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集成上午真题

第 1 题

以下对信息系统集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 信息系统集成包括总体策划、设计、开发、实施、服务及保障
  • (B) 信息系统集成主要包括设备系统集成和应用系统集成
  • (C) 信息系统集成是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工程过程,要面向用户需求提供全面解决方案
  • (D) 信息系统集成工作的核心是满足用户要求,管理和商务活动是系统集成项目实施成功的保证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化与系统集成技术>系统集成技术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系统集成的相关基本概念。

    系统集成是指将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通信等技术和产品集成为能够满足用户特定需求的信息系统,包括总体策划、设计、开发、实施、服务及保障。

    信息系统集成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信息系统集成要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根本出发点。

    (2)信息系统集成不只是设备选择和供应,更重要的,它是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工程过程,要面向用户需求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其核心是软件。

    (3)系统集成的最终交付物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而不是一个分立的产品。

    (4)系统集成包括技术、管理和商务等各项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技术是系统集成工作的核心,管理和商务活动是系统集成项目成功实施的保障。

    从以上概念可以看出,技术是系统集成工作的核心,而非D选项所说的“满足用户要求”。

第 2 题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评定条件中规定:“对于申报信息系统集成资质二级以上资质的企业,需要已建立完备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国家认可的第三方认证机构认证并有效运行一年以上”。其中“国家认可”是指经过(  )认可的机构。

  • (A) 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定的系统集成资质评审机构
  • (B)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C)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 (D) 工业和信息化部资质认证办公室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系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评定相关基本概念。 国家认可是指的经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机构。

第 3 题

下列关于系统集成资质证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所有资质证书都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审批
  • (B) 系统集成一、二级资质证书由部级评审机构审批,三、四级由地方评审机构审批
  • (C) 系统集成一、二级资质证书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审批,三、四级由地方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审批,报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
  • (D) 系统集成一、二级资质证书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和部级评审机构审批,三、四级由地方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和地方评审机构审批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系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评定相关基本概念。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工作根据认证和审批分离的原则,按照先由认证机构认证,再由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审批的工作程序进行。

    信息产业部负责全国信息系统集成的行业管理工作,审批及管理一、二级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市)信息产建设单位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信息系统集成的行业管理工作,审批及管理本行政区域内三、四级信息系统集成单位资质,初审本行政区域内一、二级信息系统集成单位。

    从以上描述可以得知本题应选C。

第 4 题

某企业的邮件服务器经常宕机,按照IT服务管理要求,为彻底解决该问题应启动(  )流程。 

  • (A) 事件管理
  • (B) 问题管理
  • (C) 发布管理
  • (D) 变更管理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系统服务管理>IT服务管理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IT服务管理体系中的ISO20000标准。

    在ISO20000中规定:问题处置过程往往要经过“问题提出→服务台记录问题→工程师调查问题→解决问题→如果该现象经常出现要调查原因→批准和更新设施或软件”。按照这个流程,问题处置过程就是“服务台→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发布管理”。

    在这个处置过程中,事件管理的目标是:尽可能快的恢复商定的提供给业务的服务或响应服务请求。问题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对事件起因的主动识别和分析,以及管理问题的关闭(彻底解决该问题),以最大限度降低对业务的损害。

第 5 题

以互联网为基础,将数字化、智能化的物体接入其中,实现自组织互联,是互联网的延伸与扩展;通过嵌入到物体上的各种数字化标识、感应设备,如RFID标签、传感器、响应器等,使物体具有可识别、可感知、交互和响应的能力,并通过与Internet的集成实现物物相联,构成一个协同的网络信息系统。以上描述的是(  )。

  • (A) 智慧地球
  • (B) 三网融合
  • (C) SaaS
  • (D) 物联网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基础>物联网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目前非常热门的一项技术——物联网。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拓展,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本题应选D

第 6 题

模糊测试(Fuzz testing)是一种通过向目标系统提供非预期的输入并监视异常结果来发现软件漏洞的方法,是用于系统安全漏洞发掘的重要技术。模糊测试的测试用例通常是(  )。

  • (A) 预定数量的字符串
  • (B) 预定长度的字符串
  • (C) 模糊集的隶属度
  • (D) 随机数据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基础>软件测试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模糊测试相关基本概念。

    模糊测试(Fuzzing),是一种通过向目标系统提供非预期的输入并监视异常结果来发现软件漏洞的方法。

    在模糊测试中,用随机坏数据(也称做 fuzz)攻击一个程序,然后等着观察哪里遭到了破坏。模糊测试的技巧在于,它是不符合逻辑的。

    自动模糊测试不去猜测哪个数据会导致破坏(就像人工测试员那样),而是将尽可能多的杂乱数据投入程序中。由这个测试验证过的失败模式通常对程序员来说是个彻底的震憾,因为任何按逻辑思考的人都不会想到这种失败。

    模糊测试是一项简单的技术,但它却能揭示出程序中的重要 bug。它能够验证出现实世界中的错误模式并在您的软件发货前对潜在的应当被堵塞的攻击渠道进行提示。

    由以上描述可以得知本题应选D。

    此外,有部分考生可能从未了解过“模糊测试”这个概念。其实在每次考试当中都不可避免要接触一些新概念,此时有些考生就直接放弃了,这种做法并不提倡。因为就本题而言,题目本身已经给出了模糊测试,根据定义,我们可以对这个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尤其是“提供非预期的输入”给了很明显的提示,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用例具备随机性。

第 7 题

软件设计包括软件架构设计和软件详细设计。架构设计属于高层设计,主要描述软件的结构和组织,标识各种不同的组件。由此可知,在信息系统开发中,(  )属于软件架构设计师要完成的主要任务之一。

  • (A) 软件复用
  • (B) 模式设计
  • (C) 需求获取
  • (D) 需求分配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较难
  •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基础>架构设计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软件架构相关基本概念。

    软件架构设计处于传统的需求分析之后,软件设计之前,他是需求分析与软件设计之间的桥梁。像平时所说的,某个软件是C/S还是B/S结构,这个C/S与B/S就是软件架构。

    由于软件架构设计处于这么一个衔接的位置,所以他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将需求阶段的成果,即已确定要实现的需求,分配到软件架构的各个部分,或是各个层次中去。

    所以本题应选D。

第 8 题

下列测试方法中,(  )均属于白盒测试的方法。

  • (A) 语句覆盖法和边界值分析法
  • (B) 条件覆盖法和基本路径测试法
  • (C) 边界值分析法和代码检查法
  • (D) 等价类划分和错误推测法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基础>软件测试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软件测试的基本类型。
    常见的黑盒测试方法包括: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错误推测、因果图。
    常见的白盒测试方法包括:代码检查法、静态结构分析法、静态质量度量法、逻辑覆盖法(包括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和路径覆盖)、基本路径测试法、域测试、符号测试、Z路径覆盖、程序变异。
    所以本题应选B

第 9 题

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与关键问题是交易的安全性,目前安全交易中最重要的两个协议是(  )

  • (A) S-HTTP和STT
  • (B) SEPP和SMTP
  • (C) SSL和SET
  • (D) SEPP和SSL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技术标准与协议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网络安全协议相关内容。
    SSL:SSL协议位于TCP/IP协议与各种应用层协议之间,为数据通讯提供安全支持。SSL协议可分为两层:SSL记录协议(SSL Record Protocol):它建立在可靠的传输协议(如TCP)之上,为高层协议提供数据封装、压缩、加密等基本功能的支持。 SSL握手协议(SSL Handshake Protocol):它建立在SSL记录协议之上,用于在实际的数据传输开始前,通讯双方进行身份认证、协商加密算法、交换加密密钥等。
    SSL协议提供的服务主要有:
    (1)认证用户和服务器,确保数据发送到正确的客户机和服务器;
    (2)加密数据以防止数据中途被窃取;
    (3)维护数据的完整性,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改变。
    像平时我们在使用一些安全网站,如网银时,就会需要访问到Https的地址,Https=Http+SSL,这种类型网页内容交互,是使用了SSL的安全协议加密的。所以该协议是电子商务交易中最常见的一个协议。
    SET:全称Secure Electronic Transaction,被称之为安全电子交易协议,是由Master Card和Visa联合Netscape,Microsoft等公司,于1997年6月1日推出的一种新的电子支付模型。SET协议是B2C上基于信用卡支付模式而设计的,它保证了开放网络上使用信用卡进行在线购物的安全。SET主要是为了解决用户,商家,银行之间通过信用卡的交易而设计的,它具有的保证交易数据的完整性,交易的不可抵赖性等种种优点,因此它成为目前公认的信用卡网上交易的国际标准。
    以上两个协议是电子商务中最重要的两个。
    下面简单介绍题目中的其它协议:
    S-HTTP:全称Secure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即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它是一种面向安全信息通信的协议,它可以和 HTTP 结合起来使用。 S-HTTP 能与 HTTP 信息模型共存并易于与 HTTP 应用程序相整合。
    SEPP:全称Secure Electronic Payment Protocol,即安全电子支付协议。1995年10月,由MasterCard、Netscape、IBM共同开发的网络支付规范。由于此前VISA和Microsoft共同开发了STT(安全交易技术协议),使两大信用卡组织MasterCard和VISA分别支持独立的网络支付解决方案。又几个月后,这些机构联合开发了SET(安全电子交易协议)。
    SMTP:全称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即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它是一组用于由源地址到目的地址传送邮件的规则,由它来控制信件的中转方式。SMTP协议属于TCP/IP协议族,它帮助每台计算机在发送或中转信件时找到下一个目的地。通过SMTP协议所指定的服务器,就可以把E-mail寄到收信人的服务器上了,整个过程只要几分钟。SMTP服务器则是遵循SMTP协议的发送邮件服务器,用来发送或中转发出的电子邮件。它不属于安全协议。

第 10 题

为了改进应用软件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并适应未来软硬件环境的变化,应主动增加新的功能以使应用系统适应各类变化而不被淘汰。为了适应未来网络带宽的需要,在满足现有带宽需求下,修改网络软件从而使之支持更大的带宽,这种软件维护工作属于(  )。

  • (A) 更正性维护
  • (B) 适应性维护
  • (C) 完善性维护
  • (D) 预防性维护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基础>软件运行与维护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软件维护相关内容。
    在一个系统运行的过程中,软件需要维护的原因是多样的,根据维护的原因不同,可以将软件维护分为以下四种:
    (1)改正性维护。为了识别和纠正软件错误、改正软件性能上的缺陷、排除实施中的误使用,应当进行的诊断和改正错误的过程就称为改正性维护。
    (2)适应性维护。在使用过程中,外部环境(新的硬、软件配置)、数据环境(数据库、数据格式、数据输入/输出方式、数据存储介质)可能发生变化。为使软件适应这种变化,而去修改软件的过程就称为适应性维护。
    (3)完善性维护。在软件的使用过程中,用户往往会对软件提出新的功能与性能要求。为了满足这些要求,需要修改或再开发软件,以扩充软件功能、增强软件性能、改进加工效率、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这种情况下进行的维护活动称为完善性维护。
    (4)预防性维护。这是指预先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可靠性等,为以后进一步改进软件打下良好基础。通常,预防性维护可定义为“把今天的方法学用于昨天的系统以满足明天的需要”。也就是说,采用先进的软件工程方法对需要维护的软件或软件中的某一部分(重新)进行设计、编码和测试。
    在本题中,题目说明“为了适应未来网络带宽的需要”,这足以体现,维护工作是针对未来的,所以属于预防性维护。

第 11 题

软件开发项目规模度量(size measurement)是估算软件项目工作量、编制成本预算、策划合理项目进度的基础。在下列方法中(  )可用于软件的规模估算,帮助软件开发团队把握开发时间、费用分布等。

  • (A) 德尔菲法
  • (B) V模型方法
  • (C) 原型法
  • (D) 用例设计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基础>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软件规模估算相关内容。
    本题可用排除法进行,V模型方法和原型法都属于开发模型,与软件估算没有关系。而用例设计是把用户需求向系统需求转换的一个工作,它与软件估算也无关系。选项中的德尔菲法,是专家估算法,由专家的经验,来对软件的规模进行估算,就是常见的一种做法。

第 12 题

在信息系统集成项目中,经常使用(  )对集成的系统进行性能测试。

  • (A) Bugzilla
  • (B) TestManager
  • (C) TrueCoverage
  • (D) LoadRunner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基础>软件测试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软件测试工具相关内容。
    Bugzilla:它是一款具有追踪系统的软件。专门为Unix而定制。
    TestManager:它是一个开放的可扩展的构架。是一种测试管理工具。质量保证专家可以使用TestManager去协调和跟踪他们的测试活动。测试人员使用TestManager去了解需要的工作是什么,以及这些工作需要的人和数据。测试人员也可以了解到,他们工作的范围是要受到开发过程中全局变化的影响的。TestManager是这样一个地方,它会提供与系统质量相关联的所有问题的答案。
    TrueCoverage:TrueCoverage的功能就是统计测试覆盖率,它恰好能为我们就上面这个问题提供帮助。TrueCoverage给出的覆盖率是“语句覆盖”,是最低覆盖强度的覆盖率,所以我们测试的项目,用TrueCoverage统计后,应尽量达到100%的覆盖。TrueCoverage的应用阶段为单元测试阶段和集成测试阶段。
    LoadRunner:它是一种预测系统行为和性能的负载测试工具。通过以模拟上千万用户实施并发负载及实时性能监测的方式来确认和查找问题,LoadRunner能够对整个企业架构进行测试。通过使用 LoadRunner,企业能最大限度地缩短测试时间,优化性能和加速应用系统的发布周期。 LoadRunner是一种适用于各种体系架构的自动负载测试工具,它能预测系统行为并优化系统性能。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能做性能测试的,是LoadRunner。

