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项管上午真题
第 1 题
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有很多,最常使用的方法有三种:关键成功因素法(Critical Success Factors,CSF)、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 SST)和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 BSP)。U/C(Use/Create)矩阵法作为系统分析阶段的工具,主要在( )中使用。
- (A) BSP
- (B) CSF
- (C) SST
- (D) CSF和SST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企业管理知识>战略管理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企业系统规划(Business System Planning, BSP)方法是一种能够帮助规划人员根据企业目标制定企业(MIS)战略规划的结构化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确定出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明确系统的子系统组成和开发系统的先后顺序;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保证信息的一致性。企业系统规划的系统功能规划阶段要建立数据与业务流程的关系,进一步进行系统总体逻辑结构规划,即功能规划,识别功能模块。可以采用统一建模语言(UML)和面向对象方法进行系统总体逻辑结构规划,也可以使用数据与过程的关系矩阵(U/C矩阵)对它们的关系进行综合,并通过U/C矩阵识别子系统。
关键成功因素分析法(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CSF)设计的目的是为管理者提供一个结构化的方法,帮助企业确定其关键成功因素和信息需求。CSF法通过与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的交流,根据企业战略决定的企业目标,识别出与这些目标成功相关的关键成功因子及其关键性能指标,CSF方法能够直观地引导高层管理者分析企业战略与信息化战略和企业流程之间的关系。CSF分析方法的缺点是它在应用于较低层的管理时,由于不容易找到相应目标的关键成功因子及其关键指标,效率可能会比较低。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 SST)把整个战略目标看成“信息集合”,由使命、目标、战略和其它战略变量组成,MIS的战略规划过程是把组织的战略目标转变为MIS战略目标的过程。
综上所述,U/C(Use/Create)矩阵法可用于企业系统规划(BSP)的系统功能规划阶段,因此应选A。
第 2 题
某商业银行启动核心信息系统建设,目前已完成信息系统的规划和分析,即将开展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此信息系统建设目前( )。
- (A) 处于信息系统产生阶段
- (B) 处于信息系统的开发阶段
- (C) 即将进入信息系统运行阶段
- (D) 处于信息系统消亡阶段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基础>信息系统生命周期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4个阶段:立项、开发、运维、消亡。
(1) 立项阶段
即其概念阶段或需求阶段,这一阶段分为两个过程:一是概念的形成过程,根据用户单位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的需要,提出建设信息系统的初步构想;二是需求分析过程,即对企业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形成《需求规范说明书》,经评审,批准后立项。
(2) 开发阶段
该阶段又可分为总体规划阶段、系统分析阶段、系统设计阶段、系统实施阶段、系统验收阶段。
(3) 运维阶段
信息系统通过验收,正式移交给用户以后,就进入运维阶段。
(4) 消亡阶段
信息系统经常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系统更新改造、功能扩展甚至报废重建等情况。
综上所述,根据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定义,当完成信息系统的规划和分析,即将开展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时,该信息系统建设目前处于开发阶段,因此应选B。
第 3 题
某信息系统项目采用结构化方法进行开发,按照项目经理的安排,项目成员小张绘制了下图。此时项目处于( )阶段。
- (A) 总体规划
- (B) 系统分析
- (C) 系统设计
- (D) 系统实施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较难
-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基础>信息系统生命周期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信息系统常用的开发方法有结构化方法、原型法和面向对象方法。结构化方法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开发方法,它是按照系统的生命周期,应用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把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分为若干阶段,然后一步一步地一次进行,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工作依据;每个阶段又划分为详细的工作步骤,顺序作业。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4个阶段:立项、开发、运维、消亡。其中开发阶段又可分为系统分析阶段、系统设计阶段、系统实施阶段和系统验收阶段。
(1) 总体规划阶段:一个比较完整的总体规划应当包括信息系统开发目标、总体结构、管理流程、实施计划、技术规范。
(2) 系统分析阶段:目标是为系统设计阶段提供系统的逻辑模型,内容包括组织结构及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和数据流程分析及系统初步方案。
(3) 系统设计阶段:根据系统分析的结果设计出信息系统的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包括系统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处理流程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安全控制方案设计、系统组织和队伍设计及系统管理流程设计。
(4) 系统实施阶段:是将设计阶段的成果在计算机和网络上具体实现,即将设计文本变成能在计算机上运行的软件系统。由于系统实施阶段是对以前全部工作的检验,因此用户的参与特别重要。
(5) 系统验收阶段:通过试运行,系统性能的优劣及其他各种问题都会暴露在用户面前,即进入了系统验收阶段。
数据流图(Data Flow Diagram):简称DFD,它从数据传递和加工角度,以图形方式来表达系统的逻辑功能、数据在系统内部的逻辑流向和逻辑变换过程,是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的主要表达工具及用于表示软件模型的一种图示方法。
数据流图以图形的方式描绘数据在系统中流动和处理的过程,由于它只反映系统必须完成的逻辑功能,所以它是一种功能模型。因此它主要用于系统分析阶段,应选B。
第 4 题
某市政府门户网站建立民意征集栏目,通过市长信箱、投诉举报、在线访谈、草案意见征集、热点调查、政风行风热线等多个子栏目,针对政策、法规、活动等事宜开展民意征集,接收群众的咨询、意见建议和举报投诉,并由相关政府部门就相关问题进行答复,此项功能主要体现电子政务( )服务的特性。
- (A) 政府信息公开
- (B) 公益便民
- (C) 交流互动
- (D) 在线办事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化与系统集成技术>信息化与电子政务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通过市长信箱、投诉举报、在线访谈、草案意见征集、热点调查、政风行风热线等多个子栏目,针对政策、法规、活动等事宜开展民意征集,接收群众的咨询、意见建议和举报投诉,并由相关政府部门就相关问题进行答复主要体现了网民与政府有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和相互交流。因此应选C。
第 5 题
2002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办发〔2002〕17号)提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12项重点业务系统,后来被称为“十二金工程”。以下( )不属于“十二金工程”的范畴。
- (A) 金关、金税
- (B) 金宏、金财
- (C) 金水、金土
- (D) 金审、金农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化与系统集成技术>信息化与电子政务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为了提高决策、监管和服务水平,逐步规范政务业务流程,维护社会稳定,要加快12个重要业务系统建设;继续完善已取得初步成效的办公业务资源系统、金关、金税和金融监管(含金卡)4个工程,促进业务协同、资源整合;启动加快建设宏观经济管理、金财、金盾、金审、社会保障、金农、金质和金水8个业务系统工程建设。”
根据“十二金工程”的范畴,其中不包括金土工程,因此应选C。
第 6 题
从信息系统的应用来看,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包括管理体系的信息化、产品研发体系的信息化、以电子商务为目标的信息化。以下( )不属于产品研发体系信息化的范畴。
- (A) CAD
- (B) CAM
- (C) PDM
- (D) CRM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化与系统集成技术>客户关系管理CRM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之一是能够促进企业的规模化生产。一方面,企业通过推广应用CAD、CAM、CIMS、PDM等先进电子信息技术,大幅度提升企业在产品设计、制造、检测、销售、物料供应等方面的自动化水平和生产能力,生产效率明显提高,从而实现规模化生产。过去单一企业间的竞争已转变为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企业通过ERP、CRM等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实现了产成品的整个营销过程的管理,包括市场活动、营销过程与售后服务三大环节的管理,促进企业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快速流动,有利于完善企业供应链。
综上可知,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和PDM(产品数据管理)属于产品研发体系的信息化方法及工具,而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等属于营销体系的信息化方法和工具,因此应选D。
第 7 题
某软件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一个文档的主要内容如下所示,该文档的主要作用是( )。
跟踪能力是优秀需求规格说明书的一个特征。为了实现可跟踪能力,必须统一地标识出每一个需求,以便能明确地进行查阅。
表示需求和别的系统元素之间的联系链的最普遍方式是使用需求跟踪能力矩阵。下表展示了这种矩阵,这是一个“化学制品跟踪系统”实例的跟踪能力矩阵的一部分。这个表说明了每个功能性需求向后连接一个特定的使用实例,向前连接一个或多个设计、代码和测试元素。设计元素可以是模型中的对象,如数据流图、关系数据模型中的表单或对象类。代码参考可以是类中的方法,源代码文件名、过程或函数。加上更多的列项就可以拓展到与其他工作产品的关联,如在线帮助文档。包括越多的细节就越花时间,但同时很容易得到相关联的软件元素,在做变更影响分析和维护时就可以节省时间。
(摘自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2版》,表17.6)
综上所述,该文档的内容实质上是一个需求跟踪能力矩阵,因此应选C。
第 8 题
程序员在编程时将程序划分为若干个关联的模块。第一个模块在单元测试中没有发现缺陷,程序员接着开发第二个模块。第二个模块在单元测试中有若干个缺陷被确认。对第二个模块实施了缺陷修复后,( )符合软件测试的基本原则。
- (A) 用更多的测试用例测试模块一;模块二暂时不需再测,等到开发了更多模块后再测。
- (B) 用更多的测试用例测试模块二;模块一暂时不需再测,等到开发了更多模块后再测
- (C) 再测试模块一和模块二,用更多的测试用例测试模块一
- (D) 再测试模块一和模块二,用更多的测试用例测试模块二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基础>软件测试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软件测试的几个基本原则包括:
(1) 软件开发人员即程序员应当避免测试自己的程序。不管是程序员还是开发小组都应当避免测试自己的程序或者本组开发的功能模块;
(2) 应尽早地和不断地进行软件测试,软件修改后要及时进行回归测试;
(3) 对测试用例要有正确的态度:第一,测试用例应当由测试输入数据和预期输出结果这两部分组成;第二,在设计测试用例时,不仅要考虑合理的输入条件,更要注意不合理的输入条件。
(4) 要充分注意软件测试中的群集现象,也可以认为是“80-20原则”。不要以为发现几个错误并且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就不需要测试了。反而这里是错误群集的地方,对这段程序要重点测试,以提高测试投资的效益。
(5) 严格执行测试计划,排除测试的随意性,以避免发生疏漏或者重复无效的工作。
(6) 应当对每一个测试结果进行全面检查。一定要全面地、仔细地检查测试结果,但常常被人们忽略,导致许多错误被遗漏。
(7) 妥善保存测试用例、测试计划、测试报告和最终分析报告,以备回归测试及维护之用。
综上所述,选项A和B不符合第(2)条基本原则,由于模块一和模块二是相互关联的模块,修改其中任意一个模块后都要对两个模块进行再测试;选项C不符合第(4)条基本原则,模块二中发现的错误比模块一多,因此模块二应该是再测试的重点。选项D最符合题意,因此应选D。
第 9 题
下面关于软件维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 (A) 软件维护是在软件交付之后为保障软件运行而要完成的活动
- (B) 软件维护是软件生命周期中的一个完整部分
- (C) 软件维护包括更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等几种类型
- (D) 软件维护活动可能包括软件交付后运行的计划和维护计划,以及交付后的软件修改、培训和提供帮助资料等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基础>软件运行与维护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软件维护是生命周期的一个完整部分。可以将软件维护定义为需要提供软件支持的全部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在交付前完成的活动,以及交付后完成的活动。交付前完成的活动包括交付后运行的计划和维护计划等。交付后的活动包括软件修改、培训和帮助资料等。软件维护包括如下类型:(1) 更正性维护;(2) 适应性维护;(3)完善性维护;(4) 预防性维护。
综上可知,软件维护不仅仅是在软件交付之后为保障软件运行而要完成的活动,还包括软件交付前应该完成的活动。因此应选A。
第 10 题
在软件开发项目中强调“个体和交互胜过过程和工具,可以工作的软件胜过全面的文档,客户合作胜过合同谈判,响应变化胜过遵循计划”,是( )的基本思想。
- (A) 结构化方法
- (B) 敏捷方法
- (C) 快速原型方法
- (D) 增量迭代方法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基础>软件开发模型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2001年2月11日到13日,17位软件开发领域的领军人物聚集在美国犹他州的滑雪胜地雪鸟(Snowbird)雪场。经过两天的讨论,“敏捷”(Agile)这个词为全体聚会者所接受,用以概括一套全新的软件开发价值观。这套价值观,通过一份简明扼要的“敏捷宣言”,传递给世界,宣告了敏捷开发运动的开始。敏捷宣言的主要内容为:“个体和交互胜过过程和工具;可以工作的软件胜过全面的文档;客户合作胜过合同谈判;响应变化胜过遵循计划。在每对比对中,后者并非全无价值,但我们更看重前者”。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应选B。
第 11 题
在多年从事信息系统开发的经验基础上,某单位总结了几种典型信息系统项目生命周期模型最主要的特点,如下表所示,表中的第一列分别是( )。
- (A) ①瀑布模型②迭代模型③螺旋模型
- (B) ①迭代模型②瀑布模型③螺旋模型
- (C) ①螺旋模型②瀑布模型③迭代模型
- (D) ①螺旋模型②迭代模型③瀑布模型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基础>软件开发模型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典型的信息系统生命周期模型包括瀑布模型、迭代模型、螺旋模型等。
瀑布模型是一个经典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瀑布模型中每项开发活动具有以下特点:(1) 从上一项开发活动接受该项活动的工作对象为输入;(2) 利用这一输入,实施该项活动应完成的的工作内容;(3) 给出该项活动的工作成果,作为输出给下一项开发活动;(4) 对该项活动的实施工作成果进行评审,若其工作成果得到确认,则继续进行下一项开发活动;否则返回前一项,甚至更前项。
在螺旋模型中,软件开发是一系列的增量发布。在早期的迭代中,发布的增量可能是一个纸上的模型或原型;在以后的迭代中,被开发系统的更加完善的版本逐步产生。螺旋模型强调了风险分析,特别适用于庞大而复杂的、高风险的系统。
在大多数传统的生命周期中,阶段是以其中的主要活动命名的: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传统的软件开发工作大部分强调一个序列化过程,其中一个活动需要在另一个开始之前完成。在迭代式的过程中,每个阶段都包括不同比例的所有活动。
综上所述,不难得知,正确答案应选C。
第 12 题
根据《软件文档管理指南GB/T 16680-1996》的要求,有关正式组织需求文档的评审,不正确的是( )。
- (A) 无论项目大小或项目管理的正规化程度,需求评审是必不可少的
- (B) 可采用评审会的方式进行评审
- (C) 评审小组由软件开发单位负责人、开发小组成员、科技管理人员和标准化人员组成,必要时还可邀请外单位专家参加
