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项管上午真题

第 1 题

作为两化融合的升级版,(  )将互联网与工业、商业、金融业等行业全面融合。

  • (A) 互联网+
  • (B) 工业信息化
  • (C) 大数据
  • (D) 物联网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企业信息化战略与实施>信息与信息化的概念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互联网+基础知识,出自《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第2版)》第1章 信息化知识,全书第97页。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强产业链协作,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制造新模式。在重点领域推进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打造一批网络化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形成制造业网络化产业生态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共同牵头)
    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多采用分布式系统,而非集中式系统。

第 2 题

典型的信息系统项目开发的过程中,(  )阶段拟定了系统的目标、范围和要求,而系统各模块的算法一般在(  )阶段确定。

  • (A) 概要设计
  • (B) 需求分析
  • (C) 详细设计
  • (D) 程序设计
  • (A) 概要设计
  • (B) 需求分析
  • (C) 详细设计
  • (D) 架构设计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基础>信息系统生命周期
  • 试题答案:[['B'],['C']]
  • 试题解析:
    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需求分析基础知识,出自《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第2版)》第3章 信息系统集成专业技术知识,3.3 软件工程 全书第135页。
    典型的信息系统项目开发的过程中,需求分析阶段拟定了系统的目标、范围和要求,而系统各模块的算法一般在详细设计阶段确定。
    在软件需求分析阶段,已经搞清楚了软件“做什么”的问题,并把这些需求通过规格说明书描述出来,这也是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进入了设计阶段,要把软件“做什么”的逻辑模型变换为“怎么做”的物理模型,即着手实现软件的需求,并将设计的结果反映在“设计规格说明书”文档中,所以软件设计是一个把软件需求转换为软件表示的过程,最初这种表示只是描述了软件的总的体系结构,称为“软件概要设计”或“结构设计”;然后对结构进一步细化,称为“详细设计”或“过程设计”。

第 3 题

随着电子商务的业务规模不断增加,物流成为制约电子商务的一个瓶颈,而(  )不能解决电子商务物流的瓶颈问题。


  • (A) 构建新的电子商务平台
  • (B) 优化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
  • (C) 应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
  • (D) 建立高效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信息化与系统集成技术>电子商务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电子商务基础知识,出自《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第2版)》第1章信息化知识,全书第69页。
    构建新的电子商务平台对解决物流瓶颈没有帮助,只有针对物流本身的努力才可能对其有帮助。
    电子商务本质上是依靠信息技术,将贸易(交易)中涉及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服务评价管理、售后管理、客户管理等整合在网络之上的业务集合。主要功能包括:广告宣传、咨询洽谈、网上订购、网上支付、交易管理、商品推送、商户管理、账户管理、供应链管理等等。

第 4 题

项目经理的下述行为中,(  )违背了项目管理的职业道德。

  • (A) 由于经验不足,导致项目计划产生偏差造成项目延期
  • (B) 在与客户交往的过程中,享用了客户公司的工作餐
  • (C) 采用强权式管理,导致项目组成员产生不满情绪并有人员离职
  • (D) 劝说客户从自己参股的公司采购项目所需的部分设备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项目管理基础知识>项目经理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职业道德规范,出自《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第2版)第22章 职业道德规范,全书第608、609页。
    职业道德题,关注不违规,不违法,就是正道。
    让客户从自己参股的公司采购物品,这是违规的。正确做法是避嫌。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与工程师应遵守的职业行为准则和岗位职责可以用“职业道德规范”来简要地概括如下。
    (1)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办事公道、与时俱进。
    (2)梳理流程、建立体系、量化管理、优化改进、不断积累。
    (3)对项目负管理责任、计划指挥有方、全面全程监控、善于解决问题、沟通及时到位。
    (4)为客户创造价值、为雇主创造利润、为组员创造机会、合作多赢。
    (5)积极进行团队建设,公平、公正、无私地对待每位项目团队成员。
    (6)平等与客户相处,与客户协同工作时,注重礼仪,公务消费应合理并遵守有关标准。

第 5 题

(  )不是软件需求分析的目的。


  • (A) 检测和解决需求之间的冲突
  • (B) 发现软件的边界,以及软件与其环境如何交互
  • (C) 详细描述系统需求
  • (D) 导出软件需求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基础>需求工程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软件需求基础知识,出自《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第2版)》第3章 信息系统集成专业技术知识,全书第135页。
    软件需求是针对待解决问题的特征的描述。所定义的需求必须可以被验证。在资源有限时,可以通过优先级对需求进行权衡。通过需求分析,可以检测和解决需求之间的冲突(A正确);发现系统的边界(B正确);并详细描述出系统需求(C正确)。所以此题选D。

第 6 题

(  )不是软件质量保证的主要职能。


  • (A) 检查开发和管理活动是否与已定的过程策略、标准一致
  • (B) 检查工作产品是否遵循模板规定的内容和格式
  • (C) 检查开发和管理活动是否与已定的流程一致
  • (D) 检查关键交付物的质量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质量管理>质量保证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软件质量保证基础知识,要关注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过程的区别。
    1、质量保证一般是每隔一定时间如阶段末进行的,主要通过系统的质量审计来保证项目的质量(或质量保证是按质量管理计划正确的去做)。

软件质量保证的主要职责是:检查开发和管理活动是否与已定的过程策略、标准和流程一致,检查工作产品是否遵循模板规定的内容和格式。   
2、质量控制是实时监控项目的具体结果,以判断他们是否符合项目的相关标准,制定有效方案,以消除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或质量控制检查是否做的正确并进行纠正) 。检查关键交付物的质量,是质量控制要做的事情。所以此题选D。</div>

第 7 题

以下关于项目管理计划编制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 (A) 项目经理应组织并主要参与项目管理计划的编制,但不应独立编制
  • (B) 项目管理计划的编制不能采用迭代的方法
  • (C) 让项目干系人参与项目计划的编制,增加了沟通成本,应尽量避免
  • (D) 项目管理计划不能是概括的,必须是详细、具体的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项目整体管理>制定项目管理计划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项目管理计划,出自《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第2版)》第6章 项目整体管理 6.3 制定项目管理计划  全书第247页。
    编制项目管理计划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全局性原则、全过程原则、人员与资源的统一组织与管理原则、技术工作与管理工作协调的原则。除此之外,更具体的编制项目计划所遵循的原则有:目标的统一管理、方案的统一管理、过程的统一管理、技术工作与管理工作的统一协调、计划的统一管理、人员资源的统一管理、各干系人的参与和逐步求精原则。 
    其中,各干系人的参与是指各干系人尤其是后续实施人员参与项目管理计划的制定过程,这样不仅让他们了解计划的来龙去脉,提高了他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计划的把握和理解。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的参与包含了他们对项目计划的承诺,从而提高了他们执行项目计划的自觉性。 
    逐步求精是指,项目计划的制定过程也反映了项目的渐进明细特点,也就是近期的计划制定得详细些,远期的计划制定得概要一些,随着时间的推移,项目计划在不断细化。 
    制订项目管理计划是一个收集其他规划过程的结果,并汇成一份综合的、经批准的、现实可行的、正式的项目计划文件的过程。项目管理计划可能不只是要得到管理层的批准,可能还需要得到其他主要项目干系人的批准。例如,其中的进度管理计划和进度基准,就需要得到相关职能经理的批准,因为他们负责提供项目所需的人员。如果人员不能在需要的时候到位,进度基准肯定无法实现。项目管理计划必须是自下而上制订出来的。项目团队成员要对与自己密切相关的部分制订相应计划,并逐层向上报告和汇总,最后由项目经理进行综合,形成综合性的、整体的项目管理计划。
    在制订项目管理计划的过程中,项目经理和项目团队成员也要充分听取其他主要项目干系人的意见,以便把干系人的需求尽可能地反映在项目管理计划中,以避免干系人对项目的执行结果产生分歧。
    制订项目管理计划是一个收集其他规划过程的结果,并汇成一份综合的、经批准的、现实可行的、正式的项目计划文件的过程。项目管理计划可能不只是要得到管理层的批准,可能还需要得到其他主要项目干系人的批准。
    项目管理计划可以是概括的或详细的,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辅助计划(即其他各规划过程所产生的所有子管理计划)。辅助计划包括:范围管理计划、需求管理计划、进度管理计划、成本管理计划、质量管理计划、过程改进计划、人力资源管理计划、沟通管理计划、风险管理计划、采购管理计划、干系人管理计划等。
    项目经理应该组织项目组成员参与到项目管理计划的制定中,而不是单独做。选A。
    用排除法,首先也排除选项C;可以采用迭代的方式不断予以修正,排除选项B ,项目管理计划可以是概括的,也可以是详细的,具体的。排除D。

第 8 题

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技术评审的目的是(  )。


  • (A) 评价软件产品,以确定其对使用意图的适合性,表明产品是否满足要求
  • (B) 监控项目进展的状态,评价管理方法的有效性
  • (C) 从第三方的角度给出开发过程对于规则、标准、指南的遵从程度
  • (D) 评价软件开发使用的技术是否适用于该项目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质量管理>质量审计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软件开发过程中技术评审的理解。出自《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第2版)》第三章 信息系统集成与专业技术知识 3.3.3 软件质量保证及质量评价,全书第136页。
    评审与审计:包括管理评审、技术评审、检查、走查、审计等。
    管理评审的目的是监控进展,决定计划和进度的状态,或评价用于达到目标所用管理方法的有效性。
    软件审计的目的是提供软件产品和过程对于可应用的规则、标准、指南、计划和流程的遵从性的独立评价。审计是正式组织的活动,识别违例情况,并要生成审计报告,采取更正性行动。
    技术评审的目的是评价软件产品,以确定其使用意图的合适性,目标是识别规范说明和标准的差异,并向管理提供证据,以表明产品是否满足规范说明并遵从标准,而且可以控制变更。 
    软件开发的技术评审是一种由软件工程师和其他人进行的软件质量保障活动。
    其目标包括:
    (1)发现功能、逻辑或实现的错误;
    (2)证实经过评审的软件的确满足需求;
    (3)保证软件的表示符合预定义的标准;
    (4)得到一种一致的方式开发的软件;
    (5)使项目更易管理。