第 13 题

 根据《软件文档管理指南GB/T 16680-1996》,关于软件文档的归档工作,下列说法中(  )是不正确的。

  • (A) 软件文档必须在项目开发过程结束之后统一归档
  • (B) 归档的文档应是经过鉴定或评审的
  • (C) 文档应签署完整、成套、格式统一、字迹工整
  • (D) 印制本、打印本以及各种报告应装订成册并按规定进行编号签署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知识产权与标准化知识>软件文档管理指南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标准化知识中的软件工程相关标准内容。
    《软件文档管理指南GB/T 16680-1996》对于软件文档做了相关的许多规定。在解答此题时,主要是通过分析条款的合理性来解题。因为要把这个指南全部记下来,是不大可能的事情。从选项来看,“软件文档必须在项目开发过程结束之后统一归档”是不合理的,我们知道,整个软件的开发过程,可能要经历漫长的周期,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不即时的归档,那么很多工作都会乱套。后期的工作,也不利于开展,正确的做法是在一个阶段的工作完成之后,进行完阶段评审,就可以开始进行文档的归档了。所以A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第 14 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 (A) 某项目于2月1日公开发布招标文件,标明截止时间为2011年2月14日9时整
  • (B) 开标应当在招标文件确定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的同一时间公开进行
  • (C) 某项目的所有投标都不符合招标文件要求,评标委员会在与招标方商量后,确定其中最接近投标文件要求的一家公司中标
  • (D) 联合投标的几家企业中只需一家达到招标文件要求的资质即可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采购管理>招投标法、合同法与索赔管理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招投标法相关内容。
    题目中的条款都属于概念性的条款,B选项描述正确,下面分析其它选项的错误之处。
    选项A的描述为:“某项目于2月1日公开发布招标文件,标明截止时间为2011年2月14日9时整”。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发布招标文件到截止不足20天。
    选项C的描述为:“某项目的所有投标都不符合招标文件要求,评标委员会在与招标方商量后,确定其中最接近投标文件要求的一家公司中标”。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都不符合要求应重新组织招标活动,或改用其它形式采购如:竞争性谈判。
    选项D的描述为:“联合投标的几家企业中只需一家达到招标文件要求的资质即可”。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联合投标的几家企业,最终将以这几家中,资质最低的一家为准,所以每家都要达到招标文件的要求。

第 15 题

某市政府采购办公用计算机及配套软件时进行了公开招标,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 (A) 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指出投标企业不应有外资背景
  • (B) 该项目招标结束后,招标单位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但对所有未中标的投标人只通知了中标结果
  • (C) 某项目在招标时仅有一家企业投标,于是该企业顺利中标
  • (D) 某项目的评标委员会由一名经济专家、一名技术专家和一名招标单位负责人组成。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采购管理>招投标法、合同法与索赔管理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招投标法相关内容。
    题目中的条款都属于概念性的条款,B选项描述正确,下面分析其它选项的错误之处。
    选项A的描述为:“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指出投标企业不应有外资背景”。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招标文件不得要求或者标明特定的生产供应者,也不得含有倾向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的其他内容。
    选项C的描述为:“某项目在招标时仅有一家企业投标,于是该企业顺利中标”。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招投标,至少有3家企业投标才合法。
    选项D的描述为:“某项目的评标委员会由一名经济专家、一名技术专家和一名招标单位负责人组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评标委员会应由5人以上单数成员组成。

第 16 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①某市民政局在进行政府采购的重新招标时,由于仅有两家企业的标的合格,于是报请本地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将招标形式转为竞争性谈判

②某市民政局在进行政府采购的公开招标时,由于没有企业投标,于是报请本地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将招标形式转为竞争性谈判

③某市民政局在进行政府采购的公开招标时,由于仅有一家企业的标的合格,于是报请本地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将招标形式转为单一来源采购

④某县民政局在进行公开招标时连续两次出现流标,于是报请本地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将招标形式转为竞争性谈判

 

  • (A) ①②
  • (B) ①③
  • (C) ②③
  • (D) ②④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采购管理>招投标法、合同法与索赔管理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采购法相关内容。
    题目中的条款都属于概念性的条款,①②描述正确,下面分析其它条款的错误之处。
    选项③的描述为:“某市民政局在进行政府采购的公开招标时,由于仅有一家企业的标的合格,于是报请本地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将招标形式转为单一来源采购”。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单一来源采购适用于以下情况,但题目描述的情况不适用。
    (1)只能从唯一供应商处采购的 
    (2)发生了不可预见的紧急情况不能从其他供应商处采购的 
    (3)必须保证原有采购项目一致性或者服务配套的要求,需要继续从原供应商处添购,且添购资金总额不超过原合同采购金额百分之十的
    选项④的描述为:“某县民政局在进行公开招标时连续两次出现流标,于是报请本地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将招标形式转为竞争性谈判”。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流标需要分析原因,然后按合适的方式进行采购,不能一概而论的改为竞争性谈判。

第 17 题

在用例设计中,可以使用UML中的(  )来描述用户和系统之间的交互,说明系统功能行为。

  • (A) 序列图
  • (B) 构件图
  • (C) 类图
  • (D) 部署图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基础>UML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UML图。
    在UML2.0中,共有14种图:
    (1)类图(class diagram):展现了一组类、接口、协作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面向对象系统的建模中所建立的最常见的图就是类图。类图给出了系统的静态设计视图。包含主动类的类图给出了系统的静态进程视图。
    (2)对象图(object diagram):展现了一组对象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对象图描述了在类图中所建立的事物实例的静态快照。和类图一样,这些图给出系统的静态设计视图或静态进程视图,但它们是从真实案例或原型案例的角度建立的。 
    (3)构件图(component diagram):展现了一个封装的类和它的接口、端口,以及由内嵌的构件和连接件构成的内部结构。构件图用于表示系统的静态设计实现视图。对于由小的部件构建大的系统来说,构件图是很重要的。构件图是类图的变体。
    (4)组合结构图(composite structure diagram):它可以描绘结构化类(例如构件或类)的内部结构,包括结构化类与系统其余部分的交互点。它显示联合执行包含结构化类的行为的部件配置。组合结构图用于画出结构化类的内部内容。
    (5)用例图(use case diagram):展现一组用例、参与者(一种特殊的类)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它描述了系统与外部系统及用户之间的交互。用例图给出系统的静态用例视图。这些图在对系统的行为进行组织和建模时是非常重要的。 
    (6)顺序图(sequence diagram):又称序列图。是一种交互图(interaction diagram),交互图展现了一种交互,它由一组对象或角色以及它们之间可能发送的消息构成。交互图专注于系统的动态视图。顺序图是强调消息的时间次序的交互图。
    (7)通信图(communication diagram):又称协作图。也是一种交互图,它强调收发消息的对象或角色的结构组织。顺序图和通信图表达了类似的基本概念,但每种图所强调的概念不同,顺序图强调的是时序,通信图则强调消息流经的数据结构。
    (8)状态图(state diagram):展现一个状态机,它由状态、转移、事件和活动组成。状态图展现了对象的动态视图。它对于接口、类或协作的行为建模尤为重要,而且它强调事件导致的对象行为,这非常有助于对反应式系统建模。 
    (9)活动图(activity diagram):将进程或其他计算的结构展示为计算内部一步步的控制流和数据流。活动图专注于系统的动态视图。它对系统的功能建模特别重要,并强调对象间的控制流程。 
    (10)部署图(deployment diagram):展现了对运行时的处理结点及在其中生存的构件的配置。部署图给出了架构的静态部署视图,通常一个结点包含一个或多个部署图。
    (11)制品图(artifact diagram):展现了计算机中一个系统的物理结构。制品包括文件、数据库和类似的物理比特集合。制品图通常与部署图一起使用。制品也展现了它们实现的类和构件。 
    (12)包图(package diagram):展现了由模型本身分解而成的组织单元,以及它们的依赖关系。
    (13)定时图(timing diagram):也是一种交互图,它展现了消息跨越不同对象或角色的实际时间,而不仅仅只是关心消息的相对顺序。
    (14)交互概览图(interaction overview diagram):是活动图和顺序图的混合物。
    从试题题干说明结合以上描述来看,最为匹配的图是用例图,但选项中并无用例图。此时,我们需要考虑退而求其次,看是否有第二匹配的图可以选择。由于题目中说明为“...之间的交互”,从该处可以得知,这个图应该是动态图,因为动态图就是用于表现交互关系的。而选项中,只有“序列图”属于动态图,所以此题应选A。

第 18 题

根据下面的UML类图,以下叙述中(  )是不正确的

 

>- (A) 容器是一个组件 >- (B) GUI组件就是一个容器 >- (C) GUI组件是一个对象 >- (D) 容器和GUI组件都是组件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基础>UML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试题中的图表现的关系,是继承关系。而继承关系是一个“is a”的关系。即:组件是一个(一种)对象;容器是一个(一种)组件;GUI组件是一个(一种)组件;容器是一个(一种)对象;GUI组件是一个(一种)对象。
由此可见,B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第 19 题

TCP/IP协议族中的(  )协议支持离线邮件处理,电子邮件客户端可利用该协议下载所有未阅读的电子邮件。

  • (A) FTP
  • (B) POP3
  • (C) Telnet
  • (D) SNMP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技术标准与协议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常见的网络协议。
    FTP(File Transport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是网络上两台计算机传送文件的协议,运行在TCP之上,是通过Internet将文件从一台计算机传输到另一台计算机的一种途径。FTP的传输模式包括Bin(二进制)和ASCII(文本文件)两种,除了文本文件之外,都应该使用二进制模式传输。FTP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需建立两条TCP连接,一条用于传送控制信息(使用21号端口),另一条用于传送文件内容(使用20号端口)。
    POP3(Post Office Protocol 3)即邮局协议的第3个版本,它是规定个人计算机如何连接到互联网上的邮件服务器进行收发邮件的协议。它是因特网电子邮件的第一个离线协议标准,POP3协议允许用户从服务器上把邮件存储到本地主机(即自己的计算机)上,同时根据客户端的操作删除或保存在邮件服务器上的邮件,而POP3服务器则是遵循POP3协议的接收邮件服务器,用来接收电子邮件的。POP3协议是TCP/IP协议族中的一员,由RFC 1939 定义。本协议主要用于支持使用客户端远程管理在服务器上的电子邮件。
    Telnet(远程登录协议)是登录和仿真程序,建立在TCP之上,它的基本功能是允许用户登录进入远程计算机系统。以前,Telnet是一个将所有用户输入送到远程计算机进行处理的简单的终端程序。目前,它的一些较新的版本是在本地执行更多的处理,可以提供更好的响应,并且减少了通过链路发送到远程计算机的信息数量。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是为了解决Internet上的路由器管理问题而提出的,它可以在IP、IPX、AppleTalk和其他传输协议上使用。SNMP是指一系列网络管理规范的集合,包括协议本身、数据结构的定义和一些相关概念。目前,SNMP已成为网络管理领域中事实上的工业标准,并被广泛支持和应用,大多数网络管理系统和平台都是基于SNMP的。
    从以上协议的描述可以看出,本题应选B。

第 20 题

系统集成工程师小王为了查询其工作站的状态,在其工作站的命令行上运行“ping 127.0.0.1”命令,得到如下结果:

关于以上查询结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小王的工作站正确安装了TCP/IP协议
  • (B) 小王的工作站访问了网关并收到响应
  • (C) 小王的工作站访问了DNS并收到响应
  • (D) 小王的工作站未正确安装网络硬件或驱动程序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其他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常见网络故障的排除技能。
    127.0.0.1是回送地址,指本地机,一般用来测试使用。主要用于网络软件测试以及本地机进程间通信,无论什么程序,一旦使用回送地址发送数据,协议软件立即返回之,不进行任何网络传输。
    D选项的“小王的工作站未正确安装网络硬件或驱动程序”,不正确,因为能ping通说明网络硬件和驱动程序是已经正常安装了的。
    B选项的“小王的工作站访问了网关并收到响应”,不正确,因为127.0.0.1是本机地址,并非网关地址。
    C选项的“小王的工作站访问了DNS并收到响应”,不正确,因为此处的测试只在本机进行,并不需要发数据包到DNS服务器。
    A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第 21 题

某综合办公大楼的楼高20层,其综合布线系统一般采用的拓扑结构是(  )。

  • (A) 环型
  • (B) 分级星型
  • (C) 总线型
  • (D) 星环型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分类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根据我国和国际的相关综合布线标准,多层建筑物的综合布线系统中的拓扑结构主要采用分级星形。

第 22 题

依据《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对于涉及国家秘密或企业对商业信息有保密要求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应设置电磁屏蔽室。以下描述中,不符合该规范要求的是(  )

  • (A) 所有进入电磁屏蔽室的电源线缆应通过电源滤波器进行
  • (B) 进出电磁屏蔽室的网络线宜采用光缆或屏蔽线缆线,光缆应带有金属加强芯
  • (C) 非金属材料穿过屏蔽层时应采用波导管,波导管的截面尺寸和长度应满足电磁屏蔽的性能要求
  • (D) 截止波导通风窗内的波导管宜采用等边六角形,通风窗的截面积应根据室内换气次数进行计算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知识产权与标准化知识>软件工程国家标准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相关内容。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规定“进出电磁屏蔽室的网络线宜采用光缆或屏蔽缆线,光缆不应带有金属加强芯”,所以选项B的描述是错误的。