- (D) 需求文档可能需要多次评审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知识产权与标准化知识>软件文档管理指南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根据《软件文档管理指南GB/T 16680-1996》,关于需求文档的评审,有下列条款:
“无论项目大小或项目管理的正规化程度,需求评审和设计评审是必不可少的。需求必须说明清楚,用户和开发者双方都必须理解需求,为了能把需求转换成程序及程序成分,设计的细节须经同意并写成文档。
评审一般采用评审会的方式进行,其步骤为:
a) 由软件开发单位负责人、用户代表、开发小组成员、科技管理人员和标准化人员等组成评审小组,必要时还可邀请外单位的专家参加;
b) 开会前,由开发单位负责人确定评审的具体内容,并将评审材料发给评审小组成员,要求做好评审准备;
c) 由开发单位负责人主持评审会,根据文档编制者对该文档的说明和评审条目,由评审小组成员进行评议、评审,评审结束应作出评审结论,评审小组成员应在评审结论上签字。”
由上述标准原文可知,需求文档的评审须有用户代表的参加,选项C所述之评审小组中缺少用户代表,故应选C。
第 13 题
软件的质量需求是软件需求的一部分,根据《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 第1部分:质量模型 GB/T 16260.1-2006》,软件产品质量需求的完整描述要包括( ),以满足开发者、维护者、需方以及最终用户的需要。
① 内部质量的评估准则 ② 外部质量的评估准则
③ 使用质量的评估准则 ④ 过程质量的评估准则
- (A) ①②
- (B) ③
- (C) ①②③
- (D) ①②③④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知识产权与标准化知识>软件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软件产品质量需求一般要包括对于内部质量、外部质量和使用质量的评估准则,以满足开发者、维护者、需方以及最终用户的需要,见《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 第1部分:质量模型 GB/T 16260.1-2006》第5.1节。
因此应选C。
第 14 题
根据《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 GB/T14394-2008》,在软件生存周期的可行性研究和计划阶段,为强调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要求,需要完成的活动是( )。
- (A) 编制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大纲
- (B) 提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目标
- (C) 可靠性和可维护性概要设计
- (D) 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目标分配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知识产权与标准化知识>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根据《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 GB/T14394-2008》下列原文:“本标准按GB 8566划分软件生存周期。强调各个阶段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要求。
4.1.1 可行性研究与计划阶段——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制定初步项目开发计划,提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目标、要求及经费,并列入合同(或研制任务书,下同)。
4.1.2 需求分析阶段——将合同的技术内容细化为具体产品需求。分析和确定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的目标,制定大纲及其实施计划。
4.1.3 概要设计阶段——进行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目标分配,进行可靠性和可维护性概要设计,并明确对相似设计的具体要求。”
(以下内容略)
综上可知,正确答案应选B。
第 15 题
在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上采用通用硬件设备和软件开发工具搭建的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宜采用( )作为信息安全系统架构。
- (A) S2-MIS
- (B) MIS S
- (C) S-MIS
- (D) PMIS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安全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在实施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系统时,应严格区分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的三种不同架构:MIS+S、S-MIS和S2-MIS。
称MIS+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Security)系统为“初级信息安全保障系统”或“基本信息安全保障系统”。顾名思义,这样的系统是初等的、简单的信息安全保障系统。这种系统的特点如下:
·应用基本不变。
·硬件和系统软件通用。
·安全设备基本不带密码。
称S-MIS(Security-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系统为“标准信息安全保障系统”。顾名思义,这样的系统是建立在全世界都公认的PKI/CA标准的信息安全保障系统。这种系统的特点如下:
·硬件和系统软件通用。
·PKI/CA安全保障系统必须带密码。
·应用系统必须根本改变。
称S2-MIS(Super Securit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系统为“超安全的信息安全保障系统”。顾名思义,这样的系统是建立在“绝对的”安全的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它不仅使用全世界都公认的PKI/CA标准,同时硬件和系统软件都使用“专用的安全”产品。可以说,这样的系统是集当今所有安全、密码产品之大成。这种系统的特点如下:
·硬件和系统软件都专用。
·PKI/CA安全保障系统必须带密码。
·应用系统必须根本改变。
·主要的硬件和系统软件需要PKI/CA。
Windows操作系统支持世界公认的PKI/CA标准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电子商务系统属于安全保密系统。根据上述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的三种不同架构的定义,在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上采用通用硬件设备和软件开发工具搭建的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属于S-MIS架构的范畴,因此应选C。
第 16 题
某单位在制定信息安全策略时采用的下述做法中,正确的是( )。
- (A) 该单位将安全目标定位为“系统永远不停机、数据永远不丢失、网络永远不瘫痪、信息永远不泄密”
- (B) 该单位采用了类似单位的安全风险评估结果来确定本单位的信息安全保护等级
- (C) 该单位的安全策略由单位授权完成制定,并经过单位的全员讨论修订
- (D) 该单位为减小未经授权的修改、滥用信息或服务的机会,对特定职责和责任领域的管理和执行功能实施职责合并。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安全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计算机信息应用系统的“安全策略”就是指:人们为保护因为使用计算机信息应用系统可能招致的对单位资产造成损失而进行保护的各种措施、手段,以及建立的各种管理制度、法规等。一个单位的安全策略决不能照搬别人的,一定是对本单位的计算机信息应用系统的安全风险(安全威胁)进行有效的识别、评估后,为如何避免单位的资产的损失,所采取的一切包括各种措施、手段,以及建立的各种管理制度、法规等。
单位的安全策略由谁来定,谁来监督执行,对违反规定的人和事,谁来负责处理。由于信息系统安全的事情涉及到单位(企业、党政机关)能否正常运营的大事,所以必须由单位的最高行政执行长官和部门或组织授权完成安全策略的制定,并经过单位的全员讨论修订。
现代信息系统是一个非线性的智能化人机结合的复杂大系统。由于人的能力的局限性,即便有再好的愿望,出于多美好的出发点,信息系统总会存在漏洞,系统的漏洞不能禁绝,使用和管理系统的人也要犯错误。如果把信息安全目标定位于:“系统永不停机、数据永不丢失、网络永不瘫痪、信息永不泄密”,那是永远不可能的!因此,安全是相对的,是一个风险大小的问题。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不能一厢情愿地追求所谓绝对安全,而是要将安全风险控制在合理程度或允许的范围内。这就是风险度的观点。
职责分离是降低意外或故意滥用系统风险的一种方法。为减小未经授权的修改或滥用信息或服务的机会,对特定职责或责任领域的管理和执行功能实施分离。有条件的组织或机构,应执行专职专责。如职责分离比较困难,应附加其他的控制措施,如行为监视、审计跟踪和管理监督。
综合以上信息安全策略的基本概念可知,应选择C。
第 17 题
通过CA安全认证中心获得证书主体的X.509数字证书后,可以得知( )。
- (A) 主体的主机序列号
- (B) 主体的公钥
- (C) 主体的属性证书
- (D) 主体对该证书的数字签名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安全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数字证书是公开密钥体制的一种密钥管理媒介。它是一种权威性的电子文档,形同网络计算环境中的一种身份证,用于证明某一主体(如人、服务器等)的身份以及其公开密钥的合法性。在使用公钥体制的网络环境中,必须向公钥的使用者证明公钥的真实合法性。因此,在公钥体制环境中,必须有一个可信的机构来对任何一个主体的公钥进行公证,证明主体的身份以及他与公钥的匹配关系。数字证书的主要内容如下表所示:
(摘自《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 第2版》,表28.1)
由上表可知,数字证书中包含主体的公钥,因此应选B。
第 18 题
某高校决定开发网络安全审计系统,希望该系统能够有选择地记录任何通过网络对应用系统进行的操作并对其进行实时与事后分析和处理;具备入侵实时阻断功能,同时不对应用系统本身的正常运行产生任何影响,能够对审计数据进行安全的保存;保证记录不被非法删除和篡改。该高校的安全审计系统最适合采用( )。
- (A) 基于网络旁路监控的审计
- (B) 基于应用系统独立程序的审计
- (C) 基于网络安全入侵检测的预警系统
- (D) 基于应用系统代理的审计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网络安全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基于网络旁路监控的审计方式与“基于网络监测的安全审计”实现原理及系统配置相同,仅是作用目标不同。这种方式主要的优点包括:① 能够有选择地记录任何通过网络对应用系统进行的操作并对其进行实时与事后分析和处理(如:警报、阻断、筛选可以操作以及对审计数据进行数据挖掘等),无论系统采用的是C/S模式还是B/W/DB模式;② 能够记录完整的信息,包括操作者的IP地址、时间、MAC地址以及完整的数据操作(如数据库的完整SQL语句);③ 审计系统的运行不对应用系统本身的正常运行产生任何影响,不需要占用数据库主机上的CPU、内存和硬盘;④ 能够对审计数据进行安全的保存,能够保证记录不被非法删除和篡改。
基于应用系统独立程序的审计是指在应用程序内部嵌入一个与应用服务同步运行专用的审计服务应用进程,用以全程跟踪应用服务进程的运行。
基于应用系统代理的审计的优点是实时性好,且审计粒度由用户控制,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审核数据。缺点在于要为每个应用单独编写代理程序,而且与应用系统编程相关。
网络安全入侵检测预警系统基本功能是:负责监视网络上的通信数据流和网络服务器系统中的审核信息,捕捉可疑的网络和服务器系统活动,发现其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当网络和主机被非法使用或破坏时,进行实时响应和报警,产生通告信息和日志。
综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 第2版》中对上述各种技术方案的评述,上述高校的安全审计系统最适合采用基于网络旁路监控的审计,因此应选A。
第 19 题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目前3G主要存在四种国际标准,其中( )为中国自主研发的3G标准。
- (A) CDMA多载波
- (B) 时分同步CDMA
- (C) 宽频分码多重存取
- (D) 802.16无线城域网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接入技术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rd-generation,3G),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速率一般在几百kbps以上。目前3G存在四种标准:CDMA2000,WCDMA,TD-SCDMA,WiMAX。
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作为中国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自1998年正式向ITU(国际电联)提交以来,已经历十多年的时间,完成了标准的专家组评估、ITU认可并发布、与3GPP(第三代伙伴项目)体系的融合、新技术特性的引入等一系列的国际标准化工作,从而使TD-SCDMA标准成为第一个由中国提出的,以我国知识产权为主的、被国际上广泛接受和认可的无线通信国际标准。这是我国电信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因此,应选B。
第 20 题
在以下几种网络交换技术中,适用于计算机网络、数据传输可靠、线路利用率较高且经济成本较低的是( )。
- (A) 电路交换
- (B) 报文交换
- (C) 分组交换
- (D) ATM技术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接入技术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网络交换技术共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电路交换技术、报文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技术和ATM技术。
公众电话网和移动网采用的都是电路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技术主要适用于与语音相关的业务,这种网络交换方式对于数据业务而言,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分组交换技术就是针对数据通信业务的特点而提出的一种交换方式,它的基本特点是面向无连接而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将需要传送的数据按照一定的长度分割成许多小段数据,并在数据之前增加相应的用于对数据进行选路和校验等功能的头部字段,作为数据传送的基本单元即分组。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但时延较大。报文交换技术与分组交换技术类似,也是采用存储转发机制,但报文交换是以报文为传动单元。在实际应用中,报文交换主要用于传输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通信业务,如公用电报网。报文交换比分组交换出现得早一些,分组交换是在报文交换的基础上,将报文分割分组进行传输,在传输时延和传输效率上进行了平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ATM非常适合传送高速数据业务。从技术角度讲,ATM几乎无懈可击,但ATM技术的复杂性导致了ATM交换机造价极为昂贵,并且在ATM技术上没有推出新的业务来驱动ATM市场,从而制约了ATM技术的发展。目前ATM交换机主要用在骨干网络中,主要利用ATM交换的高速和对QoS的保证机制,并且主要是提供半永久的连接。
由以上几种网络交换技术的分析可知,适用于计算机网络、数据传输可靠、线路利用率较高且经济成本较低的是分组交换方式,因此应选C。
第 21 题
某公司的办公室分布在同一大楼的两个不同楼层,楼高低于50米,需要使用15台上网计算机(含服务器),小张为该公司设计了一个星型拓扑的以太网组网方案,通过一个带宽为100Mb/s的集线器连接所有计算机,每台计算机配备100Mb/s网卡,与集线器通过非屏蔽双绞线连接,该公司技术部门负责人认为该方案不合理,主要是因为( )。
- (A) 15台计算机同时上网时每台计算机获得的实际网络带宽显著低于100Mb/s
- (B) 总线型拓扑比星型拓扑更适合小规模以太网
- (C) 计算机与集线器之间的距离超过有关标准规定的最大传输距离
- (D) 集线器应该通过屏蔽双绞线与计算机上的网卡相连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规划与设计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拓扑结构有星型、环型、总线型、树型和网状型等,其中以星型网络拓扑结构使用最多。
集线器可以看成是一种多端口的中继器,是共享带宽式的,其带宽由它的端口平均分配,如总带宽为10Mb/s的集线器,连接4台工作站同时上网时,每台工作站平均带宽仅为10/4=2.5Mb/s。交换机又叫交换式集线器:可以想象成一台多端口的桥接器,每一端口都有其专用的带宽,如10Mb/s的交换式集线器,每个端口都有10Mb/s的带宽。交换机和集线器都遵循IEEE802.3或IEEE802.3u,其介质存取方式均为CSMA/CD。它们之间的区别为:集线器为共享方式,即同一网段的机器共享固有的带宽,传输通过碰撞检测进行,同一网段计算机越多,传输碰撞也越多,传输速率会变慢;交换机每个端口为固定带宽,有独特的传输方式,传输速率不受计算机增加影响,其独特的NWAY、全双工功能增加了交换机的使用范围和传输速度。
双绞线可分为非屏蔽双绞线和屏蔽双绞线。屏蔽双绞线电缆的外层由铝箔包裹,以减小辐射,但并不能完全消除辐射,屏蔽双绞线价格相对较高,安装时要比非屏蔽双绞线电缆困难。通常,计算机网络所使用的是3类线和5类线,其中10 BASE-T使用的是3类线,100BASE-T使用的5类线。双绞线的最长传输距离为100m,最高传输速率为100 Mb/s。综上所述,小张的设计方案的主要问题是带宽分配不合理,因此应选A。
第 22 题
某园区的综合布线系统中专门包含一个子系统用于将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包括装配软线、连接器和连接所需的扩展软线。根据EIA/TIA-568A综合布线国际标准,该子系统是综合布线系统中的( )。
- (A) 水平子系统
- (B) 设备子系统
- (C) 工作区子系统