第 9 题

以下关于软件测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在集成测试中,软件开发人员应该避免测试自己开发的程序
  • (B) 软件测试工作应该在需求阶段就开始进行
  • (C) 如果软件测试完成后没有发现任何错误,那么应首先检查测试过程是否存在问题
  • (D) 如果项目时间比较充裕,测试的时间可以长一些;如果项目时间紧张,测试时间可以少一些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基础>软件测试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软件测试基础知识,出自《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第2版)》第3章 信息系统集成专业技术知识,全书第135页。
    测试是为了评价和改进产品质量、识别产品的缺陷和问题而进行的活动。软件测试时针对一个程序的行为,在有限测试用例集合上,动态验证是否达到预期的行为。
    测试不再只是一种仅在编码阶段完成后才开始的活动。现在的软件测试被认为是一种应该包括在整个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的活动,它本身是实际产品构造的一个重要部分。软件测试伴随开发和维护过程,通常可以在概念上划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三个阶段。
    项目投入测试的时间应该是占用一定的比例,达到测试的目的和效果。不可以随意多一点少一点。所以此题选D。

第 10 题

某软件系统交付后,开发人员发现系统的性能可以进一步优化和提升,由此产生的软件维护属于(  )。


  • (A) 更正性维护
  • (B) 适应性维护
  • (C) 完善性维护
  • (D) 预防性维护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基础>软件运行与维护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软件维护基础知识,出自《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第2版)》第3章 信息系统集成专业技术知识,全书第136页。
    将软件维护定义为需要提供软件支持的全部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在交付前完成的活动,以及交付后完成的活动。交付前要完成的活动包括交付后的运行计划和维护计划等。交付后的活动包括软件修改、培训、帮助资料等。
    软件维护有如下类型:
    (1)更正性维护,是指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了隐蔽的错误后,为了诊断和改正这些隐蔽错误而修改软件的活动,该类维护一般占总维护工作量的25%;
    (2)适应性维护,是指为了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而修改软件的活动,该类维护一般占总维护工作量的20%;
    (3)完善性维护,是指为了扩充或完善原有软件的功能或性能而修改软件的活动,该类维护一般占总维护工作量的50%;
    (4)预防性维护,是指为了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为未来的进一步改进打下基础而修改软件的活动,该类维护一般占总维护工作量的5%;
    在本题中,很显然,本题是提升和优化系统性能,因此属于完善性维护。此题选C。

第 11 题

绘制数据流图是软件设计过程的一部分,用以表明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向。数据流图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  )。


  • (A) 数据流、加工、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
  • (B) 数据流的源点和终点、数据存储、数据文件和外部实体
  • (C) 数据的源点和终点、加工、数据和数据流文件
  • (D) 数据、加工和数据存储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较难
  •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基础>UML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数据流图基础知识。
    数据流图(Data Flow Diagram):简称DFD,它从数据传递和加工角度,以图形方式来表达系统的逻辑功能、数据在系统内部的逻辑流向和逻辑变换过程,是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的主要表达工具及用于表示软件模型的一种图示方法。
    数据流程图中有以下几种主要元素:
    1、数据流。数据流是数据在系统内传播的路径,因此由一组成分固定的数据组成。如订票单由旅客姓名、年龄、单位、身份证号、日期、目的地等数据项组成。由于数据流是流动中的数据,所以必须有流向,除了与数据存储之间的数据流不用命名外,数据流应该用名词或名词短语命名。
    2、源点和终点(又称端点)是系统外的实体,称作外部项。它们存在于环境之中,与系统有信息交流,从源点到系统的信息叫系统的输入;从系统到终点的信息称系统的输出。同一个端点可以是人或其它系统。在DFD中引入源点和终点是为了便于理解系统,所以不需要详细描述它们。它们可有编号,以“S”开头。
    3、对数据的加工(处理)。加工是对数据进行处理的单元,它接收一定的数据输入,对其进行处理,并产生输出。
    4、数据存储。表示信息的静态存储,可以代表文件、文件的一部分、数据库的元素等。
    数据流图有四种基本图形符号:“→”箭头,表示数据流;“〇”:圆或椭圆,表示加工;“=”:双杠(带一边开口,一边闭合),表示数据存储;“□”:方框,表示数据的源点或终点。

第 12 题

依据《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 第2部分 外部质量的度量》(GB/T 16260.2-2006),评估软件的帮助系统和文档的有效性是对软件进行(  )。

  • (A) 易理解性度量
  • (B) 易操作性度量
  • (C) 吸引性度量
  • (D) 易学性度量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知识产权与标准化知识>软件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外部质量的度量基础知识,依据《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第2部分外部质量的度量》(GB/T 16260.2-2006)
    评估软件产品的外部质量的度量内容包括:
    (1)易理解性度量
    用户能选择一个适合他们的使用要求的软件产品。外部易理解性度量能够评估新的用户能否理解下列内容:软件是否合适、怎样用它去完成特殊任务。
    (2) 易学性度量
    外部易学性度量宜能够评估用户要用多长时间才能学会如何使用某一特殊的功能,及评估它的帮助系统和文档的有效性(所以选D)。
    易学性与易理解性有很密切的关系, 易理解性的测量可作为软件易学性的潜在指标。
    (3) 易操作性度,外部易操作性度量宜能够评估用户能否操作和控制软件。
    (4) 吸引性度量
    外部吸引性度量宜能够评估软件的外观, 并受屏幕设计、 颜色等因素的影响。这一点对于消费类产品特别重要。

第 13 题

依据《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GB/T 14394-2008),以下关于在软件生存周期各个过程中对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要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在概念活动中提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分解目标、要求和经费
  • (B) 在需求活动中制定各实施阶段的基本准则,确定各实施阶段的验证方法
  • (C) 在设计活动中明确对编码、测试阶段的具体要求,评价或审查代码以验证相应要求的实现
  • (D) 在测试活动中建立适当的软件可靠性测试环境,组织分析测试和测量的数据,进行风险分析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较难
  • 知识点:知识产权与标准化知识>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基础知识,出自GB/T 14394-2008《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
    在开发过程中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要求
    开发者负责实施在软件产品的需求分析、设计、编码、集成、测试以及有关的安装和验收等活动中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要求。
    (1) 在概念活动中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要求
    进行软件可行性分析,制定初步软件开发计划,提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分解目标、要求及经费。
    (2)在需求活动中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要求
    分析和确定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的具体设计目标,确保与研制任务书或合同中相应要求的可追踪性,制定实施计划,制定各实施阶段的基本准则,确定各实施阶段的验证方法。
    (3)在设计活动中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要求
    进行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分析和设计,编写相应的设计说明,明确对编码、测试阶段的具体要求,组织设计评审,并验证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目标的实施和与需求活动中所提相应要求的可追踪性。
    (4)在实现活动中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要求
    按照规定的规则,在软件编码过程中依据需求和设计活动中相应的规定实现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要求,进行单位测试,做好后续测试工作的准备,评价或评审代码以验证相应要求的实现。
    (5)在测试活动中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要求
    在单元和集成测试阶段,验证相应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要求的实现,进行重用软件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 在软件配置项测试和系统集成测试阶段,建立适当的软件可靠性测试环境,组织分析测试和测试数据,验证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的实现,进行风险分析,决定交付时机。
    (6)在安装和验收活动中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要求
    采取联合评审、审核、软件合格性测试和系统合格性测试等手段对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进行最终验证和评定。
    C选项前面“在设计活动中明确对编码、测试阶段的具体要求”是正确的,但是后面“评价或审查代码以验证相应要求的实现”是实现活动的要求。 

第 14 题

根据《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22239-2008 ) 的相关规定,“机房出入应安排专人负责,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应属于(  )安全的技术要求。

  • (A) 物理
  • (B) 设备
  • (C) 存储
  • (D) 网络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物理安全管理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物理安全基础知识,《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08)。
    物理安全
    (1)物理位置的选择(G3)
    a)机房和办公场地应选择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
    b)机房场地应避免设在建筑物的高层或地下室,以及用水设备的下层或隔壁。
    (2)物理访问控制(G3)
    a)机房出入口应安排专人值守,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 所以此题选A。
    b)需进入机房的来访人员应经过申请和审批流程,并限制和监控其活动范围;
    c)应对机房划分区域进行管理,区域和区域之间设置物理隔离装置,在重要区域前设置交付或安 装等过渡区域;
    d)重要区域应配置电子门禁系统,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

     

第 15 题

在信息系统安全保护中,依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文件、数据库表等客体的访问属于(  )安全管理。

  • (A) 安全审计
  • (B) 入侵检测
  • (C) 访问控制
  • (D) 人员行为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安全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信息系统安全的基础知识,根据《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08)。
    应用安全
    (1)身份鉴别(S2)
    a)应提供专用的登录控制模块对登录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
    b)应提供用户身份标识唯一和鉴别信息复杂度检查功能,保证应用系统中不存在重复用户身份标识,身份鉴别信息不易被冒用;
    c)应提供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自动退出等措施;
    d)应启用身份鉴别、用户身份标识唯一性检查、用户身份鉴别信息复杂度检查以及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并根据安全策略配置相关参数。
    (2)访问控制(S2) 

    a)应提供访问控制功能,依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文件、数据库表等客体的访问; 所以此题选C。
    b)访问控制的覆盖范围应包括与资源访问相关的主体、客体及它们之间的操作;
    c)应由授权主体配置访问控制策略,并严格限制默认账户的访问权限;
    d)应授予不同账户为完成各自承担任务所需的最小权限,并在它们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
    (3)安全审计(G2)
    a)应提供覆盖到每个用户的安全审计功能,对应用系统重要安全事件进行审计;
    b)应保证无法删除、修改或覆盖审计记录;
    c)审计记录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事件日期、时间、发起者信息、类型、描述和结果等。
    (4)入侵防范(G3)
    a)应在网络边界处监视以下攻击行为:端口扫描、强力攻击、木马后门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缓冲区溢出攻击、IP碎片攻击和网络蠕虫攻击等;
    b)当检测到攻击行为时,记录攻击源IP、攻击类型、攻击目的、攻击时间,在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应提供报警。

第 16 题

IDS发现网络接口收到来自特定IP地址的大量无效的非正常生成的数据包,使服务器过于繁忙以至于不能应答请求,IDS会将本次攻击方式定义为(  )。

  • (A) 拒绝服务攻击
  • (B) 地址欺骗攻击
  • (C) 会话劫持
  • (D) 信号包探测程序攻击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网络安全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拒绝服务攻击基础概念。