第 23 题

某公司有一台Linux文件服务器,多台Windows客户端和Linux客户端。要求任意一个客户端都可以共享服务器上的文件,并且能够直接存取服务器上的文件。客户端和服务器间应该使用(  )协议。

  • (A) NFS
  • (B) Samba
  • (C) FTP
  • (D) iSCSI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较难
  •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技术标准与协议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常见的网络协议。
    NFS:即网络文件系统。网络文件系统是FreeBSD支持的文件系统中的一种。允许一个系统在网络上与他人共享目录和文件。通过使用NFS,可以达到Unix与Linux之间的文件共享。
    Samba:是在Linux和UNIX系统上实现SMB协议的一个免费软件,由服务器及客户端程序构成。通过该协议,可以实现Windows、Linux、Unix之间的文件共享。
    FTP:文件传输协议。用于Internet上的控制文件的双向传输。同时,它也是一个应用程序。用户可以通过它把自己的PC机与世界各地所有运行FTP协议的服务器相连,访问服务器上的大量程序和信息。FTP的主要作用,就是让用户连接上一个远程计算机(这些计算机上运行着FTP服务器程序)察看远程计算机有哪些文件,然后把文件从远程计算机上拷到本地计算机,或把本地计算机的文件送到远程计算机去。FTP其实也是可以进行文件共享的,但FTP的文件共享,不是直接存取服务器上的文件,而是先把文件下载下来,修改好以后,再上传。
    iSCSI:iSCSI技术是一种由IBM公司研究开发的,是一个供硬件设备使用的可以在IP协议的上层运行的SCSI指令集,这种指令集合可以实现在IP网络上运行SCSI协议,使其能够在诸如高速千兆以太网上进行路由选择。iSCSI技术是一种新储存技术,该技术是将现有SCSI接口与以太网络技术结合,使服务器可与使用IP网络的储存装置互相交换资料。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得知本题应选B。

第 24 题

根据《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应对人流和出入口进行安全考虑,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 (A) 建筑的入口至主机房应设通道,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5m
  • (B)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宜设门厅、休息室、值班室和更衣间
  • (C)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应有设备搬入口
  • (D)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必须设置单独出入口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知识产权与标准化知识>软件工程国家标准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2008》。
    选项内容均出自该规范条款。其中选项D的描述不正确。原因在于《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2008》对主机房出入口的要求为:“主机房宜设置单独出入口,当与其它功能用房共用出入口时,应避免人流、物流的交叉”。所以本题应选D。

第 25 题

 信息安全的级别划分有不同的维度,以下级别划分正确的是(  )。

  • (A) 系统运行安全和保密有5个层次,包括设备级安全、系统级安全、资源访问安全、功能性安全和数据安全
  • (B) 机房分为4个级别:A级、B级、C级、D级
  • (C) 根据系统处理数据划分系统保密等级为绝密、机密和秘密
  • (D) 根据系统处理数据的重要性,系统可靠性分A级和B级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安全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安全相关知识。
    选项A的描述为:“系统运行安全和保密有5个层次,包括设备级安全、系统级安全、资源访问安全、功能性安全和数据安全”。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系统运行安全和保密有4个层次:系统级安全、程序资源访问控制安全、功能性安全、数据域安全。
    选项B的描述为:“机房分为4个级别:A级、B级、C级、D级”。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机房分为3个级别:A级、B级、C级。
    选项C描述正确。
    选项D的描述为:“根据系统处理数据的重要性,系统可靠性分A级和B级”。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第 26 题

系统运行安全的关键是管理,下列关于日常安全管理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 (A) 系统开发人员和系统操作人员应职责分离
  • (B) 信息化部门领导安全管理组织,一年进行一次安全检查
  • (C) 用户权限设定应遵循“最小特权”原则
  • (D) 在数据转储、维护时要有专职安全人员进行监督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安全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安全管理相关知识。选项B的描述不正确,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安全检查的频度。

第 27 题

在某次针对数据库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中,发现其中对财务核心数据的逻辑访问密码长期不变。基于以上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该数据不会对计算机构成威胁,因此没有脆弱性
  • (B) 密码和授权长期不变是安全漏洞,属于该数据的脆弱性
  • (C) 密码和授权长期不变是安全漏洞,属于对该数据的威胁
  • (D) 风险评估针对设施和软件,不针对数据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安全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脆弱性、威胁、风险的理解。
    脆弱性、威胁、风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威胁可看成从系统外部对系统产生的作用,而导致系统功能及目标受阻的所有现象。而脆弱性则可以看成是系统内部的薄弱点。脆弱性是客观存在的,脆弱性本身没有实际的伤害,但威胁可以利用脆弱性发挥作用。实际上,系统的风险可以看作是威胁利用了脆弱性而引起的。如果系统不存在脆弱性,那么威胁也不存在,风险也就没有了。
    以本题的实际情况来看,“财务核心数据的逻辑访问密码长期不变”这属于系统内部的薄弱点,即脆弱性。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个问题,有可能被黑客利用,产生威胁,从而使系统有安全风险。所以本题应选B。

第 28 题

Web服务(web service)的主要目标是跨平台的操作性,它有许多适用场合。但某些情况下,Web服务也会降低应用程序的性能。下列情况中,(  )不适合采用Web服务作为主要的系统集成技术。

  • (A) B2B集成
  • (B) 集成不同语言编写的在不同平台上运行的应用程序
  • (C) 跨越防火墙
  • (D) 构建单机应用程序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化与系统集成技术>Web Services技术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Web服务技术。
    Web服务的主要目标是跨平台的互操作性,适合使用Web服务的情况如下。
    (1)跨越防火墙:对于成千上万且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用户来讲,应用程序的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问的通信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通常都会有防火墙或者代理服务器。用户通过Web服务访问服务器端逻辑和数据可以规避防火墙的阻挡。
    (2)应用程序集成:企业需要将不同语言编写的在不同平台上运行的各种程序集成起来时,Web服务可以用标准的方法提供功能和数据,供其他应用程序使用。
    (3) B2B集成:在跨公司业务集成(B2B集成)中,通过Web服务可以将关键的商务应用提供给指定的合作伙伴和客户。用Web服务实现B2B集成可以很容易地解决互操作问题。
    (4)软件重用:Web服务允许在重用代码的同时,重用代码后面的数据。通过直接调用远端的Web服务,可以动态地获得当前的数据信息。用Web服务集成各种应用中的功能,为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界面,是另一种软件重用方式。
    在某些情况下,Web服务也可能会降低应用程序的性能。不适合使用Web服务的情况如下。
    (l)单机应用程序:只与运行在本地机器上的其他程序进行通信的桌面应用程序最好不使用Web服务,只用本地的API即可。
    (2)局域网上的同构应用程序:使用同一种语言开发的在相同平台的同一个局域网中运行的应用程序直接通过TCP等协议调用,会更有效。
    通过以上描述可知,本题应选D。

第 29 题

 J2EE的四层体系架构(客户层/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层)中,可用来实现业务逻辑层的技术是(  )。

  • (A) Internet Explore
  • (B) Database
  • (C) Enterprise JavaBean
  • (D) Servlet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化与系统集成技术>典型应用架构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J2EE体系结构。
    选项中:Internet Expore是浏览器,属于客户层的内容;Database是数据库,属于数据层;Enterprise JavaBean属于业务逻辑层;Servlet属于表示层。

第 30 题

某项目组需要在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上用C++语言编写应用构件,该项目组宜选用(  )作为构件标准。

  • (A) COM+
  • (B) EJB
  • (C) OMG
  • (D) ODBC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化与系统集成技术>典型应用架构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构件标准。
    目前的构件标准主要有三大系列:OMG的CORBA标准、微软公司的COM/COM+/DCOM标准、以及SUN公司的EJB标准。
    题目要求为:Windows平台上,用C++语言,这毫无疑问使用微软公司的标准最为合适,所以本题应选A。 

第 31 题

项目经理在编制项目管理计划时,应(  )。

  • (A) 越简单越好
  • (B) 越详细越好
  • (C) 逐步细化
  • (D) 按照公司的模板编制,不能变更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项目整体管理>制定项目管理计划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好的计划等于成功的开始,制定项目管理计划是对定义、编制、整合和协调所有子计划所必需的动进行记录的过程。项目管理计划确定项目的执行、监控和收尾方式;
    由于项目具有临时性、独特性、渐进明细的特点,每个项目都有明确的开始与结束时间。因为环境的不同、人员的不同、需求的不同等,没有完全一模一样的二个项目。项目经理在编制项目管理计划,需要整合一系列相关过程,而且要持续到项目收尾。
    信息系统项目具有目标不明确,需求变化频繁的特点,所以在编制项目管理计划时,项目经理不可能将项目所有的事情看得很清楚、很透彻,为了能更好的完成项目可交付物,就需要项目经理在编制项目管理计划时先将近期的计划做得详细一些,远期的计划制定得概要一些,随着时间的推移,项目计划在不断地细化,称之为滚动波计划,本过程将产生一份项目管理计划,该计划根据项目的规模、复杂度以及项目生命周期的长短来确定滚动波式计划中的滚动周期,需要通过不断更新来渐进明细。这些更新需要由实施整体变更控制过程进行控制和批准。
    在编制项目管理计划时,并不是越简单越好,太简单并不能将完成项目的可交付物所需要的工作计划好,造成计划没有可用性。项目管理计划编制得太详细,甚至关注到一些细小的事情,都不可行,因为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如果发生变化,项目管理计划也得进行更新,不能纯粹按照公司的模板编制后不允许变更,这些都违背了项目渐进明细的特点。

第 32 题

在项目整体管理过程中监督和控制项目是一个关键环节,下列不属于监督和控制过程组的是(  )。

  • (A) 客户等项目干系人正式验收并接受已完成的项目可交付物的过程
  • (B)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审计
  • (C) 在管理项目团队时,项目经理与组员就组员情况进行正式交谈
  • (D) 编制绩效报告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较难
  • 知识点:项目整体管理>监督和控制项目工作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项目管理是一种综合性工作,要求每一个项目和产品过程都同其他过程恰当地配合与联系,以便彼此协调。在一个过程中采取的行动通常会对这一过程和其他相关过程产生影响。成功的项目管理包括积极地管理过程间的相互作用,以满足发起人、客户和其他干系人的需求。在某些情况下,为得到所需结果,需要反复数次实施某个过程或某组过程。在PMBOK2008版中,将42个过程归纳为5类,即5大项目管理过程组:
    启动过程组:获得授权,定义一个新项目或现有项目的一个新阶段,正式开始该项目或阶段的一组过程。 
    规划过程组:明确项目范围,优化目标,为实现目标而制定行动方案的一组过程。
    执行过程组:完成项目管理计划中确定的工作以实现项目目标的一组过程。
    监控过程组:跟踪、审查和调整项目进展与绩效,识别必要的计划变更并启动相应变更的一组过程。
    收尾过程组:为完结所有过程组的所有活动以正式结束项目或阶段而实施的一组过程。
    各项目管理过程组以它们所产生的输出相互联系。过程组极少是孤立的或一次性事件,而是在整个项目期间相互重叠。一个过程的输出通常成为另一个过程的输入,或者成为项目的可交付成果。规划过程组为执行过程组提供项目管理计划和项目文件,而且随项目进展,不断更新项目管理计划和项目文件。
    客户等项目干系人正式验收并接受已完成的项目可交付物的过程,属于确认与验证项目阶段成果物的过程,检查并验证交付物是否满足要求;项目正式验收或进行阶段验收是对项目完成或是否能进入下一阶段时需要开展的工作。
    企业质量管理审计是质量管理知识领域,实施质量保证过程所采用的工具与技术,是一种独立的结构化审查,用来确定项目活动是否遵循了组织和项目的政策、过程与程序,不属于监控过程组。
    在管理项目团队时,项目经理与组员就组员情况进行正式交谈,通过这种方式,项目经理可以获得更多有关项目的信息,例如完成了多少工作,花费了多少时间,存在什么问题等等;在进行沟通时,项目经理可以采用正式、非正式的方式进行,非正式的沟通更有助于交流气氛的融洽,从而更真实的来获得相关的绩效数据,以监控项目团队的完成情况,选项C与D目的是收集、分发有关项目绩效的信息给项目干系人,形成绩效报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监控项目的状态。
     

第 33 题

项目经理王某对其负责的系统集成项目进行了成本估算和进度安排,根据团队成员的情况分配了任务,并制定出计划执行预算成本的基准。由于公司高层领导非常重视该项目,特地调配了几名更有经验(薪水更高)的技术骨干参与项目,这种变化对项目绩效造成的最可能影响是(  )。