- (D) 管理子系统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基础>综合布线系统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EIA/TIA-568A中综合布线的6大子系统及其定义为:
(1) 工作区子系统。是由RJ-45跳线与信息插座所连接的设备组成。
(2) 水平子系统。是从工作区的信息插座开始到管理间子系统的配线架。
(3) 管理子系统。由交连、互连和I/O组成。管理间是楼层的配线间,管理子系统为其他子系统互连提供手段,它是连接垂直干线子系统和水平干线子系统的设备。
(4) 垂直子系统。负责连接管理子系统到设备间子系统的子系统。提供建筑物垂直干线电缆的走线方式。
(5) 设备间子系统。由电缆、连接器和相关支撑硬件组成。
(6) 建筑群(楼宇)子系统。是将一个建筑物中的电缆延伸到另一个建筑物的通信设备和装置,通常是由光缆和相应设备组成,提供外部建筑物与大楼内布线的连接点。
将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子系统属于工作区子系统,因此应选C。
第 23 题
某单位的公共服务大厅为客户提供信息检索服务并办理相关行政审批事项,其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引起服务大厅严重的秩序混乱。根据《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该单位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设计应该按照( )机房进行设计和施工。
- (A) A级
- (B) B级
- (C) C级
- (D) D级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物理安全管理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根据《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
3.1机房分级
3.1.1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划分为A、B、C三级。设计时应根据机房的使用性质、管理要求及其在经济和社会中的重要性确定所属级别。
3.1.2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应为A级:
1 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2 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
3.1.3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应为B级:
1 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2 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混乱。
3.1.4不属于A级或B级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为C级。
由上述标准原文可知,正确答案应选A。
第 24 题
某开发团队由多个程序员组成,需要整合先前在不同操作系统平台上各自用不同编程语言编写的程序,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集成构建一个新的应用系统。该开发团队适合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选择( )作为开发平台。
- (A) J2EE
- (B) .NET
- (C) COM
- (D) Web Services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化与系统集成技术>典型应用架构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J2EE是由Sun公司主导、各厂商共同制定并得到广泛认可的工业标准。
.NET是微软基于一组开放的互联网协议而推出的一系列的产品、技术和服务。.NET开发框架在通用语言运行环境的基础上,给开发人员提供了完善的基础类库、数据库访问技术及网络开发技术,开发者可以使用多种语言快速构件网络应用。传统的Windows应用是.NET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NET本质上是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的。
COM是一个开放的组件标准,将组件的概念融入到Windows应用中。COM+不是COM的新版本,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COM的新发展。Web服务(Web Service)定义了一种松散的、粗粒度的分布计算模式,适用标准的HTTP(S)协议传送XML表示及封装的内容。Web服务的主要目标是跨平台的互操作性。
综上所述,COM+和Web Service可以被分别看成是一个构件标准和构件间互操作标准。.NET和J2EE则是开发框架或开发平台,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集成用多种编程语言的程序而构建一个新的应用系统,所选用的开发平台以.NET为宜。因此应选B。
第 25 题
下图是某架构师在J2EE平台上设计的一个信息系统集成方案架构图,图中的(1)、(2)和(3)分别表示( )。
- (A) 应用服务器、EJB容器和EJB
- (B) EJB服务器、EJB容器和EJB
- (C) 应用服务器、EJB服务器和EJB容器
- (D) EJB服务器、EJB和EJB容器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化与系统集成技术>典型应用架构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J2EE是由Sun公司主导、各厂商共同制定并得到广泛认可的工业标准。J2EE应用服务器运行环境包括构件、容器及服务三部分。构件是表示应用逻辑的代码;容器是构件的运行环境;服务则是应用服务器提供的各种功能接口,可以同系统资源进行交互。
EJB(Enterprise JavaBean)是J2EE的一部分,定义了一个用于开发基于组件的企业多重应用程序的标准。EJB是实现应用中关键的业务逻辑,创建基于构件的企业级应用程序。EJB在应用服务器的EJB容器内运行,由容器提供所有基本的中间层服务。在J2EE里,Enterprise Java Beans(EJB)称为Java 企业Bean,是Java的核心代码,分别是会话Bean(Session Bean),实体Bean(Entity Bean)和消息驱动Bean(MessageDriven Bean)。
根据EJB、EJB容器和应用服务器之间的关系可知,上述方案图中的(1)是应用服务器,(3)是EJB容器,因此应选C。
第 26 题
张三开发的EJB构件在本地Linux操作系统上运行,李四开发的DCOM构件在异地的Windows操作系统上运行。利用( )技术可使张三开发的构件能调用李四开发的构件所提供的接口。
- (A) ADO.NET
- (B) JCA
- (C) Web Services
- (D) 本地API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化与系统集成技术>Web Services技术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Web服务(Web Service)定义了一种松散的、粗粒度的分布计算模式,使用标准的HTTP(S)协议传送XML表示及封装的内容。Web服务的主要目标是跨平台的互操作性,适合使用Web Services的情形包括跨越防火墙、应用程序集成、B2B集成、软件重用等。企业需要将不同语言编写的在不同平台上运行的各种程序集成起来时,Web服务可以用标准的方法提供功能和数据,供其他应用程序使用。只与运行在本机器上的其他程序进行通信的桌面应用程序最好不要使用Web服务,只用本地API即可。
ADO.NET是.NET框架的组成部分,用于访问数据库,提供了一组用来连接到数据库、运行命令、返回记录集的类库。
JCA是J2EE连接器架构,提供一种连接不同企业信息平台的标准接口。
综合对以上技术名词的分析可知,Web Service可用于异构操作系统平台上的构件之间的调用和通信,因此应选C。
第 27 题
数据仓库的系统结构通常包括四个层次,分别是数据源、( )、前端工具。
- (A) 数据集市、联机事务处理服务器
- (B) 数据建模、数据挖掘
- (C) 数据净化、数据挖掘
- (D) 数据的存储与管理、联机分析处理服务器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化与系统集成技术>商业智能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相对稳定的、反映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管理决策。数据仓库的结构通常包括四个层次。在数据仓库的结构中,数据源是数据仓库的基础,通常包括企业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数据的存储与管理是整个数据仓库的核心。OLAP服务器对分析需要的数据进行有效集成,按多维模型组织,以便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并发现趋势。前端工具主要包括各种报表工具、查询工具、数据分析工具、数据挖掘工具以及各种基于数据仓库或数据集市的应用开发工具。
综上所述,数据仓库的四个层次分别为数据源、数据的存储与管理、联机分析处理(OLAP)服务器和前端工具,因此应选D。
第 28 题
下面关于著作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 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属认定与该作品的创作是否属于作者的职责范围无关
- (B) 汇编作品指对作品、作品的片段或者不构成作品的数据(或其他资料)选择、编排体现独创性的新生作品,其中具体作品的著作权仍归其作者享有
- (C) 著作人身权是指作者享有的与其作品有关的以人格利益为内容的权利,具体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
- (D) 著作权的内容包括著作人身权和财产权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知识产权与标准化知识>著作权法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著作权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由三个要素构成:主体——作者、内容——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客体——作品和作品的传播形式。
职务作品是作为雇员的公民为完成所在单位的工作任务而创造的作品。认定职务作品时应考虑的前提条件有两个:一是作者和所在单位存在劳动关系;二是作品的创作属于作者的职责范围。
著作权的内容包括著作人身权和财产权,其中著作人身权是指作者享有的与其作品有关的以人格利益为内容的权利,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
综上所述,应选A。
第 29 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针对( )情况,不能使用单一来源方式采购。
- (A) 只有唯一的供应商可满足采购需求
- (B) 招标后没有供应商投标
- (C) 发生了不可预见的紧急情况不能从其他供应商处采购
- (D) 必须保证原有采购项目一致性或者服务配套的要求,需要继续从原供应商处添购,且添购资金总额不超过原合同采购金额百分之十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采购管理>招投标法、合同法与索赔管理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第三十一条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货物或者服务,可以依照本法采用单一来源方式采购:(一)只能从唯一供应商处采购的;(二)发生了不可预见的紧急情况不能从其他供应商处采购的;(三)必须保证原有采购项目一致性或者服务配套的要求,需要继续从原供应商处添购,且添购资金总额不超过原合同采购金额百分之十的。
综合以上法律条文可知,招标后没有供应商投标,不能使用单一来源方式采购,因此应选B。
第 30 题
某地政府采取询价方式采购网络设备,( )是符合政府采购法要求的。
- (A) 询价小组由采购人的代表和有关专家共8人组成
- (B) 被询价的A供应商提供第一次报价后,发现报价有误,调整后提交了二次报价
- (C) 询价小组根据采购需求,从符合资格条件的供应商名单中确定三家供应商,并向其发出询价通知书让其报价
- (D) 采购人根据符合采购需求、质量和服务相等且报价最低的原则确定成交供应商,最后将结果通知成交供应商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采购管理>招投标法、合同法与索赔管理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第四十条 采取询价方式采购的,应当遵循下列程序:
(一)成立询价小组。询价小组由采购人的代表和有关专家共三人以上的单数组成,其中专家的人数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询价小组应当对采购项目的价格构成和评定成交的标准等事项作出规定。
(二)确定被询价的供应商名单。询价小组根据采购需求,从符合相应资格条件的供应商名单中确定不少于三家的供应商,并向其发出询价通知书让其报价。
(三)询价。询价小组要求被询价的供应商一次报出不得更改的价格。
(四)确定成交供应商。采购人根据符合采购需求、质量和服务相等且报价最低的原则确定成交供应商,并将结果通知所有被询价的未成交的供应商。
综合以上法律条文可知,应选C。
第 31 题
价值活动是企业从事的物质上和技术上的界限分明的各项活动,是企业生产对买方有价值产品的基石。价值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其中,基本活动包括( )等活动。
①内部后勤 ②外部后勤 ③生产经营 ④采购 ⑤人力资源管理 ⑥市场营销
- (A) ①③④⑥
- (B) ①②⑤⑥
- (C) ②③④⑤
- (D) ①②③⑥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企业管理知识>业务流程管理BPM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价值活动是企业业务流程管理和重组范畴的知识点之一。价值活动是企业所从事的与客户有关的物质的和技术的各种活动,它们是企业创造对客户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的基础。每种价值活动都使用外购投入、人力资源和技术来发挥作用。价值活动可以分为两大类: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活动是涉及产品的生产及其销售、转移给买方和售后服务等各种活动。划分为内部后勤、生产经营、外部后勤、市场营销和销售、服务,五种基本类别。辅助活动是指企业基础设施、外部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等其他类型的职能活动,它们都与各种具体的基本活动相联系,并支持整个价值链。
基本活动:
1)内部后勤:(inbound logistics)包括接收、存储和分配相关的各种活动;
2)生产作业:(operations)包括与将投入转化为最终产品形式相关的各种活动;
3)外部后勤:(outbound logistics)包括与集中、存储和将产品发送给买方有关的各种活动;
4)市场营销和销售:(marketing and sales)包括与传递信息、引导和巩固购买有关的各种活动;
5)服务:(service)包括与提供服务以增加或保持产品价值有关的各种活动。
辅助活动:
1)企业基础设施:(firm infrastructure)包括总体管理、计划、财务、会计、法律、信息系统等价值活动。
2)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包括组织员工的招聘、培训、开发和激励等价值活动。
3)技术开发:(technology development)包括基础研究、产品设计、媒介研究、工艺与包装设计等价值活动。
4)采购:(procurement)指购买用于企业价值链的各种投入活动,包括原材料采购,以及诸如机器、设备、建筑设施等直接用于生产过程的投入品采购等价值活动。
可见D是正确答案。
第 32 题
在进行业务流程改进时,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和计量,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可增值作业”,将企业的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方法是( )。
- (A) 矩阵图法
- (B) 蒙特卡罗法
- (C) ABC成本法
- (D) 帕累托法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企业管理知识>业务流程管理BPM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ABC(Activity Based Costing)成本法即“基于活动的成本计算法”。ABC成本法主要用于对现有流程的描述和成本分析。ABC成本法和上一题目中价值链分析法有某种程度的类似,都是将现有的业务进行分解,找出基本活动。但基于活动的成本分析法着重分析各个活动的成本,特别是活动中所消耗的人工、资源等。
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和计量,以及对所有作业活动的追踪和动态反映,从而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可增值作业”,将企业的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矩阵图法:矩阵图法是质量控制工具之一。矩阵图法是指借助数学上矩阵的形式,把与问题有对应关系的各个因素,列成一个矩阵图;然后,根据矩阵图的特点进行分析,从中确定关键点(或着眼点)的方法。
这种方法,先把要分析问题的因素,分为两大群(如R群和L群),把属于因素群R的因素(R1、R2……Rm)和属于因素群L的因素(L1、L2……Ln)分别排列成行和列。在行和列的交点上表示着R和L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可用不同的记号予以表示(如用“○”表示有关系等)。如下图所示。
这种方法,用于多因素分析时,可做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它在质量管理中,可用于寻找新产品研制和老产品改进的着眼点,寻找产品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等方面。蒙特卡罗法:项目仿真模拟的分析方法是用将不确定性的影响因素细化为对项目产生影响的具体因子的模型。仿真模拟通常使用蒙特卡罗技术,在一个仿真模拟的实例中,项目模型中的决定因子多次取多个可能的值,如:项目成本或计划中的任务的时间(进度),最终项目的结果,如:总费用或完成日期的可能性分布分析就可以得出。蒙特卡罗法可用于量化风险分析。
帕累托法:Parato图来自于帕累托定律,该定律认为绝大多数的问题或缺陷产生于相对有限的起因。就是常说的80/20定律,即20%的原因造成80%的向题。