    拒绝服务攻击即攻击者想办法让目标机器停止提供服务。其实对网络带宽进行的消耗性攻击只是拒绝服务攻击的一小部分,只要能够对目标造成麻烦,使某些服务被暂停甚至主机死机,都属于拒绝服务攻击。攻击者进行拒绝服务攻击,实际上让服务器实现两种效果:一是迫使服务器的缓冲区满,不接收新的请求;二是使用IP欺骗,迫使服务器把非法用户的连接复位,影响合法用户的连接。
    拒绝服务攻击问题也一直得不到合理的解决,究其原因是因为这是由于网络协议本身的安全缺陷造成的,从而拒绝服务攻击也成为了攻击者的终极手法。
    所以此题选A。

    IP地址欺骗是指行动产生的IP数据包为伪造的源IP地址,以便冒充其他系统或发件人的身份。
    会话劫持。所谓会话,就是两台主机之间的一次通讯。例如你Telnet到某台主机,这就是一次Telnet会话;你浏览某个网站,这就是一次HTTP会话。而会话劫持(Session Hijack),就是结合了嗅探以及欺骗技术在内的攻击手段。例如,在一次正常的会话过程当中,攻击者作为第三方参与到其中,他可以在正常数据包中插入恶意数据,也可以在双方的会话当中进行监听,甚至可以是代替某一方主机接管会话。

第 17 题

通过收集和分析计算机系统或网络的关键节点信息,以发现网络或系统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的技术被称为(  )。


  • (A) 系统检测
  • (B) 系统分析
  • (C) 系统审计
  • (D) 入侵检测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网络安全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入侵检测基础知识。
    入侵检测(Intrusion Detection),顾名思义,就是对入侵行为的发觉。他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或计算机系统中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网络或系统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
    系统审计:指对一个信息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检查与评价,以判断信息系统是否能够保证资产安全、数据的完整以及有效率利用组织的资源并有效实现组织目标。


第 18 题

某楼层共有60个信息点,其中信息点的最远距离为65米,最近距离为35米,则该布线工程大约需要(  )米的线缆(布线时线缆的计划长度为实际使用量的1.1倍)。


  • (A) 4290
  • (B) 2310
  • (C) 3300
  • (D) 6600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基础>综合布线系统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综合布线计算题。
    每层楼用线量C=[0.55×(L+S)+6] ×N
    L:本楼层里管理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
    S: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
    N:本楼层的信息点总数
    0.55:备用系数
    6:端接容差
    C=[0.55×(65+35)+6] ×60/1.1≈3327

第 19 题

TCP/IP参考模型共分为四层:(  )、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 (A) 物理层
  • (B) 流量控制层
  • (C) 会话层
  • (D) 网络接口层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基础>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TCP/IP技术基础知识。
    TCP/IP是一组用于实现网络互连的通信协议。Internet网络体系结构以TCP/IP为核心。基于TCP/IP的参考模型将协议分成四个层次,它们分别是:网络接入层、网际互联层、传输层(主机到主机)、和应用层。
    1.应用层
    应用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高层,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各种服务,例如:FTP、Telnet、DNS、SMTP等。
    2.传输层
    传输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传输层,为应用层实体提供端到端的通信功能,保证了数据包的顺序传送及数据的完整性。该层定义了两个主要的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TCP协议提供的是一种可靠的、通过“三次握手”来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而UDP协议提供的则是不保证可靠的(并不是不可靠)、无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
    3.网际互联层
    网际互联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主要解决主机到主机的通信问题。它所包含的协议设计数据包在整个网络上的逻辑传输。注重重新赋予主机一个IP地址来完成对主机的寻址,它还负责数据包在多种网络中的路由。该层有三个主要协议:网际协议(IP)、互联网组管理协议(IGMP)和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
    IP协议是网际互联层最重要的协议,它提供的是一个可靠、无连接的数据报传递服务。
    4.网络接入层(即网络接口层)所以选D
    网络接入层与OSI参考模型中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相对应。它负责监视数据在主机和网络之间的交换。事实上,TCP/IP本身并未定义该层的协议,而由参与互连的各网络使用自己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协议,然后与TCP/IP的网络接入层进行连接。

第 20 题

IEEE 802.11 属于(  )。

  • (A) 网络安全标准
  • (B) 令牌环局域网标准
  • (C) 宽带局域网标准
  • (D) 无线局域网标准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基础>无线网络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无线局域网络基础知识。
    802.11协议簇是国际电工电子工程学会(IEEE)为无线局域网络制定的标准。其他标准还有如下:
    IEEE802.3为以太网;
    IEEE802.4为令牌总线;
    IEEE802.5为令牌环网。

第 21 题

在TCP/IP协议中,(  )协议运行在网络层。

  • (A) DNS
  • (B) UDP
  • (C) TCP
  • (D) IP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技术标准与协议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网络协议基础知识,出自《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第2版)》第3章 信息系统集成专业技术知识,全书第148、150页。
    在TCP/IP协议中,网络层具体协议有IP、ICMP、IGMP、IPX、ARP等。
    TCP/IP是一组用于实现网络互连的通信协议。Internet网络体系结构以TCP/IP为核心。基于TCP/IP的参考模型将协议分成四个层次,它们分别是:网络接入层、网际互联层(网络层)、传输层(主机到主机)、和应用层。
    1.应用层
    应用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高层,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各种服务,例如:FTP、Telnet、DNS、SMTP等。
    2.传输层
    传输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传输层,为应用层实体提供端到端的通信功能,保证了数据包的顺序传送及数据的完整性。该层定义了两个主要的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TCP协议提供的是一种可靠的、通过“三次握手”来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而UDP协议提供的则是不保证可靠的(并不是不可靠)、无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
    3.网际互联层(网络层)
    网际互联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主要解决主机到主机的通信问题。它所包含的协议设计数据包在整个网络上的逻辑传输。注重重新赋予主机一个IP地址来完成对主机的寻址,它还负责数据包在多种网络中的路由。该层有三个主要协议:网际协议(IP)、互联网组管理协议(IGMP)和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
    IP协议是网际互联层最重要的协议,它提供的是一个可靠、无连接的数据报传递服务。
    4.网络接入层(即主机-网络层)
    网络接入层与OSI参考模型中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相对应。它负责监视数据在主机和网络之间的交换。事实上,TCP/IP本身并未定义该层的协议,而由参与互连的各网络使用自己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协议,然后与TCP/IP的网络接入层进行连接。

第 22 题

以下关于以太网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采用了载波侦听技术
  • (B) 具有冲突检测功能
  • (C) 支持半双工和全双工模式
  • (D) 以太网的帧长度固定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技术标准与协议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以太网基础知识。
    以太网络使用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及冲突检测)技术,并以10M/S的速率运行在多种类型的电缆上。以太网与IEEE802.3系列标准相类似。
    包括标准的以太网(10Mbit/s)、快速以太网(100Mbit/s)和10G(10Gbit/s)以太网。它们都符合IEEE802.3。
    接口的工作模式,以太网卡可以工作在两种模式下:半双工和全双工。
    半双工:半双工传输模式实现以太网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传统的共享LAN是在半双工下工作的,在同一时间只能传输单一方向的数据。当两个方向的数据同时传输时,就会产生冲突,这会降低以太网的效率。
    全双工:全双工传输是采用点对点连接,这种安排没有冲突,因为它们使用双绞线中两个独立的线路,这等于没有安装新的介质就提高了带宽。例如在上例的车站间又加了一条并行的铁轨,同时可有两列火车双向通行。在全双工模式下,冲突检测电路不可用,因此每个全双工连接只用一个端口,用于点对点连接。标准以太网的传输效率可达到50%~60%的带宽,全双工在两个方向上都提供100%的效率。
    以太网的帧长度可以不同。以太网的帧头和帧尾所用的字节数是固定不变的,但依被封装的数据包大小的不同,以太网的长度也有所不同。

第 23 题

移动计算的特点不包括(  )。


  • (A) 移动性
  • (B) 网络通信的非对称性
  • (C) 频繁断接性
  • (D) 高可靠性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基础>无线网络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移动计算基础知识。
    移动计算是随着移动通信、互联网、数据库、分布式计算等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新技术。移动计算技术将使计算机或其它信息智能终端设备在无线环境下实现数据传输及资源共享。它的作用是将有用、准确、及时的信息提供给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任何客户。这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所谓移动计算实际上就是如何向分布在不同位置的移动用户(包括手提电脑、掌上电脑、移动电话、传呼机等)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信息的存储、查询、计算等)。设计出的数据库系统能够安全、快速、有效地向各种用户终端设备提供数据服务。
    与固定网络上的分布计算相比,移动计算具有以下一些主要特点:
    (1)移动性:移动计算机在移动过程中可以通过所在无线单元的MSS与固定网络的节点或其他移动计算机连接。
    (2)网络条件多样性:移动计算机在移动过程中所使用的网络一般是变化的,这些网络既可以是高带宽的固定网络,也可以是低带宽的无线广域网(CDPD),甚至处于断接状态。
    (3)频繁断接性:由于受电源、无线通信费用、网络条件等因素的限制,移动计算机一般不会采用持续连网的工作方式,而是主动或被动地间连、断接。
    (4)网络通信的非对称性:一般固定服务器节点具有强大的发送设备,移动节点的发送能力较弱。因此,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通信带宽和代价相差较大。
    (5)移动计算机的电源能力有限:移动计算机主要依靠蓄电池供电,容量有限。经验表明,电池容量的提高远低于同期CPU速度和存储容量的发展速度。
    (6)可靠性低:这与无线网络本身的可靠性及移动计算环境的易受干扰和不安全等因素有关。由于移动计算具有上述特点,构造一个移动应用系统,必须在终端、网络、数据库平台以及应用开发上做一些特定考虑。适合移动计算的终端、网络和数据库平台已经有较多的通信和计算机公司(如Lucent、Motorola、Ericsson、IBM、Oracle、Sybase等)的产品可供选择。应用上则须考虑与位置移动相关的查询和计算的优化。

第 24 题

对象模型技术OMT把需求分析时收集的信息构造在三类模型中,即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和(  )。下图显示了这三个模型的建立次序。

  • (A) 信息模型
  • (B) 功能模型
  • (C) 关系模型
  • (D) 静态模型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基础>面向对象基本概念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面向对象建模基础知识。
    面向对象建模方法有很多种,也都在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中。OMT法是目前最为成熟和实用的方法之一。它从三个方面对系统进行建模,每个模型从一个侧面反映系统的特性,三个模型分别是: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和功能模型。
    形象地说,功能模型定义“系统应该做什么”,动态模型定义“系统应该何时做”,对象模型定义“系统应该对谁做”。 

