sname,Sage
  FORM s
  WHERE()

  • (A) SD=计算机
  • (B) SD=‘计算机’
  • (C) ‘SD’=计算机
  • (D) ‘SD=计算机’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要查询计算机系学生的学号、姓名和年龄,其SQL语句为:
      Select Sno,Sname,Sage
        From S
      Where SD=‘计算机’

第 15 题

GB/T14394-93《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是()。

  • (A) 推荐性国家标准
  • (B) 强自性国家标准
  • (C) 指导性技术文件
  • (D) 行业推荐性标准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我国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和推荐性国家标准,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GB,推荐性标准的代号为GB/T。国家标准的编号由国家标准的代号、国家标准发布的顺序号和国家标注发布的年号构成。因此,GB/T 1494-93《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管理》是推荐性国家标准。

第 16 题

我国知识产权权具有法定保护期限,但()受法律保护的期限是不确定的。

  • (A) 发明专利权
  • (B) 商标权
  • (C) 商业秘密
  • (D) 作品发表权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根据我国现行的《专利法》规定的发明专利权的保护期限为20年,使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均从申请日开始计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公民作品的发表权的保护期限是作者有生之年加上死后50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规定,注册商标的有效期是10年,在有效期满后,可以续注册,但必须在期满前6个月提出申请。
      在《反不正当竞争法》法中对商业秘密进行了保护,包括技术秘密和经营秘密两项基本内容。

第 17 题

甲程序员为乙软件设计师开发的应用程序编写了使用说明书,并已交付用户使用,()该应用软件的软件著作权。

  • (A) 甲程序员享有
  • (B) 乙软件设计师享有
  • (C) 甲程序员不享有
  • (D) 甲程序员和乙软件设计师共同享有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地客体是著作权法保护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地范围(受保护地对象)。根据著作权法第三条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二条地规定,著作权法保护地计算机软件是指计算机程序及其有关文档、著作权法所称对计算机软件地保护是指计算机软件的著作权人或者其受让者依法享有著作权地各项权利。
      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三条第二款地规定,计算机程序的文档是指用自然语言或者形式化语言所编写的文字资料和图表,以用来描述程序的内容、组成、设计、功能规格、开发情况、测试结果及使用方法等。文档一般以程序设计说明书、流程图、用户手册等表现。

第 18 题

()不能减少用户计算机被攻击的可能性。

  • (A) 选用比较长和复杂的用户登录口令
  • (B) 使用防毒软件
  • (C) 尽量避免开放过多的网络服务
  • (D) 定期扫描系统硬盘碎片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选用复杂的登录密码、使用防病毒软件和减少网络开放都是加强计算机安全的有效办法,可以减少被攻击的可能行。而定期扫描系统硬盘碎片可以提高系统性能,但此项与系统安全无关。

第 19 题

()不是通信协议的基本元素。

  • (A) 格式
  • (B) 语法
  • (C) 传输介质
  • (D) 计时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较难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网络通信协议的一些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就是计算机双方必须共同遵守的一组约定,例如怎样建立连接相识别。因此,协议是相互共同遵守的一组约定,语法、语义和计时。计时的目的是实现同步。

第 20 题

使用FTP协议进行文件下载时,()。

  • (A) 包括用户名和口令在内,所有传输的数据都不会被自动加密
  • (B) 包括用户名和口令在内,所有传输的数据都会被自动加密
  • (C) 用户名和口令是加密传输的,而其他数据则以明文方式传输
  • (D) 用户名和口令是不加密传输的,其他数据是加密传输的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较难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一般在做FTP文件传送的时候,默认情况下传送过程是公开的,即我们FTP的用户名和密码,以及传输的数据都是可见的。

第 21 题

在面向对象方法中,对象是类的实例。表示对象相关特征的数据称为对象的(),在该数据上执行的功能操作称为对象的();一个对象通过发送()来请求另一个对象哪个为其服务。通常把一个类和这个类的所有对象称为“类及对象”或对象类。在UML中,用来表示显示构成系统的对象类以及这些对象类之间关系的图是()。

  • (A) 数据变量
  • (B) 数据结构
  • (C) 属性
  • (D) 定义
  • (A) 行为
  • (B) 调用
  • (C) 实现
  • (D) 函数
  • (A) 调用语句
  • (B) 消息
  • (C) 命令
  • (D) 函数
  • (A) 用例图
  • (B) 构件图
  • (C) 类图
  • (D) 对象图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C],[A],[B],[C]]
  • 试题解析:

    在面向对象方法中,对象是类的实例。表示对象相关特征的数据称为对象的属性,在该数据上执行的功能操作称为对象的行为;一个对象通过发送消息来请求另一个对象为其服务。通常把一个类和这个类的所有对象成为类及对象或对象类。
      在UML中,类图是显示一组类、接口协作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图。类图用于对系统的静态设计视图建模。

第 22 题

数据结构主要研究数据的()。

  • (A) 逻辑结构
  • (B) 存储结构
  • (C) 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
  • (D) 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及其运算的实现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计算机加工的数据元素不是互相孤立的,它们彼此间一般存在着某些联系,这些联系需要在对数据进行存储和加工时反映出来。因此,数据结构是互相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即数据的组织形式。数据结构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也就是它的三要素;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关系以及在这些数据上定义的运算。 数据的逻辑结构是数据间关系的描述,它只抽象的反映数据元素间的逻辑关系,而不管其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方式。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从逻辑关系上描述数据,它与数据的存储无关。数据的存储结构是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器中的表示(又称映像),它包括数据元素的表示和关系的表示。存储结构主要分为顺序结构和链式结构。 数据的运算式在数据上所施加的一系列操作,称为抽象运算。它只考虑这些操作的功能是怎样的,而暂不考虑其如何实现完成。只有在确定了存储结构之后,才会具体考虑实现这些操作。 无论怎样定义数据结构,都应该将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以及数据的运算这三方面看成一个整体。

第 23 题

PUSH和POP命令常用于()操作。

  • (A) 队列
  • (B) 数组
  • (C) 栈
  • (D) 记录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栈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栈只允许在同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其常用的操作是进栈和出栈操作。

第 24 题

具有n(n>0)个顶点的无向图最多含有()条边。

  • (A) n(n-1)
  • (B) n(n+1)/2
  • (C) n(n-1)/2
  • (D) n(n+1)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具有n个节点的无向图边最多的图是无向完全图,在无向完全图中,每个顶点与其它的n-1个顶点都有边。含有n个顶点的无向完全图共有n×(n-1)/2条边。

第 25 题

如果根的层次为1,具有61个接点的完全二叉树的高度为()。

  • (A) 5
  • (B) 6
  • (C) 7
  • (D) 8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一棵深度为k且有2k-1结点的二叉树。若对满二叉树的结点进行连续编号,约定编号从根结点开始,从上而下,从左至右。那么深度为k的有n个结点的二叉树,当且仅当其每一个结都与深度为k的满二叉树中编号从1至n的结点一一对应,称为完全二叉树。完全二叉树的一个性质是具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深度为「log2n」+1。

第 26 题

从未排序的序列中依次取出一个元素与已排序序列中的元素进行比较,然后将其放在已排序序列的合适位置上,该排序方法称为()。

  • (A) 插入排序
  • (B) 选择排序
  • (C) 希尔排序
  • (D) 归并排序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将一个记录插入到已排好序的有序表中,从而得到一个新的记录数增1的有序表,这称为插入排序。选择排序的基本思想是通过n-i才关键字间的比较,从n-i+1个记录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记录,并与第i个记录交换。希尔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先将整个记录序列分割成若干个子序列分别进行排序,待整个序列中的记录“基本有序”时,再对全体记录进行一次排序。归并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序表组合成一个新的有序表。

第 27 题

数组是一种数据结构,对数组通常进行的两种基本操作是()。

  • (A) 插入和删除
  • (B) 插入和赋值
  • (C) 查找和修改
  • (D) 查找和删除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数组的特点是:(1)数组元素的数目固定,一旦定义了数组,就不再有元素的增减变化;(2)数据元素具有相同的类型;(3)数组的下标关系具有上下界的约束且下标有序。因此数组一般不作插入和删除操作。

第 28 题

()程序可以找出C语言源程序中的语法错误。

  • (A) 汇编
  • (B) 预处理
  • (C) 编辑
  • (D) C语言编译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编译程序的功能是把高级语言写的源程序翻译成与之等价的目标程序(汇编语言或机器语言)。编译程序的工作过程又包括6个阶段:词法分析阶段、语法分析阶段、语义分析阶段、中间代码生成阶段、代码优化阶段和目标代码生成阶段。在词法分析和语法阶段中,可检测出程序的语法错误。

第 29 题

为某个应用而用不同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模块经分别编译产生(),再经过()处理后形成可执行程序。