Parato图又叫排列图,是一种柱状图,按事件发生的频率排序而成,它显示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缺陷数量或不一致的排列顺序,是找出影响项目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的方法。只有找出影响项目质量的主要因素,才能有的放矢,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可见ABC成本法才是“在进行业务流程改进时,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和计量,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可增值作业”,将企业的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方法”。
第 33 题
通过建设学习型组织使员工顺利地进行知识交流,是知识学习与共享的有效方法。以下关于学习型组织的描述,正确的包括( )。
①学习型组织有利于集中组织资源完成知识的商品化
②学习型组织有利于开发组织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
③建设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有利于构建学习型组织
④学习型组织的松散管理弱化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⑤学习型组织有利于开发组织的知识更新和深化
- (A) ①②③
- (B) ①②⑤
- (C) ②③④
- (D) ③④⑤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企业管理知识>知识管理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项目中知识学习与共享是否能够在设计开发组织内得到有效的应用,其中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员工必须能够顺利地进行知识交流。员工间的知识交流不仅要在具有相同知识结构的人员之间进行,更重要的是要和具有不同知识结构的人员进行交流,这样才能从不同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领域内获得灵感和启迪,在应用知识进行设计开发时能够直接得到不同知识结构人员的帮助,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组织结构必须有助于知识的交流和应用,而目前国内项目组织所采用的金字塔型组织结构却严重地禁锢了不同部门具有不同知识结构的员工之间的接触和交流,妨碍了知识的更新和应用。因此应该采用一种新型组织结构一一学习型组织。
这种组织结构具有这样一些特点:
有利于员工的相互影响、沟通和知识共享。
有利于设计开发组织的知识更新和深化。
有利于设计开发组织集中资源完成知识的商品化。
有利于设计开发组织掌握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有助于增强设计开发组织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
可见①②⑤是对的,应该选B。
第 34 题
下面关于知识管理的叙述中,正确的包括( )。
①扁平化组织结构设计有利于知识在组织内部的交流
②实用新型专利权、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
③按照一定方式建立显性知识索引库,可以方便组织内部知识分享
④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要求同一智力成果在所有缔约国(或地区)内所获得的法律保护是一致的
- (A) ①③
- (B) ①③④
- (C) ②③④
- (D) ②④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企业信息化战略与实施>知识管理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涉及显性知识的管理、隐性知识的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等。信息系统项目显性知识的管理可采用以下措施:
1.构建项目知识管理的制度平台
知识管理的制度平台即显性知识管理的“硬建设”,它包括相关的政策、制度的制定、组织结构的设置变更、相关设备的添置。这些平台建设的特点是其建设的标的都是“实物”,如:制度的制定就可能体现为一个对员工有约束力的设计开发组织制度文本,相关组织结构的设置可能体现为组织新增设一个显性知识管理部门,相关设备的添置则可能体现为电脑和软件系统的购置。
2.创造更多的员工间交流的机会
项目知识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达到知识学习与共享,而要达到知识共享,最好的方法就是创造更多的员工交流机会。员工交流是一种双向的知识学习共享行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加强员工的交流机会:①公司物理环境的改造;②组织结构的扁平化;③设立网络虚拟社区。
3.建立显性知识索引
建立有序的、便于查找的显性知识索引,然后再通过索引的导向性提示,在庞大纷杂的显性知识库里找到“恰当的显性知识”。由于显性知识的载体具体可分为三种显性知识文本、显性知识的持有人、显性知识所在的过程,所以显性知识的索引也分为三种:
(1)显性知识文本导向的显性知识索引;
(2)显性知识持有人导向的显性知识索引;
(3)显性知识所在过程导向的显性知识索引。
4.设计开发组织高层的参与和支持
设计开发组织高层的参与和支持,对于设计开发组织设计开发显性知识管理建设来说,是不可缺少的。
5.与绩效评估体系的结合
对于设计开发组织来说,改变的员工行为的“硬手段”有两种:一是行政命令,二是利益驱动。通过前者使显性知识管理的建设获得项目组织高层的参与和支持,这样就可以应用行政命令手段促使员工参与到显性知识管理体系中去。而要求二,则要利用利益驱动的手段,促使员工参与到显性知识管理的建设与应用中去。
可见:①扁平化组织结构设计有利于知识在组织内部的交流,③按照一定方式建立显性知识索引库,可以方便组织内部知识分享。
知识产权:从我国知识产权的定义可知:“知识产权是基于智力的创造性活动所产生的权利。”或“知识产权是指法律赋予智力成果完成人对其特定的创造性智力成果在一定期限内享有的专有权利”。以上这些定义都普遍地注重“权利”这个概念,因为知识产权并不是由智力活动直接创造所得,而是通过法律的形式把一部分由智力活动产生的智力成果保护起来,正是这部分由国家主管机构依法确认并赋予其创造者专有权利的智力成果才可以被称为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如同某一项私有财产,拥有者具有排外的使用权。因此知识产权的定义可以表述为: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工商等领域内,人们基于自智力创造性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标记、信誉、经验、知识而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根据知识产权无形的特殊属性,其主要特征就是通常所说的“三性”特征: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
①专有性。指知识产权为其所有者所享有,不经法律特殊规定或所有者同意,任何人不得获得,使用或出售。
②地域性。指知识产权必须根据所在国家或特定地区的法律而取得,原则上只能在该国或地区的范围内才能产生法律效力。
③时间性。指知识产权只能在法定的期限内才有效,这说明所有者享有的专有权利是有时间限制的。
可见“④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要求同一智力成果在所有缔约国(或地区)内所获得的法律保护是一致的”是不对的。
知识产权的分类:知识产权管理中将知识产权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创造性成果权利,包括专利权、集成电路权、版权著作权 、软件著作权等;第二类是识别性标记权,包括商标权、商号权(厂商名称权),其他与制止不正当竞争有关的识别性标记权利如产地名称等。就当前各国企业对知识产权的利用情况来看,知识产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重要的方面:专利权、商标权和版权。
(1)专利权。专利权是国家知识产权主管部门给予一项发明拥有者一个包含有效期限的许可证明。在法定期限内,这个许可证明保护拥有者的发明不被别人获得、使用或非法出卖,同时也赋予拥有者许可别人获得、使用或者出卖这项发明的权利。按照发明类型的不同,专利权分为四种类型:物质、机器、人造产品如生物工程和过程方法 如商业过程 。在我国专利研究的起步较晚,因此包括的内容还不是很全面。现有我国专利法规定的专利权有三种:发明专利权、实用新型权和外观设计权。
①发明专利。发明是对特定技术问题的新的解决方案,包括产品发明含新物质发明、方法发明和改进发明对已有产品、方法的改进方案 。
②实用新型专利。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应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③外观设计专利。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者其结合所做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2)商标权。商标权是一个与公司、产品或观念联系在一起的名称,由一些与企业有关联的文字、图形或者其组合表示的具有显著特征、便于识别的标记。商标权的拥有者具有在其产品或服务上使用该商标的惟一权利,同时商标可以被用于鉴别或描述产品。商标权包括使用权、禁用权、续展权、转让权和许可使用权等。
(3)版权。版权是一种保护写出或创造出一个有形或无形的作品的个人的权利,版权也可以转换为一个组织所拥有的权利,这个组织向作品的创作者支付版权费,从而获得了该作品的所有权。随着时代的发展,版权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的作品中,包括建筑设计、电脑软件、动画设计等。任何一种作品,只要它是原创或者是通过某一物质媒介表达出来,都可以获得版权。版权赋予所有者对其作品的专有权利,也允许其所有者以此来获得因其作品引起的价值。
实用新型专利权、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由此可知选项“②实用新型专利权、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是不对的。A是正确答案。
第 35 题
某项工程由下列活动组成:
( )是该工程的关键路径。
- (A) ABEHJ
- (B) ACDHJ
- (C) ACGIJ
- (D) ACFJ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时间管理>关键路径法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只要会画网络图就不难。本题的解题方法可有多种:
1)单代号或双代号网络图直接找最长路径
试题(37)给出了本题的双代号网络图。由上图可知,该工程的关键(最长)路径为ACEHJ和ACDHJ。B是正确答案。
2)网络图六标时计算法通过计算可知总时差为0的活动为A、C、D、E、H、J,该工程的关键路径为ACEHJ和ACDHJ。B是正确答案。
3)带时标的双代号网络图法同样可识别出,该工程的关键路径(最长)为ACEHJ和ACDHJ。同样B是正确答案。
第 36 题
下表给出了项目中各活动的乐观估计时间、最可能估计时间和悲观估计时间,则项目的期望完工总时间是( )天。
- (A) 36
- (B) 38
- (C) 40
- (D) 42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时间管理>关键路径法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1) 首先利用计划评审技术(PERT)计算出项目各工序的完工时间平均值;
完工时间平均值=(乐观估计时间+4*最可能估计时间+悲观估计时间)/62) 画出本项目的单代号网络图;
3)通过单代号网络图,可直观地识别出本项目的关键路径为A、E、G;
4)将关键路径的完成时间平均值加起来,可得出本项目的期望完工总时间为40小时:10+18+12=40。可见“C.40”是正确答案。
第 37 题
以下是某工程进度网络图,如果因为天气原因,活动③→⑦的工期延后2天,那么总工期将延后( )天。
- (A) 0
- (B) 1
- (C) 2
- (D) 3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时间管理>关键路径法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本题目给出的是双代号网络图,考点是自由时差问题。
显然,本工程的关键路径为:ACDHJ、ACEHJ。活动3→7即活动G的总时差为2,故活动G不在关键路径上,且由于活动I的自由时差FF活动I=17-15=2,活动G的自由时差FF活动G=12-12=0,但活动G的总时差TF活动G=2。故活动G的工期延后2天,活动I历时不变,总工期将不受影响。
(本题给出了试题(35)的双代号网络图。)
第 38 题
项目进度管理经常采用箭线图法,以下对箭线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 流入同一节点的活动,有相同的后继活动
- (B) 虚活动不消耗时间,但消耗资源
- (C) 箭线图中可以有两条关键路径
- (D) 两个相关节点之间只能有一条箭线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时间管理>活动排序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知识点为进度管理中排列活动顺序所应用的主要工具箭线图法的基本概念。
箭线图是用箭线表示工作、节点表示工作排序的一种网络图方法,这种方法又叫做双代号网络图法。箭线图法与前导图法不同。在箭线表示法中,给每个事件而不是每项活动指定一个惟一的号码。活动的开始(箭尾)事件叫做该活动的紧前事件,活动的结束箭线事件叫该活动的紧后事件。
在箭线图表示法中,有三个基本原则:
·网络图中每一事件必须有惟一的一个代号,即网络图中不会有相同的代号。
·任两项活动的紧前事件和紧后事件代号至少有一个不相同,节点序号沿箭线方向越来越大,即两个相关节点之间只能有一条箭线。即D是正确的。
·流入流出同一节点的活动,均有共同的后继活动(紧后活动)或先行活动(紧前活动)。由此A是正确的。
出于鉴别目的,人们引入了一种额外的节点,它表示一种特殊的活动,叫做虚活动。它不消耗时间,当然也不消耗资源。在网络图中由一个虚箭线表示虚活动。借助虚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活动,更清楚地表达活动之间的关系。
关键路径是历时最长的路径,关键路径不止一条,虚活动有时也会在关键路径上。可见C是正确的。
因此,“B.虚活动不消耗时间,但消耗资源”是错误的。
第 39 题
某项目工期为一年,项目经理对负责项目工作分解结构编制的小张提出了如下要求或建议,其中( )是不妥当的。
- (A) 应该在2周内把全年工作都分解到具体工作包
- (B) 可根据项目生命周期的阶段进行第一层分解,而把可交付物安排在第二层
- (C) 可考虑以一个人80小时能完成的工作作为一个工作包
- (D) 可采用树形结构和列表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解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范围管理>项目范围管理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工作分解结构(WBS)是项目管理工作的基础, 是组织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这些项目管理工作包括:定义工作范围,定义项目组织,设定项目产品的质量和规格,估算和控制费用,估算时间周期和安排进度。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工作结构分解的过程就是为项目搭建管理骨架的过程。
工作分解结构是面向可交付物的项目元素的层次分解,它组织并定义了整个项目范围。WBS是一个详细的项目范围说明的表示法,详细描述了项目所要完成的工作。WBS的组成元素有助于项目干系人检查项目的最终产品。WBS的最低层元素是能够被评估的、安排进度的和被跟踪的。
工作分解结构表示形式:
当前较常用的工作分解结构表示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分级的树型结构类似于组织结构图。
树型结构图的层次清晰,非常直观,结构性很强,但不是很容易修改,对于大的、复杂的项目也很难表示出项目的全景。由于其直观性,一般在一些小的、适中的应用项目中用的较多。
·表格形式类似于分级的图书目录。
该表能够反映出项目所有的工作要素,可是直观性较差。但在一些大的、复杂的项目中使用还是较多的,因为有些项目分解后,内容分类较多、容量较大,用缩进图表的形式表示比较方便,也可以装订手册。
可见“D. 可采用树形结构和列表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解”是正确的。
分解:
1)分解是将项目可交付物分成更小的、更易管理的单元,直到可交付物细分到足以支持未来的、清晰定义项目活动的工作包(业内一般把一个人2周能干完的工作称为一个工作包,或把一个人80小时能干完的工作称为一个工作包。若项目周期短、规模小,最少可将一个人8小时的工作量为一个工作包)。依据分解得到的工作包能够可靠地估计出成本和进度,工作包的详细程度取决于项目的规模和复杂程度。
可见“C. 可考虑以一个人80小时能完成的工作作为一个工作包”是正确的。
2)进行工作分解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项目能否成功。如果项目分解得不好,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免要进行修改,就会打乱项目的进程,造成返工、延误时间、增加费用等。分解也许不足以支持很久以后将产生的可交付物或者子产品。项目管理团队必须等待,直到可交付物或子产品被清楚定义出来。
可见“A. 应该在2周内把全年工作都分解到具体工作包”是错误的。
3)把项目可交付物和项目工作构造组织成为WBS,进而满足项目管理团队的控制和管理的需求,是一种好的分析方法。在此过程中,如果有WBS模板,则尽可能地使用WBS模扳。
常用的WBS分解的创建方法有三种。
(1)使用项目生命周期的阶段作为分解的第一层,而把项目可交付物安排在第二层;
(2)把项目重要的可交付物作为分解的第一层;
(3)把子项目安排在第一层,再分解子项目的WBS。
可见“B. 可根据项目生命周期的阶段进行第一层分解,而把可交付物安排在第二层”是正确的。
第 40 题
在系统建设后期,建设方考虑到系统运维管理问题,希望增加8课时的IT服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培训,承建方依此要求进行了范围变更。在对范围变更进行验证时,验证准则是( )。
- (A) 学员签到表
- (B) 安排一次考试,以测验分数
- (C) 新批准的培训工作方案
- (D) 培训范围变更请求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范围管理>范围控制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题实际考查大家对变更管理的认识。本题中项目范围发生了变更,承建单位依据建设方的要求进行了范围变更管理。其管理步骤应包括提交范围变更申请、对范围变更影响进行分析并交CCB审批、执行变更、对范围变更进行验证、干系人沟通并确认、归档。其中“执行变更”即执行IT服务管理知识培训,“对范围变更进行验证”实际上就是对培训效果进行验证。