  • (A) 正的成本偏差CV,正的进度偏差SV
  • (B) 负的成本偏差CV,正的进度偏差SV
  • (C) 正的成本偏差CV,负的进度偏差SV
  • (D) 负的成本偏差CV,负的进度偏差SV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整体管理>指导和管理项目执行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项目团队的可用资源或将影响到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等。在项目的开始,项目经理王某已经根据项目与资源需求情况进行成本估算与进度安排,通过评审后形成了进度与成本基准,也叫基线,所谓基线指一个(或一组)配置项在项目生命周期的不同时间点上通过正式评审而进入正式受控的一种状态。所有的变更都将遵循标准的整合变更流程来进行。
    在制定进度计划时,根据WBS分解,在估算活动资源时,就估算出要完成各项活动所需要的材料、人员、设备和用品的各类和数量了,这里当然也包含了完成活动所需的人力资源,同时根据估算活动资源时也估算出了完成活动的成本。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由于领导的重视,调配了技术骨干来参与项目,我们都知道,技术骨干类人员的各种待遇要比初级的技术人员高,因为骨干技术人员与初级技术人员在完成同一活动时,无论在技术上、还是经验上都较初级类技术人员要强,效率要高,时间上也花得更少,所以,因为这个调配,不得不增加项目团队的人力资源支出,但进度上将在原计划的基准上要加快许多。所以与原基准对比,将出现成本的超支,进度的超前。也就是说负的成本偏差CV,正的进度偏差SV。
     

第 34 题

依据下面的项目活动网络图中,该项目历时为(  )天。

 

  • (A) 10
  • (B) 11 </span>
  • (C) 13 </span>
  • (D) 14</span>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项目时间管理>关键路径法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此题是关于求项目的关键路径。
    关键路径法(CPM)是在制定进度计划是所使用的一种进度网络分析技术,CPM也叫关键路径分析,是一种用于预测整个项目工期的网络图技术。进度计划编制时采用的主要技术和工具有关键路径法、计划评审技术、历时压缩技术;关键路径法(CPM)使用正向与反向的方式进行推算,从而计算出所有活动的ES(最早开始时间)与EF(最早完成时间),以及LS(最迟开始时间)与LF(最迟完成时间),在计算时不考虑活动的资源限制,所计算的值是理论上的可能值,一个项目可能只有一条关键路径,也可能有多条关键路径,但他们的总工期是相同的。
    一个项目的关键路径是指决定该项目最早完成时间的一系列活动,这是网络图中最长的路径,每个活动它的总时差为0;总时差是指在不延误总工期的前提下,该活动的机动时间。活动的总时差等于该活动最迟完成时间与最早完成时间之差,或该活动最迟开始时间与最早开始时间之差。
    CPM的计算思路是:
    1)计算最早开始时间(ES)值时,从左往右进行顺推,第一个活动从0开始的话,此活动的最早完成时间EF=ES+此活动历时,例如A的ES=0,EF=0+3=3,如果此活动同时有多个紧前活动,取MAX(紧前活动)值,全部计算完成后,也得到项目的总工期。
    2)计算最迟开始时间(LS)值,从右往左进行反推,最迟开始时间LS=LF-此活动历时,如果活动有多个紧后活动,取MIN(紧后活动)值。
    3)计算每个活动的总时差。活动的总时差=LS-ES。总时差为0的活动是关键活动。
    4)找到所有总时差为0的活动,组成的路径为关键路径。
    此题根据计算后,得到项目的历时为14天,关键路径是DEC和HIC,以及DIJ

第 35 题

下列(  )做法不属于进度压缩。

  • (A) 某项目经理发现项目工期延后,于是开始让项目组成员开始加班加点,提高加班工资,以期待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
  • (B) 某项目经理发现项目组成员由于对技术的掌握不熟练,造成进展缓慢,延误工期,于是指派了有经验的人员帮助完成
  • (C) 为了节省时间,在需求设计还没有完成时,项目经理就通知组内编程人员开始编写代码
  • (D) 项目经理启用应急时间来增加一些项目时间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时间管理>进度控制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进度压缩技术是用来减少关键路径上活动的工期,以尝试达到缩短项目进度的方法。
    在编制好项目进度计划时,最常用通过关键路径法来估算项目的总工期,项目经理在知道了关键路径后,就可以针对这条关键路径上的活动进行重点关注,以期按时完成可交付物。
    在项目的管理过程中,项目经理及其团队就可以使用几种进度压缩技术来尝试缩短项目进度,如:
    1)  赶工
    2)  快速跟进
    赶工是在不改变网络图的情况下,一种保持成本与进度平衡的技术,它强调用最少的追加投入成本来获得最大幅度的项目进度压缩。比如可采用下列的手段来实现:加班的方式,让员工多花时间来加速活动的推进;增加高效率的资源来提高效率;
    赶工的优点是缩短了项目完成所需的时间;不足之处是往往会增加整个项目的成本。
    快速跟进是在改变网络图执行先后顺序的情况来达到进度压缩的目的。快速跟进是指平行地开展几项活动,而这些活动在正常情况下是依次展开的(即他们的关系为FS关系),但为了加速项目尽快完成,让后一活动在前一活动还没有完成的情况下,提前开始与前一活动并行操作,以达到缩短完成项目所需的时间。
    快速跟进的优点是缩短了项目完成所需的时间;不足之处是往往可能会造成返工,有时反而造成项目进度的延误。因为它过早地开始一些任务,常常会增加项目的风险,或者导致一些返工情况的发生。
    而题目中可选答案:
    A是属于采用加班的试进行赶工以达到进度压缩;
    B也属于增加资源的方式进行赶工以达到进度压缩;
    C属于快速跟进的方式来达到进度压缩目的。
    D属于风险应对措施时所采用的方法。

第 36 题

出现“关键路径上的活动总时差是零和负数”情况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 关键路径上的活动总时差可能为零的原因是每个相邻活动都是紧前或紧后的,需要调整以给活动留出时间余地
  • (B) 关键路径上的活动总时差可能为负的原因是由于安排调配不得当所造成的活动非合理性交错现象,有必要调整活动持续时间、逻辑关系等使得活动总时差为零
  • (C) 关键路径上的活动总时差可能为负的原因是因为用最早时间减去最晚时间,不需要调整以给活动留出余地
  • (D) 关键路径上的活动总时差可能为零的原因是由于安排活动进度没有余地,需要调整以给活动留出余地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时间管理>关键路径法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所有关键路径上的活动称为关键活动,每个活动通过关键路径分析计算出活动的ES(最早开始时间)与EF(最早完成时间),以及LS(最迟开始时间)与LF(最迟完成时间);从而再计算出每个活动的总时差,总时差为0的活动组成的路径叫关键路径;关键活动是项目经理需要进行重点关注的;
    在CPM法中,默认活动间的关系为FS关系,总时差是指在不延误总工期的前提下,该活动的机动时间;活动的总时差等于该活动最迟完成时间(LF)与最早完成时间(EF)之差,或该活动最迟开始时间(LS)与最早开始时间(ES)之差;
    如果关键路径上的活动总时差为负数,最可能的原因是由于安排调配不得当所造成的活动非合理性交错,在绘制网络图时,引入虚活动的目的之一也就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各活动间的关系,所以在网络图中由一个虚箭线表示。借助虚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更清楚地表达活动之间的关系,在复杂的网络图中,为避免多个起点或终点引起的混淆,我们就可以借助虚活动来解决,因为在网络图中:
    1、不允许进行交叉
    2、不允许重叠
    根据以上分析,答案应为B

第 37 题

下列做法无助于缩短活动工期的是(  )。

  • (A) 投入更多的资源以加快活动进程
  • (B) 减小活动范围或降低活动要求
  • (C) 通过改进方法或者技术提高生产率
  • (D) 采用甘特图法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项目时间管理>进度控制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有关缩短活动工期的方法可参见第35题。
    采用甘特图法是项目进度控制所使用的技术和工具。也称为叫横道图法,是用来表示项目进度的一种线性图形技术,1900年由享利•甘特发明,所以也叫做甘特图。
    在项目管理中,横道图主要是用水平长条线表示项目中各项任务和活动所需要的时间,以便有效地控制项目进度;用于展示项目进度或者定义完成项目目标所需要的具体工作的最普遍的方法。横道线显示了每项工作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其中横道线的长度表示了完成该项工作的持续时间。根据项目计划的需要,可以以小时、天、周、月、年等作为度量项目进度的时间单位。
    选项D不属于进度压缩技术,所以也就无助于缩短活动工期了。

第 38 题

下列关于工作分解结构(WBS)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项目经理在分解结构时,严格地将一个工作单元隶属于某个上层工作单元,完全避免交叉从属
  • (B) 项目管理部依照项目经理分解的WBS进行项目成本估算,但最后发现成本超过预计投资
  • (C) 项目经理将项目管理工作也编制成为WBS的一部分
  • (D) 项目经理在执行某复杂项目时,在项目开始阶段一次性将项目分解成为精确的WBS,最后按计划完成了任务,受到领导好评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范围管理>创建工作分解结构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工作分解结构是一种为了便于管理和控制而将项目工作任务分解的技术,是一种以可交付成果为分解对象,通过对项目所涉及的工作进行分解,这些工作也就构成了项目的全部范围。计划要完成的工作包含在工作分解结构底层的组成部分中,这些组成部分被称为工作包。可以针对工作包安排进度、估算成本和实施监控。在工作分解结构中,工作是指经过努力所取得的成果(如工作产品或可交付成果)。
    进行WBS分解时,可以使用列表形式,也可以使用树形结构来进行表示;
    WBS分解时可以采用下列的形式:
    1)  把项目生命周期的各阶段作为分解的第一层,把产品和项目可交付成果放在第二层
    2)  把主要可交付成果作为分解的第一层
    3)  按子项目进行第一层分解。子项目(如外包工作)可能由项目团队之外的组织实施。
    要把整个项目工作分解成工作包,一般需开展下列活动:
    1)  识别和分析可交付成果及相关工作;
    2)  确定工作分解结构的结构与编排方法;
    3)  自上而下逐层细化分解;
    4)  为工作分解结构组成部分制定和分配标志编码;
    5)  核实工作分解的程度是必要且充分的。
    进行工作分解时需要遵循相应的分解原则如下:
    1)  在各层次上保持项目的完整性,避免遗漏必要的组成部分(100%规则)
    2)  一个工作单元只能从属于某个上层单元,避免交叉从属
    3)  相同层次的工作单元应有相同性质
    4)  工作单元应能分开不同的责任者和不同工作内容,每个工作单元有且仅有一个人负责(工作责任矩阵)
    5)  便于项目管理进行计划和控制的管理需要
    6)  最低层工作应该具有可比性,是可管理的,可定量检查的
    7)  应包括项目管理工作(因为管理是项目具体工作的一部分),包括分包出去的工作
    8)  WBS的最低层次的工作单元是工作包。一个项目的WBS是否分解到工作包,要跟项目的阶段、复杂程度和规模有关,一般来说早期、或复杂、或大规模的项目,其WBS的分解颗粒要大一些、粗一些。
    在此题目的答案选项中:
    A选项严格地将一个工作单元隶属于某个上层工作单元,完全避免交叉从属,遵循了WBS的分解原则,正确。
    B选项项目管理部依照分解的WBS进行估算成本,WBS分解是进行估算成本的一个前提步骤,如果WBS分解不准确,进行估算时成本时就可能不正确;而且一个项目在WBS分解完成后,只有先经过项目干系人的确认并对此达成共识以后,据此进行估算成本与制定预算,最后形成成本基准。此选项只能是说明WBS分解可能不准确而已。
    C选项,在进行WBS分解时,应将项目管理工作包含在其中。
    D选项,不管项目经理经验多丰富,对于一个复杂的项目,不可能在一次性过程中对WBS分解准确,且项目的范围从始至终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直到完成计划;我们知道,在系统集成项目中,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需求变化频繁,而WBS又是一种以可交付成果为分解对象,通过对项目所涉及的工作进行分解,这些工作也就构成了项目的全部范围;选项D是错误的。

第 39 题

在某信息化项目建设过程中,客户对于最终的交付物不认可,给出的原因是系统信号强度超过用户设备能接受的上限。请问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如果客户对于项目文件中的验收标准无异议,则可能是(  )环节出了问题;如果客户对于项目文件中的验收标准有异议,而项目内所有工作流程均无问题,则可能是(  )环节出了问题。

  • (A) 质量控制
  • (B) WBS分解过程
  • (C) 变更控制
  • (D) 范围确认
  • (A) 质量控制
  • (B) WBS分解过程
  • (C) 变更控制
  • (D) 范围确认</span>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质量管理>质量控制
  • 试题答案:[[A],[D]]
  • 试题解析:

    客户对最终的交付物不认可,常见有下列的原因造成:
    1)  可交付物的质量有问题
    2)  对项目的范围或产品范围有异议
    3)  对验收的条款有异议
    所以,在题目中,客户对最终的交付物不认可,也就是出现在范围确认的阶段,最后一次的范围确认是在项目的最终验收,题目中“给出的原因是系统信号强度超过用户设备能接受的上限”,“客户对于项目文件中的验收标准无异议”则说明对产品的范围是接受的,只是在完成项目或产品范围的过程中没有控制好,从而没有达到客户的要求,属于质量控制方面引起的问题。如果客户对验收标准有异议,其它所有工作流程没有问题,则说明此属于范围确认过程中双方对项目或产品的范围理解不致,从而引起异议。

第 40 题

(  )在项目管理领域,经常把不受控制的变更称为项目“范围蔓延”。为了防止出现这种现象,需要控制变更。批准或拒绝变更申请的直接组织称为①,定义范围变更的流程包括必要的书面文件、②和授权变更的批准等级。