  • (A) 汇编程序
  • (B) 子程序
  • (C) 动态程序
  • (D) 目标程序
  • (A) 汇编程序
  • (B) 目标程序
  • (C) 连接程序
  • (D) 模块化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D],[C]]
  • 试题解析:

    翻译程序的工作方式是把程序设计语言降低到机器水平,即把某一程序设计语言所书写的程序(源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又称目标程序),然后由计算机直接执行目标程序。
        连接程序把几个可重定位的机器代码文件连接成一个可执行程序,这些文件可以是分别汇编得到的,也可以是系统提供的程序库机器代码。

第 30 题

SQL是一种()程序设计语言。

  • (A) 过程式
  • (B) 非过程式
  • (C) 面向对象
  • (D) 逻辑程序设计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SQL语言是高度非过程化的语言,当进行数据操作时,只要指出“做什么”,无需指出“怎么做”,存储路径对用户来说是透明的,提高了数据的独立性。

第 31 题

()不是C语言的关键字。

  • (A) do
  • (B) else
  • (C) fopen
  • (D) static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Do、else以及static均是C语言的关键字。fopen是文件操作的函数。

第 32 题

设数组a[1..10,5..15]的元素以行为主序存放,每个元素占用4个存储单元,则数组元素a[i,j](1≤i≤10,5≤j≤15)的地址计算公式为()。

  • (A) a-204+2i+j
  • (B) a-204+40i+4j
  • (C) a-84+i+j
  • (D) a-64+44i+4j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二维数组的存储结构可分为以行为主序和以列为主序两种。设每个数据元素占用L个单元,m,n为数组的行数和列数,那么以行为主序优先存储的地址计算公式为:
      Loc(Aij)=Loc(A11)+((i-1)*n+(j-1))*L
      则本题中,a[i,j]的地址计算为:
      Loc(Aij)=Loc(A15)+((i-1)*n+(j-5))*L=a+((i-1)*11+(j-5))*4=a+44i+4j-64

第 33 题

已知函数f1()、f2()的定义如下图所示,如果调用函数f1时传送给形参x的值是2,若a和y以引用调用(call  by  reference)的方式传递信息,则函数f1的返回值为();若a和y以值调用(call by value)的方式传递信息,则函数f1的返回值为()。 

  • (A) 6
  • (B) 10
  • (C) 14
  • (D) 随机数
  • (A) 4
  • (B) 6
  • (C) 10
  • (D) 12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C'],['B']]
  • 试题解析:

    传值调用是指把实在参数的值传递给相应的形式参数,子程序不能通过这种方式传回任何结果。引用调用是指把实在参数的地址传递给相应的形式参数,此时子程序对形式参数的一次引用或赋值都是对形式参数的间接访问。
      若参数a、y以引用调用的方式传递信息,那么,执行语句a=x+1后,a=3,…调用函数f2,执行语句y=2*y+l后,y=7。因为函数f2执行的是引用传递,变量y和变量a共享一个地址单元,因此a的值也变为7。执行语句return a*x后,函数f1的返回值为2×7=14。
      若参数a、y以传值调用的方式传递信息,那么,执行语句a=x+1后,a=3,…调用函数f2,执行语句y=2*y+1后,y=7。因为函数f2执行的是传值调用,变量y的改变不会引起变量a的改变。因此执行语句return a*x后,函数f1的返回值为2×3=6。

第 34 题

以下关于编程风格的叙述中,不应提倡的是()。

  • (A) 使用括号以改善表示式的清晰性
  • (B) 用计数方法而不是文件结束符来判断文件的结束
  • (C) 一般情况下,不要直接进行浮点数的相等比较
  • (D) 使用有清晰含义的标识符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文件的结束应该用文件结束符来判断,而不可能用计数器。

第 35 题

一般地,可以将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划分为软件项目计划、()、软件设计、编码、测试和运行/维护6个阶段。

  • (A) 可行性分析
  • (B) 初始调查
  • (C) 需求分析与定义
  • (D) 问题分析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一般来讲,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包括6个阶段,即:制定计划、需求分析、设计、程序编制、测试以及运行维护。

第 36 题

软件的()是指软件从一种计算机系统转换到另一种计算机系统运行的难易程度。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间隔内,软件实现其规定功能的概率称为()。

  • (A) 兼容性
  • (B) 可移植性
  • (C) 可转换性
  • (D) 可扩展性
  • (A) 可扩展性
  • (B) 可接近性
  • (C) 可靠性
  • (D) 稳定性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B],[C]]
  • 试题解析:

    软件的可移植性是指软件可以从某一环境转移到另以环境的能力相关的一组属性。软件的可靠性指在规定的一段时间内和规定的条件下,软件维护其性能水平的能力。

第 37 题

()使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媒体来表示内容,并且使用超级链接来组织这些媒体。

  • (A) 多媒体压缩技术
  • (B) 多媒体存储技术
  • (C) 超文本技术
  • (D) 超媒体技术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用超文本方式组织和处理多媒体信息就是超媒体。超媒体不仅含有文字,还包含图像、图形、动画、声音和影视图像片断,这些媒体之间也是用超级链接组织的,而且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第 38 题

以下文件格式中,()不是声音文件。

  • (A) Wave文件(.WAV)
  • (B) MPEG文件(.MP3)
  • (C) TIFF文件(.TIF)
  • (D) MIDI文件(.MID)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TIFF文件是一种较为通用的图像文件格式。

第 39 题

以下关于程序测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程序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证明程序的正确性
  • (B) 白盒测试也称为功能测试
  • (C) 黑盒测试也称为结构测试
  • (D) 程序测试要注意检验程序是否有多余的功能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程序测试的目的是希望能以最少的人力和时间来发现潜在的各种错误和缺陷。
      黑盒测试又称功能测试。将软件看成一个黑盒,在完全不考虑软件的内部结构和特性的情况下,测试软件的外部特性。
      白盒测试又称结构测试,将软件看成透明的白盒子,根据程序的内部结构和逻辑来设计测试用例。

第 40 题

对两个内存单元执行()逻辑操作,可实现全同比较功能。

  • (A) OR(或)
  • (B) AND(与)
  • (C) EOR(异或)
  • (D) 与非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OR为“或”操作,若输入中有一个为1,则结果为1;AND为“与”操作,当两输入全为1时,输出为1,否则为O;与非操作当输入全为1时,输出为O,否则为1;异或操作当输入值不同时输出为l,否则为O。

第 41 题

8个二进制位至多可表示()个数据。

  • (A) 8
  • (B) 64
  • (C) 255
  • (D) 256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由于28=256,可以表示0~255,所以对于无符号数可以表示256,如果有符号数,或高位用作奇作奇偶校验,可以表示的数小于256。

第 42 题

()操作一般不会感染计算机病毒。

  • (A) 打开电子邮件的附件
  • (B) 从网站下载软件
  • (C) 通过软盘传送计算机上的文件
  • (D) 启动磁盘整理工具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凡属与计算机外界接触的行为都有可能感染病毒,如通过网络接收、传送文件;通过软盘、U盘拷贝文件等。磁盘整理工具数系统自带的工具,没有与外界接触,不会感染病毒。

第 43 题

CPU中,保存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的寄存器是()。表征指令执行结果的寄存器是()。

  • (A) 程序计数器
  • (B) 标志寄存器(PSW)
  • (C) 堆栈指示器
  • (D) 指令寄存器
  • (A) 程序计数器
  • (B) 标志寄存器(PSW)
  • (C) 堆栈指示器
  • (D) 指令寄存器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D],[B]]
  • 试题解析:

    在CPU执行指令的过程中,CPU将从内存取出的指令保存在CPU内部的指令寄存器中,而后执行该指令。
      在指令执行过程中,CPU取指令的内存地址由程序计数器来决定,并且CPU每从内存取出指令,程序计数器的内容自动增量,指向下一次要执行的指令。所以,CPU中决定指令执行顺序寄存器是程序计数器。
      在CPU中,用以记录指令执行结果的寄存器是标志寄存器(PSW)。

第 44 题

1000BaseLX使用的传输介质是()。

  • (A) UTP
  • (B) STP
  • (C) 同轴电缆
  • (D) 光纤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1000BaseLX是一种使用长波激光作为信号源的网络介质技术,在收发器上配置波长为1270-1355nm(一般为1300nm)的激光传输器,既可以驱动多模光纤,也可以驱动单模光纤。1000BaseLX所使用的光纤规格如下:62.5微米多模光纤、50微米多模光纤、9微米单模光纤。其中,使用多模光纤时,在全双工模式下,最长传输距离可以达到550米;使用单模光纤时,全双工模式下的最长有效距离为5米。连接光纤所使用的SC型光纤连接器与快速以太网100BASEFX所使用的连接器的型号相同。