1)如果项目组成员不了解范围变更申请的写法,可以对范围变更请求的描述,以及分析方法等进行培训,即“D.培训范围变更请求”;
2)对培训效果进行验证的方法,可以是“B.安排一次考试,以测验分数”,同时让学员签到,即“A.学员签到表”;
3)对培训效果进行验证的准则应该是批准后的培训方法与策略,即“C.新批准的培训工作方案”。故C是正确答案。
第 41 题
下列有关可行性研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信息系统项目开发的可行性研究要从可能性、效益性和必要性入手
- (B) 可行性研究要遵守科学性和客观性原则
- (C) 信息系统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应对项目采用的技术、所处的环境进行全面的评价
- (D) 项目可行性研究可采用投资估算法、增量净效益法等方法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较难
- 知识点:项目立项管理>可行性研究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可行性研究是一种系统的投资决策的科学分析方法。项目可行性研究是指,在项目投资决策前,通过对项目有关工程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条件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对各种可能的技术方案进行比较论证,并对投资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预测和分析,以考察项目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通用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和盈利性,以及建设的可能性和可行性,继而确定项目投资建设是否可行的科学分析方法。
信息系统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就是从技术、经济、社会和人员等方面的条件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对可能的技术方案进行论证,最终确定整个项目是否可行。
由此可知,“C.信息系统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应对项目采用的技术、所处的环境进行全面的评价”是不现实的,也是在立项前期不可能实现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第 42 题
某项目预计费用现值是1000万元人民币,效益现值是980万元人民币。如果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法”,可得出结论( )。
- (A) 不可投资
- (B) 可投资
- (C) 不能判断
- (D) 费用效益分析法不适合项目论证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立项管理>详细可行性研究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费用效益分析法是对经济活动方案的得失、优劣进行评价、比较以供合理决策的一种经济数量分析方法。这种方法较多地用于工程建设的项目评价中。费用效益分析还被当作一种特殊形式的经济系统分析。因为它所比较的费用与效益都是作为与该经济活动的目标相关的后果而从社会的观点来考虑的,分析本身也是为了提供建议和帮助决策。
费用效益分析法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费用效益分析着重于费用与效益两方面的分别计量与相互比较。但它与财务会计核算不同,不是从企业观点而是从社会观点来计量的;不是只分析直接的效益与费用,而是分析包括间接的效益与费用在内的全部的效益与费用;不限于货币收支的比较,还包括不能用货币反映甚至较难数量化的一些效益与费用的比较;不是考虑过去实际发生的效益与费用,而是预期决策后与行动方案选择有关的未来的效益与费用。
原则上,费用的计量应与稀缺资源的有效使用相符合,效益的计量应与政策的发展目标相符合。具体说来,一个方案或项目的费用包括基本费用(投资费用和经营费用)、辅助费用(为充分发挥效益而产生的有关费用)、无形费用(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引起的经济损失和社会代价);一个方案或项目的效益相应地也包括基本效益(能直接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派生效益(有关派生活动所增加的收入)、无形效益(增进国家安全、减少生命死亡、美化风景等社会效益)。
在计量中为了使不同时期的费用与效益能在同一基础上加总和比较,还需把未来时期的费用与效益通过贴现、回扣换算成为基年现值。贴现率(或回扣率)的确定,要参考利息率和根据决策者的意见。在计量的基础上比较费用与效益,可以计算它们的现值之间的差额,看其净效益(总效益减总费用)现值的大小;也可以计算它们的现值之间的比率,或者表现为总效益对总费用之比,一般要求大于1,或者表现为总费用对总效益之比,一般要求小于1,这两种表现方法互为倒数。
假定投资费用I于基年一次支出,经营费用O在使用期间逐年支出,辅助费用已从基本效益中扣除,派生效益已加于基本效益,构成各年的效益B,无形费用与无形效益均从略,这时比较费用与效益的计算公式有:
(本题目中没有给出投资额I,并直接给出了现值所以不用考虑贴现率d,也没有不同年度的划分。)
式中d为以百分比表示的贴现率;n为使用期的最后年度;B N为净效益的现值。如把改写为D i(i=1,2,…n),则上式简化为:
同理,有总效益对总费用比率的计算公式:
或总费用对总效益比率的计算公式:
本题目中条件非常简单,故直接用效益费用比率法可得:980/1000=0.98<1,故该项目不可投资。可见A是正确的。
第 43 题
以下关于招投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采购单位可直接从已有的供应商管理库中抽取若干供应商作为竞标者
- (B) 采购文件是竞标方准备
- (C) 采用加权系统对供方进行定性分析,可减少招投标活动中人为偏见带来的影响
- (D) 对于关键性采购物,可采用多渠道采购以规避风险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采购管理>招投标法、合同法与索赔管理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供应商的选择:一些企业和项目执行组织建立了供应商管理体系,该体系中保留有供应商名单,可以直接从该系统中获取相关供应商的信息。这些能够提供标书、建议或报价的供应商称为竞标者。供应商清单中记录了卖方过去的相关经验和其他特点。一些组织会维护一个优选供应商清单,只包含由某种资格审查方法选择出来的卖主。
由此可知“A.采购单位可直接从已有的供应商管理库中抽取若干供应商作为竞标者”是正确的。
采购文件用于向可能的供应商征集建议书。标书、估价单或报价单等术语一般用在确定基于价格选择供应商的情形。而当技术和方法作为重要因素考虑时才使用“建议书”。不过这些术语在实践中经常互换使用,所以应该注意不要根据字面的意思妄加猜测。不同采购文件的通用名称包括:投标邀请函/邀标书、请求建议书,请求报价单,招标公告,磋商邀请函和合同方回函等。
最常见的两种采购文件是请求建议书(RFP)和请求报价单(RFQ)。请求建议书是一种拥有征求潜在供应商建议的文件。请求报价单(RFQ)是一种依据价格选择供应商时用于征求潜在供应商报价的文件。一般项目执行组织多在涉及简单产品的招标中使用RFQ。由此可知采购文件是由招标方准备的,而不是由竞标方准备的。故“B.采购文件是竞标方准备”是错误的。
选择供方时可使用下列方法:
1)加权系统
加权系统是对定性数据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以减少在渠道选择中人为偏见带来的影响。这种方法包括:
· 对每一个评价标准项设定一个权重;
· 对潜在卖方针对每项评价标准打分;
· 将各项权重和分数相乘;
· 将所有乘积求和得到卖方的总分。
因此,加权系统属于定量分析的一种,从严格意义上来讲C选项的叙述不完全正确。但从数学理论上讲,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因此该选项在一般意义上不存在严重的错误。
2)独立估算
对于很多采购项,采购组织能够对其成本进行独立的估算以检查建议的价格。如果报价与估算成本有较大差异则可能表明合同工作说明书不适当,或者潜在卖方误解或者没能完全理解和答复合同工作说明书。独立估算常被称为“应该花费”估算。
3)筛选系统
筛选系统包括为一个或多个评价标准建立最低性能要求,实际筛选操作中也可能同时采用加权系统和独立估算。如:一个项目中可能会要求潜在卖主提议一个满足特定资格的项目经理,然后再开始考虑建议书的后续工作。
4)合同谈判
合同谈判澄清双方对合同的结构和要求的理解,以确保在双方合同签订前能达成一致意见。最终的合同文本应反映新有达成的协议。合同条目应涵盖责任和授权、使用的条教和法律、技术和业务管理方案、所有权、合同融资、技术解决方案、总体进度表和价格。合同谈判过程以买卖双方签署文件(如合同)为结束标志。最终合同可能是买方和卖方讨价还价的结果。
可见“C.采用加权系统对供方进行定性分析,可减少招投标活动中人为偏见带来的影响”是正确的。
关键性采购物:
建议书通常分为技术(方案)和商业(价格)两部分,这两部分会独立评估。某些情况下还需要加入管理部分加以评估。对于那些关键性采购物应采用多渠道以规避风险(如:与送货进度和质量要求相关的风险)。对于多渠道采购需要考虑其潜在的更高成本,包括可能的数量折扣损失。
对于重要采购项,这一过程或招标和评标过程可能要重复多次。合格卖方的清单将根据初步的建议做出选择,然后,更详细的评估根据更详细和全面的建议而开展。
因此,“D.对于关键性采购物,可采用多渠道采购以规避风险故”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对于本题,选项B明显错误,选项C严格意义上讲存在错误。 B的错误性质强于C的错误性质。选项B和C都满足题干的要求,B满足程度高,C满足程度相对较低。
第 44 题
以下关于项目目标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 (A) 项目目标就是所能交付的成果或服务的期望效果
- (B) 项目目标应分解到相关岗位
- (C) 项目目标应是可测量的
- (D) 项目是一个多目标系统,各目标在不同阶段要给予同样重视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管理基础知识>项目与项目管理的概念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任何一个项目,不论是建筑业、国防系统的复杂项目,还是IT项目、个人或团体的一次性的大小项目或活动,项目一经确定投资实施,必定要产生一个项目的目标,而且这个目标是经过仔细分析得出的,是一个清晰的目标,尽管对于项目的不同利益方,如客户方、承包商或其他相关厂商又有不同目标和把握的重点,但其最终结果是实现项目整体的目标。项目目标就是实施项目所要达到的期望结果,即项目所能交付的成果或服务。即“A.项目目标就是所能交付的成果或服务的期望效果”是正确的。
项目目标具有如下特性:
(1)项目目标的多目标性
对于一个项目而言,项目目标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多目标系统,希望通过一个项目的实施,实现一系列的目标,满足多方面的需求。但很多时候不同的目标之间是相互冲突的,实施项目的过程就是多个目标协调的过程,有同一层次不同目标的协调,不同层次总项目目标与子目标的协调,项目目标与组织战略的协调等。
(2)项目目标的优先性
项目是一个多目标的系统,不同目标可能在项目管理不同阶段根据不同需要,其重要性也不一样。如,在项目的启动阶段,技术性能可能给予过多关注,在实施阶段成本将会成为重点,而时间进度往往是在验收时给予高度的重视。而对于不同的项目,关注的重点也不一样,如单纯的软件研发项目,将更多的关注技术指标和软件质量。
由此可知,“D.项目是一个多目标系统,各目标在不同阶段要给予同样重视”是不正确的。
(3)项目目标具有层次性
项目目标的层次性是指对项目目标的描述需要有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层次结构。即一个项目目标既有最高层的战略目标,又有较低层次的具体目标。通常是把明确定义的项目目标按其意义和内容表示为一个递进层次结构,而且越较低层次的目标应该描述越清晰具体,并应分解到相关岗位。即“B.项目目标应分解到相关岗位”是正确的。
项目目标的SMART原则:
S(Specific)——明确性
M(Measurable)——可衡量性
A(Attainable)——可接受性
R(Relevant)——实际性
T(Time-based)——时限性
即“C.项目目标应是可测量的”是正确的。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第 45 题
项目进行过程中,客户要求进度提前,围绕整体变更管理,项目经理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 (A) 进度变更和整体变更应一步到位,不要反复迭代
- (B) 进度变更对成本、人力资源的影响,可在变更实施时再进行评价
- (C) 先要求提出变更申请,走进度变更流程,然后根据变更后的新基线再进行相关的成本、人力资源等的变更
- (D) 只要变更内容正确,即可执行变更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项目整体管理>整体变更控制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综合变更控制过程在整个项目过程中贯彻始终,并且应用于项目的各个阶段。由于范围说明书、项目管理计划和其他项目可交付物必须持续不断地管理变更,或是拒绝变更或是批准变更。被批准的变更将被并入一个修订后的项目部分。可见 “A.进度变更和整体变更应一步到位,不要反复迭代”是错误的。
变更控制流程:
· 提出书面变更申请;
· 识别需要发生的变更,进度变更通常会影响成本、风险、质量和人员配置等,要对变更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确定好应对措施;
· 变更控制委员会审核变更申请,识别变更的可行性;
· 批准变更申请;
· 实施变更申请,控制并基于已批准的变更更新范围、成本、预算、进度和质量需求;
· 验证,基于质量报告控制项目质量使其符合标准;
· 归档,维护一个及时、精确的关于项目产品及其相关文档的信息库,直至项目完成。
由此可见“D.只要变更内容正确,即可执行变更”是不对的,要走完整的变更申请审批流程,“B.进度变更对成本、人力资源的影响,可在变更实施时再进行评价”是不对的, 但“C.先要求提出变更申请,走进度变更流程,然后根据变更后的新基线再进行相关的成本、人力资源等的变更”是正确的。
第 46 题
当信息系统集成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后,一般不使用( )对项目进行监督和控制。
- (A) 挣值管理方法
- (B) 收益分析方法
- (C)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 (D) 专家判断方法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整体管理>监督和控制项目工作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挣值管理方法是监督和控制项目工作的工具和技术之一,指的是测量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绩效。挣值管理方法也提供了一种基于以往绩效来预测未来绩效的手段。
挣值管理(Earned Value Management)是一种综合了范围、时间、成本绩效测量的方法,通过与计划完成的工作量、实际挣得的收益、实际的成本进行比较,可以确定成本、进度是否按计划执行。
挣值管理可以在项目某一特定时间点上,从达到范围、时间和成本三项目标上,评价项目所处的状态。状态报告中将项目计划作为基准衡量已经完成多少工作?花费了多少时间,是否延迟?花费了多少成本,是否超出?一般使用挣值分析方法进行衡量。
收益分析指的是对项目的直接收益、间接收益以及其他方面的收益进行分析。一般用于项目可行性研究,或项目组合管理中。可见收益分析方法一般不用于对项目进行监督和控制。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是组织内可用的系统化的标准自动化工具集。它是制定项目章程、制定项目范围说明书(初步)、制定项目管理计划、指导和管理项目执行、监督和控制项目工作、控制变更、管理项目收尾等的重要工具。
专家判断方法指判定意见由任何具有专门知识或受过专门培训的团体或个人来提供。
专家判断法是制定项目章程、制定项目范围说明书(初步)、制定项目管理计划、监督和控制项目工作、控制变更、管里项目收尾的工具和技术;也是制订详细的范围说明书、工作分解结构和范围管理计划、范围计划编制、活动定义、活动资源估算、活动历时估算的工具和技术;也是成本估算、风险定性定量分析、采购计划编制、风险评估的重要工具与技术。
所以,当信息系统集成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后,一般不使用收益分析方法对项目进行监督和控制。故B是正确答案。
第 47 题
在制定集成项目的质量计划时,如某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则应对这样的过程实施确认,而确认方法至关重要。( )不属于过程能力确认方法。
- (A) 设备的认可
- (B) 人员资格的鉴定
- (C) 与过程相关的方法和程序的确定
- (D) 资金的确定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质量管理>项目质量管理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任何项目可能存在某些过程质量不易或不能通过其后的检验或试验而得到充分验证的过程(工序),即特殊过程。不同的行业都能找到自己所具有的特殊过程。这种特殊过程加工的产品质量不能完全依靠检验来验证,需要进行连续的参数监控,以确保过程质量的稳定。在ISO9000标准3.4.1条款的“注3”中做出了如下定义: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时,组织应对任何这样的过程实施确认。而确认方法至关重要,特殊过程质量控制的基本准则有3点:
1)过程控制的严格程度应视产品类型、用途、用户要求和生产条件等情况而有所区别,应依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控制手段;
2)特殊过程必须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任何过程环节都应处于受控状态;
3)根据过程特点,加强过程方法试验验证,及时总结最佳过程控制参数,列入过程规程并对过程参数进行连续控制。
特殊过程的控制主要由以下步骤组成:
(1)制订制度,落实责任
应制定切合企业实际的控制点管理制度,明确控制点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分工,规定日常工作程序和检查、验收、考核办法。
参与控制点日常工作的人员主要有:操作者、巡回检验员、维修员、质量管理员,他们应作如下分工并建立岗位责任制。
a)操作者——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和本过程质量控制方法,并且取得一定资格;明确质量特性技术要求和控制目标;正确测量、自检、自分、自做标记并按规定填写原始记录和控制图表;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点检;根据过程质量波动规律,及时进行自我调节控制;发现过程异常,迅速向质管人员报告,请有关部门采取纠正措施。