  • (A) ①变更控制委员会;②纠正行动、跟踪系统
  • (B) ①项目管理办公室;②偏差分析、配置管理
  • (C) ①变更控制委员会;②偏差分析、变更管理计划
  • (D) ①项目管理办公室;②纠正行动、配置管理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整体管理>整体变更控制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在项目启动阶段,需要与项目干系人一起编制项目范围说明书,在通过项目干系人审批通过后,开始进行WBS分解,WBS分解就是为了完成项目可交付物所需要开展的工作,凡是没有出现在WBS上的工作,但建设方提出需要进行改变(如增加新的功能等),称为范围蔓延;在IT项目中不进行变更是难做到的,作为项目经理,当监控到变更发生时,需要去分析引起变更的原因,会对项目存在哪些影响,以及如何去管理这些变更;
    在项目范围管理中,范围变更控制的方法就是定义范围变更的有关流程。它包括必要的书面文件(如变更申请单、纠正行动、跟踪系统和授权变更的批准等级。变更控制系统与其他系统相结合,如配置管理系统,来控制项目范围。当项目受合同约束时,变更控制系统应当符合所有相关合同条款。
    CCB(变更控制委员会)负责进行决策负责批准或者拒绝变更申请、并让这些变更在受控的状态下进行,在进行变更时需要遵循整体变更控制过程进行。

第 41 题

某公司按照项目核算成本,在针对某化工厂信息化咨询项目中,需进行10天的驻场研究,产生成本如下:①公司管理费用的项目分摊成本;②咨询顾问每人每天出差补贴500元,入工资结算;③顾问如需进入生产车间,每人额外增加健康补助100元/天。按照成本类型分类,上述三类成本应分别列入(  )。

  • (A) ①间接成本 ②间接成本 ③可变成本
  • (B) ①间接成本 ②直接成本 ③可变成本
  • (C) ①直接成本 ②直接成本 ③固定成本
  • (D) ①直接成本 ②间接成本 ③固定成本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成本管理>项目成本管理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间接成本:来自一般管理费用科目或几个项目共同担负的项目成本所分摊给本项目的费用,就形成了项目的间接成本,如税金、额外福利和保卫费用等。
    直接成本:直接可以归属于项目工作的成本。如项目团队差旅费、工资、项目使用的物料及设备使用费等。
    可变成本:随着生产量、工作量或时间的变化而变的成本为可变成本。可变成本又称为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不随生产量、工作量或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非重复成本。

第 42 题

挣值管理是一种综合了范围、时间、成本绩效测量的方法,通过与计划完成的工作量、实际挣得的收益、实际的成本进行比较,可以确定成本进度是否按计划执行。下图中标号所标示的区间依次应填写(  )

 

  • (A) ①进度落后 ②成本差CV ③进度差SV
  • (B) ①成本差CV ②进度差SV ③进度落后时间
  • (C) ①进度差SV ②成本差CV ③进度落后时间
  • (D) ①进度落后 ②进度差SV ③成本差CV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成本管理>挣值管理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成本控制的工具和技术主要有:
    挣值管理
    预测
    完工尚需绩效指数
    绩效审查
    偏差分析
    项目管理软件
    此题主要考查挣值分析法的相关概念,它综合了范围、时间和成本数据,主要用于实际成本的绩效测量。基本思想是通过测量和计算已完成工作的预算费用与已完成工作的实际费用,将其与计划工作预算费用相比较得到项目的费用偏差,从而达到判断项目成本和进度计划执行情况,来帮助项目管理团队分析 项目的完成情况,衡量项目的成本效率,为成本控制提供依据。
    挣值分析法主要涉及到3个参数,4个指标。其中3个参数如下:
    计划工作量的预算成本(PV)=计划工作量*预算定额
    已完成工作量的预算成本(EV)=已完成工作*预算定额
    已完成工作量的实际成本(AC)=实际完成的工作量所耗费的费用
    4个指标是指CV,SV,CPI,SPI:
    进度偏差(SV)是项目进度绩效的一种指标。它等于挣值(EV)减去计划价值(PV)。进度偏差可用来表明项目是否落后于基准进度。由于当项目完工时,全部的计划价值都将实现(即成为挣值),所以进度偏差最终将等于零。
    公式:SV = EV – PV。
    成本偏差(CV)是项目成本绩效的一种指标。它等于挣值(EV)减去实际成本(AC)。项目结束时的成本偏差,就是完工预算(BAC)与实际总成本之间的差值。由于成本偏差指明了实际绩效与成本支出之间的关系,所以非常重要。负的成本偏差一般都是不可弥补的。
    公式:CV= EV – AC。
    进度绩效指数(SPI)是比较项目已完成进度与计划进度的一种指标。当 SPI 小于 1.0时,说明已完成的工作量未达到计划要求;当 SPI 大于 1.0时, 则说明已完成的工作量超过计划。SPI 等于 EV与 PV的比值。
    公式:SPI = EV/PV。
    成本绩效指数(CPI)是比较已完成工作的价值与实际成本的一种指标。它考核已完成工作的成本效率。当 CPI小于 1.0时,说明已完成工作的成本超支;当CPI 大于 1.0 时,则说明到目前为止成本有结余。CPI 等于 EV 与AC 的比值。
    公式:CPI = EV/AC。
    图片中①是进度偏差SV=EV-PV; ②是成本偏差CV=EV-AC; ③项目当前进度落后于计划的时间。

第 43 题

某信息化施工项目一共要进行30天,预算总成本60万元,其中5万元为管理成本,40万元为物料使用费,其余为人工成本。按照管理计划,每5天进行一次挣值分析以评价项目绩效。在第5天绩效评价时计算得到CPI(绩效评价指数)为0.95,则说明在前5天的施工中,实际成本①预算成本;如果要使下一次绩效评价时CPI为1,且人工、物料使用成本不能改变,以免影响施工质量,则在这两次绩效评价间,每天平均可花费的管理成本为②元。上述①和②依次序应该填写(  )假设所有成本按照天数平均分配,工程进度不存在延时或提前情况)。

  • (A) ①低于 ②614元
  • (B) ①高于 ②614元
  • (C) ①低于 ②1052元
  • (D) ①高于 ②1052元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成本管理>挣值管理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根据题意,BAC为60万元,其中5万元为管理成本,40万元为物料与人工成本。管理成本不属于直接成本。应分摊到整个项目中(其中管理成本每天为1666元,人工与物料成本每天为18333元)。题目假设所有成本按照天数平均分配,则平均每天的花费为20000元。
    进行挣值分析有3个参数,其中3个参数是PV,AC,EV;4个指标分别是SV,CV,SPI,CPI;其中SV<0,或SPI<1表示进度滞后,CV<0,或CPI<1表示成本超支。
    在第5时进行挣值分析,得到PV=20000*5=100000元;EV=100000元;AC=EV/CPI=105263元;
    CPI=0.95表示当前成本超支;为了保证在下一次绩效评价时CPI=1(也即TCPI=1),也就是说回到正常的预设值上,那就得压缩(节约)费用,但题目明确规定不能节约人工、物料费用,所以只能节约使用管理成本。得使用TCPI(完工绩效指数)来进行预测。
    公式TCPI=(BAC-EV)/(BAC-AC)
    =(600000-100000)/(600000-105263)
    =500000/494737
    要想TCPI=1,就需要分母与分子相等,得到差约为5264元;5天来平均花费,折算到每天为1052元,表示这1052元已经提前被开支了,所以现在的管理成本只有1666-1052=614元可以开销了。

第 44 题

下列工具或方法均可用来描述项目组织,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组织分解结构(OBS)与工作分解结构(WBS)形式上相似,是根据项目的交付物进行分解,把项目的活动和工作包列在负责的部门下面
  • (B) 资源分解结构(RBS)用于分解项目中各类型的资源,除了包含人力资源之外还可以包括各种资源类型,例如材料和设备
  • (C) 工作分解结构(WBS)可以用来确定项目的范围,也可以同来描述不同层次的职责
  • (D) 团队成员职责需要详细描述时,可以采用文档文字形式,详细提供职责、权力、能力和资格等信息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制订人力资源计划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工作分解结构(WBS)用来显示如何把项目可交付成果分解为工作包,有助于明确高层次的职责。WBS 显示项目可交付成果的分解;进行WBS分解时,可以使用列表形式,也可以使用树形结构来进行表示;
    在WBS分解时可以采用下列的形式:
    1)  把项目生命周期的各阶段作为分解的第一层,把产品和项目可交付成果放在第二层
    2)  把主要可交付成果作为分解的第一层
    3)  按子项目进行第一层分解。子项目(如外包工作)可能由项目团队之外的组织实施。
    组织分解结构(OBS)属于制定人力资源计划所使用的工具和技术。可以使用多种方式来记录团队成员的角色与职责,其中有层级型、矩阵型、文本型;其中OBS与RBS属于层级型;组织分解结构(OBS)则按照组织现有的部门、单元或团队排列,并在每个部门下列出项目活动或工作包。运营部门(如信息技术部或采购部)只需找到其所在的 OBS 位置,就能看到自己的全部项目职责。
    资源分解结构(RBS)是另一种层级图,按照资源类别对项目进行分解。它可包含人力资源以外的其他各类资源。
    如果需要详细描述团队成员的职责,就可以采用文本型。文本型文件通常以概述的形式,提供诸如职责、职权、能力和资格等方面的信息。这种文件有多种名称,如职位描述、角色—职责—职权表。
     

第 45 题

在进行项目团队的激励时,一般不会采用的方法是(  )。

  • (A)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B)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 (C) 人际网络管理
  • (D) 期望理论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团队建设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对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时,包括制定人力资源计划、组建项目团队、建设项目团队、管理项目团队4个管理过程。
    要有效地利用项目人力资源,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项目经理首先就要了解项目团队成员的行为动机,从而找到激发人力资源最有效的途径。
    在建设项目团队时,项目团队需要经历5个阶段:
    形成期:在本阶段,团队成员相互认识,并了解项目情况以及他们在项目中的正式角色与职责。团队成员倾向于相互独立,不怎么开诚布公。
    震荡期:在本阶段中,团队开始从事项目工作,制定技术决策和讨论项目管理方法。如果团队成员对不同观点和意见不能采取合作和开放的态度,团队环境可能恶化成破坏性的。
    正规期:在规范阶段,团队成员开始协同工作,并按团队的需要来调整各自的工作习惯和行为,团队成员开始相互信任。
    发挥期:进入这一阶段后,团队就像一个组织有序的单位那样工作。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依靠,平稳高效地解决问题。
    结束期:在结束期阶段,团队完成所有工作,团队成员离开项目。
     
    在建设项目团队,需要对团队成员中不同的成员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以适应团队管理的需要。相应的激励理论有: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在特定的时期,人的一切需要如果没有得到满足,那么满足有最主要就比满足其它需要更加迫切。只有满足了人的基本需求后,才可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只有当基本的需要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后,高层次的需要才能显示出激励作用。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5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认为人的需求主要从保健卫生和激励需求方面来获得。其中保健卫生可以对应使用马斯洛理论的低三层激励方法;激励需要可以使用马斯洛理论的高二层方法进行激励。
    3)ERG理论
    美国耶鲁大学的克雷顿·奥尔德弗教授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人本主义需要理论。奥尔德弗认为人们存在3种核心的需要,即生存的需要、相互关系的需要、成本的需要。
    4)期望理论
    是由北美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维克托·弗隆姆在1964年的《工作与激励》中提出来的激励理论,期望理论关注的不是人们的需要的类型,而是人们用来获取报酬的思维方式,认为当人们预期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预定的结果,且这种结果对个体具有吸引力时,人们就会采取这一特定的行动。
    期望理论认为,一个目标对人的激励程程度受两个因素的影响:
    (1)目标效价,指实现该目标对个人有多大价值的主观判断。如果实现这个目标对个人来说很有价值,积极性高;否则就低。
    (2)期望值,指个人对实现该目标的可能性大小的主观估计。只有个人认为实现的可能性大,才会努力去争取实现;否则没有激励作用。
    5)X理论和Y理论
    X理论体现独裁者的管理风格。X理论认为:
    (1)人的本性好逸恶劳,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工作。
    (2)人生来就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的要求。
    (3)人缺乏进取心,逃避责任,甘愿听人指挥,安于现状,没有创造性。
    (4)人常容易受骗,易受人煽动。
    (5)人天生反对改革。
    所以X理论的领导者认为,对员工必须采取强制、惩罚和解雇等手段,强迫员工努力工作,对员工就应当严格监督、控制和管理
    Y理论与X理论,Y理论的管理者采取对员工民主型的放任自由型的领导方式,遵循以人为中心、宽容的及放权的领导原则,使下属目标和组织目标很好的结合起来,为员工的智慧和能力的发挥创造有利条件。Y理论认为:
    (1)   人天生不是好逸恶劳,他们热爱工作,从工作中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
    (2)   外来的控制和处罚对人们实现组织的目标不是一个有效的办法,下属能够自我确定目标,自我指挥的自我控制。
    (3)   在适当的条件下,人们愿意主动承担责任。
    (4)   大多数人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矫正和潜能只是部分地得到了发挥。
    6)影响和能力
    项目经理除运用权力等强制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运用项目经理的影响力;影响人们如何工作和如何很好的工作,这样的心理因素包括激励、影响、权力和效率