第 25 题

使用UML对系统进行分析设计时,需求描述中的“包含”、“组成”、“分为……部分”等词常常意味着存在(  )关系。下图表示了这种关系。

  • (A) 关联
  • (B) 聚合
  • (C) 泛化
  • (D) 依赖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基础>UML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UML(统一建模语言)基本概念。
    依赖关系:描述了一个类的变化对依赖于它的类产生影响的情况。
    关联关系:描述了类的结构之间的关系。
    聚合关系:特殊关联关系,指明一个聚集(整体)和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组合关系:语义更强的聚合,部分和整体具有相同的生命周期。
    包含:箭头指向的用例为被包含的用例,称为包含用例;箭头出发的用例为基用例。包含用例是必选的,如果缺少包含用例,基用例就不完整。
    扩展:箭头指向的用例为被扩展的用例,称为扩展用例;箭头出发的用例为基用例。
    泛化:泛化关系是一般和特殊关系,发出箭头的一方代表特殊的一方,箭头指向的一方代表一般一方。常存在于父类与子类、父接口与子接口之间。

第 26 题

在用UML对信息系统建模过程中,(  )来描述用户需求,主要从用户的角度描述系统的功能。

  • (A) 用例图
  • (B) 类图
  • (C) 对象图
  • (D) 部署图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基础>UML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UML图。
    用例图(use case diagram):展现一组用例、参与者(一种特殊的类)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它描述了系统与外部系统及用户之间的交互。用例图给出系统的静态用例视图。这些图在对系统的行为进行组织和建模时是非常重要的。主要的作用有三个:(1)获取需求;(2)指导测试;(3)还可在整个过程中的其它工作流起到指导作用。 
    类图(class diagram):展现了一组类、接口、协作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面向对象系统的建模中所建立的最常见的图就是类图。类图给出了系统的静态设计视图。包含主动类的类图给出了系统的静态进程视图。
    对象图(object diagram):展现了一组对象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对象图描述了在类图中所建立的事物实例的静态快照。和类图一样,这些图给出系统的静态设计视图或静态进程视图,但它们是从真实案例或原型案例的角度建立的。 
    部署图(deployment diagram):展现了对运行时的处理结点及在其中生存的构件的配置。部署图给出了架构的静态部署视图,通常一个结点包含一个或多个部署图。

第 27 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在以下与政府采购相关的行为或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采购人员陈某与供应商丙是亲戚,故供应商乙申请陈某回避
  • (B) 采购人的上级单位为其指定采购代理机构
  • (C) 供应商甲与供应商丁组成了一个联合体,以一个供应商的身份共同参加政府采购
  • (D) 采购人要求参加政府采购的各供应商提供有关资质证明文件和业绩情况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项目采购管理>招投标法、合同法与索赔管理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
    第九条 在政府采购活动中,采购人员及相关人员与供应商有下列利害关系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参加采购活动前3年内与供应商存在劳动关系;
    (二)参加采购活动前3年内担任供应商的董事、监事;
    (三)参加采购活动前3年内是供应商的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
    (四)与供应商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有夫妻、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近姻亲关系;
    (五)与供应商有其他可能影响政府采购活动公平、公正进行的关系。
    供应商认为采购人员及相关人员与其他供应商有利害关系的,可以向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书面提出回避申请,并说明理由。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应当及时询问被申请回避人员,有利害关系的被申请回避人员应当回避。

第 28 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国有资金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当(  )时,可以不进行招标。

  • (A) 项目涉及企业信息安全及保密
  • (B) 需要采用不可替代的专利或者专有技术
  • (C) 招标代理依法能够自行建设、生产或者提供
  • (D) 为了便于管理,必须向原分包商采购工程、货物或者服务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采购管理>招投标法、合同法与索赔管理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
    第九条 除招标投标法第六十六条规定的可以不进行招标的特殊情况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不进行招标:
    (一)需要采用不可替代的专利或者专有技术;
    (二)采购人依法能够自行建设、生产或者提供;
    (三)已通过招标方式选定的特许经营项目投资人依法能够自行建设、生产或者提供;
    (四)需要向原中标人采购工程、货物或者服务,否则将影响施工或者功能配套要求;
    (五)国家规定的其他特殊情形。
     招标人为适用前款规定弄虚作假的,属于招标投标法第四条规定的规避招标。

第 29 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规定,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国务院发展计划部门确定的国家重点项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地方重点项目不适宜公开招标的,经国务院发展计划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进行邀请招标
  • (B) 招标人有权自行选择招标代理机构,委托其办理招标事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为招标人指定招标代理机构
  • (C) 招标项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履行项目审批手续的,可在招标前审批,也可招标后履行审批手续
  • (D) 招标人需要在招标文件中如实载明招标项目有相应资金或者资金来源已经落实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项目采购管理>招投标法、合同法与索赔管理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
    第七条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履行项目审批、核准手续的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其招标范围、招标方式、招标组织形式应当报项目审批、核准部门审批、核准。项目审批、核准部门应当及时将审批、核准确定的招标范围、招标方式、招标组织形式通报有关行政监督部门。
    没有事后补审批手续一说。

第 30 题

以下关于信息系统项目风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信息系统项目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或条件,一旦发生,会对项目目标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 (B) 信息系统项目风险既包括对项目目标的威胁,也包括促进项目目标的机会
  • (C) 具有不确定性的事件是信息系统项目风险定义的充分条件
  • (D) 信息系统项目的已知风险是那些已经经过识别和分析的风险,其后果亦可预见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风险管理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风险管理基础知识,出自《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第2版)》第18章 项目风险管理,全书第547页。
    项目风险是一种不确定的事件或条件,一旦发生,就会对一个或多个项目造成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如对范围、进度、成本和质量等造成影响。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但并非所有的不确定性都是风险,即不确定性是风险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当事件、活动或项目有损失或收益与之相联系,涉及到某种或然性或不确定性和涉及到某种选择时,才称为有风险。以上3条都是风险定义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具有不确定性的事件不一定是风险。
    例如,我们在中国做项目,那么伦敦下不下雨属于不确定性的,但是这跟我们的项目关系性不大,所以不属于我们的风险。那么如果我们做的是泰晤士河旁的项目,那么伦敦下不下雨就不仅仅是不确定性了,而属于风险范畴了。

第 31 题

项目风险识别是指找出影响项目目标顺利实现的主要风险因素,并识别出这些风险究竟有哪些基本特征、可能会影响到项目的哪些方面等问题。以下关于项目风险识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主要由项目经理负责项目风险识别活动
  • (B) 风险识别是一种系统活动,而不是一次性行为
  • (C) 主要识别项目的内在风险
  • (D) 风险识别包括外在因素对项目本身可能造成的影响评估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风险管理>风险识别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风险识别基础知识,出自《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第2版)》第18章 项目风险管理,全书第553-557页。
    识别风险是判断哪些风险可能影响项目并记录其特征的过程。项目风险识别是指找出影响项目目标顺利实现的主要风险因素,并识别出这些风险有哪些基本特征、会影响到项目的哪些方面的问题。
    风险识别活动的参与者可包括:项目经理、项目团队成员、风险管理团队、客户、项目之外的主题专家、最终用户、其他项目经理、干系人和风险管理专家。
    在项目的生命周期中,随着项目的进展,新的风险可能产生或为人所知,所以,识别风险是一个反复进行的过程,每个项目进行风险识别的反复频率以及每轮的参与者因具体情况不同而异。
    风险识别的参与者包括项目团队、客户、项目干系人等,所以A错误。
    风险识别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 ,所以B正确。
    识别内在和外部风险,所以C错误。
    影响评估属于定性风险分析了,所以D错误。

第 32 题

进度风险导致的损失不包括(  )。

  • (A) 货币的时间价值
  • (B) 延期投入导致的损失
  • (C) 预算不准导致的成本超支
  • (D) 进度延误引发的第三方损失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风险管理>编制风险应对计划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风险管理基础知识。
    进度风险导致的损失包括:
    1)货币的时间价值:进度风险的发生会对现金流动造成影响,在利率的作用下,引起的经济损失。
    2)为赶上计划进度所需的额外费用。包括加班的人工费、机械使用费和管理费等一切因追赶进度所发生的非计划费用。
    3)延期投入使用造成的各种损失(如外租办公用房的租金)。
    选项A、B、D都是跟时间有关的,而选项C预算不准导致的成本超支,明显是成本相关风险,跟进度风险无关。所以此题选C。

第 33 题

下图是一个选择出行路线的“决策树图”,统计路线1和路线2堵车和不堵车的用时和其发生的概率(P),计算出路线1和路线2的加权平均用时,根据计算结果选择出行路线。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 路线1的加权平均用时为40.5分钟,路线2的加权平均用时为48分钟,因此选择路线1 >- (B) 路线1的加权平均用时为62.5分钟,路线2的加权平均用时为40分钟,因此选择路线2 >- (C) 路线1的加权平均用时为40.5分钟,路线2的加权平均用时为44分钟,因此选择路线1 >- (D) 由于路线2堵车和不堵车时间都比路线1短;因此选择路线2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风险管理>风险定量分析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决策树分析方法。
决策树分析方法进行简单计算:
路线1: 35×90% + 90×10%=40.5
路线2:20×30% + 60×70%=48
选择路线选择用时少的,所以选择路线1正确,此题选A。

第 34 题

风险监控的输出不包括(  )。


  • (A) 建议的纠正措施
  • (B) 新发现的风险
  • (C) 新的风险管理知识
  • (D) 批准的变更请求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风险管理>风险监控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风险监控的输出,出自《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12章 项目风险管理,全书第287,288页。</div>
    
      <div>
          风险监控的输出:<br>
          (1)建议的纠正措施<br>
          (2)变更申请<br>
          (3)风险记录(更新)<br>
          (4)组织过程资产(更新)</div>
    
    </div>

    批准的变更请求是风险监控过程的“输入”,对应的“输出”是“变更请求”(可包括推荐的纠正措施、推荐的预防措施)。
    选项C“新的风险管理知识”可理解为“从风险管理活动中得到的经验与教训”,属于组织过程资产的范畴。
    所以此题选D。