b)巡检员——按检验指导书对控制点进行重点检查,将检查结果及时告知操作者,当好操作者质量自控的参谋并作好检查记录;监督检查操作者是否遵守设计纪律和过程控制要求,配合做好“三自一控”活动,及时向操作者及其领导反馈过程异常的信息并向高层报告重要质量信息。
c)维修员——按规定定期对控制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督促检查设备点检活动;根据点检信息,及时对设备进行检修和调整,并做好设备维修记录。
d)质量管理员——做好控制点的现场督促、检查和指导;建立控制点质量信息渠道,定期利用原始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将质量异常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研究纠正措施;收发记录表格和控制图表;对各类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参与对控制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资格认证;参加对控制点的验收和日常检查,负责定期测定控制点过程能力;负责对异常质量波动的分析和研究纠正措施;参加过程质量审核。
(2)建立控制点和复核
应按照过程质量控制计划进行控制点的建立活动。应由质管部门对全体有关人员进行控制点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培训,每建立一个控制点都要由设计部门召集有关人员交底并落实各人的工作任务。建点初期必须认真组织复核,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和完善。
(3)信息反馈和处理
质量员应及时收集、汇总,并进行统计分析,作为指导这些过程的重要依据。对突发性异常质量信息,应建立高效的信息传递渠道,以便及时做出反应使控制点保持受控。
(4)检查和考核
为使控制点活动保持正常,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是十分必要的。检查可按内部控制点管理制度的规定执行。每次检查均应有记录并作为考核的依据。
(5)控制方法的改进
控制点是过程质量审核的主要对象。通过审核可以寻求改进控制方法的途径,任何改变都必须认真验证,按规定程序由设计部门将修改后的内容纳入质量控制文件。
可见“A.设备的认可”、“B.人员资格的鉴定”、“C.与过程相关的方法和程序的确定”都属于过程能力确认的常用方法。故“D.资金的确定”是正确答案。
第 48 题
在质量审计时,审计小组发现如下事实:一批计算机数量为50台的进货合同,在检验时抽检了其中8台计算机,发现2台不合格。该检验员把这2台抽出,其余48台放行,并已发放到施工现场。审计员的下列行为,恰当的是( )。
- (A) 判定检验过程没问题
- (B) 判定检验过程存在问题,并要求检验员对50台电脑全检
- (C) 判定检验过程存在问题,先下令停止使用其余电脑,并给检验部门下发纠正措施通知单
- (D) 判定检验过程存在问题,并要求检验员分析原因,下令改进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质量管理>项目质量管理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由上题的分析内容可知,审计人员的核心工作包括:
1)做好控制点的现场督促、检查和指导;
2)建立控制点质量信息渠道,定期利用原始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将质量异常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研究纠正措施;
3)收发记录表格和控制图表;
4)对各类人员进行现场指导;
5)参与对控制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资格认证;
6)参加对控制点的验收和日常检查,负责定期测定控制点过程能力;
7)负责对异常质量波动的分析和研究纠正措施;
8)参加过程质量审核。
由此可归纳出“C.判定检验过程存在问题,先下令停止使用其余电脑,并给检验部门下发纠正措施通知单”是审计入员的正确做法。
第 49 题
某OA系统处于试运行阶段,用户反映不能登录,承建方现场工程师需要对导致该问题的各种原因进行系统分析,使用( )工具比较合适。
- (A) 散点图
- (B) 因果图
- (C) 帕累托图
- (D) 统计抽样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项目质量管理>因果图、石川图、鱼骨图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上述4个图都可用于项目质量控制,但其适用范围却各不相同。
散点图:在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关系方面非常有用。有相互关联可以帮助分析产生某个问题的原因。下图是一个散点图的例子。在这一具体的散点图中,空气湿度与每小时出现的差错之间存在正向上倾斜的关系,湿度大与差错数多相对应;反之亦然。相反,负向下倾斜的关系就意味着当一种变量变小时,另一种变量增大;反之亦然。
两种变量之间的相互关联性越大,图中的点越不分散。点趋向集中于一条直线附近。相反的,如果两种变量间很少或没有相关性,那么点将完全散布开来。本例中,湿度和差错间的关联湿度性显得很强,因为点分布在一条虚拟直线附近。图9.11 散点图
因果图:因果图(又叫因果分析图、石川图或鱼刺图)直观地反映了影响项目的各种潜在原因或结果及其构成因素同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之间的关系。下是一个简单的因果图。
因果图法是全世界广泛采用的一项技术。该技术首先确定结果(质量问题),然后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每个刺都代表着可能的差错原因,用于查明质量问题可能所在和设立相应检验点。它可以帮助项目组事先估计可能会发生哪些质量向题,然后制定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五大方面:人、机器、原材料、方法和环境,即4M1E因素,所以可预先将这五个因素列入原因虚线的小方框中,然后把各种原因,从大到小,从粗到细分解,直到能够采取措施消除这些原因时为止。图9.8 应用在项目管理问题解决中的因果图
帕累托图:Parato图来自于帕累托定律,该定律认为绝大多数的问题或缺陷产生于相对有限的起因。就是常说的80/20定律,即20%的原因造成80%的向题。
Parato图又叫排列图,是一种柱状图,按事件发生的频率排序而成,它显示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缺陷数量或不一致的排列顺序,是找出影响项目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的方法。只有找出影响项目质量的主要因素,才能有的放矢,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下图就是Parato图的一个示例,图中的曲线即为曲线,说明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实施失败的各种原因。其中,各影响因素的排列顺序用于指导纠正措施,即项目组应该首先解决引起更多缺陷的问题。图9.6 IT系统实施失败的原因的Pareto图分析
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通常分为以下三类:A类为累计百分数在70%~80%范围内的因素,它是主要的影响因素。B类是除A之外的累计百分数在80%~90%范围内的因素,是次要因素。C类为除A、B两类外百分比在90%~100%范围的因素。因此Pareto图法又叫ABC分析图法。
统计抽样:是对选取样本总体的一部分进行检查。统计抽样的作用在于:
1)通过科学地确定样本规模,避免判断抽样法中样本过多或过少的现象;
2)采用随机原则进行样本选择,减少了人为的偏见;
3)审计入员能够将抽样风险数量化,并加以控制;
4)运用概率统计理论对样本结果进行评价推断总体特征,所得出的审计结论具有科学的依据。
可见本题中要对导致该问题的各种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应使用“B.因果图”。
第 50 题
( )不属于大型项目控制的三要素。
- (A) 项目绩效跟踪
- (B) 质量改进
- (C) 外部变更请求
- (D) 变更控制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较难
- 知识点:组织级项目管理与大型项目管理>大型及复杂项目管理实施与控制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大型及复杂项目的控制过程有3个重要的因素:项目绩效跟踪、外部变更请求、变更控制。
项目绩效是实时反映项目真实状态的重要保证。为了在大型及复杂项目中可以真实而准确地获得项目的真实状态,必须在整个项目组织内部约定统一的绩效报告模板、信息定义和表现形式、信息采集方法和渠道。然后通过定义的信息汇报结构发送、收集、整理、分析和报告。
一个项目在进行当中,项目目标发生变化导致产生变更请求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但是,是否建立一个稳定和受控的机制来处理和跟踪变更请求就从根本上避免了由此导致的项目混乱。建立一个正式的变更请求受理机制,可以使变更发起者在预定义的框架下较仔细而完整地提出变更要求,而不是一种随意的行为;可以使变更发起者意识到这是一个变更的要求,这是一个改变原来承诺的要求:可以使变更请求处于受控状态,而不至于被丢失或忽略。
由外部变更和内部偏差所引起的变更必须遵循变更控制流程作用于项目。大型项目中,由于涉及到多方的共同协调,对变更需要统一的控制,否则会直接导致项目执行中的大量混乱。变更控制流程大多数是类似的,一般会经过:提出变更申请,评估变更,实施变更,验证变更实施结果等几个阶段。在项目当中存在一个变更控制委员会(Change Control Board)作为变更控制的管理机构。大型项目中,变更控制委员会往往是项目的最高控制机构之一。
可见“B. 质量改进”不属于大型项目控制的三要素。
第 51 题
在大项目管理中,往往要在项目各阶段进行项目范围确认。有关范围确认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应由项目管理办公室组织项目经理、市场代表进行范围确认
- (B) 应由项目管理办公室组织客户代表等项目干系人进行范围确认
- (C) 软件的回归测试是质量管理范围内的内容,与范围确认关系不大
- (D) 范围确认就是对交付的实物进行认可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组织级项目管理与大型项目管理>大型及复杂项目管理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项目范围确认是指项目干系人对项目范围对正式承认,但实际上项目范围确认是贯穿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从开始项目管理组织确认WBS的具体内容,到项目各个阶段的交付物检验,直至最后项目收尾文档验收,甚至是最后项目评价的总结。即“D.范围确认就是对交付的实物进行认可”是不完整的。
确认的可交付物是那些已经被完全或部分完成的部分,并且是指导和管理项目执行过程的输出结果,是项目或项目某阶段的部分或全部的交付成果,当然也可能是客户或上层管理比较关注的里程碑事件完成结果。
对于项目经理或项目管理人员来说,可以通过“检查”来实现范围的确认。检查包括测量、测试、检验等活动以判断结果是否满足项目干系人的要求和期望,检查也可被称为审查、产品评审和走查等。在某些应用领域,这些不同的词有它自己的使用范围和特定的含义。可见“C.软件的回归测试是质量管理范围内的内容,与范围确认关系不大”的说法是错误的。
在大项目管理中进行项目范围确认时,项目管理组织(项目管理办公室)必须向客户方出示能够明确说明项目(或项目阶段)成果的文件,如项目管理文件(计划、控制、沟通等)、技术需求确认说明书、技术文件、竣工图纸等。当然,提交的验收文件应该是客户已经认可了这个项目产品或某个阶段的文件,他们必须为完成这项工作准备条件,做出努力。像这种验收可能是有条件的,尤其是在一个阶段结束的时候。范围确认完成时,同时应当对确认中调整的WBS及WBS字典进行更新。由此可知“A.应由项目管理办公室组织项目经理、市场代表进行范围确认”是不行的,而应该是“B.应由项目管理办公室组织客户代表等项目干系人进行范围确认”。
故B是正确答案。
第 52 题
软件测试工具也是测试设备的一种。以下关于软件测试工具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所有软件测试工具在正常使用过程中都应定期确认
- (B) 所有的软件测试工具都应送国家权威部门定期校准
- (C) 软件测试工具可以采用验证或保持其适用性的配置管理来确认
- (D) 新购买的软件测试工具在初次使用时可不对其进行校准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基础>软件测试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题目考查的是软件测试工具的验证与确认问题。
设备验证的目的是通过验证活动证明某工具、设备在未来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况下能够连续、稳定地满足项目需要,通过文字性的依据、试验数据等证明被验证的设备符合要求,并能满足项目需要。
在GB/T19001-2000标准中,对测量设备要求“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或检定”。在质量管理过程中,要求测量设备(以下称计量器具)使用前都进行校准,使用中再周期校准。一个企业外购新的完好的计量器具,如果本企业不能校准,先要送计量检定机构校准,然后才能使用。对于非强检计量器具,这是不必要的。
1)使用前需要的校准
该标准中,还规定“计算机软件用于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时,应确认其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确认应在初次使用前进行”。同样,企业专用的自制的测量装置在初次使用前应进行校准并确认。即“D.新购买的软件测试工具在初次使用时可不对其进行校准”是错误的,且“A.所有软件测试工具在正常使用过程中都应定期确认”也是不适用的。
2)使用前不需要的校准
《计量法》第15条规定:制造、修理计量器具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对制造、修理的计量器具进行检定,保证产品计量性能合格,并对合格产品出具产品合格证。具有《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的企业,生产的计量器具具有“CMC”标志,其产品合格证即检定合格证。企业外购新的非强检的计量器具,在合格供应商采购,按采购产品验证的要求,验证其合格证,检查包装的完整性、外观的完好性、动作的合理性,如果计量器具工作正常,满足规定的要求,就可验收使用,而不必再送当地计量机构检定。
1999年三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根据国务院的意见,做出“关于企业使用的非强检计量器具由企业依法自主管理的公告”,对于检定周期和检定方式都由企业本着科学、经济、和量值准确的原则自行确定。
可见“B.所有的软件测试工具都应送国家权威部门定期校准”是不对的。
对于软件测试工具可以采用验证或保持其适用性的配置管理来确认,即C是正确的。
第 53 题
关于项目管理办公室对多项目的管理,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A) 使用项目管理系统可强化对各项目的监控
- (B) 出于成本考虑,一般不对单个项目建立独立的一套过程规范
- (C) 项目管理办公室不仅要对各项目实施有效监控,还要负责对各项目进行专业指导
- (D) 为了不对各个项目的实施造成影响,项目管理办公室一般不对各项目进行资源平衡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组织级项目管理与大型项目管理>项目组合管理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项目管理办公室(Project Management Office,PMO)的职能总体来说其主要的功能和作用可以分为两大类:日常性职能和战略性职能。其中战略性职能包括:项目组合管理&提高组织项目管理能力,具体如下:
1)建立组织内项目管理的支撑环境
一个项目在执行当中从组织层面最容易获得的支持就是来自组织所建立的统一的支撑环境,其内容包括:统一的项目实施流程(可见“B.出于成本考虑,一般不对单个项目建立独立的一套过程规范”是正确的),项目过程实施指南和文档模板,项目管理工具,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等。即“A.使用项目管理系统可强化对各项目的监控”是正确的。
2)培养项目管理人员
项目管理办公室担负培养专业项目管理人员的职责,并在组织内部形成统一的项目管理语言,会大大改善项目的实施环境,提高项目的协作效率。
3)提供项目管理的指导和咨询
在遇到困难时候,来自于组织层面的专业指导会使一线人员感到极大的支持,而不仅是孤军奋战。同时这种指导也会大大加强和促进组织内部有效经验的传播和共享。即“C.项目管理办公室不仅要对各项目实施有效监控,还要负责对各项目进行专业指导”是正确的。
4)组织内的多项目管理和监控
一个组织往往同时进行许多项目,项目管理办公室就承担了统一收集和汇总这些项目的信息和绩效,并对组织高层或其他需要这些信息的部门或组织进行报告。同时这些信息也帮助组织进行判断,该项目是否运行在正确的轨迹上。
5)项目组合管理
项目组合管理包括如下两个任务:将组织战略和项目关联;项目选择和优先级排定。
项目组合管理最主要的活动就是进行项目组合的选择。项目组合的选择可能涉及到公司的最高决策,所以是放在项目管理办公室还是由组织的高层作最后的决策可根据组织的规模和性质有所不同。但是一般来说,至少提供决策所需信息由项目管理办公室来负责,最后的决策则必须有来自组织高层的批准。项目选择的过程包括识别机会;评估组织的适配性;分析成本、收益和风险,以及规划和选择一个组合。组合管理所关心的是适配、效用和平衡。如果有效地予以实施,组合管理将确保人员和资源的最佳使用。可见“D.为了不对各个项目的实施造成影响,项目管理办公室一般不对各项目进行资源平衡”是错误的。
6)提高组织的项目管理能力
一个组织的项目管理能力直接关联到组织战略目标是否可以有效地实施。这一过程一方面是通过项目管理办公室所承担的日常性职能来贯彻和体现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把项目管理能力变成一种可持久性体现的、而不依赖于个人行为的组织行为。
故D是正确答案。
第 54 题
某企业目前有15个运维服务合同正在执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企业采取的正确做法应包括( )。
①建立一个服务台统一接受客户的服务请求;②设立一个运维服务部门对15个项目进行统一管理;③建立相同的目标确保各项目都能提供高质量的服务;④建立一套统一的知识库
- (A) ①②③
- (B) ②③④
- (C) ①③④
- (D) ①②④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系统服务管理>IT服务管理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根据上题分析所述,一个组织同时进行多个项目时,项目管理办公室应承担统一收集和汇总这些项目的信息和绩效,并对组织高层或其他需要这些信息的部门或组织进行报告的任务。同时这些信息也帮助组织进行判断,该项目是否运行在正确的轨迹上。
故“①建立一个服务台统一接受客户的服务请求;②设立一个运维服务部门对15个项目进行统一管理;④建立一套统一的知识库”都是可取的。而“③建立相同的目标确保各项目都能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过于绝对,不一定是适宜的。因为不同项目其目标、范围、进度、成本、质量等基准是不一定相同的。故D是正确答案。