第 46 题

下列关于冲突及其解决方式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冲突是自然的团队问题,不是某人的个人问题
  • (B) 冲突的产生原因有项目的高压环境、责任划分不清楚、存在多个上级或者新科技的使用等
  • (C) 冲突的解决方法有合作、强制、妥协等,但不能将冲突搁置起来,从中撤退
  • (D) 冲突应早被发现,利用私下但直接的、合作的方式来处理冲突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冲突管理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冲突就是计划与现实间的矛盾,或人与人间不同期望间的矛盾。在管理项目过程中,离主要的冲突有进度、项目优先级、资源、技术、管理过程、成本和个人冲突7种类型。
    成功的冲突管理可以大大地提高生产力并促进积极的工作关系。如果冲突得以适当的管理,可以增加创造力和做出更好的决策。在项目管理环境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冲突的解决方法有:

    (1)   问题解决:就是冲突各方一直积极地定义问题、收集问题的信息、制定解决方案,最后直到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方案来解决冲突。
    (2)   合作:集合多方的观点和意见,得到一个多数人接受和承诺的冲突解决方案。
    (3)   强制:以牺牲其他方的观点为代价,强制采纳一方的观点。
    (4)   妥协:冲突的各方一起协商寻找一种能够使冲突的各方都有一定程度满意、但并没有那一方完全满意的冲突解决方案。
    (5)   求同存异:使冲突的各方都关注他们一致的一面、而淡化不一致的一面。
    (6)   撤退:把眼前的或潜在的冲突搁置起来,从冲突中撤退。

第 47 题

某项目在招标时被分成5个标段,分别发包给不同的承包人。承包人中标后与招标人签订的是(  )。

  • (A) 单项项目承包合同
  • (B) 分包合同
  • (C) 单价合同
  • (D) 总承包合同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采购管理>合同类型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合同又称为“契约”,是平行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在信息系统中,按信息系统范围划分的合同的分类包括:
    (1)   总承包合同
    发包人把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从开始立项、论证、施工到竣工的全部任务,一并发包给一个具备资质的承包人。采用总承包的方式进行承包,发包人和承包人要签订总承包合同,这种合同即可以用一个总合同的形式,也可以用若干合同的形式来签订。
    (2)   单项项目承包合同
    发包人将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的不同工作任务,分别发包给不同的承包人。
    (3)   分包合同
    总承建单位将其承包的某一部分或某几部分项目,再发包给子承建单位,并与其签订承包合同项下的分包合同。签订分包合同应当同时具备二个条件:第一,承包人只能将自己承包的部分工程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分包人;第二,分包工程必须经过发包人同意。
    根据题意,某项目在招标时被分成5个标段,分别发包给不同的承包人。也就是说发包人将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的不同工作任务,分别发包给不同的承包人,所以承包人中标后与招标人签订的是单项项目承包合同

第 48 题

甲公司在进行采购时选定了乙公司的产品,但在签订采购合同时没有对采购内容的交付时间进行约定,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 可以通过协议或交易习惯确定交付时间
  • (B) 不能通过协议或交易习惯确定的,则采购合同无效
  • (C) 乙公司可以随时履行交付义务
  • (D) 甲公司可以随时要求乙公司履行交付义务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采购管理>合同管理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新《合同法》第61条明确规定,对于合同不明确的情况,应先协商,达成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依照合同其他条款或交易习惯确定。如果依此不能明确有关条款的含义,那就要用《合同法》第62条来解决,第62条是针对那些常见条款和质量、价款、履行地点、履行方式等约定或不明确所提供的一个法定硬标准,是确定当事人义务的法定依据。
    (1)  当事人对标的物的质量要求不明确的,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没有这些标准的,按产品通常标准或符合合同目的的标准。
    (2)  履行地点不明确时,按标的性质不同而定:接受货币在接受方,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其他标的在履行义务方所在地。
    (3)  履行期限不明的,债务人可随时履行,债权人可随时要求履行,但应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4)  履行费用负担不明确的,由履行义务一方负担。

第 49 题

某项目甲乙双方签订了建设合同,其中对工程款支付及知识产权的描述分别是“……甲方在系统安装完毕,经试运行及初验合格后,收到乙方材料XX日内,支付第二笔款XXXX元。乙方提供的材料包括:①商业发票;②……”,从上述描述可看出,支付第二笔款还必须附加的材料是(  )。

  • (A) 第三方测试报告
  • (B) 初验报告
  • (C) 专家评审报告
  • (D) 监理工作总结报告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采购管理>合同收尾结束采购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项目收尾包括合同收尾和管理收尾。管理收尾包括下面的活动:
    (1)   确认项目或阶段已满足所有赞助者、客户,以及其他项目干系人需求的行动和活动。
    (2)   确认已满足项目阶段或整个项目的完成标准,或者确认项目阶段或整个项目的退出标准的行动和活动。
    (3)   当需要时,把项目产品或服务转移到下一个阶段,或者移交到生效和/或运作的行动和活动。
    (4)   活动需要收集项目或项目阶段记录、检查项目成功或失败、收集教训、归档项目信息,以方便组织未来的项目管理 。
    合同收尾在买方通过其授权的合同管理人员,正式以书面形式通知卖方合同已经完成。并更新相应的组织过程资产,主要有:
    (1)   合同文件
    (2)   可交付物验收
    (3)   经验教训文件。
    根据题意中的描述“……甲方在系统安装完毕,经试运行及初验合格后,收到乙方材料XX日内,支付第二笔款XXXX元”。乙方应提供的材料包括商业发票外,还应提供验收的验收报告已确认所交付物已达到甲方的要求。

第 50 题

某项目经理在进行成本估算时采用(  )方法,制定出如下的人力资源成本估算表。

 
  • (A) 类比估算
  • (B) 自下而上的估算
  • (C) 参数估算
  • (D) 成本汇总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成本管理>成本估算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成本估算一般以货币单位(人民币、美元、欧元等)表示,从而方便地在项目内和跨项目间比较。在某些情况下,估算师可随成本估算使用测量单位(如人·时、人·日)以便合理地管理控制。
    项目成本估算所采用的技术和工具有类比估算法、自上而下估算法,自下而上估算法、参数估算法。
    (1)  类比估算,指利用过去类似项目的实际成本作为当前项目成本估算的基础。当对项目的详细情况不甚了解时,往往采用这种方法进行估算项目的成本。它是一种专家判断。
    (2)   自下而上的估算技术是指估算单个工作或细节最详细的活动的成本,然后将这些详细成本汇总到更高层。它的准确性取决于单个活动或工作包的规模和复杂程度。它的优点在于项目所涉及活动的成本是由直接参与项目建设的人员估算出来,相对更精确。它的缺点要求在估算时要保证涉及到的所有任务都要被考虑到,因此它的花费的时间长,应用代价高。
    (3)   自上而下估算法是对项目的层层分解估算,是按WBS从最上层向下面的各个层次进行层层分解,逐一进行估算。它的优点在于项目总体成本估算相对比较容易。
    (4)   参数估算法是一种运用历史数据和其他变量,比如施工中的平方米造价,软件编程中的编
    码行数,要求的人工小时数等之间的统计关系来计算活动资源成本的估算技术。
     

第 51 题

下列关于项目型组织优缺点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项目型组织结构单一,责权分明,利于统一指挥
  • (B) 项目型组织管理成本较低,项目环境利于沟通和知识共享
  • (C) 项目型组织沟通简洁、方便,目标明确单一,决策快
  • (D) 项目型组织的员工缺乏事业上的连续性和保障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管理基础知识>项目组织方式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项目型组织的优缺点:

    项目型组织的优点体现在如下方面。
    (1)结构单一,责权分明,利于统一指挥。
    (2)目标明确单一。
    (3)沟通简洁、方便。
    (4)决策快。
    同时,项目型组织也存在着如下缺点:管理成本过高,如项目的工作量不足则资源配置效率低;项目环境比较封闭,不利于沟通、技术知识等共享;员工缺乏事业上的连续型和保障等。

第 52 题

以下关于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 信息系统集成项目要以满足用户和客户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
  • (B) 信息系统集成项目更加强调了沟通的重要性,技术的集成需要以最前沿技术的合理应用为基础
  • (C) 信息系统集成项目是高技术与高技术的集成,但同时也蕴藏着没有完全掌握新技术带来的风险
  • (D) 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团队年轻、流动率高,因此对于企业的管理技术水平和项目经理的领导艺术水平要求较高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化与系统集成技术>系统集成技术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系统集成是指将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通信等技术和产品集成为能够满足用户特定需要的信息系统,包括总体策划、设计、开发、实施、服务及保障。
    信息系统集成主要有以下显著特点:
    (1)   信息系统集成要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根本出发点。
    (2)   信息系统集成不只是设备选择和供应,更重要的它是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工程过程,要面向用户需求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其核心是软件。
    (3)   系统集成的最终交付物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而不是一个分立的产品。
    (4)   系统集成包括技术、管理和商务等各项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技术是系统集成工作的核心,管理和商务活动是系统集成项目成功实施的保障。
    (5)   目标不明确,需求变化频繁,在变更过程控制需要使用整合变更管理流程。
    (6)   设计队伍庞大,设计人员高度专业化。
    (7)   需研制开发大量的软、硬件系统,技术含量高,通常会采用大量的新技术来提供解决方案,但并不是每个集成项目必须采用最新技术,使用最新技术将带来更大的技术风险。
    (8)   项目团队年经,流动率高,作为项目经理,需要采用各种沟通方法与团队管理措施,强调着沟通的重要性。
    (9)   涉及的承包商多,联系复杂。

第 53 题

一般情况下,随着项目的逐渐进展,成本和人员投入水平呈现出①的态势,而项目干系人对于项目最终产品的特征和项目最终费用的影响会②,变更和缺陷修改的费用通常会③。①、②和③分别是(  )。

  • (A) ①先增后减,②逐渐减小,③逐渐增加
  • (B) ①先减后增,②逐渐增加,③逐渐减少
  • (C) ①先增后减,②逐渐增加,③逐渐增加
  • (D) ①先减后增,②逐渐减少,③逐渐减少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管理基础知识>项目管理过程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项目生命周期的特征。

    项目的规模和复杂性各不相同,但不论大小繁简,所有项目都呈现下列生命周期结构:启动项目,组织与准备,执行项目工作,结束项目。
    通用的生命周期结构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成本与人力投入:在开始时较低,在工作执行期间达到最高,并在项目快要结束时迅速回落。这种典型的走势如下图1中的虚线所示。

    干系人的影响力、项目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在项目开始时最大,并在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随时间推移而递减。
    在不显著影响成本的前提下,改变项目产品最终特性的能力在项目开始时最大,并随项目进展而减弱。如下图2表明,变更和纠正错误的代价在项目接近完成时通常会显著增高。

    在通用生命周期结构的指导下,项目经理可以决定对某些可交付成果施加更有力的控制。大型复杂项目尤其需要这种特别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最好能把项目工作正式分解为若干阶段。

第 54 题

项目识别是承建方项目立项的第一步,其目的在于选择投资机会、鉴别投资方向。以下关于项目识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可从政策导向中寻找项目机会,主要依据包括国家、行业和地方的科技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与阶段性规划
  • (B) 市场需求是决定投资方向的主要依据,投资者应从市场分析中选择项目机会
  • (C)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日新月易,新技术也会给企业带来新的项目机会
  • (D) 对项目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经济及社会风险等因素进行分析,为项目全过程的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立项管理>建设方与承建方的立项管理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项目识别是承建方项目立项的第一步,其目的在于选择投资机会、鉴别投资方向。在国内需要考虑到国家有关政策和产业导向。可以:
    (1)   从政策导向中寻找项目机会。依据国家、行业和地方的科技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与阶段性规划,这些规划一般由国务院、各部委、地方政府及主管厅局发布。
    (2)   从市场需求中寻找项目机会。比如通过投标来获得项目。市场需求是决定投资方向的主要依据,投资者应从市场分析中选择项目机会。
    (3)   从技术发展中寻找项目机会。新技术也会给我们带来新的项目机会。
        选项D属于项目论证过程中项目风险风险所涉及的内容。

第 55 题

项目承建方在立项管理过程中,应从多个角度对项目进行论证,以下通常不属于承建方项目论证内容的是(  )。

  • (A) 技术可行性分析
  • (B) 财务可行性分析
  • (C) 风险分析
  • (D) 需求验证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立项管理>项目论证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对项目进行论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承建方技术可行性分析。主要从项目实施的技术角度,合理设计技术方案,进行比较、选择和评价。
    (2)承建方人力及其他资源配置能力可行性分析。主要从能否能够充分发挥人和其他资源的潜能,提高企业竞争力进行分析。人力资源的主要配置及其主要作用有如下三个方面: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人才充分施展才华,提高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②形成一种整体全力,在项目中实现团队合力的效果。③充分激活和放大其它资源。通过人力资源的作用发挥其它资源的潜力,变为现实生产力。
    (3)项目财务可行性分析。主要对整个项目的投资及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分析预期的经济效益。
    (4)项目风险分析。主要对项目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组织风险、法律风险、经济及社会风险等风险因素进行评价,制定应对风险的方法,为项目全过程的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5)对可能的其他投标者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
    而选项D需求分析不属于项目论证的内容。

第 56 题

某地方政府策划开展一项大型电子政务建设项目,项目建设方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开展项目评估,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  )。