第 35 题

大型复杂项目的项目管理有别于单项目管理,对于大型复杂项目来说,首先应该制定的计划是(  )。而在该计划中一般不会包括(  )。

  • (A) 进度计划
  • (B) 成本计划
  • (C) 范围计划
  • (D) 过程计划
  • (A) 执行过程
  • (B) 裁剪过程
  • (C) 监督过程
  • (D) 制定过程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组织级项目管理与大型项目管理>大型及复杂项目管理
  • 试题答案:[['D'],['B']]
  • 试题解析:
    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大型复杂项目的项目管理知识点。出自《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十九章 组织级项目管理与大型项目管理 19.6.1 大型及复杂项目的计划过程,全书第414页。
    传统上,一般项目的计划过程内容主要是:
    1.范围计划,确定项目的产品和项目范围,回答完成的是什么。
    ·进度计划,确定项目的活动在时间上的分配。
    ·成本计划,确定项目活动所需要的资源分配。 
    2.质量计划,确定项目实现其质量目标的方法。
    某种意义上来说,一般项目的计划主要关注的是项目活动的计划。但是对大型及复杂项目来说,制定活动计划之前,必须先考虑项目的过程计划,也就是必须先确定用什么方法和过程来完成项目。需不需要为项目单独建立一整套过程体系?这主要看过程本身的作用和项目本身的需求和特征。
    建立统一的项目过程会大大提高项目之间的协作效率,有力地保证项目质量。但是,如果希望过程制度起到期望的作用,还必须在项目团队建立一个体系,包括:
    1)制定过程:建立项目组织所需要的各个过程文件,支撑过程实施的操作指南、文档模板和检查表。
    2)执行过程:按照预定义的过程实施项目。
    3)监督过程:由独立的组织检查项目组织实施预定义过程的符合度。

第 36 题

任何组织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任何组织的资源也都是有限的。公司在选择项目优先级时经常用到DIPP分析法。以下关于DIPP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


  • (A) DIPP值越高的项目资源利用率越高
  • (B) DIPP值衡量了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
  • (C) DIPP值越低的项目资源利用率越高
  • (D) DIPP值是项目的期望货币值和完工尚需成本之比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组织级项目管理与大型项目管理>DIPP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DIPP分析法知识点。
    DIPP是用来描述项目资源利用率,其计算公式为:DIPP=EMV/ETC。EMV及项目预期货币价值分析,ETC即项目完工尚需估算。
    项目资源利用率DIPP(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Policy and Promotion)。单个项目的DIPP能获取项目资源利用率情况,企业多个项目的DIPP值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企业的资源利用率。

第 37 题

大型复杂项目,一般具有周期较长规模较大、目标构成复杂等特征,因此大型复杂项目的控制过程与普通项目的控制过程有较大差别。(  )不属于大型复杂项目控制过程的重要因素。

  • (A) 项目绩效跟踪
  • (B) 外部变更请求
  • (C) 变更控制
  • (D) 里程碑设置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组织级项目管理与大型项目管理>大型及复杂项目管理实施与控制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大型复杂项目控制过程的基础知识。出自《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十九章 组织级项目管理与大型项目管理 19.6.2 大型及复杂项目的实施和控制过程,全书第417页。
    大型、复杂项目过程控制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获取项目的实际绩效,将项目实施的状态和结果与项目的基准计划进行比较,如果出现偏差及时进行纠正和变更。大型、复杂项目过程控制会重点关注范围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资源控制以及协作管理。
    概括来说,项目的控制过程有3个重要因素:项目绩效跟踪;外部变更请求;变更控制。
     

第 38 题

IT服务外包合同不可以(  )。


  • (A) 作为风险管理的工具
  • (B) 保证双方的期望透明化
  • (C) 作为双方沟通的工具
  • (D) 当作供应商的工作文件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采购管理>外包管理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考题考查的对IT服务外包合同的理解。出自《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十六章 外包管理 16.6.2 合同,全书第361页。
    以下四点原因,说明拟定一份范围广泛、透彻和准确合同的重要性:
    1)合同是一项管理风险的重要工具。它预见许多在合同期间可能发生的状况、争议和问题。
    2)合同协议流程,以及清楚、明确的文字记载来正式说明双方意图的方式,有助于将购买者和供应商对合作关系的期望透明化。
    3)一份文字记载的合同,经常成为帮助沟通的工具。
    4)一份良好的合同,服务供应商可将之作为工作文件。
    IT服务外包合同无法“保证”双方的期望透明化,只是“有助于”双方的期望透明化。

第 39 题

对项目的投资效果进行经济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静态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法。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静态分析法对若干方案进行粗略评价,或对短期投资项目作经济分析时,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 (B) 动态分析法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 (C) 静态分析法包括投资收益率法、投资回收期法、追加投资回收期法
  • (D) 动态分析法包括净现值法、内部收益率法、最小费用法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立项管理>详细可行性研究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基础知识。出自《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二十三章 项目整体绩效评估 23.4.1 项目评估的基本方法,全书第533页。
    对项目的投资效果进行经济评价的方法,有静态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法。
    静态分析法比较简单,对若干方案进行粗略评价,或对短期投资项目作经济分析时,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此法简单实用。其中包括:(1)投资收益率法;(2)投资回收期法;(3)追加投资回收期法;(4)最小费用法。
    动态分析法也叫贴现法,她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较静态分析法更为实际合理。其中包括净现值法、内部收益率法、净现值比率法、年值投资回收期等方法。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是两种有着质的区别的分析方法,二者分析的前提不同,二者适用的条件不同,因此二者得出的结论常常不一致,甚至常常相反。必须记住的是:静态分析的结论是不能用动态资料来验证的,也是不能同动态资料来证伪的。
    动态分析因为考虑各种经济变量随时间延伸而变化对整个经济体系的影响,因而难度较大,在微观经济学中,迄今占有重要地位的仍是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方法。在宏观经济学中,特别是在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研究中,动态分析方法占有重要的地位。
    追加投资回收期法(Payback Period Method) 又称“投资返本年限法”。是计算项目投产后在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的收益额和计提的折旧额、无形资产摊销额用来收回项目总投资所需的时间,与行业基准投资回收期对比来分析项目投资财务效益的一种静态分析法。
    经济批量法是指根据单位产品支付费用最小原则确定批量的方法,又称“最小费用法”。生产批量的大小对成本影响较大。批量大,可以减少设备调整费用,而在制品费用却相应增大;批量小,虽可减小在制品费用,但却要增大设备调整费用。
    关于选项A,静态分析法,其重点是落在不考虑自己的时间价值的评价方法。是正确的。

第 40 题

审计是项目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项目的计划、预算等进行审计属于项目的(  )。


  • (A) 事前绩效审计
  • (B) 事中绩效审计
  • (C) 执行审计
  • (D) 事后绩效审计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管理基础知识>项目管理过程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绩效审计。
    绩效审计(三E审计)是经济审计、效率审计和效果审计的合称,因为三者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均为E,故称三E审计。它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人员依据有关法规和标准,运用审计程序和方法,对被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的合理性、经济性、有效性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其管理提高效益的一种独立性的监督活动。
    绩效审计按审计时间分类可以分为事前绩效审计、事中绩效审计和事后绩效审计 。
    事前绩效审计包括计划预算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成本预测等内容。通过事前审计可以防患于未然。对于计划预算以及投资项目实施可能出现的问题和不利因素能在事前及时纠正和剔除,避免因预测不准或计划不周而造成经济损失或效益不高。
    事中审计是把项目实施情况与实施前的预测预算计划和标准等进行分析比较,从中找出差距和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纠正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调整和修改计划预算,使之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合理。它是一种动态审计 。
    事后审计是一种总结性审计。主要是对以完成的活动的经济效益效果效率进行分析与评价,找出问题的原因发掘进一步提高的途径。

第 41 题

成本管理分为成本估算、成本预算和成本控制三个过程。以下关于成本预算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成本预算过程完成后,可能会引起项目管理计划的更新
  • (B) 管理储备视为范围和成本的潜在变化而预留的预算,需要体现在项目成本基线里
  • (C) 成本基准计划可以作为度量项目绩效的依据
  • (D) 成本基准按时间分段计算,通常以S曲线的形式表示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项目成本管理>成本预算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成本管理基础知识。出自《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 第八章 项目成本管理 全书第153页。
    对于选项A:出自 8.4.3 成本控制的输出
    修改后的计划活动成本估算是指对用于项目管理的费用资料所做的修改。如果需要,应通知相关的干系人。修改后的成本估算可能要求对项目管理计划的其他方面进行调整。所以选项A正确。
    对于选项B:出自8.3.2 成本预算的工具和技术
    管理储备是为应对未计划但是可能需要的范围和成本的潜在变更而预留的预算。它们是“未知的”,项目经理在使用之前必须得到批准。管理储备不是项目成本基线的一部分,但包含在项目的预算中。它们未被作为预算进行分配,因而不是挣值计算的一部分。所以B不正确。
    对于选项C、D:出自8.3.3 成本预算的输出
    成本基线是用来量度与监测项目成本绩效的按时间分段预算。将按时段估算的成本加在一起,即可得出成本基准,通常以S曲线显示。S曲线也表明了项目的预期资金。项目经理在开销之前如能提供必要的信息去支持资金需求,以确保资金流可用,其意义非常重大。许多项目,特别是大项目,可能有多个成本基准,以便度量项目成本绩效的各个方面。例如,开发计划或现金流预测就是度量支出的成本基准。所以C、D选项正确。
    综上,答案选B。

第 42 题

项目进行到某阶段时,项目经理进行绩效分析,计算出CPI值为1.09,这表示(  )。


  • (A) 每花费109元人民币,只创造相当于100元的价值
  • (B) 每花费100元人民币,可创造相当于109元的价值
  • (C) 项目进展到计划进度的109%
  • (D) 项目超额支出9%的成本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项目成本管理>挣值管理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成本绩效指数。出自《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八章 项目成本管理 8.4.2 成本控制的工具和技术,全书第163页。
    成本绩效指数(Cost Performance Index,CPI) (CPI=EV/AC)。 CPI>1.0 表示成本节余,实际成本少于计划成本,资金使用效率较高;CPI<1.0表示成本超支,实际成本多于计划成本,资金使用效率较低。
    实际成本(Actual Cost, AC ) ,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活动内工作实际发生的成本总额。AC即到某一时点已完成的工作所实际花费或消耗的成本。
    挣值(Earned Value,EV),是实际完成工作的预算价值。该值描述的是根据批准认可的预算,到某一时点已经完成的工作应当投入的资金。