第 55 题
以下最适合使用贴现现金流绩效评估方法进行评估的投资项目是( )。
- (A) 更新设备
- (B) 新技术应用
- (C) 开发新产品
- (D) 拓展新市场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组织级项目管理与大型项目管理>项目绩效考核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企业在资本预算事务中采用哪种资本预算方法与资本预算项目类型有关。资本预算项目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成本减少,如设备更新。
(2)现有产品扩大规模。
(3)新产品开发、新业务及新市场拓展。
贴现现金流方法应用的重要程度依上述顺序递减,因为贴现现金流方法尽管理论上科学,但其实际价值取决于未来现金流预测的可靠性。在这三类项目中,成本减少类项目的未来现金流预测相对准确,因为有较多的关于设备、成本的数据及经验可供借鉴,采用贴现现金流法比较可靠。第三类项目的现金流最难预测,因为公司对这类项目没经验,未来不确定性程度高,现金流预测的可靠性程度低。尽管贴现现金流法的运用越来普遍,但是具体采用哪种资本预算方法仍要视项目规模大小以及做出决策的是公司哪个部门等因素而定。
由此可见“A.更新设备”是最适合使用贴现现金流绩效评估方法的项目。
第 56 题
下表为一个即将投产项目的计划收益表,经计算,该项目的投资回收期是( ) 。
- (A) 4.30
- (B) 5.73
- (C) 4.73
- (D) 5.30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立项管理>详细可行性研究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由静态投资回收期(Pt)计算公式可知,
Pt=[累计净现金流量开始出现正值的年份数]-1+[上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的绝对值/当年净现金流量]
将本题中数据代入公式,可得Pt=6-1+26/35.5=5.73。
故B是正确答案。
第 57 题
按照采购控制程序的规定,在采购合同招标前,由项目部提交采购项目的工作说明书(SOW)。某项目按计划要采购一批笔记本电脑,项目经理给采购部提交了采购文件,主要内容有数量、配置、性能和交货日期。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 项目经理提交的采购文件不是SOW
- (B) 该采购文件是SOW,如果符合文件规定和流程,采购部可接受
- (C) 只要是项目经理给的采购文件,采购部就可以接受
- (D) 只有在项目外包时才有采购工作说明书,物品采购可以不产生SOW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采购管理>项目采购管理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采购文件是卖方准备采购文件中描述的原材料、产品、货物或服务的表述的基础。
工作说明书应详细地规定采购项目,其详细的程度会因项目的性质、买方需求、预期的合同的格式不同而异。工作说明书描述了由卖方供应的产品和服务。说明书中包括的信息可以包括规格说明书、期望数量、质量等级、绩效数据、有效期、工作地点和其他的需求。
工作说明书应该描述清晰、完整和简洁。它应该包含任何必需的附带服务的描述,比如绩效报告或者项目完成后对采购物的支持。如:对于一个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工作说明书不仅包括系统的功能说明,还包括对于培训和后续升级服务的要求。在某些应用领域,工作说明书有一些特定的内容和格式要求。每一个采购项都需要一份独立的工作说明书,不过多个产品或服务可以组合成一个采购项,只用一个单独的工作说明书来描述。
在采购流程中,工作说明书可能需要不断地修订直至其成为一个已签合同的部分。如:一个潜在的卖主可能会建议一个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或者成本更低的产品。
本题目中,按计划要采购一批笔记本电脑,项目经理给采购部提交的采购文件,包括了数量、配置、性能和交货日期。它是SOW,如果符合文件规定和流程,采购部可接受,即B是正确的,“A.项目经理提交的采购文件不是SOW”是错误的,“C.只要是项目经理给的采购文件,采购部就可以接受”明显不完善。
采购是从项目外部获得产品和服务的完整的购买过程。在企业和政府大部分领域都称为采购,有些领域称为“购买”。在信息系统集成行业,普遍将项目所需产品或服务资源采购称为“外包”。不论是何种称谓,基本过程是一致的。
采购是一个涉及具有不同目标的双方(或多方)的过程,各方在一定市场条件下相互影响和制约。通过流程化和标准化的采购管理和运作,运用高效、合理活动可以达到降低成本、增加公司利润的作用。故不是“只有在项目外包时才有采购工作说明书,物品采购可以不产生SOW”。所以D是错误的。
第 58 题
某集成企业把部分集成项目分包出去,准备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竞争性谈判的结果主要依据供应商的综合实力确定
- (B) 应先确立一个标准,然后按照标准进行竞争性谈判
- (C) 可先从合格供应商数据库中筛选供应商,再进行竞争性谈判
- (D) 进行竞争性谈判时,选择供应商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采购管理>招投标法、合同法与索赔管理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三十八条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采购的,应当遵循下列程序:
(一)成立谈判小组。谈判小组由采购人的代表和有关专家共三人以上的单数组成,其中专家的人数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
(二)制定谈判文件。谈判文件应当明确谈判程序、谈判内容、合同草案的条款以及评定成交的标准等事项。(可见“D.进行竞争性谈判时,选择供应商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是正确的。)
(三)确定邀请参加谈判的供应商名单。谈判小组从符合相应资格条件的供应商名单中确定不少于三家的供应商参加谈判,并向其提供谈判文件。(可见“C.可先从合格供应商数据库中筛选供应商,再进行竞争性谈判”是正确的。)
(四)谈判。谈判小组所有成员集中与单一供应商分别进行谈判。在谈判中,谈判的任何一方不得透露与谈判有关的其他供应商的技术资料、价格和其他信息。谈判文件有实质性变动的,谈判小组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参加谈判的供应商。(可见“B.应先确立一个标准,然后按照标准进行竞争性谈判”是对的。)
(五)确定成交供应商。谈判结束后,谈判小组应当要求所有参加谈判的供应商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最后报价,采购人从谈判小组提出的成交候选人中根据符合采购需求、质量和服务相等且报价最低的原则确定成交供应商,并将结果通知所有参加谈判的未成交的供应商。(可见“A.竞争性谈判的结果主要依据供应商的综合实力确定”是不正确的。)
第 59 题
如何以合适的方法监督供方是项目外包管理的一个重点,以下监控方式正确的是( ) 。
- (A) 由项目监理来监督,委托方不用过问
- (B) 所有项目成果都必须测试
- (C) 所有过程和产品监控须由委托方人员来执行
- (D) 与供应商先确定评价的频次和方法,列出日程表,按照计划进行评价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项目采购管理>外包管理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为了使委托者和承包者真正能够从外包中获益,达到双赢的目的,就产生了外包管理,即委托方依据既定的规范,选择合适的承包商、签订合同、监控开发过程和验收最终成果。
外包管理中的具体活动
外包管理可参考一些国外的一些做法,结合具体的实践经验,开展以下一些具体活动:
· 按照文档化的规范定义和规划子合同。
· 按照文档化的规范,根据承包商完成工作的能力选择承包商。
· 把与承包商签署的协议作为管理子合同的基础。
· 评审和批准文档化的承包商软件开发计划。
· 以软件开发计划为标准,跟踪软件开发过程。
· 按照文档化的规范,对承包商的工作陈述、于合同条款、条件以及其他约定进行更改。双方的管理者一起执行定期的状态或协调评审。
· 承包商参与定期技术评审和交流。
· 按照文档化的规范在所选择的里程碑处进行正式评审,评价承包商的软件工程完成情况与结果。
· 软件质量保证组按照文档化的规范监控承包商的软件质量保证活动。
· 按照文档化的规范进行验收测试,定期评价承包商的能力。
可见“D.与供应商先确定评价的频次和方法,列出日程表,按照计划进行评价”是对的。“A.由项目监理来监督,委托方不用过问”,以及“C.所有过程和产品监控须由委托方人员来执行”是达不到外包管理的目标的。“B.所有项目成果都必须测试”控制的是结果不是过程。故D是正确答案。
第 60 题
在一个子系统中增加冗余设计,以增加某信息系统的可靠性。这种做法属于风险应对策略中的( )方法。
- (A) 避免
- (B) 减轻
- (C) 转移
- (D) 接受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风险管理>编制风险应对计划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知识点风险应对策略。
风险应对是一系列过程,它通过开发备用的方法、制定某些措施以提高项目成功的机会,同时降低失败的威胁。应该为每种风险选择一种或几种有效的策略。某些决策工具,如决策树,可以用来选择最合适的应对方法,然后可以采取具体的行动来实现该策略。还应该开发一个备用策略,以防当前的策略变得不太有效、或有某个可以接受的风险发生。另外,我们要为进度和成本进行应急储备。最后,还应该开发一个应急计划,同时包含启动该计划的触发条件。
典型的风险应对方法包括避免、转移、减轻、接受。
· 避免。如:修改项目计划以消除相应的威胁、隔离项目目标免受影响、放宽项目目标(如获得更多的时间、或减少项目范围)。项目早期中出现的一些风险很有可能通过澄清需求,获得相关信息,改良沟通,或获得专家指导而得到解决。
· 转移。风险转移是把把威胁的不利影响以及风险应对的责任转移到第三方的做法。只是转移风险给另外的团队,让他们负责去处理,而并没有解决问题。转移风险责任在处理财务问题方面也许有一定效果,接受所转移风险的人或团队需要得到相应的经济补偿,转移方法包括保险、性能约束、授权和保证。这过程中可能会用到契约,一份成本类的契约可以转移成本风险给买主。如果项目的设计是固定不变的,一份固定价格的契约可以转移风险给卖方。
· 减轻。即通过降低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使之达到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尽早采取行动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比在它已经发生之后去弥补对项目的影响会更好。采用更简单的流程,进行更多的测试,或选择一个更稳定的供应商是风险减轻的方法。当不可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时,风险减轻计划就要注意决定影响严重程度的相关联动环节。举例来说,在一个子系统中增加冗余设计,可以减少由于原系统的失效而带来的影响。即“B.减轻”是正确答案。
· 接受。 采取该策略的原因在于很少可以消除项目的所有风险。采取此项措施表明,已经决定不打算为处置某项风险而改变项目计划,无法找到任何其他应对良策的情况下,或者为应对风险而采取的对策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太高(尤其是当该风险发生的概率很小时),往往采用“接受”这一措始。针对机会或威胁,均可采取该项策略。该策略可分为主动或被动方式。最常见的主动接受风险的方式就是建立应急储备,应对已知或潜在的未知威胁或机会。被动地接受风险则不要求采取任何行动,将其留给项目团队,待风险发生时视情况进行处理。
第 61 题
项目实施过程中,围绕对项目质量的监控、追踪管理,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 )。
- (A) 可采用控制图来对质量进行监控
- (B) 使用挣值分析来对质量进行监控
- (C) 通过分析测试报告来对质量进行监控
- (D) 通过分析施工日志中的施工参数来对质量进行监控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项目质量管理>项目质量管理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通常,在质量管理中广泛应用的直方图、控制图、因果图、排列图、散点图、核对表和趋势分析等,都可以用于项目的质量控制。
控制图:控制图又称为管理图,用于决定一个过程是否稳定或者可执行,是反映生产程序随时间变化而发生的质量变动的状态图形,是对过程结果在时间坐标上的一种图线表示法。它用于确定过程是否“在控制之中”(如:结果中的偏差是因随机变化而产生的?还是异常事件引发的?若是异常事件引发的,就需要确定异常事件的起因并进行纠正)。如果过程是控制范围内的,就不需要对过程进行重新调整。为了进行改进,过程可以改变,但当其在控制之中时不应该进行调整。
控制图是一个演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变量交互的图表。对随机数据的检查指出,控制表显示了增加变量时剧烈变化的值、过程的突变、或者一个渐进的趋势。在实时监视过程输出的情况下,一个控制图可以用于估计是否过程应用的变更符合预想的改进。当一个过程符合可接受的限制条件,这个过程就不需要调整,反之则需要调整。高控制限制条件和低控制限制条件常常设为±3δ(标准偏差)。可见“A.可采用控制图来对质量进行监控”是正确的。
挣值分析:挣值分析是测量绩效最常用的方法。它综合了范围、成本(或资源)和进度计划测量,帮助项目管理团队评价项目绩效。
· 计划值(PV)(Planned Value),是计划在规定时间点之前在活动上花费的获得成本估算部分的总价值。即根据批准认可的进度计划和预算到某一时点应当完成的工作所需投入的资金。这个值对衡量项目进度和费用都是一个基准。一般来说,PV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保持不变,除非预算、计划或合同有变更。如果这些变更影响了工作的进度和费用,经过批准认可,相应的PV基准也应作相应的更改。
· 实际成本(AC)(Actual Cost),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活动内工作发生的成本总额。这项实际成本必须符合为计划值和挣值所做的预算。AC即到某一时点已完成的工作所实际花费或消耗的成本。
· 挣值(EV)(Earned Value),是实际完成工作的预算价值。该值描述的是根据批准认可的预算,到某一时点已经完成的工作应当投入的资金。
最常用的尺度是:
成本偏差CV(Cost Variance)(CV=EV-AC)。CV>0,表明项目实施处于成本节省状态;CV<0,表明项目处于成本超支状态。
进度偏差SV(Schedule Variance)(SV=EV-PV)。SV>0,表明项目实施超过计划进度;SV<0,表明项目实施落后于计划进度。
CV和SV这两个值,可以转化为效率指数,反映任何项目的成本与进度计划绩效。
成本绩效指数CPI(Cost Performance Index)(CPI=EV/AC)。CPI>1表示成本节余,实际成本少于计划成本,资金使用效率较高;CPI<1表示成本超支,实际成本多于计划成本,资金使用效率较低。
进度绩效指数SPI(Schedule Performance Index)(SPI=EV/PV)。SPI>1表示进度超前,进度效率高;SPI<1表示进度滞后,进度效率低。可见,挣值分析是测量绩效最常用的方法。“B.使用挣值分析来对质量进行监控”是错误的。
项目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控制是一个诊断和治疗的过程。当产品生产出来以后,要检查产品的规格是否符合需要的标准,并消除任何偏差。要想进行产品的质量控制活动,必须不断地进行计划,测试、记录和分析。如软件开发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测试人员需要针对已经实现的软件组件、构件或系统进行正确性验证测试,整合后的系统性能测试等。书写测试报告和测试统计报告提请质量监督组复审。故“C.通过分析测试报告来对质量进行监控”也是正确的。
项目活动的工作产品属于过程性活动的,如培训、现场布线、设备安装、现场验收,一般采用现场监督与验证的方式完成,可通过分析施工日志中的施工参数来对质量进行监控,即D是正确的。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第 62 题
在集成项目实施中,建设方要求建立项目配置管理。关于配置管理,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 (A) 配置管理适合软件开发过程,集成过程无法建立配置管理
- (B) 配置管理必须要有配置工具,否则无法建立
- (C) 如果没有专用工具,用手工方式也可以进行配置管理
- (D) 配置库中把各设施登记清楚就可以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项目配置管理>项目配置管理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配置管理是PMBOK、IS09000和CMMI中的重要组成元素,它在产品开发的生命周期中,提供了结构化的、有序化的、产品化的管理方法,是项目管理的基础工作。配置管理是通过技术和行政手段对产品及其开发过程和生命周期进行控制、规范的一系列措施和过程。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变更以及相应的返工会对产品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集成项目实施中的控制也同样重要。如果不从配置管理方面加以控制,必将导致严重的后果。故“A.配置管理适合软件开发过程,集成过程无法建立配置管理”是错误的。
配置管理的定义:在PMBOK2004版的“项目整体管理”一章和术语表中对配置管理系统给出了定义和说明。配置管理系统是整个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配置管理系统包括提交建议的变更的过程,评审和批准建议的变更的跟踪系统,为授权和控制变更规定的批准级别,确认批准的变更的方法。在大多数应用领域,配置管理系统包括变更控制系统。配置管理系统也是用于技术和行政指导与监督的一个正式的文档化程序的集合。故“B.配置管理必须要有配置工具,否则无法建立”也是错误的。
配置管理所需的资源:在进行项目配置时首先要制定项目配置管理计划,确定配置管理需使用的资源,要根据项目的规模以及财力,确定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活动工具以及计算机资源(考虑内存、外存、CPU等)。
用于执行“配置管理”过程域的活动的主要工具如下:
· 配置管理工具。
· 数据管理工具。
· 归档和复制工具。
· 数据库程序。
可见“C.如果没有专用工具,用手工方式也可以进行配置管理”是正确的。
配置库:配置库(Configuration Library)也称配置项库(Configuration Item Repository),是配置管理的有力工具。
配置库有三类。
· 开发库(development Library)。存放开发过程中需要保留的各种信息,供开发人员个人专用。库中的信息可能有较为频繁的修改,只要开发库的使用者认为有必要,无需对其做任何限制。因为这通常不会影响到项目的其他部分。