第 45 题

在星型局域网结构中,连接文件服务器与工作站的设备是()。

  • (A) 网卡
  • (B) 集线器
  • (C) 收发器
  • (D) 网关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集线器(HUB)属于数据通信系统中的基础设备,它和双绞线等传输介质一样,是一种不需任何软件支持或只需很少管理软件管理的硬件设备。它被广泛应用到各种场合。集线器工作在局域网(LAN)环境,像网卡一样,应用于OSI参考模型第一层,因此又被称为物理层设备。集线器内部采用了电器互联,当维护LAN的环境是逻辑总线或环型结构时,完全可以用集线器建立一个物理上的星型或树型网络结构。

第 46 题

浏览器与WWW服务器之间传输信息时使用的协议是()。

  • (A) HTTP
  • (B) HTML
  • (C) FTP
  • (D) SNMP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Internet的基本协议是TCP/IP协议,目前广泛采用的FTP、Archie Gopher等是建立在TCP/IP协议之上的应用层协议,不同的协议对应着不同的应用。WWW服务器使用的主要协议是HTTP协议,即超文体传输协议。由于HTTP协议支持的服务不限于WWW,还可以是其它服务,因而HTTP协议允许用户在统一的界面下,采用不同的协议访问不同的服务,如FTP、Archie、SMTP、NNTP等。

第 47 题

MAC地址通常固化在计算机的()上。

  • (A) 内存
  • (B) 网卡
  • (C) 硬盘
  • (D) 高速缓冲区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MAC地址是固化在网卡上串行EEPROM中的物理地址,通常有48位长。以太网交换机根据某条信息包头中的MAC源地址和MAC目的地址实现包的交换和传递。

第 48 题

在局域网模型中,数据链路层分为()。

  • (A)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和网络子层
  • (B)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和媒体访问控制子层
  • (C) 网络接口访问控制子层和媒体访问控制子层
  • (D)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和网络接口访问控制子层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较难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在局域网模型中,数据链路层又分为逻辑链路子层和媒体访问控制子层。

第 49 题

A()computer is a personal computer whose hardware is capable of using any or all of the following media in a program : audio,text,graphics,video and animation.

  • (A) database
  • (B) multimedia
  • (C) network
  • (D) mainframes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多媒体计算机是指能够使用文本、声音、图片、动画和视频的个人机。

第 50 题

The()controls the cursor or pointer on the screen and allows the user to access commands by pointing and clicking .

  • (A) graphics
  • (B) printer
  • (C) program
  • (D) mouse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鼠标能控制显示器上的光标或指针,使用户能通过点击来进行操作。

第 51 题

A()copies a photograph,drawing or page of text into the computer.

  • (A) scanner
  • (B) printer
  • (C) display
  • (D) keyboard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扫描仪可以把照片、图片和成页的文本拷贝计算机。

第 52 题

()is permanently stored in the computer and provides a link between the hardware and other programs that run on the PC.

  • (A) Interface
  • (B) Operating system
  • (C) Internet
  • (D) Application software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操作系统永久的存储在计算机上,并为硬件和计算机上运行软件提供连接。

第 53 题

()is not a linear structure.

  • (A) Graph
  • (B) Queue
  • (C) Stack
  • (D) I-dimension array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图不是线性结构。

第 54 题

()is the sending and receiving of the messages by computer. It is a fast , low-cost way of communicating worldwide.

  • (A) LAN
  • (B) Post office
  • (C) E-Mail
  • (D) Interface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E-mail可以通过计算机接收和发送信息,是一种快速、廉价的通信方式。

第 55 题

The()is a collection of computers connected together by phone lines that allows for the global sharing of information .

  • (A) interface
  • (B) Internet
  • (C) LAN
  • (D) WWW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Internet通过电话线将计算机连接起来共享信息。

第 56 题

()are web sites that search the web for occurrences of a specified word or phrase.

  • (A) Search engines
  • (B) WWW
  • (C) Internet
  • (D) Java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搜索引擎是能查到有特定单词或短语出现的页面的web站点。

第 57 题

Files can be lost or destroyed accidentally. Keep()copies of all data on removable storage media.

  • (A) backup
  • (B) back
  • (C) black
  • (D) backdown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文件可能会意外的丢失,应该把所有的数据备份到可移动存储介质上。

第 58 题

In()programming , the user determines the sequence of instructions to be executed, not the programmer.

  • (A) top-down
  • (B) structure
  • (C) data-driven
  • (D) event-driven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较难
  • 知识点: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在事件驱动的程序中,用户而不是程序员决定那些指令序列将要执行。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