  • (A) 项目建设方的相关领导和业界专家,根据国家颁布的政策、法规、方法、参数和条例等,进行项目评估
  • (B) 从项目、国民经济、社会角度出发,对拟建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生产条件、产品市场需求、工程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进行评价、分析和论证,进而判断其是否可行
  • (C) 项目评估按照成立评估小组、制定评估计划、开展调查研究、分析与评估、编写评估报告的程序开展
  • (D) 评估工作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法,比较为项目所支出的社会费用和项目对社会所提供的效益,评估项目建成后将对社会做出的贡献程度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立项管理>项目评估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项目评估指在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由第三方(国家、银行或有关机构)根据国家分布的政策、法规、方法、参数和条例等,从项目、国民经济、社会角度出发,对拟建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生产条件、产品市场需求、工程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进行评价、分析和论证,进而判断其是否可行的一个评估过程。其目的是审查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客观性,为银行的贷款决策或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评估工作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

    (1)   成立评估小组,进行分工,制定评估工作计划。

    (2)   开发调查研究,收集数据资料,并对可行性研究执行和相关资料进行审查和分析。

    (3)   分析与评估。

    (4)   编写评估报告。

    项目评估的方法有:

    (1)   项目评估法和企业评估法

    项目评估法以具体的技术改造项目为评估对象。费用、效益的计量范围仅限于项目本身。适用于关系简单,费用、效益容易分离的技术改造项目。企业评估法从企业的全局出发,通过比较一个企业改造和不改造二个不同方案经济效益来评估项目的经济效益。适用于生产系统复杂,效益、费用不好分离的技术改造项目。

    (2)   总量评估法和增量评估法,总量评估法的费用、效益测算采用总量数据和指标,确定原有固定资产重估值是估算投资的难点。增量法采用增量数据和指标并满足可比性原则。把“改造”和“不改造”二个种方案化为一个方案进行比较。利用方案间的差额数据来评价追加投资的经济效果。

    (3)   费用效益分析法是比较为项目所支出的社会费用和项目对社会所提供的效益,评估项目建成后将对社会做出的贡献程序。

    (4)   成本效用分析法包括效能、质量、使用价值、受益等,这些标准常常无法用数量衡评,且不具可比性,因此评价效用的标准很难用绝对值表示。常用移动底线、利用率、保养率和可靠程度等相对值表示。

    多目标系统分析法。如果项目具有多种用途,很难将其按用途分解单独分析,应采用多目标系统分析法。从整体角度分析项目的效用与成本,效益与费用,计算出净收益 和成本效用比。

第 57 题

某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降低项目成本、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按照以下流程对项目所需的部分产品进行了采购:

①记录项目对于产品、服务或成果的需求,并且寻找潜在的供应商;

②从供应商处获取相关信息、报价和建议书;

③审核所有建议书,在供应商中进行选择,并与选中者谈判签订最终合同;

④管理合同以及买卖双方的关系,并管理与合同相关的变更。该企业的采购流程缺少了(  )环节。

  • (A) 编制采购计划
  • (B) 编制询价计划
  • (C) 询价、招投标
  • (D) 合同管理和收尾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采购管理>项目采购管理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采购管理包括以下几个过程:

    (1)   编制采购计划。决定采购什么,何时采购,如何采购。

    (2)   编制询价计划。记录项目对于产品、服务或成果的需要,并且寻找潜在的供应商。

    (3)   询价、招投标。获取适当的信息、报价、投标书或建议书。

    (4)   供方选择。审核所有建议书或报价,在潜在的供应商中选择,并与选中者谈判最终合同。

    (5)   合同管理和收尾。

        从采购管理的过程来看,企业的采购缺少第1个过程“编制采购计划”。

第 58 题

某大型系统集成项目进行公开招标,要求投标人具有计算机系统集成二级资质,甲、乙两家企业为提高竞争力、增加投标成功的可能性,组成联合体以一个投标人的身份共同投标,如出现以下(  )情况,甲、乙两家企业组成的联合体将无法满足该项目的招标要求。

  • (A) 甲、乙两家企业共同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投标文件,对招标文件提出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作出了响应
  • (B) 甲企业具有计算机系统集成二级资质,乙企业具有计算机系统集成三级资质
  • (C) 甲、乙两家企业签订了共同投标协议,并将该协议连同投标文件一并提交招标人
  • (D) 甲、乙两家企业经过协商,对招标项目提出了略低于市场价格的报价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采购管理>招投标法、合同法与索赔管理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这是一道针对《招投标法》内容了解程度的试题。考查联合投标的相关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招投标程序如下:

    (1)  招标人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应当发布招标公告;招标人采用邀请招标方式的,应当向三个以上具备承担招标项目的能力、资信良好的特定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发出投标邀请书。

    (2)  招标人根据招标项目的具体情况,可能组织潜在投标人踏勘项目现场。

    (3)  投标人投标

    (4)  开标

    (5)  评标

    (6)  确定中标人

    (7)  订立合同

    投标:

    (1)   投标人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投标文件,对招标文件提出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作出响应。

    (2)   投标人应当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前,将投标文件送达投标地点。

    (3)   投标人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前,可以补充、修改或者撤回已民提交的投标文件,并书面通知招标人。

    (4)   投标人根据招标文件载明的项目实际情况,拟在中标后将中标项目的部分非主体、非关键性工作进行分包的,应当在投标文件中载明。

    (5)   二个以上法人或者其它组织可以组成一个联合体,以一个投标人的身份共同投标。联合投标的资质以其中一个低资质的投标人资质为标准。

    根据答案的选项“B甲企业具有计算机系统集成二级资质,乙企业具有计算机系统集成三级资质”,所以联合投标身份的资质没有达到招标方的资质限定,不合题中“要求投标人具有计算机系统集成二级资质”要求。

第 59 题

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用到很多图表,对这些图表进行有规则的编号,可以方便图表的查找。根据生命周期的5个阶段,可以给出下图所示的分类编号规则,其中第3、4位应该表示(  )。

 

  • (A) 文档页数
  • (B) 文档编号
  • (C) 文档内容
  • (D) 文档目录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知识产权与标准化知识>标准化基础知识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管理信息系统文档的规范化管理主要体现在文档书写规范、图表编号规则、文档目录编写标准和文档管理制度等方面。
    此题是针对图表编号规则来进行考查,主要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了解考生是否对图表编号的规则熟悉。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用到很多的图表,对这些图表进行有规则的编号,可以方便图表的查找。所以在图表编号的规划时,编号一般采用分类结构,根据生命周期法的5个阶段,以及编号的规则,就可以通过图表编号判断出该图表出于系统开发周期的哪一阶段,属于哪一文档,文档中的哪一部分内容及第几张图表。其中第1位,生命周期法各阶段,第2位,各阶段的文档,第3,4位,文档内容,第5,6位,流水码

第 60 题

软件开发项目中的很多过程产出物都属于配置项,一般意义上来讲,以下可以不作为配置项的是(  )。

  • (A) 项目计划书
  • (B) 需求文档
  • (C) 程序代码
  • (D) 会议记录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配置管理>配置项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配置管理是为了系统的控制配置变更,在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维持配置的完整性和可跟踪性,而标识系统在不同时间点配置的学科。

    软件配置管理是一个支持性的软件生命周期过程,它有益于项目管理、开发和维护活动、各种保证活动、最终产品的客户和用户。软件配置管理包括4个主要活动:配置识别、变更控制、状态报告和配置审计。在配置管理系统中存放着配置项。IEEE对配置项的定义为“硬件、软件或者二者兼有的集合,为配置管理指定的,在配置管理过程中作为一个单独的实体对待”。可作为配置项进行管理的内容有:外部交付的软件产品和数据、指定的内部软件工作产品和数据、指定的用于创建或支持软件产品的支持工作、供方/供应商提供的软件和客户提供的设备/软件。其中典型配置项包括项目计划书、需求文档、设计文档、源代码、可执行代码、测试用例、运行软件所需的各种数据,它们经过评审和检查通过后进入软件配置管理。

    而答案D 会议记录属于在召开会议时,对会议内容进行相应记录的文档,不属于配置项。

第 61 题

某系统集成企业为做好项目配置管理,对配置库中的操作权限进行了以下定义:

 

同时,对项目相关人员在该产品库中的操作权限进行了如下分配,其中√表示该人员具有相应权限,×表示该人员没有相应权限

则产品库权限分配表中用①②③④⑤标出的位置,应填写的内容为(  )。
 

  • (A) ①√;②×;③×;④√;⑤√
  • (B) ①×;②×;③×;④×;⑤√
  • (C) ①√;②√;③√;④×;⑤√
  •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配置管理>配置管理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在配置管理中,将所有经过审批与检查通过后的各种工具软件、数据、程序、测试用例等存放到配置库中,以后所有的变更都得遵循整合变更控制流程进行。并对不同的角色进行操作配置系统定义相应的权限。相应的变更控制流程有:
    (1)   相关人员填写变更申请,并提交给CCB(其中变更申请表要说明变更的内容、变更的原因、受变更影响的关联配置项、工作量和变更实施人等)
    (2)   CCB负责组织对变更申请进行评估并确定以下内容
    a)   变更的内容是否合理
    b)    变更的范围是否正确,考虑周全
    c)   受影响的配置项是否已被充分考虑,是否需要同时进行变更
    d)    工作量估计是否合理
    e)   如有变更实施方案,评估基线变更的实施方案是否合理
    CCB决定是否接受变更,并将决定通知相关人员。
    (3)   变更实施(应在受控的状态下进行)。由配置管理员在测试库或开发库开辟工作空间,从受控库中取出相关的配置项放于工作空间,分配权限给变更实施人。
    (4)   进行变更验证与确认。对变更后的配置项进行测试或验证,如走查、评审等。填写报告。项目经理应将变更与验证的结果提交CCB组长审批,由其确认变更是否已经按要求完成。
    (5)   变更的发布。由配置管理员将变更内容和结果通知相关人员,并做好记录。
    针对此题,在整个的配置管理过程中,具有Check in权限的操作者可以对配置项进行签入后,其它人员才可以看到变更后的配置项;只有CMO可以进行所有的操作权限,其它对象不具有Check in的权限;创建配置管理环境主要由CMO(配置管理员)设置硬件环境、设置网络环境、设置软件环境、建立一个配置管理库,储存项目中定义的配置项,安装配置管理工具,并提供配置管理培训。

第 62 题

某项目经理在制定项目质量计划时,从客户对项目交付物的质量要求出发,先识别客户在功能方面的要求,然后把功能要求与产品的特性对应起来,形成功能要求与产品特性的关系矩阵,进而确定产品的技术参数。他采用的方法是(  )。

  • (A) 质量成本分析
  • (B) 效益/成本分析
  • (C) 质量功能展开
  • (D) 过程决策程序图法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质量管理>项目质量管理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制定项目质量计划一般采用效益/成本分析、基准比较、流程图、实验设计、质量成本分析等方法和技术。

    效益/成本分析意味着去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和增加项目干系人的满意度;为满意项目质量要求所付出的主要成本是指用于开展项目质量管理活动的开支。质量管理原则就是收益胜过成本。

    质量成本分析指为了达到产品/服务的质量要求所付出的全部努力的总成本,即包括为确保符合质量要求所做的全部工作(如质量培训、研究和调查等),也包括因不符合质量要求所引起全部工作(如返工、过度库存、担保费用等)。

    质量功能展开(QFD)是将项目的质量要求、客户意见转化成项目技术要求的专业方法。它从客户对项目交付结果的质量要求出发,先识别出客户在功能方面的要求,然后把功能要求与产品或服务的特性对应起来,根据功能要求与产品特性的关系矩阵,以及产品特性间的相关关系矩阵,进一步确定出项目产品或服务的技术参数,技术参数一经确定,项目小组就很容易有针对性地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过程决策程序图法(PDPC)的主要思想是在制定计划时对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加以全面分析,估计到各种可能出现的障碍及结果,设想并制定相应变措施和应变计划,保持计划的灵活性;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当出现不利情况时,立即采取原先设计的措施,随时修正方案,从而使计划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以达到预定的目标。

第 63 题

(  )不是进行项目质量保证采用的方法和技术。

  • (A) 制定质量保证规划
  • (B) 质量活动分解
  • (C)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 (D) 统计抽样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质量管理>质量保证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实施质量保证是审计质量要求和质量控制测量结果,确保采用合理的质量标准和操作性定义的过程。

    质量来自于一个好的计划和质量管理的过程。质量保证采用的方法和技术有:

    (1)  制定质量保证规划。是进行质量保证的依据和指南,应在对项目特点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编制。质量保证规划包括质量保证计划、质量保证大纲、质量标准等。

    (2)   质量检验。通过测试、检查、试验等检验手段确定质量控制结果是否与要求相符。

    (3)  确定保证范围和等级。质量保证范围和等级要相适应,范围小、等级低可能达不到质量保证的要求,范围大、等级高会增加管理的工作量和费用。等级应依据有关法规进行。

    (4)  质量活动分解。对质量有关的活动需要进行逐层分解,直到最基本的质量活动,以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的控制。其中矩阵式是常用的形式。

    其中答案D 统计取样是质量控制所使用的工具和技术。是指从感兴趣的群体中选取一部分进行检查。可以适当的降低质量控制费用。

第 64 题

某公司对本单位负责的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实施失败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约80%的原因都是用户需求不明确、授权不清晰、以及采用了不适宜的技术,而其他十几种原因造成的失败较少。根据这些分析结果,该公司所采用项目质量控制的方法是(  )。