· 受控库(controlled library)。在信息系统开发的某个阶段工作结束时,将工作产品存入或将有关的信息存入,存入的信息包括计算机可读的以及人工可读的文档资料。如:基线库,存入的是经过评审后成为后续工作基准的需求基线、设计基线等。对库内信息的读写和修改加以控制。
· 产品库(Product library)。在开发的信息系统产品完成系统测试之后,作为最终产品存入库内,等待交付用户或现场安装。库内的信息也应加以控制。
作为配置管理的重要手段,上述受控库和产品库的规范化运行能够实现对项目产品配置项的管理。可见“D.配置库中把各设施登记清楚就可以”是错误的。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第 63 题
某软件开发组针对两个相关联但工作环境可能有些差异的系统1(对应“用户1”)和系统2(对应“用户2”)进行配置管理。产品设计阶段的内部设计模块对应如下:
用户1:采用A、B、C、D、E和F模块
用户2:采用A、B、C、D、E、G和H模块
根据配置管理要求,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 (A) 在设计阶段用户1和用户2对应的相同模块的配置项可以合并为一个配置项
- (B) 在设计阶段只需分别建立模块F、G、H的配置项,形成不同的基线
- (C) 在设计阶段就要对两个用户所要求的所有模块分别建立配置项并形成基线
- (D) 在后续开发阶段两个用户所要求的所有模块都要作为不同的分配置进行管理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配置管理>项目配置管理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产品配置是指一个产品在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所产生的各种形式(机器可读或人工可读)和各种版本的文档、计算机程序、部件及数据的集合。该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称为该产品配置中的一个配置项(Configuration Item,CI),每个配置项的主要属性有:名称、标识符、文件状态、版本、作者、日期等。所有配置项都被保存在配置库里,确保不会混淆、丢失。配置项及其历史记录反映了项目产品的演化过程。
置于配置管理之下的工作产品包括将交付给顾客的产品、指定的内部工作产品、采办的产品、工具和其他用于创建和描述这些工作产品的实体。
可见“A.在设计阶段用户1和用户2对应的相同模块的配置项可以合并为一个配置项”也是不对的。
可以在若干层次上执行工作产品的配置管理。“配置项”是配置管理的指定实体,它可以由多个相关的工作产品组成。可以把配置项分解成若干配置元素和配置单元。
本题目中,用户1和用户2有着不同的工作环境,A、B、C、D、E模块相同,其余模块F、G和H是不同的。软件产品必须考虑到这些差异,并且充分地使其满足各个用户的使用要求。如果开发的软件产品是具有一定功能和性能的初始系统,那么最终的产品应满足用户的需求。所以必须认真研究用户的真正需求。为做到这一点,应该是针对两个用户,分别进行产品内部模块设计。即“C.在设计阶段就要对两个用户所要求的所有模块分别建立配置项并形成基线”是正确的。
由于两者的差别不仅表现在一个含有F,另一个含有G和H,而且即使两者的A在逻辑上是同一个内容,但在物理上仍然可能因两类用户需求的不同而有差异,如两个A分别以不同的媒体出现。为实现这两种不同的软件配置,在实际工作中,完全可以将各个配置项分别开发出来,再根据需要,组合成针对不同用户需求的不同产品,如右图所示。可见“D.在后续开发阶段两个用户所要求的所有模块都要作为不同的分配置进行管理”是不对的。
基线(Baseline)由一组配置项组成,这些配置项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逻辑实体。基线中的配置项被“冻结”了,不能再被任何人随意修改(如:跟踪和控制变更)。基线通常对应于开发过程中的里程碑( Milestone),一个产品可以有多个基线,也可以只有一个基线。基线的主要属性有:名称、标识符、版本、日期等。通常将给客户的基线称为一个“Release”,为内部开发用的基线则称为一个“Build”。产品的一个测试版本(包括需求分析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已编译的可执行代码、测试大纲、测试用例、使用手册等)是基线的一个例子。可见“B.在设计阶段只需分别建立模块F、G、H的配置项,形成不同的基线”是不对的。
第 64 题
《项目质量管理计划》经评审后进入批准流程。由于项目前期已拖期2周,该文件应尽快报监理审批,那么对于该文件的批准活动,正确的是( )。
- (A) 由建设方技术总监对内容、范围审核后送交监理方批准
- (B) 由承建方项目经理对内容、范围审核后送交监理方批准
- (C) 由监理工程师对内容、范围审核后送交总监理工程师批准
- (D) 先和批准人打声招呼,走监理批准流程,事后再补发签字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较难
- 知识点:项目质量管理>制订质量管理计划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监理方要对承建单位提交的所有计划进行审批,但之前要经过建设单位的同意。故《项目质量管理计划》应由建设方技术总监对内容、范围审核后交监理方批准。即A是正确答案。
第 65 题
项目组成员中有一名专职的文件管理员,其主要职责之一是负责项目组的文件收发和保管。针对于文件收发环节,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电子版文件可通过授权系统来控制收发
- (B) 对于纸制文件可以采用编号、盖章等方法控制文件的有效性
- (C) 发给客户的文件可以不进行文件回收管理
- (D) 对现场使用的外来文件可不进行文件收发管理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配置管理>项目配置管理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文档管理的方法属于沟通管理范畴。企业的各个项目应该基本采取统一格式记录信息以及进行传递。企业的项目管理部门应该总结或借鉴一些好的模板进行共享,这样有助于信息格式标准化,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乱。
对于不同层次的项目干系人,应规定不同的信息格式。信息也是层层分解的。信息的详略程度不同,信息的报送格式也不同。负责项目组的文件收发和保管文件管理员的控制方法也有所不同。“C.发给客户的文件可以不进行文件回收管理”是正确的。
不同信息的收集和文档归档的结构等也都会有所不同。应根据企业的管理需要和项目周期的特点,界定项目当中会产生哪些信息,来自于内部哪个部门,以何介质出现,可能的频度,对于新旧版本如何管理,编号规则,如何向相关人员(包括项目成员和与项目有关的部门)传递,如何进行信息归档、设定秘级、无用信息的处理,外部接收到的文件如何归档和使用等。“A.电子版文件可通过授权系统来控制收发”无疑是正确的。
此处可参考IS09000中对文件和质量记录管理的规定来进行判断。文件发布前要得到批准,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再次批准(“B.对于纸制文件可以采用编号、盖章等方法控制文件的有效性”也是正确的),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所需的控制等(可见“D.对现场使用的外来文件可不进行文件收发管理”时错误的)。有些信息可以通过口头来传递,但重要的信息都要以文档方式加以记录,记录中要有记录时间、记录入的信息。
故D是正确答案。
第 66 题
某公司打算经销一种商品,进价为450元/件,售价500元/件。若进货商品一周内售不完,则每件损失50元。假定根据以往统计资料估计,每周最多销售4件,并且每周需求量分别为0、1、2、3和4件的统计概率与统计概率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则公司每周进货( )件可使利润最高。
- (A) 1
- (B) 2
- (C) 3
- (D) 4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科学管理基础>不确定性决策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运筹学中的风险性决策方法。
1)根据已知条件,可计算出不同进货量及销量下可能获得的收益结果:第一行,进货量如果是1件,销售一件只能获得50元;如果市场上可以销售2件,但是由于进货量只有1件,因此收益仍然是50元。
第二行,如果进货2件,但是只能销售1件,获得50元,同时因为有一件没有卖出去损失50元,两者相抵,总收益为50-50。如果可以销售两件,可以获得收益100元。依次类推可以得到其他收益值。
2)不同进货量及销量下可能获得的收益结果填好以后,根据决策树计算公式,得到进货量为1时的期望收益:50*0.1+50*0.2+50*0.3+50*0.4=50。同理得到进货量为2,3,4时的期望值。
3)决策结论:进货3件可获得最高收益110元。
第 67 题
某项目有Ⅰ、Ⅱ、Ⅲ、Ⅳ四项不同任务,恰有甲、乙、丙、丁四个人去完成各项不同的任务.由于任务性质及每人的技术水平不同,他们完成各项任务所需时间也不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项目要求每个人只能完成一项任务,为了使项目花费的总时间最短,应该指派丁完成( )任务。
- (A) Ⅰ
- (B) Ⅱ
- (C) Ⅲ
- (D) Ⅳ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科学管理基础>动态规划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此题为运筹学中标准的指派问题,以人员指派为例大都满足以下三个前提假设:人数等于任务数:每个人必须且只需完成一项任务;每项任务必须且只需一人去完成。
本题的效率矩阵为:图20-17 效率矩阵本题求最小值,下面用匈牙利解法求解。(1)行变换,找出每一行(每一列)的最小值,然后让每一行(每一列)都减去这个数。图20-18 行变换矩阵(2)试指派,找独立的零元素,独立零元素个数为m,矩阵阶数为n,当m=n时,问题得解。图20-19 试指派矩阵可见“C.Ⅲ”是正确答案。
第 68 题
某项目投资额为190万元,实施后的利润分析如下表所示:
假设贴现率为0.1,则项目的投资收益率为( )。
- (A) 0.34
- (B) 0.41
- (C) 0.58
- (D) 0.67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立项管理>详细可行性研究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建成投产后,在运营正常年获得的平均净收益与项目总投资之比为投资收益率(ROI)。
目前项目的投资收益率为:(67.14)/(1+0.1)+110.02/(1+0.1)2+59.23/(1+0.1)3/3/190=(61.03+90.92+44.50)/(3*190)=0.34
注:项目的投资收益率有动态、静态之分,且计算方法不同,静态的投资收益率不用考虑贴现率。本题中给出了贴现率,希望大家计算出的是项目的动态投资收益率。
第 69 题
甲乙丙为三个独立项目,NPV甲 =12万元,NPV乙=15万元,NPV丙=18万元,三个项目的初始投资额相同,并且回收期相同,则应优先选择( )项目进行投资。
- (A) 甲
- (B) 乙
- (C) 丙
- (D) 甲或乙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项目立项管理>详细可行性研究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NPV为项目的净现值,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CI为销售收入,CO销售成本,ic为基准折现率。在初始投资额相同,回收期也相同的条件下,进行项目投资选择时,净现值越高越好。故应选择“C.丙”项目进行投资。
第 70 题
某项目各期的现金流量如表所示:
设贴现率为10%,则项目的净现值约为 ( )。
- (A) 140
- (B) 70
- (C) 34
- (D) 6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立项管理>详细可行性研究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根据净现值公式可知:
目前项目的净现值
= -630 + 330/(1+10%)+ 440/(1+10%)2
= -630 + 300 + 364
= 34
第 71 题
Project schedule management is made up of six management processes including: activity definition, activity sequencing, ( ) , and schedule control by order.
- (A) activity duration estimating, schedule developing, activity resource estimating
- (B) activity resource estimating, activity duration estimating, schedule development
- (C) schedule developing, activity resource estimating, activity duration estimating
- (D) activity resource estimating, schedule developing, activity duration estimating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项目时间管理包括使项目按时完成所必需的管理过程。进度安排的准确程度可能比成本估计的准确程度更重要。考虑进度安排时要把人员的工作量与花费的时间联系起来,合理分配工作量,利用进度安排的有效分析方法来严格监视项目的进展情况,以使得项目的进度不致被拖延。
项目时间管理过程包括:活动定义、活动排序、活动的资源估算、活动历时估算、制定进度计划及进度控制六个步骤。
以上六个步骤具有先后顺序,因此选择“活动的资源估算”activity resource estimating、“活动历时估算”activity duration estimating、制定进度计划schedule development,所以选B。
第 72 题
Many useful tools and techniques are used in developing schedule.( ) is a schedule network analysis technique that modifies the project schedule to account for limited resource.
- (A) PERT
- (B) Resource levelling
- (C) Schedule compression
- (D) Critical chain method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较难
- 知识点:项目时间管理>制订进度计划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在制定项目进度计划中有很多有用的方法和工具。如下:
PERT方法能协调整个计划的各道工序,通过描绘出项目包含的各种活动的先后次序,标明每项活动的时间或相关的成本,合理安排人力、物力、时间、资金,加速计划的完成;
Schedule compression进度压缩,是通过赶工、快速跟进等方法压缩工期,是在不改变项目范围条件下缩短项目进度的途径;
Critical chain method关键链法是一种进度网络分析技术,可以根据有限的资源(limited resource)对项目进度计划进行调整;所以答案应为D选项(critical chain method)。Resource leveling资源平衡是一种进度网络分析技术,用于已经利用关键路线法分析过的进度模型。
第 73 题
Changes may be requested by any stakeholder involved with the project, but changes can be authorized only by ( ) .
- (A) executive IT manager
- (B) project manger
- (C) change control board
- (D) project sponsor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整体管理>整体变更控制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项目变更可以由IT经理executive IT manager、项目管理者project manager、项目发起人project sponsor等任意项目干系人发起,但只有变更控制委员会change control board才能授权批准变更,所以选C。
第 74 题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can be used in defining approval levels for authorizing changes and providing a method to validate approved changes.( ) is not a project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tool.
- (A) Rational Clearcase
- (B)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 (C) Visual SourceSafe
- (D) Concurrent Versions System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配置管理>项目配置管理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配置管理的目的在于运用配置标识、配置控制、配置状态统计和配置审计,建立和维护工作产品的完整性。常用的配置管理工具有Visual SourceSafe、Rational Clearcase,以及Concurrent Versions System等。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质量功能展开是把顾客或市场的要求转化为设计要求、零部件特性、工艺要求、生产要求的多层次演绎分析方法,与配置管理无关,所以选B。
第 75 题
Creating WBS means subdividing the major project deliverables into smaller components until the deliverables are defined to the( )level.
- (A) independent resource
- (B) individual work load
- (C) work milestone
- (D) work package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范围管理>创建工作分解结构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WBS工作分解结构是面向可交付物的层次性分析结构,是对完成项目目标、创造可交付物所需执行的项目工作的分解。WBS把项目工作细分为更小、更易管理的工作单元,随着WBS层次的降低,意味着项目工作也越来越详细,直到工作包work package的层次。
独立资源independent resource、个人工作负荷individual work load以及工作里程碑work milestone都不是WBS分解的最小层级,因此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