第 43 题

下表是项目甲、乙、丙三个项目的进度数据,则(  )最有可能在成本的约束内完成。


  • (A) 项目甲
  • (B) 项目乙
  • (C) 项目丙
  • (D) 项目甲和项目丙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项目成本管理>挣值管理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成本绩效指数。出自《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八章 项目成本管理 8.4.2 成本控制的工具与技术,全书第163页。
    成本绩效指数(Cost Performance Index,CPI) (CPI=EV/AC)。 CPI>1.0 表示成本节余,实际成本少于计划成本,资金使用效率较高;CPI<1.0表示成本超支,实际成本多于计划成本,资金使用效率较低。
    实际成本(Actual Cost, AC ) ,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活动内工作实际发生的成本总额。AC即到某一时点已完成的工作所实际花费或消耗的成本。
    挣值(Earned Value,EV),是实际完成工作的预算价值。该值描述的是根据批准认可的预算,到某一时点已经完成的工作应当投入的资金。
    计划值(The Planned Value, PV) , 是计划在规定时间点之前在活动上花费的成本的总价值。
    进度绩效指数(Schedule Performance Index, SPI) (SPI=EV/PV)。SPI>1.0 表示进度超前,进度效率高;SPI<1.0表示进度滞后,进度效率低。
    这里算成本绩效指数,即CPI,CPI=EV/AC,当CPI大于等于1,表明项目在成本约束内完成。
    可以算出只有甲的项目的CPI大于1,所以此题选A。

第 44 题

下列选项中,(  )属于项目团队建设的方法。
  ①拓展训练;②培训;③项目绩效评估;④心理偏好指示器;⑤问题日志;⑥同地办公(集中);⑦认可和奖励。

  • (A) ①②③⑦
  • (B) ②③⑤⑥
  • (C) ①④⑤⑦
  • (D) ①②⑥⑦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团队建设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项目团队建设的可能形式和应用基础知识,出自《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第2版)》第11章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全书第386-388页。
    项目团队建设的可能形式和应用包括:人际关系技能、培训、团队建设活动(拓展训练、心理偏好指标)、基本原则、同地办公(集中)、认可和奖励和人事测评工具。
    另外,⑤问题日志不属于团队建设方法,所以选项B和C不正确,③项目绩效评估也不属于团队建设方法,所以选项A和B不正确,综上所得D为正确选项。

第 45 题

项目经理小王负责某项目管理,考虑到项目人力资源紧张,就与三个在校学生签订了临时劳务合同,并允许这三名在校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办公,同时规定每周三上午这些学生必须参与团队的工作会议。以下针对上述情况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


  • (A) 三名学生不属于项目团队成员
  • (B) 项目经理小王组建了虚拟项目团队
  • (C) 三名学生不可以参加团队的工作会议
  • (D) 项目经理小王利用了谈判技术来组建团队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组建项目团队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对于团队组建的理解。组建项目团队过程包括获得所需人力资源,将其分配到项目中工作。组建项目团队的主要方式包括实现分派、谈判、招募和虚拟团队。其中虚拟团队被定义成有共同目标、在完成各自任务过程中很少有时间或没有实践能面对面工作的一组人员。题干中涉及的“三名在校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办公”符合该特征。所以B正确,此题选B。选项D 涉及到了谈判技术来组建团队不符合题干特征。谈判是人员分派在多数项目中必须通过谈判协商进行,比如项目团队成员来源于职能部门,就要与职能部门经理或主管协商。

     三名学生虽然是虚拟团队组建而成,但是虚拟团队成员也属于项目团队成员,需要承担项目过程中的具体任务,参与相关的项目活动。所以A、C不正确。 

第 46 题

依据《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GB/T 8566-2007)中有关配置管理的规定,(  )是配置控制的任务。
①建立基线的文档
②批准或否决变更请求 
③审核跟踪变更
④确定和保证软件项目针对其需求的功能完备性、物理完整性分析和评价变更
⑤分析和评估变更   
⑥编制配置管理计划 
⑦实现、验证和发布已修改的软件项

  • (A) ②③⑤⑦
  • (B) ①③⑤⑥
  • (C) ①③⑤⑦
  • (D) ②④⑥⑦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配置管理>项目配置管理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GB/T 8566-2007)中配置控制的活动。
    配置控制此项活动包括下述任务:应标识和记录的变更请求;分析和评价变更;批准或否决的请求;实现、验证和发布已修改的软件项。在每次修改时应保存审核追踪、并可以追踪修改的原因和修改的授权。对处理安全性或安全保密性功能的受控软件项的所有访问均应进行控制和审核。
    根据第一条建立基线的文档可以排除B和C,根据编制配置管理计划可以排除D。

第 47 题

配置项版本控制过程的步骤是(  )。
①技术评审或领导审批   
②正式发布
③修改处于“草稿”状态的配置项   
④创建配置项

  • (A) ①④③②
  • (B) ③②①④
  • (C) ④③①②
  • (D) ④③②①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项目配置管理>项目配置管理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配置项版本控制过程基础知识。
    配置项版本控制过程的步骤是创建配置项、修改处于“草稿”状态的配置项、技术评审或领导审批、正式发布。所以选C。

第 48 题

基线是项目配置管理的基础。(  )不属于基线定义中的内容。

  • (A) 建立基线的事件
  • (B) 基线识别
  • (C) 受控的项
  • (D) 批准基线变更的权限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较难
  • 知识点:项目配置管理>配置管理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配置基线基础知识,出自《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第2版)》第15章 信息(文档)和配置管理,全书第495页。
    对于每一个基线,要定义下列内容:建立基线的事件、受控的配置项、建立和变更基线的程序、批准变更基线所需的权限。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个基线都要纳入配置控制,对这些基线的更新只能采用正式的变更控制程序。
    技术状态管理中,一般要考虑三个基线——功能基线、分配基线和产品基线。
    功能基线是指在系统分析与软件定义阶段结束时,经过正式评审和批准的系统设计规格说明书中对待开发系统的规格说明;或是指经过项目委托单位和项目承办单位双方签字同意的协议书或合同中所规定的对待开发软件系统的规格说明;或是由下级申请经上级同意或直接由上级下达的项目任务书中所规定的对待开发软件系统的规格说明。功能基线是最初批准的功能配置标识。
    分配基线指在软件需求分析阶段结束时,经过正式评审和批准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分配基线是最初批准的分配配置标识。
    产品基线是指在软件测试阶段结束时,对编码阶段产生的可运行工件及相关的文档,经过正式评审的某一软件版本;对产品基线的修改需要先修改功能基线与分配基线,即需要走正式的变更流程。

第 49 题

在项目配置项中有基线配置项和非基线配置项,(  )一般属于非基线配置项。

  • (A) 详细设计
  • (B) 概要设计
  • (C) 进度计划
  • (D) 源代码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配置管理>配置管理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配置项。<br />
      一般是针对软件开发项目中所有需要加以控制的配置项分为基线配置项和非基线配置项两类。<br />
      (1)基线配置项可能包括所有的设计文档和源程序等;<br />
      (2)非基线配置项可能包括项目的各类计划和报告等。</div>
    
    </div>

第 50 题

在编制项目采购计划时,根据采购类型的不同,需要不同类型的合同来配合。(  )包括支付给卖方的实际成本,加上一些通常作为卖方利润的费用。


  • (A) 固定总价合同
  • (B) 成本补偿合同
  • (C) 工时和材料合同
  • (D) 单价合同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项目采购管理>合同类型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项目合同的分类相关知识,出自《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第2版)》第13章 项目合同管理,全书第446页。
    固定总价合同:为既定产品或服务的采购设定一个总价。适用范围:买方必须准确定义要采购的产品或服务。
    成本补偿合同:买方向卖方支付为完成工作而发生的全部合法实际成本(可报销成本),外加一笔费用作为卖方的利润。适用范围:工作范围在开始时无法准确定义,从而需要在以后进行调整;项目工作存在较高的风险。
    工时和材料合同:兼具成本补偿合同和总价合同的某些特点的混合型合同。与成本补偿合同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开口合同,合同价因成本增加而变化。但是会设定天花板。适用范围:在不能很快编写出准确工作说明书的情况下,经常使用工料合同来增加人员、聘请专家以及寻求其他外部支持。工料合同在金额小、工期短、不复杂的项目上可以有效使用。
    采购单:订购单,一种简单的固定价格合同。单边合同。

第 51 题

以下关于外包和外包管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外包是为了专注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其它的职能都外包给具有成本和技术优势的第三方供应商(或业务流程外包商)。
  • (B) 将以前内部自行管理的领域外包后,该领域的整体品质有可能会降低
  • (C) 需要根据合同的承诺跟踪承包商实际完成的情况和成果
  • (D) 从外包风险管理的角度考虑,应尽可能将项目外包给同一家供应商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项目采购管理>外包管理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外包管理基础知识。
    风险控制中规避和降低风险。当风险不能够消除但可以预测时,可以将风险分散给客户或外包商。例如,可以通过将外包工作进行分解,交给不同的外包商实施,通过这种组合方式来降低成本,而不是将项目仅仅外包给一家供应商。

第 52 题

项目结束后要进行项目绩效审计,项目绩效审计不包括:(  )。

  • (A) 经济审计
  • (B) 效率审计
  • (C) 效果审计
  • (D) 风险审计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整体管理>项目收尾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绩效审计基础知识。
    绩效审计包括经济审计、效率审计、效果审计。
    绩效审计(三E审计)是经济审计效率审计和效果审计的合称,因为三者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均为E,故称三E审计。它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人员依据有关法规和标准运用审计程序和方法对被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的合理性、经济性、有效性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其管理提高效益的一种独立性的监督活动。

第 53 题

系统方法论是项目评估方法论的理论基石。系统方法论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

  • (A) 整体性原则
  • (B) 相关性原则
  • (C) 易用性原则
  • (D) 有序性原则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管理基础知识>项目管理基础其他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系统方法论。
    系统论方法论是研究一切系统的一般模式、原则和规律的理论体系。研究一切系统的基本观点(原理):
    原理一、整体性——“盲人摸象”的教训;
    原理二、相关性——牵一发而动全身;
    原理三、层次性——等级森严的结构整体;
    原理四、有序性——系统功能发挥的源泉;
    原理五、动态性——发展变化的理论;
    原理六、调控性——系统的自组织;
    原理七、最优化——如何追求完美。