  • (A) 散点图法
  • (B) 直方图法
  • (C) 帕累托法
  • (D) 控制图法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质量管理>帕累托图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质量控制就是项目团队的管理人员采取有效措施,监督项目的具体实施结果,判断它们是否符合项目有关的质量标准,并确定消除产生不良结果原因的途径。
        在质量控制的过程中,用到相应的工具和技术。称为“老七种工具”和“新七种工具”
        老七种工具有:因果图、核对个、帕累托图、趋势分析、控制图、散点图、直方图。
    新七种工具有:相互关系图,亲和图、树状图、矩阵图、优先矩阵图、过程决策方法图、活动网络图。
    散点图显示两个变更间的关系和规律。通过该工具,质量团队可以研究并确定两个变量的变更间可能存在的潜在关系。将独立 变量和非独立变量以圆点绘制成图形,两个点越接近对角丝,二者的关系越紧密。

    因果图又叫鱼骨图,这是根据结果来分析原因的一种工具,在一条直线上写上所要分析的问题,在该直线的两旁画上与直线成60度夹角的直线,再在这些直线上画若干水平线,在水平线的端点写出原因,便形成了一张因果图。

    帕累托图是一种按发生频率排序的特殊直方图,显示每种已识别的原因分别导致了多少缺陷。排序的目的是为了有重点地采取纠正措施。项目团队首先要处理那些导致最多缺陷的原因。帕累托图在概念上与帕累托法则有关。帕累托法则认为,相对少量的原因通常造成大多数的问题或缺陷。该法则通常称为 80/20 原则,即 80%的问题是由 20%的原因导致的。帕累托图也用于汇总各种类型的数据,并进行 80/20 分析。
    直方图是一种垂直的条形图,显示特定情况的发生次数。每个柱形都代表某个问题的一种属性或特征。柱形的高度则表示该特征的发生次数。直方图用数字和柱形的相对高度,直观地表示引发问题的最普遍的原因。
    控制图用来确定一个过程是否稳定,或者是否具有可预测的绩效。根据合同要求而制定的规格的上限和下限,反映了可允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超出规格界限就可能受处罚。控制上限和下限由项目经理和相关干系人设定,反映了必须采取纠正措施的位置,以防止超出规格界限。对于重复性过程,控制界限通常设在±3 西格玛的位置。当某个数据点超出控制界限,或连续 7 个点落在均值上方或下方时,就认为过程已经失控。
    控制图可用于监测各种类型的输出变量。虽然控制图最常用来追踪批量生产中的重复性活动,但也可用来监测成本与进度偏差、产量、范围变更频率或其他管理工作成果,以便帮助确定项目管理过程是否受控。如下图

第 65 题

下图所表示的质量控制工具为(  )
 

  • (A) 散点图法
  • (B) 因果图
  • (C) 帕累托图
  • (D) 控制图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项目质量管理>控制图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控制图用来确定一个过程是否稳定,或者是否具有可预测的绩效。根据合同要求而制定的规格的上限和下限,反映了可允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超出规格界限就可能受处罚。控制上限和下限由项目经理和相关干系人设定,反映了必须采取纠正措施的位置,以防止超出规格界限。对于重复性过程,控制界限通常设在±3 西格玛的位置。当某个数据点超出控制界限,或连续 7 个点落在均值上方或下方时,就认为过程已经失控。
    控制图可用于监测各种类型的输出变量。虽然控制图最常用来追踪批量生产中的重复性活动,但也可用来监测成本与进度偏差、产量、范围变更频率或其他管理工作成果,以便帮助确定项目管理过程是否受控。如下图

第 66 题

有关风险识别,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项目组全体成员参与风险识别
  • (B) 识别范围覆盖了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
  • (C) 风险管理计划是风险识别的输出
  • (D) 识别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多种风险识别的技术和工具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风险管理>风险识别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项目风险是一种不确定事件或状况,一旦发生,会对到少于个项目目标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风险的起因可能是一种或多种,风险一旦发生,会产生一项或多项影响。所以作为项目团队,需要确定风险的来源、风险产生的条件、描述其风险特征和确定哪些风险事件有可能影响本项目,将将其特性记载下来。
    识别风险是判断哪些风险会影响项目并记录其特征的过程。
    风险识别的输入包括管理计划、活动成本估算、活动持续时间估算、范围基准,干系人登记册、成本管理计划、进度管理计划、质量管理计划、组织过程资产等。
    风险识别的输出是风险登记册
    风险识别的工具和技术有文档审查、头脑风暴、德尔菲技术、访谈、根本原因分析、假设分析、因果图、SWOT分析、专家判断。利用这些工具和技术去进行风险的识别工作,识别风险是一个反复进行的过程,因为在项目生命周期中,随着项目的进展,新的风险可能产生或为人所知。项目团队应参与识别风险过程,以便创造并维持团队成员对风险及其应对措施的主人翁感和责任感。

第 67 题

某系统集成企业为做好项目风险管理,给风险定义了3个参数:
1、风险严重性:指风险对项目造成的危害程度;
2、风险可能性:指风险发生的几率;
3、风险系数:是风险严重性和风险可能性的乘积。
其中,对项目进度延误、工作量偏差的风险严重性等级和风险可行性等级如下表所示:


 

假定该企业将风险系数大于等于6的情况定义为红灯状态,需要优先处理,则下列(  )的情况属于红灯状态。

 

  • (A) 进度延误15%,工作量偏差15%,发生几率为0.5
  • (B) 进度延误15%,工作量偏差35%,发生几率为0.2
  • (C) 进度延误25%,工作量偏差15%,发生几率为0.4
  • (D) 进度延误15%,工作量偏差25%,发生几率为0.4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风险管理>风险定量分析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风险系数=风险严重性*风险可能性得到的值,根据题目的要求当风险系数大于等于6时的情况定义为红灯状态;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值只有3与2的组合才能得到6,所以我们就可以判断选择答案中那一些值符合就能判断出正确答案。
    进度延误15%,或者工作量偏差15%,属于风险严重性等级中,值为2,发生几率为0.5的风险可能性等级为中,值为2,所以它的风险系数为4。
    进度延误15%,或者工作量偏差35%,属于风险严重性等级严重,值为3,发生几率为0.2的风险可能性为1,所以它的风险系数为3。
    进度延误25%,或者工作量偏差15%,属于风险严重性等级严重,值为3,发生几率为0.4的风险可能性为2,所以它的风险系数为6。
    进度延误15%,或者工作量偏差25%,属于风险严重性等级中,值为2,发生几率为0.4的风险可能性为2,所以它的风险系数为4。

第 68 题

风险紧迫性评估多用于(  )中。

  • (A) 风险识别
  • (B) 定性风险分析
  • (C) 定量风险分析
  • (D) 风险应对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风险管理>风险定性分析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风险紧迫性评估属于定性风险分析所使用的方法。
    定性风险分析是指对已识别风险的影响和可能性大小的评估过程,对项目目标潜在影响的轻重缓急进行排序,并为定量风险分析奠定基础。定性风险分析的方法主要有风险概率与影响评估、概率和影响矩阵、风险数据质量分析、风险分类、风险紧迫性评估等。
    风险紧迫性评估是指需要近期采取应对措施的风险可被视为需解决的风险,实施风险措施所需要的时间、风险征兆、警告和风险等级等都可以作为确定风险优先级或紧迫性的指标。

第 69 题

决策树分析是风险分析过程中的一项常用技术。某企业在项目风险分析过程中,采用了决策树分析方法,并计算出了EMV(期望货币值)。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以上进行的是定量风险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应选择修改现有技术方案的路线
  • (B) 以上进行的是定量风险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应选择设计新技术方案的路线
  • (C) 以上进行的是定性风险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应选择修改现有技术方案的路线
  • (D) 以上进行的是定性风险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应选择设计新技术方案的路线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风险管理>风险定量分析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EMV(预期货币价值分析)是定量风险分析所使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技术经常在决策树分析中使用。
    预期货币价值(EMV)分析是当某些情况在未来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时,计算平均结果的一种统计方法(即不确定性下的分析)。机会的 EMV通常表示为正值,而风险的 EMV则表示为负值。EMV 是建立在风险中立的假设之上的,既不避险,也不冒险。把每个可能结果的数值与其发生的概率相乘,再把所有乘积相加,就可以计算出项目的 EMV。
    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中,有二种方案可供选择,第一种是修改现有技术方案,根据强要求与弱要求所带来的价值,计算完成后得到机会节点的EMV值为$49;第二种是重新设计技术方案,根据强要求与弱要求所带来的价值,计算完成后得到机会节点的EMV值为$41.5。
    在计算得到各方案的EMV值后,选择EMV值大为可行方案。根据题目应选择修改现有技术方案,因为它的整个决策EMV值大。

第 70 题

TCP/IP communication protocol contains four layers. From bottom to top, the four layers are(  )

  • (A) network interface layer, internet layer, transport layer and application layer
  • (B) internet layer, network interface layer, transport layer and application layer
  • (C) network interface layer, transport layer, network interface layer and application layer
  • (D) application layer, transport layer, internet layer and network interface layer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技术标准与协议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TCP/IP协议是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开放系统协议集,它正在支撑着Internet的正常运转。它由4层组成,由低到高依次为网络接口层、Internet层、传输层、应用层。

第 71 题

 Ethernet is the commonly used local area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 The standard of Ethernet is (  ).

  • (A) IEEE 802.1
  • (B) IEEE 802.2
  • (C) IEEE 802.3
  • (D) IEEE 802.11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分类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19836月,IEEE标准委员会通过了第一个802.3标准。IEEE19909月通过了使用双绞线介质的以太网(10Base-T)标准,该标准很快成为办公自动化应用中首选的以太网技术。1991-1992年间,Grand Junction网络公司开发了快速以太网,这种网络的基本特征与以往的以太网相同,但速度可达到100Mbps1998IEEE完成并通过了1000Mbps的千兆以太网。

        以太网使用CSMA/CD(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算法。

第 72 题

(  )are the four major activities of 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①configuration identification    ②statement report     ③change control

④preparation of requirement document    ⑤configuration auditing

 

  • (A) ①②③④
  • (B) ①②④⑤
  • (C) ①②③⑤
  • (D) ②③④⑤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配置管理>项目配置管理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软件配置管理是一个支持性的软件生命周期过程,它有益于项目管理、开发和维护活动、各种保证活动、最终产品的客户和用户。软件配置管理包括4个主要活动:配置识别、变更控制、状态报告和配置审计。

第 73 题

The earned value technique is a commonly used method of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It integrates project scope, cost, and schedule measures to help the project management team assess project performance. If a project’s Schedule Performance Index(SPI=EV/PV) value less than 1.0, it means that (  ).

  • (A) the project is ahead of its planned schedule
  • (B) less work was completed than was planned
  • (C) the cost overrun for work completed
  • (D) the cost under-run of performance to date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成本管理>挣值管理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挣值分析法的相关概念,它综合了范围、时间和成本数据,主要用于实际成本的
    绩效测量。基本思想是通过测量和计算已完成工作的预算费用与已完成工作的实际费用,将其与计划工作预算费用相比较得到项目的费用偏差,从而达到判断项目成本和进度计划执行情况,来帮助项目管理团队分析 项目的完成情况,衡量项目的成本效率,为成本控制提供依据。
    挣值分析法主要涉及到3个参数,4个指标。其中3个参数如下:

    • 计划工作量的预算成本(PV),已完成工作量的预算成本(EV),已完成工作量的实际成本(AC)
    • 4个指标是指CV,SV,CPI,SPI:
      进度偏差(SV)是项目进度绩效的一种指标。
      成本偏差(CV)是项目成本绩效的一种指标。
      进度绩效指数(SPI)是比较项目已完成进度与计划进度的一种指标。当 SPI 小于 1.0时,说明已完成的工作量未达到计划要求;当 SPI 大于 1.0时, 则说明已完成的工作量超过计划。SPI 等于 EV与 PV的比值。公式:SPI = EV/PV。
      成本绩效指数(CPI)是比较已完成工作的价值与实际成本的一种指标。它考核已完成工作的成本效率。当 CPI小于 1.0时,说明已完成工作的成本超支;当CPI 大于 1.0 时,则说明到目前为止成本有结余。CPI 等于 EV 与AC 的比值。公式:CPI = EV/AC。
       

第 74 题

 SWOT analysis is a kind of risk identification method. If the project team chose the SO strategy, they should(  ).

  • (A) make full use of the advantage and catch the opportunity
  • (B) overcome the weakness and catch the opportunity
  • (C) make full use of the advantage and reduce the threat
  • (D) overcome the weakness and reduce the threat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风险管理>风险识别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SWOT分析法是一种环境分析方法。SWOT是英文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遇)、Threat(挑战)的简写。
    这种技术从项目的每一个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出发,对项目进行考察,把产生于内部的风险都包括在内,从而更全面地考虑风险。首先,从项目组织或更大业务范围的角度,识别组织的优势和劣势,经常可用头脑风暴法。然后,再识别出产生于组织优势的各种项目机会,以及产生于组织劣势的各种威胁。也可用 SWOT 分析来考察组织优势可以抵消威胁的程度,以及机会可以克服劣势的程度。
    SWOT一般分成以下5步:
    列出项目的优势和劣势,可能的机会与威胁,填入道斯矩阵的I、II、III、IV区,如下表所示

 

(1)   将内部优势与外部机会相组合,形成SO策略,制定抓住机会、发挥优势的战略。

(2)   将内部劣势与外部机会相组合,形成WO策略,制定利用机会克服弱点的战略。

(3)   将内部优势与外部威胁相组合,形成ST策略,制定利用优势减少威胁战略。

(4)   将内部劣势与外部威胁相组合,形成WT策略,制定弥补缺点、规避威胁的战略。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