第 54 题

以下关于业务流程管理(BPM)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良好的业务流程管理的步骤包括流程设计、流程执行、流程评估,流程执行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 (B) 业务流程设计要关注内部顾客、外部顾客和业务的需求
  • (C) 业务流程执行关注的是执行的效率和效果
  • (D) 良好的业务流程评估的基础是建立有效、公开、公认和公平的评估标准、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企业管理知识>业务流程管理BPM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业务流程管理基础知识,出自《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21章 业务流程管理,全书第489-495页。
    业务流程设计是业务流程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A不正确,此题选A)
    流程设计的实务:
    (1)有效、完整、清晰地定义和设计流程;
    (2)流程的设计关注顾客和业务需求;(所以选项B正确)
    (3)支持公司的方针和政策;
    (4)流程是连续的和有关联的。
    业务流程的执行:完善的业务流程一定需要通过切实的执行才能发挥作用。执行,关注的是执行的效率和效果。(所以选项C正确)
    业务流程的评估 :及时和有效的评估是企业重要的学习途径,也是不断发现改进机会的重要方法之一。良好评估的基础是必须建立有效、公开、公认和公平的评估标准、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所以选项D正确)

第 55 题

某软件系统经测试发现有错误并不能满足质量要求,为了纠正其错误投入了10人•天的成本,此成本(  )。

  • (A) 是开发成本并不属于质量成本
  • (B) 是开发成本也属于质量成本中的一致成本
  • (C) 属于质量成本中的故障成本
  • (D) 属于质量成本中的评估成本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质量管理>质量成本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质量成本基础知识,出自《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9章 项目质量管理,全书第185页。
    项目的质量成本包括一致成本和非一致成本。其中一致成本包括预防成本和评估成本。非一致成本指缺陷成本,包括内部缺陷成本和外部缺陷成本。
    质量成本是指为了达到产品或服务质量而进行的全部工作所发生的所有成本。包括为确保与要求一致而做的所有工作成本叫做一致成本,以及由于不符合要求所引起的全部工作成本叫做不一致成本。这些工作引起的成本主要包括三种;预防成本、评估成本和故障成本,而后者又可分解为内部成本与外部成本。其中预防成本和评估成本属于一致成本,而故障成本属于不一致成本。预防成本是为了使项目结果满足项目的质量要求而在项目结果产生之前而采取的一些活动:而评估成本是项目的结果产生之后,为了评估项目的结果是否满足项目的质量要求进行测试活动而产生的成本;故障成本是在项目的结果产生之后,通过质量测试活动发现项目结果不能满足质量要求,为了纠正其错误使其满足质量要求而发生的成本。

第 56 题

成本控制过程主要内容不包括(  )。

  • (A) 将目的成本分配到项目的各项具体工作上
  • (B) 识别可能引起项目成本基准计划发生变动的因素,并对这些因素施加影响
  • (C) 对发生成本偏差的工作包实行管理,有针对性地采取纠正措施
  • (D) 对项目的最终成本进行预测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成本管理>成本控制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成本控制基础知识,出自《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8章 项目成本管理,全书第172-178页。
    选项A将目的成本分配到项目的各项具体工作上(工作分解结构)是成本预算过程的内容,不属于成本控制过程的内容。
    控制成本是监督项目状态,以更新项目成本,管理成本基准的过程。本过程的主要作用是,发现实际与计划的差异,以便采取纠正措施,降低风险。


第 57 题

制定质量管理计划的主要依据是质量方针、项目范围说明书、产品描述以及(  )。

  • (A) 质量检查表
  • (B) 过程改进计划
  • (C) 质量标准与规则
  • (D) 需求变更请求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质量管理>制订质量管理计划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制定质量管理计划基础知识。
    制定项目质量计划的输入包括以下内容。 
    (1)质量方针
    质量方针是最高管理层正式发表的与组织质量相关的整体质量方向和目标,它由高层领导和管理部门负责实施,实施组织的质量方针通常可以被项目照搬采纳。但是,如果实施组织没有正式的质量方针或项目涉及多个实施组织(如,合资),则项目管理团队需要为项目制定相应的质量方针。无论质量方针源于何处,项目管理团队都有责任确保项目干系人了解该质量方针。 
    (2)项目范围说明书 
    范围说明书为制定未来项目决策提供文件依据,同时也为在项目干系人之间就项目范围达成共识奠定基础。范围说明书直接包括下列内容或作为下列文档的参照文件:项目理由、项目产品、主要的项目可交付成果、用于确定项目干系人主要需求的项目目标等。 
    (3)产品描述 
    虽然部分产品的描述可能体现在范围说明书内,但这里的产品描述往往包括的是可能影响质量计划的技术问题细节及其注意事项。 
    (4)标准与规则 (所以选C)
    项目管理团队必须考虑任何应用领域的、有可能影响项目的具体标准和规则。 

    (5)其他过程的输出 
    除范围说明书外,其他领域过程的输出也可能成为质量计划的一部分。如采购计划(BOM清单)要确定对供应商的质量要求,应体现在项目质量管理计划中。

第 58 题

在质量保证中,(  )用来确定项目活动是否遵循了组织和项目的政策、过程与程序。

  • (A) 实验设计
  • (B) 基准分析
  • (C) 过程分析
  • (D) 质量审计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质量管理>质量审计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质量审计基础知识。
    质量审计一种独立的结构化审查,用来确定项目活动是否遵循了组织和项目的政策、过程与程序。
    质量审计是对其他质量管理活动的结构性的审查,是决定一个项目质量活动是否符合组织政策、过程和程序的独立的评估。质量审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其他质量管理活动的审查来得出一些经验教训,从而提高该项目以及实施项目的组织内的其他项目的质量。纠正措施可降低质量成本,增加产品或对组织内的客户或赞助商服务满意度。质量审计可以是有计划的或者随机的,可以由训练有素的内部审计师进行,或者由第三方如质量体系注册代理人进行。质量审计常常由行业专家执行,他们通常为一个项目定义特定的质量尺度,并在整个项目过程中运用和分析这些质量尺度。

第 59 题

质量控制的方法、技术和工具有很多,其中(  )可以用来分析过程是否稳定、是否发生了异常情况。(  )直观地反映了项目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各种潜在原因之间的关系。

  • (A) 因果图
  • (B) 控制图
  • (C) 散点图
  • (D) 帕累托图
  • (A) 散点图
  • (B) 帕累托图
  • (C) 控制图
  • (D) 鱼骨图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质量管理>质量控制
  • 试题答案:[['B'],['D']]
  • 试题解析:
    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质量控制工具与技术基础知识。
    控制图是按照3 Sigma 原理来设置控制限的,它将控制限设在X±3 Sigma 的位置上。在过程正常的情况下,大约有99.73%的数据会落在上下限之内。所以观察控制图的数据位置,就能了解过程情况有无变化。
    因果图,又叫鱼骨图、石川图。一项结果的产生,必定有其原因,应充分利用图解法找出其原因来,这就是因果图。又因其形状像鱼刺,也称鱼刺图。通过此图形的绘制来寻找影响特性(或结果)的各要因(或原因)。
    散点图是用图示的方式来表示两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帕累托图又叫排列图、主次图,是按照发生频率大小顺序绘制的直方图,表示有多少结果是由已确认类型或范畴的原因所造成。它是将出现的质量问题和质量改进项目按照重要程度依次排列而采用的一种图表。可以用来分析质量问题,确定产生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按等级排序的目的是指导如何采取纠正措施:项目班子应首先采取措施纠正造成最多数量缺陷的问题。从概念上说,帕累托图与帕累托法则一脉相承,该法则认为相对来说数量较少的原因往往造成绝大多数的问题或缺陷。

第 60 题

某软件项目的《需求规格说明书》第一次正式发布时,版本号为V1.0,此后,由于发现了几处错误,对该《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了2次小的升级,此时版本号应为(  )。

  • (A) V1.11
  • (B) V1.2
  • (C) V2.0
  • (D) V2.1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容易
  • 知识点:项目配置管理>版本控制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版本管理基础知识。
    (1)处于“草稿”状态的配置项的版本号格式为:0.YZ 。
    YZ数字范围为01-99。
    随着草稿的不断完善,“YZ”的取值应递增。“YZ”的初值和增幅由开发者自己把握。
    (2)处于“正式发布”状态的配置项的版本号格式为:X.Y
    X为主版本号,取值范围为1~9,Y为次版本号,取值范围为1~9。
    配置项第一次“正式发布”时,版本号为1.0。
    如果配置项的版本升级幅度比较小,一般只增大Y值,X值保持不变。只有当配置项版本升级幅度比较大时,才允许增大X值。
    (3)处于“正在修改”状态的配置项的版本号格式为:X.YZ
    配置项正在修改时,一般只增大Z值,X.Y值保持不变。
    当配置项修改完毕,状态重新成为“正式发布”时,将Z值设置为0,增加X.Y值。

第 61 题

配置项的状态有三种:草稿、正式发布和正在修改。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配置项刚建立时状态为“草稿”,通过评审后,状态变为“正式发布”
  • (B) 配置项的状态变为“正式发布”后,若需要修改必须依照变更控制流程进行
  • (C) 已发布的配置项通过了CCB的审批同意更改,此时其状态变为“正在修改”
  • (D) 通过了变更控制流程审批的配置项,修改完成后即可发布,其状态再次变为“正式发布”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配置管理>配置管理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配置项管理基础知识。
    配置项版本控制流程
    (1)创建配置项
    项目成员依据《配置管理计划》,在配置库中创建属于其任务范围内的配置项。此时配置项的状态为“草稿”,其版本号格式为0.YZ。
    (2)修改处于“草稿”状态的配置项
    项目成员使用配置管理软件的Check in/Check out功能,可以自由修改处于“草稿”状态的配置项(不受变更控制规程约束),版本号格式为0.YZ
    (3)技术评审或领导审批
    如果配置项是技术文档,则需要接受技术评审。
    如果配置项是“计划”类文件,则需要项目经理(或上级领导)的审批。
    若配置项通过了技术评审或领导审批,则转向(4),否则转向(2)。
    (4)正式发布
    配置项通过技术评审或领导审批之后,则配置项的状态从“草稿”变迁为“正式发布”,版本号格式为X.Y。
    (5)变更
    修改处于“正式发布”状态的配置项,必须按照“变更控制规程”执行,主要步骤如下(详见变更控制)。如果CCB同意变更,则配置项状态从“正式发布”变迁为“正在修改”。项目成员使用Check in/Check out功能,可以修改处于“正在修改”状态的配置项, 版本号格式为X.YZ。修改完毕后,该配置项要重新接受技术评审或领导审批,转向(3)。

第 62 题

以下关于需求跟踪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需求跟踪是为了确认需求,并保证需求被实现
  • (B) 需求跟踪可以改善产品质量
  • (C) 需求跟踪可以降低维护成本
  • (D) 需求跟踪能力矩阵用于表示需求和别的系统元素之间的联系链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较难
  • 知识点:项目范围管理>需求管理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需求跟踪基础知识。
    需求跟踪是指跟踪一个需求使用期限的全过程,需求跟踪包括编制每个需求同系统元素之间的联系文档,这些元素包括其他类型的需求,体系结构,其他设计部件,源代码模块,测试,帮助文件等。需求跟踪为我们提供了由需求到产品实现整个过程范围的明确查阅的能力,而不是确认需求,并保证需求被实现的能力。选项A描述有误。

第 63 题

某工厂可以生产A、B两种产品,各种资源的可供量、生产每种产品所消耗的资源数量及产生的单位利润见下表。 A、B两种产品的产量为(  )时利润最大。


 

>- (A) A=35,B=15 >- (B) A=15,B=35 >- (C) A=25,B=25 >- (D) A=30,B=20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科学管理基础>线性规划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资源配置利润最大化计算题。
设A产品生产X,B产品生产Y时,可以满足题干要求。
依据题意可以列以下不等式
1、5x+3y≤200  
2、x+y≤50  
3、3x+5y≤220  
求4x+3y的最大值。
式子1与式子2的交点为x=25,y=25,代入式子3,不等式成立,可以作为候选项。
式子2和式子3的交点为x=15,y=35,代入式子1,不等式成立,可以作为候选项。
式子1与式子3的交点为x=21.25,y=31.25,跟任一选项都不符合,舍弃。
将x=25,y=25代入4x+3y,得到175
将x=15,y=35代入4x+3y,得到165
故选x=25,y=25

第 64 题

某企业要投产一种新产品,生产方案有四个:A 新建全自动生产线;B 新建半自动生产线;C 购置旧生产设备;D 外包加工生产。未来该产品的销售前景估计为很好、一般和较差三种、不同情况下该产品的收益值如下:(单位:百万元)

用后悔值(在同样的条件下,宣传方案所产生的收益损失值)的方案决策应该选(  )方案。

  • (A) 新建全自动生产线
  • (B) 新建半自动生产线
  • (C) 购置旧生产设备
  • (D) 外包加工生产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科学管理基础>不确定性决策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后悔值决策法基础知识。
    后悔值决策法的基本原理为,将每种自然状态的最高值(指收益矩阵,如果是损失矩阵应取最低值)定为该状态的理想目标,并将该状态中的其他值与最高值相比所得之差作为未达到理想的后悔值。为了提高决策的可靠性,在每一方案中选取最大的后悔值,再在各方案的最大后悔值中选取最小值作为决策依据,与该值所对应的方案即为入选方案。 
    后悔值矩阵如下:
    后悔值方案,即最大后悔值最小的方案。最大后悔值最小的是方案B,只有200。

第 65 题

某项目的利润预期(单位:元)如下表所示,贴现率为10%,则第三年结束时利润总额的净现值约为(  )元。

 

  • (A) 30000
  • (B) 33000
  • (C) 36000
  • (D) 40444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立项管理>详细可行性研究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净现值基础知识。
    净现值=净现金×折现系数 折现系数=(1+0.1)的N次方

    净现值=11000/1.1 +12100/1.21+ 13300/1.31=30000 
    净现值为三年的折现值之和。

第 66 题

某项目年生产能力为8万台,年固定成本为1000万元,预计产品单台售价为500元,单台产品可变成本为300元。则项目的盈亏平衡点产量为(  )万台。


  • (A) 1.3
  • (B) 2
  • (C) 4
  • (D) 5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科学管理基础>其他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盈亏平衡点基础知识。
    盈亏平衡点(Break Even Point,简称BEP)又称零利润点、保本点、盈亏临界点、损益分歧点、收益转折点。通常是指全部销售收入 等于全部成本时(销售收入线与总成本线的交点)的产量。以盈亏平衡点的界限,当销售收入高于盈亏平衡点时企业盈利,反之,企业就亏损。盈亏平衡点可以用销售量来表示,即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也可以用销售额来表示,即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 
    假设当生产x万台时达到盈亏平衡点,则
    1000+300x=500x
    x=5

第 67 题

从任一节点走到相连的下一节点算一步,在下图中,从A节点到B节点至少需(  )步。

  • (A) 4
  • (B) 5
  • (C) 7
  • (D) 6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科学管理基础>图论-最短路径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
    路径为AKYHDB
    解题思路:因为图是扭曲在一起,看起来非常难看。可以将其换一种形式表达。将扭曲在一起的图弄成较为规则的排列,即可很清晰的看到答案。一共需要5步。


第 68 题

After acceptance and formal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systems to customers, it has entered the stage of (  ).


  • (A) preparation
  • (B)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 (C) development
  • (D) Extinction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基础>信息系统生命周期
  • 试题答案:[['B']]
  • 试题解析:信息系统正式交接给客户并被验收后,就进入了以下哪个阶段
    A. 准备
    B .运行和维护
    C .开发
    D .消亡
    解析: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简化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维护等阶段。

    系统规划:该阶段任务是对组织的环境、目标及现行系统的状况进行初步调查,根据组织目标和发展战略,确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对建设新系统的需求做出分析和预测,同时考虑建设新系统所受的各种约束,研究建设新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系统分析:根据系统设计任务书所确定的范围,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描述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指出现行系统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确定新系统的基本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即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系统设计:该阶段是具体设计实现逻辑模型的技术方案,也就是设计新系统的物理模型。

    系统设施:将设计的系统付诸实施的阶段。

    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系统投入运行后,需要经常进行维护和评价,记录系统运行的情况,根据一定的规则对系统进行必要的修改,评价系统的工作质量和经济效益。

第 69 题

(  )a method of obtaining early feedback on requirements by providing a working model of the expected product before actually building it.


  • (A) Prototypes
  • (B) Object oriented
  • (C) Structured method
  • (D) Iterative method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基础>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 试题答案:[['A']]
  • 试题解析:(  )是一种在实际建造之前通过提供一个预期产品的工作模型获得早期需求反馈的方法
    A、原型法
    B、面向对象
    C、结构化方法
    D、迭代法

    解析:接下来解释主要几种开发方法。
    结构化方法:是一种传统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基本思想是将系统生命周期划分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维护等阶段。这种方法遵循系统工程原理,按照事先设计好的程序和步骤,使用一定的开发工具,完成规定的文档,在结构化和模块化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
    面向对象方法:该方法认为,客观世界是由各种对象组成的,任何事物都是对象,每个对象都有自己的运动规律和内部状态,都属于某个对象类,是该对象类的一个元素。
    原型法:也称为快速原型法。它是一种根据用户初步需求,利用系统开发工具,快速地建立一个系统模型展示给用户,在此基础上与用户交流,最终实现用户需求得信息系统快速开发的方法。
    迭代方法:像结构化方法是强调软件开发工作得序列化过程,其中一个活动需要在另一个开始之前完成。在迭代式过程中,每个阶段都包括不同比例的所有活动。

第 70 题

The scope management plan is how the team will prepare the(  )a document that includes descriptions of create the WBS, verify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deliverables, and control requests for changes to the project scope.


  • (A) project charter
  • (B) project scope goal
  • (C) project budget
  • (D) project scope statement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范围管理>制订范围管理计划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范围管理计划是如何准备(  )文档,包括描述创建WBS,验证完成项目可交付成果,并控制项目范围变更请求。
    A、项目章程
    B、项目范围的目标
    C、项目预算
    D、项目范围说明书
    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范围管理计划基础知识,出自《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第2版)》第7章 项目范围管理,全书第269页。
    范围管理计划是项目或项目集管理计划的组成部分,描述了如何定义、制定、监督、控制和确认项目范围。范围管理计划是制定项目管理计划过程和其他范围管理过程的主要依据。范围管理计划要对将用于下列工作的管理过程做出规定:
    (1)制定详细项目范围说明书。
    (2)根据详细项目范围说明书创建WBS。
    (3)维护和批准工作分解结构(WBS)
    (4)正式验收已完成的项目可交付成果。
    (5)处理对详细项目范围说明书或WBS的变更。该工作与实施整体变更控制过程直接相联。
    根据项目需要,范围管理计划可以是正式或非正式的,非常详细或高度概括的。

第 71 题

(  ) is one of the tools and techniques of Sequence Activities

  • (A) Decomposition
  • (B) Fishbone Diagram
  • (C) Precedence Diagramming Method
  • (D) Expert Judgment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时间管理>活动排序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 )是排列活动顺序的工具和技术
    A、分解
    B、鱼骨图
    C、前导图
    D、专家判断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进度管理中排列活动顺序的工具与技术。
    在对项目活动排列顺序时常见方法有:确定依赖关系、前导图法(单代号网络图)、箭线图法(双代号网络图)、提前量和滞后量。
    A选项分解一般用于创建WBS,B选项鱼骨图一般用来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D选项专家判断是有丰富经验的人员参与活动作出更好的决定。


第 72 题

The schedule management plan is a component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plan The schedule management plan may be formal or informal, highly detailed or broadly framed, based upon the (  ) of the project, and includes appropriate control thresholds.


  • (A) goals
  • (B) values
  • (C) needs
  • (D) level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
  • 试题答案:[['C']]
  • 试题解析:

    进度管理计划是项目管理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进度管理计划可以是正式的或非正式的,非常详细或高度概括的, 它基于项目的( ), 包括适当的控制阈值。
    A、目标
    B、价值
    C、需求
    D、水平
    本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进度管理计划基础知识,出自《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第2版)》第8章 项目进度管理,全书第289页。
    根据项目需要,进度管理计划可以是正式或非正式的,非常详细或高度概括的。项目进度管理计划应包括合适的控制临界值,还可以规定如何报告和评估进度紧急情况。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